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國理綜》word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全國理綜》word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008年高考全國理綜Ⅰ
φ
θ
14、如圖所示,一物體自傾角為θ的固定斜面頂端沿水平方向拋出后落在斜面上.物體與斜面接觸時速度與水平方向的夾角φ滿足
A.tanφ=sinθ
B.tanφ=cosθ
C.tanφ=tanθ
D.tanφ=2tanθ
15、如圖,一輛有動力驅動的小車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彈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車上,右端與一小球相連,設在某一段時間內小球與小車相對靜止且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若忽略小球與小車間的摩擦力,則在此段時間內小車可能是
左
右
A.向右做加速運動
B.向右做減速運動
C.向左做加速運動
D.向左做減速運動
y
x/m
a
b
2、
0
1
2
2
-2
3
4
5
6
7
16、一列簡諧橫波沿x軸傳播,周期為T.t=0時刻的波形如圖所示,此時平衡位置位于x=3 m處的質點正在向上運動,若a、b兩質點平衡位置的坐標分別為xa=2.5 m,xb=5.5 m,則
A.當a質點處在波峰時,b質點恰在波谷
B.t=T/4時,a質點正在向y軸負方向運動
C.t=3T/4時,b質點正在向y軸負方向運動
D.在某一時刻,a、b兩質點的位移和速度可能相同
17、已知太陽到地球與地球到月球的距離的比值約為390,月球繞地球旋轉的周期約為27天.利用上述數據以及日常的天文知識,可估算出太陽對月球與地球對月
3、球的萬有引力的比值約為
A.0.2 B.2 C.20 D.200
18、三個原子核X、Y、Z,X核放出一個正電子后變?yōu)閅核,Y核與質子發(fā)生核反應后生成Z核并放出一個個氦(),則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X核比Z核多一個原子
B.X核比Z核少一個中子
C.X核的質量數比Z核質量數大3
D.X核與Z核的總電荷是Y核電荷的2倍
19、已知地球半徑約為6.4×106 m,空氣的摩爾質量約為29×10-3 kg/mol,一個標準大氣壓約為1.0×105 Pa.利用以上數據可估算出地球表面大氣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
A.4×1016 m3 B.
4、4×1018 m3
C.4×1030 m3 D.4×1022 m3
×
×
×
×
×
×
×
×
×
a
b
c
d
B0
-B0
B/T
t/s
0
1
2
3
4
20、矩形導線框abcd固定在勻強磁場中,磁感線的方向與導線框所在平面垂直,規(guī)定磁場的正方向垂直低面向里,磁感應強度B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如圖所示.若規(guī)定順時針方向為感應電流I的正方向,下列各圖中正確的是
I0
-I0
i/A
t/s
0
1
2
3
4
A
B
I0
-I0
i/A
t/s
0
1
2
3
4
C
I
5、0
-I0
i/A
t/s
0
1
2
3
4
D
I0
-I0
i/A
t/s
0
1
2
3
4
21、一束由紅、藍兩單色光組成的光線從一平板玻璃磚的上表面以入射角θ射入,穿過玻璃磚自下表射出.已知該玻璃對紅光的折射率為1.5.設紅光與藍光穿過玻璃磚所用的時間分別為t1和t2,則在θ從0°逐漸增大至90°的過程中
A.t1始終大于t2 B.t1始終小于t2
C.t1先大于后小于t2 D.t1先小于后大于t2
22、(18分)
Ⅰ、(6分)如圖所示,兩個質量各為m1和m2的小物塊A和B,分別系在
6、一條跨過定滑輪的軟繩兩端,已知m1>m2,現要利用此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⑴若選定物塊A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過程進行測量,則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
①物塊的質量m1、m2;
A
B
②物塊A下落的距離及下落這段距離所用的時間;
③物塊B上升的距離及上升這段距離所用的時間;
④繩子的長度.
⑵為提高實驗結果的準確程度,某小組同學對此實驗提出以下建議:
①繩的質量要輕;
②在“輕質繩”的前提下,繩子越長越好;
③盡量保證物塊只沿豎直方向運動,不要搖晃;
④兩個物塊的質量之差要盡可能?。?
以上建議中確實對提高準確程度有作用的是 .
7、
⑶寫出一條上面沒有提到的提高實驗結果準確程度有益的建議:
.
V
R1
R2
S1
S2
E
Ⅱ、(12分)一直流電壓表,量程為1 V,內阻為1000 Ω,現將一阻值為5000~7000 Ω之間的固定電阻R1與此電壓表串聯(lián),以擴大電壓表的量程.為求得擴大后量程的準確值,再給定一直流電源(電動勢E為6~7 V,內阻可忽略不計),一阻值R2=200
8、0 Ω的固定電阻,兩個單刀開關S1、S2及若干線.
⑴為達到上述目的,將圖連成一個完整的實驗電路圖.
⑵連線完成以后,當S1與S2均閉合時,電壓表的示數為0.90 V;當S1閉合,S2斷開時,電壓表的示數為0.70 V,由此可以計算出改裝后電壓表的量程為 V,電源電動勢為 V.
23、(14分)已知O、A、B、C為同一直線上的四點、AB間的距離為l1,BC間的距離為l2,一物體自O點由靜止出發(fā),沿此直線做勻加速運動,依次經過A、B、C三點,已知物體通過AB段與BC段所用的時間相等.求O與A的距離.
24、(18分)圖中滑塊和小球的質量均為m,
9、滑塊可在水平放置的光滑固定導軌上自由滑動,小球與滑塊上的懸點O由一不可伸長的輕繩相連,輕繩長為l1.開始時,輕繩處于水平拉直狀態(tài),小球和滑塊均靜止.現將小球由靜止釋放,當小球到達最低點時,滑塊剛好被一表面涂有粘住物質的固定擋板粘住,在極短的時間內速度減為零,小球繼續(xù)向左擺動,當輕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θ=60°時小球達到最高點.求:
⑴從滑塊與擋板接觸到速度剛好變?yōu)榱愕倪^程中,擋板阻力對滑塊的沖量;
⑵小球從釋放到第一次到達最低點的過程中,繩的拉力對小球做功的大?。?
滑塊
O
25、(22分)如圖所示,在坐標系xoy中,過原點的直線OC與x軸正向的
10、夾角φ=120°,在OC右側有一勻強電場:在第二、三象限內有一勻強磁場,其上邊界與電場邊界重疊、右邊界為y軸、左邊界為圖中平行于y軸的虛線,磁場的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方向垂直紙面向里.一帶正電荷q、質量為m的粒子以某一速度自磁場左邊界上的A點射入磁場區(qū)域,并從O點射出,粒子射出磁場的速度方向與x軸的夾角θ=30°,大小為v,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軌跡為紙面內的一段圓弧,且弧的半徑為磁場左右邊界間距的兩倍.粒子進入電場后,在電場力的作用下又由O點返回磁場區(qū)域,經過一段時間后再次離開磁場.已知粒子從A點射入到第二次離開磁場所用的時間恰好等于粒子在磁場中做圓周運動的周期.忽略重力的影響.求:
×
×
11、
×
×
×
×
×
×
×
×
×
A
B
y
x
O
C
v
φ
θ
⑴粒子經過A點時速度的方向和A點到x軸的距離;
⑵勻強電場的大小和方向;
⑶粒子從第二次離開磁場到再次進入電場時所用的時間.
2008年高考全國理綜Ⅰ 答案
14、D 15、AD 16、C 17、B 18、CD 19、B 20、D 21、B
22、Ⅰ、⑴①②或①③
⑵①③
⑶例如“對同一高度多次測量取平均值”;“選取受力后相對伸長盡量小的繩”等等
V
R1
R
12、2
S1
S2
E
Ⅱ、⑴連線如圖
⑵7;6.3
23、設物體到達A點的速度為v0,則有
解得:
設O與A的距離為l,則有
解得:
24、⑴小球第一次到達最低點時,滑塊和小球速度的大小分別為v1、v2,有
小球由最低點向左擺動到最高點時,有
解得:
擋板阻力對滑塊的沖量為I,有
⑵小球從開始釋放到第一次到達最低點的過程中,繩拉力對小球做功為W,有
解
13、得:
繩拉力對小球做功大小為
25、⑴設磁場左右邊界間距為d,由幾何關系知:OO/=2d
粒子第一次進入磁場的運動軌跡的圓心為O/,有
解得:
⑵粒子第一次在磁場中運動時間為t1,有
依題意,勻強電場的方向與x軸正向夾角應為150°.由幾何關系知,粒子再次從O點進入磁場的速度方向與磁場右邊界夾角為60°.粒子第二次在磁場運動的圓弧的圓心O//必定在直線OC上,且∠OO//P=120°
粒子第二次在磁場中運動時間為t2,有:
粒子在電場中運動時間為t3,依題意有:
粒子在電場中有:
解得:
⑶粒子自P射出后沿直線運動,由P/再次進入電場,由幾何關系有∠O//P/P=30°
三角形OPP/為等腰三角形,粒子在P、P/運動時間為t4,有:
由幾何關系得:
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