《2019-2020學(xué)年高中語文 6 始得西山宴游記實(shí)戰(zhàn)演練(含解析)語文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鑒賞》》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2020學(xué)年高中語文 6 始得西山宴游記實(shí)戰(zhàn)演練(含解析)語文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鑒賞》(6頁珍藏版)》請?jiān)谘b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始得西山宴游記
一、基礎(chǔ)知識
下列詞語中加點(diǎn)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僇人(lù) 遁隱(dùn) 引觴滿酌(shānɡ)
B.累積(lěi) 顥氣(hào) 頹然就醉(tuí)
C.茅茷(fèi) 箕踞(jī) 施施而行 (yì)
D.衽席(rèn) 攢蹙(cuán) 若垤若穴(dié)
解析:選C。施施而行(yí)。
下列加點(diǎn)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始得西山宴游記 宴:舉行宴會
恒惴栗 恒:常常
B.窮回溪 窮:盡,窮盡
到則披草而坐
2、 披:撥開,分開
C.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極:到達(dá),至
緣染溪 緣:沿著
D.?dāng)€蹙累積 攢:聚集
引觴滿酌 引:拿起
解析:選A。宴:用酒飯招待賓客。
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字的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A.
B.
C.
D.
解析:選B。①②項(xiàng)的“則”都解釋為“副詞,就”。
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語的含義與現(xiàn)代漢語完全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A.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B.?dāng)€蹙累積,莫得遁隱
C.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
D.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解析:選C。古今都是“認(rèn)為”。
下列各句句式與例句相同的是( )
例: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
3、A.石之鏗然有聲者 B.環(huán)滁皆山也
C.何陋之有 D.甚矣,汝之不惠
解析:選A。都是定語后置句。B.判斷句;C.賓語前置;D.主謂倒裝。
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文章是作者被貶謫永州時所作的“永州八記”中的首篇。題目中“始得”二字是全文關(guān)鍵,西山之游以前,作者始終未能擺脫“惴栗”的陰影,是西山之游始得讓作者得到解脫,“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人格精神得以與宇宙自然合一。
B.第一段寫作者貶官永州,喜愛山水且無遠(yuǎn)不到,卻不知西山的怪異和奇特。目的是強(qiáng)調(diào)自己始終沉溺于恐懼抑郁的心緒,西山異景亦無法排解內(nèi)心的苦悶。
C.第二段具體記述宴游西山的經(jīng)過和
4、感受。全段按照初望、細(xì)望、遠(yuǎn)望的順序依次描寫。作者對西山之景的描摹,不直接寫眼中西山,而從多角度寫登西山的所見所感,采用比照映襯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在這比照映襯之下,西山之景更顯其美,西山之游更覺其異,作者卓爾不群之人格才更具感染力。
D.“記”是古代一種即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文體。本文中的西山,不類培,與顥氣俱,與造物者游,超凡拔俗,特立不群。顯然,西山偉大的人格力量也正是作者高尚品格和人生理想的體現(xiàn)。贊美西山實(shí)則是以之來言志抒情。
解析:選B。“恐懼抑郁”不對。
二、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課文選段,完成7~10題。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仆人過湘江
5、,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M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yuǎn)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對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始指異之 異:不同
B.外與天際 際:連接
C.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特立:獨(dú)特出眾
6、D.頹然就醉 就:接近
解析:選A。異: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異。
與“數(shù)州之土壤”一句中加點(diǎn)的“之”字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A.始指異之 B.其高下之勢
C.不知日之入 D.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解析:選B。例句與B項(xiàng)中的“之”的解釋都為“助詞,的”。
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①頹然就醉
②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B.①莫得遁隱
②而莫得其涯
C.①游于是乎始
②洋洋乎與造物者游
D.①是歲元和四年也
②游于是乎始
解析:選D。D項(xiàng)①②都為指示代詞,“這,此”。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7、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蒼然暮色,自遠(yuǎn)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家)攀援著登(上山頂),伸開兩腿像簸箕一樣席地而坐,眺望四周觀賞風(fēng)景,凡是臨近幾個州縣的土地,都(像是)在(我們的)坐席下面。
(2)蒼茫的暮色,從遠(yuǎn)處漸漸地籠罩過來,等到黑得什么也看不見時,還不想回去。
三、拓展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題。
瑯?gòu)指5赜?
[明]張岱
晉太康中,張茂先[注]為建安從事,游于洞山。緣溪深入,有老人枕書石上臥,茂先坐與論說。視其所枕書,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異之。老人問茂先曰:“君讀書幾何?”茂先曰:“華之未讀者,二十年內(nèi)書,若二十年外
9、書,則華固已讀盡之矣?!崩先宋⑿Π衙缺圩呤谙潞鲇虚T入途徑甚寬至一精舍藏書萬卷問老人曰何書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書愈富。又問:“何書?”老人曰:“萬國志也?!焙笾烈幻苁?,扃鑰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曰“瑯?gòu)指5亍薄柪先嗽唬骸昂蔚??”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書、秘籍?!敝付唬骸按税V龍也,守此二千年矣?!遍_門肅茂先入,見所藏書,皆秦漢以前及海外諸國事,多所未聞,如《三墳》《九丘》《連山》《歸藏》《梼杌》《春秋》諸書,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餉之,鮮潔非人世所有。茂先為停信宿而出,謂老人曰:“異日裹糧再訪,縱觀群書?!崩先诵Σ淮?,送茂先出。甫出,門石忽然自閉。茂先回
10、視之,但見雜草藤蘿,繞石而生,石上苔蘚亦合,初無縫隙。茂先癡佇視,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書史,咸陽火正熾。此中有全書,并不遺只字。上溯書契前,結(jié)繩亦有記。繇前視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讀書三十乘,千萬中一二。方知余見小,春秋問蛄蟪。石彭與鳧毛,所見同兒稚。欲入問老人,路迷不得至?;厥捉^壁間,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門,可望不可企。坐臥十年許,此中或開示。
【注】 張茂先:名華,字茂先。西晉文學(xué)家。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開門肅茂先入 肅:恭敬的樣子
B.茂先為停信宿而出 信宿:兩三天
C.異日裹糧再訪 裹糧:攜帶糧食
11、
D.讀書三十乘 乘:車
解析:選A。A項(xiàng),“肅”有“恭敬”“嚴(yán)肅,莊重”“揖拜”等義項(xiàng),結(jié)合語境看,這里應(yīng)該是“揖拜”的意思,也就是“恭敬地引進(jìn)”。B項(xiàng),“信宿”是“連宿兩夜”之義,即兩三天。C項(xiàng),聯(lián)系語境,“裹糧”解釋正確。D項(xiàng),古代很少用量詞,再聯(lián)系“千乘之國”等,可以判斷解釋為“車”正確。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門/入途徑甚寬/至一精舍/藏書萬卷/問老人/曰/何書/曰/世史也/
B.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門入/途徑甚寬/至一精舍/藏書萬卷/問老人曰/何書/曰/世史也/
C.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
12、/下忽有門/入途徑甚寬/至一精舍/藏書萬卷/問老人/曰/何書/曰/世史也/
D.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門入/途徑甚寬至一精舍/藏書萬卷/問老人曰/何書/曰/世史也/
解析:選B。根據(jù)游蹤和對話標(biāo)志,運(yùn)用排除法即可確定答案。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在張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當(dāng)張茂先提出“裹糧再訪”的請求時,老人又笑而不答。兩“笑”之下,老人寬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
B.本文借一個充滿神異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記》則借虛構(gòu)桃源仙境寄托社會理想:兩文有異曲同工之妙。
C.本文敘事簡練,描寫細(xì)膩,結(jié)
13、尾議及“嬴氏焚書史”,旨在批評秦王嬴政焚書坑儒,導(dǎo)致典籍損毀的行為,體現(xiàn)了“記”敘議結(jié)合的特征。
D.張岱行文善于渲染,筆墨傳神:說老人,則有“枕書石上臥”;寫福地,則有癡龍“守此二千年矣”。結(jié)尾用韻文的形式點(diǎn)明主旨,發(fā)人深思。
解析:選C?!爸荚谂u……損毀的行為”錯誤,文中議及“嬴氏焚書史”,是為說明瑯?gòu)指5貢4嫱旰脽o損。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餉之,鮮潔非人世所有。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知余見小,春秋問蛄蟪。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內(nèi)容涉及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1)“爽然”,茫然若失的樣子。“乃”,于是?!梆A”,作動詞,譯為“給……飯吃”?!胺恰保矸穸ǖ呐?/p>
15、斷。(2)“見”,動詞活用為名詞,見識。“小”,結(jié)合語境,譯為淺陋。
答案:(1)張茂先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給他吃,食物的鮮美潔凈不是人間能擁有的。
(2)(經(jīng)過此事)才知道我見識淺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蟬不知道四季的轉(zhuǎn)換。
【參考譯文】
晉朝太康年間,張茂先擔(dān)任建安從事,在洞山游玩。沿著溪流深入,見到一位老人枕著書在石上躺著,茂先便坐下與他談?wù)???吹剿淼臅系奈淖侄际球蝌綐拥?,不能分辨是什么字,茂先以之為奇。老人問茂先說:“你讀了多少書?”茂先說:“二十年內(nèi)的書,我還沒有讀完,如果是二十年前的書,那么我確實(shí)已經(jīng)全部讀完了?!崩先宋⑽⒁恍Γ鹊氖?/p>
16、臂走到石壁下,忽然出現(xiàn)一扇門可供進(jìn)入,道路很寬,來到一個精致的小屋,屋內(nèi)藏書萬卷。茂先問老人說:“這里藏著是什么書?”老人答:“是歷代史書?!庇謥淼揭婚g室內(nèi),藏書更多。茂先又問:“這些是什么書?”老人答:“是各國的史志?!焙髞碛謥淼揭幻苁覂?nèi),門鎖很堅(jiān)固,還有兩只黑狗守在門前,門上刻著篆書,文字是“瑯?gòu)指5亍?。茂先問老人:“這是什么地方?”老人答:“這里藏著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書、秘籍?!崩先酥钢鴥芍还氛f:“這是癡龍,守在這個地方已經(jīng)兩千年了?!崩先碎_門恭敬地引茂先進(jìn)入,茂先看到這些藏書,記載的都是秦漢以前和海外各國的事情,大多是自己沒聽說過的,像《三墳》《九丘》《連山》《歸藏》《梼杌》《
17、春秋》這些書也都在這里。張茂先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給他吃,食物的鮮美潔凈不是人間能擁有的。茂先為此在這里逗留了兩三天才出來,對老人說道:“過段時間我多帶點(diǎn)吃的再來拜訪,看遍群書。”老人笑笑,什么也沒說,送茂先出去。茂先剛一出門,門外的石頭突然自行閉合。茂先回頭看著石頭,只見到雜草藤蘿,繞著石頭而生,石頭上的苔蘚也嚴(yán)絲合縫。茂先呆呆地站著看了良久,對著石頭拜了兩次后離去。
秦始皇嬴政燒盡史書,咸陽城的大火正猛。但這里卻有完整的史書,連一個字都沒有少掉。向上追溯到有文字記載以前,連結(jié)繩記事都有記錄。在繇前看伏羲,不過像他小時候。海外有很多國家,我們中原九州之地與之相比小的如同一粒
18、黑痣。我讀了這么多史書,不過是千萬分之一二。(經(jīng)過此事)才知道我見識淺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蟬不知道四季的轉(zhuǎn)換。即使像石彭與鳧毛這樣的長壽者,其所見所聞也不過如同兒童。我想再進(jìn)去向老人請教,無奈迷失路途不能進(jìn)入?;仡^看絕壁,只見荒蔓與薜荔纏繞。我好后悔出了那扇門呀,如今只能可望而不可即。在這里等上十幾年,或許這扇石門才會再次開啟。
四、語言運(yùn)用
將①~④句填在橫線上,順序最恰當(dāng)?shù)囊豁?xiàng)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有兩者和諧統(tǒng)一的人,才算得上又富又強(qiáng)的人。
①能否在精神上堅(jiān)定地保持同步富裕
②評價一個人是否真正富有
19、
③主要還得看他在物質(zhì)富裕的同時
④決不能單憑他擁有金錢的多少
A.②④①③ B.①④②③
C.②③①④ D.②④③①
解析:選D 。本段的句意主要是評價一個人是否真正富有的標(biāo)準(zhǔn)。
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bǔ)寫恰當(dāng)?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yán)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中國史學(xué)原本注重圖像。先秦時期的《山海經(jīng)》記錄了很多物產(chǎn)、民俗、宗教。山川鳥獸等內(nèi)容,本來也有圖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終只剩下文字。中國史學(xué),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代的鄭樵在《圖譜略》中說:“古之學(xué)者為學(xué)有要
20、,置圖于左,置書于右,索象于圖,索理于書。”當(dāng)然,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凡是在平面或是空間構(gòu)成圖形、實(shí)體的物體都可以稱之為圖像。
解析:本題考查語言表達(dá)簡明、連貫的能力。①處,結(jié)合前后句,圖像“本來”有,“最終”沒有,那么①處應(yīng)該填與“在流傳的過程中漸漸散失(遺失)”類似的內(nèi)容。根據(jù)上下文分析,②處所填內(nèi)容應(yīng)該是對中國史學(xué)某種特征的判斷,而判斷依據(jù)則是②后鄭樵的話“置圖于左,置書于右,索象于圖,索理于書”,其中前兩句是特征,后兩句是古代學(xué)者結(jié)合特征總結(jié)出的史書的使用方法,因而②處可填與“素有‘左圖右史’的傳統(tǒng)”類似的內(nèi)容。③處所在句子是在強(qiáng)調(diào)圖像所包含的內(nèi)容,即平面構(gòu)圖、空間構(gòu)圖和實(shí)體,之前所說史書中的圖片顯然是平面構(gòu)圖,因而③處應(yīng)承上啟下,可填與“圖像不僅指平面的圖畫”類似的內(nèi)容。
答案:①只是在流傳的過程中日漸遺失?、谒赜小白髨D右史”的傳統(tǒng)?、蹐D像不僅指平面的圖畫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