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高中語文 專題四 游記 第2課 游褒禪山記學案(含解析)蘇教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

上傳人:Sc****h 文檔編號:101236458 上傳時間:2022-06-04 格式:DOC 頁數:10 大?。?.04M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2019-2020學年高中語文 專題四 游記 第2課 游褒禪山記學案(含解析)蘇教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_第1頁
第1頁 / 共10頁
2019-2020學年高中語文 專題四 游記 第2課 游褒禪山記學案(含解析)蘇教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_第2頁
第2頁 / 共10頁
2019-2020學年高中語文 專題四 游記 第2課 游褒禪山記學案(含解析)蘇教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_第3頁
第3頁 / 共10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22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2019-2020學年高中語文 專題四 游記 第2課 游褒禪山記學案(含解析)蘇教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學年高中語文 專題四 游記 第2課 游褒禪山記學案(含解析)蘇教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2課游褒禪山記1古之人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2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游褒禪山記3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游褒禪山記4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桂枝香金陵懷古5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桂枝香金陵懷古一、字詞積累1字音褒(bo)禪廬冢(zhn)仆(p)道音謬(mi) 窈(yo)然 咎(ji)夷(y) 瑰(u)怪2通假字長樂王回深父通“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中所加的美稱3一詞多義(1)乃(2)道(3)蓋(4)文(5)然(6)其4詞類活用始舍于其址名詞作動詞,筑舍定居名之曰“褒禪”名詞作動詞,命名,稱有泉側出名詞作狀

2、語,從旁邊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形容詞作名詞,深度;形容詞作動詞,盡,這里指走到洞的盡頭而其見愈奇動詞作名詞,見到的景象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動詞作名詞,到達的人火尚足以明也形容詞作動詞,照明而世之奇?zhèn)ス骞址浅V^,常在于險遠形容詞作名詞,險遠的地方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形容詞作動詞,弄錯5古今異義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義:十分之一。今義:數詞。而世之奇?zhèn)ス骞址浅V^古義:不平常。今義:程度副詞,很,十分。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所以:古義:代詞“所”與介詞“以”結合,相當于“的原因”。今義:連詞。學者:古義:泛指求學的人,指讀書人。今義:指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6

3、文言句式(1)判斷句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此予之所得也(2)狀語后置句古之人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3)省略句有碑仆道然力足以至焉二、文學常識1走近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宋朝臨川(現在江西省臨川)人,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后被封為“荊國公”,人稱“王荊公”。王安石是中國11世紀的改革家,又是一位詩文大家,其散文雄健峭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長于說理,精于修辭,間有情韻深婉之作。他的作品今存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2寫作背景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今安徽潛山)通判,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4月,辭官回

4、家探親,在歸途中游覽了山巒起伏、有泉有洞、風景秀美的褒禪山,同年七月以追記形式寫下此文。3相關知識“記”是一種文體,一般用于寫人、記事,也有用于狀物、抒情、說理的。這種文體,其表達方式往往是記敘、描寫、議論和抒情緊密聯系,綜合運用。在結構上,或開門見山,亮出觀點,再記敘狀物加以證明;或先繪景狀物記事,然后順勢歸結,道出哲理;或將情志、事理蘊涵于寫景記事之中。游褒禪山記石鐘山記就是這類作品的典型。一、結構圖解二、內容研讀1第三段可分幾層意思?你對作者在文中所說的道理如何評價?明確五層意思:用一“嘆”字緊承上文,領起全段。以古人作為立論的標準,從“求思”的深度和廣度兩方面,分析古人“往往有得”的原

5、因。拿世人的避難就易,同古人的“求思”精神對比。闡述宏偉目標、險遠的道路和“志”“力”“物”三者的內在聯系。強調只要盡了自己的主觀努力,即使不能達到目的,也可以“無譏”“無悔”。作者揭示了“志”“力”“物”三者之間的辯證關系:有志,但力量不足不行;盡管志向堅定,力量充足,然而到了幽暗昏惑之境地,沒有外物相助,也不能至。既強調了“力”與“物”這兩個客觀條件的作用,反映了作者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又強調只要盡己之志,雖然不能達到目的,亦可“無悔”“無譏”,體現了作者樸素的辯證觀點。作者在這里所論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學處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業(yè)之道。這對于我們治學、處事、創(chuàng)業(yè)都有很大啟發(fā)。2本文

6、由“不得極夫游之樂”生發(fā)出“盡吾志”的觀點,又由“仆碑”生發(fā)出“深思慎取”的觀點,這兩個觀點彼此有聯系嗎?明確作者游褒禪山,本來是一次平常的游歷活動,但卻從中悟出了人生哲理從前洞后洞游人的多少悟出“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從“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悟出“而世之奇?zhèn)ス骞址浅V^,常在于險遠”;由此再引申一步,就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的結論。然后將這次游山而未能“極夫游之樂”的教訓升華到理論上來,具體分析了“至”的幾個條件,最后得出“盡吾志”的觀點這正是“求思之深而無不在”的結果。由此可見,“盡吾志”的觀點跟“深思慎取”的觀點是有聯系的;“盡吾志”的觀點是在“深思慎取”

7、的基礎上產生的;有了這個觀點,又能反過來促使人們“深思慎取”,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本文作者強調的是“盡吾志”的觀點,將它置于主要位置,只是在文末略提“深思慎取”的觀點,這種布局方式是恰當的,既突出了全文的主旨,又不忽略它的次要方面。3本文是怎樣把治學的道理寓于記游的過程中的?明確這篇文章以記游為載體,因事說理,生發(fā)議論,闡釋做人治學的道理。這從文章的組織結構上也可以看出來,如文章開篇對華山、慧空禪院、仆碑的由來的考釋,即非一般的寫景文字,而具治學實證精神。又如文中寫游華山后洞的經過,先寫后洞幽深、昏暗、寒氣襲人;次寫景色越進越奇;再寫游者越深越少;又寫“有怠而欲出者”要求出來,作者遂與之俱出,最

8、后寫既出之后悔慨嘆未能極盡游覽之樂。記游部分依次寫來,盡陳所見,波瀾起伏,這自然是寫景的妙筆。但作者意在以探幽尋勝比喻做人治學,入之愈深,則所獲益精,只有不屈不撓地深入探索,才能獲得成功,達到“世之奇?zhèn)ス骞址浅V^”的至高境界。正如古文觀止的編者所說:“一路俱是記游,按之卻俱是論學。古人詣力到時,頭頭是道。川上山梁,同一趣也?!弊髡咦詈髮懙乖诼愤叺谋c篇首相呼應,結構嚴絲合縫,脈絡清晰。4對游褒禪山記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一般人認為學貴有志,那么“志”在學習中處于一種怎樣的地位?我們應當怎樣看待“志”的作用?明確記褒禪山后洞之游,因受“怠而欲出者”的影響,“不得極夫游之樂”,出來以后,悔恨之情

9、不能自已,同時悟出治學之道與此相類似,因此作文,勸喻人們在學習中必須深入思考,謹慎選取,而不可淺嘗輒止,人云亦云??墒?,這篇文章的主題,卻一直被人們理解為是說學習貴在有志。古人如此看,今人也如此看。我們認為把這篇文章的主題歸納為學貴有志是不夠準確的。有志是在學業(yè)、事業(yè)中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但不是唯一條件。王安石此文不是在強調有志,而是在深入到險遠地方見非常之觀的諸多條件中,強調了“不隨以止”的這一面,只要我們對原文稍加分析,是不難明白這一點的。三、主旨歸納作者從古人“有得”談起,接著以“有志”為中心進行分層議論,在“至”與“悔”上做文章。先說“至”,作者肯定“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說明“有志”是

10、“至”的首要條件。而后又用兩個“亦不能至也”,說明“力”和“物”在一定條件下對“至”也會起作用,因此,“有志”還不能說是充分條件。最后通過對比“力足以至”而不能至和“盡吾志也而不能至”兩種情況,得出“有悔”和“無悔”兩個不同的結論,從而強調“有志”的必要性,這正是作者的“所得”:無論治學還是處世,都要有百折不撓的意志,才能無譏無悔,也應該有深思慎取的態(tài)度。在今天,對我們來說仍有借鑒意義。四、寫法鑒賞1因事說理,敘議結合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記,不重山川風物的描繪,而重在因事說理,以說理為目的,記游的內容只是說理的材料和依據,文章以記游的內容為喻,生發(fā)議論,因事說理,以小見大,準確而充分地闡述一種人

11、生哲理,給人以思想上的啟發(fā),使完美的表現形式與深刻的思想內容和諧統(tǒng)一。文章前面記游山,后面談道理,記敘和議論結合得緊密而自然,并且前后呼應,結構嚴謹,行文縝密,文中的記游內容是議論的基礎,是議論的事實依據;議論是記游內容在思想認識上的理性概括和深化。前面的記游處處為后面的議論鋪墊;后面的議論又處處緊扣前面的記游,賦予記游內容以特定的思想意義。記敘和議論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相得益彰。2重點突出,詳略得當本文的主旨在于闡述要“有志”“盡吾志”的觀點,另外也涉及“深思而慎取”的觀點,因此,文章的選材、詳略無一不經過精心裁定,緊扣這兩個觀點。記游部分就寫景來看似乎平淡無奇,實際上是深思熟慮,刻意安排的

12、。第一段介紹褒禪山概況從略;第二段記游華山洞經過從詳。前者又詳記仆碑文字,其余從略;后者又記前洞和后洞概況從略,記游后洞經過頗詳。記前洞和后洞概況,又前洞略,后洞詳;記游后洞,又寫經過略,補敘經過、寫心情之“悔”詳,議論部分對應記敘部分,也有側重。議游華山洞的心得甚詳,借仆碑抒發(fā)感慨從略。議游華山洞的心得,又議“志”較詳,議“力”“物”從略。3文筆簡潔,語言凝練本文的記游部分,除記事之外,沒有多余的文字;議論部分,說理充分而有節(jié)制,沒有無用的筆墨。全篇行文嚴謹,用墨極為簡省,語言精要得當,以致文字難以增刪改換。文中的一些句子,如“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

13、至者少”“世之奇?zhèn)ス骞址浅V^,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都是平實而深刻、言簡而意豐的警句。一、基礎過關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A褒禪(chn)仆道(p)有穴(xu) 咎(ji)B昏惑(hu) 罕至(hn)窈然(yo) 瑰怪(u)C廬冢(zhn) 音謬(mi)君圭(u) 慧褒(bo)D漫滅(mn) 深父(f)怠而欲出(di) 無物以相之(xin)解析:選D?!案浮睉x“f”。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組是()A有碑仆道 仆:倒褒之廬冢也 廬冢:廬,屋舍;冢,墳墓B其文漫滅 文:文章有穴窈然 窈然:深遠幽暗的樣子C有怠而欲出者 ?。焊F困咎其

14、欲出者 咎:責怪D夫夷以近 夷:鏟平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解析:選A。B項,文:碑文。C項,?。簯卸锜o力。D項,夷:平坦。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活用情況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B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C方其破荊州,下江陵D火尚足以明也解析:選A。A項名詞作動詞,B、C、D三項都是形容詞用作動詞。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B.C.D.解析:選A。A項,兩個“乃”字意義和用法相同,都表示輔助性判斷。B項,連詞,表遞進;連詞,表轉折。C項,代詞,他們,指古人;代詞,指自己。D項,代詞,代褒禪山;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二、閱讀理解(一)閱讀下面

15、的文言文,完成58題。于是予有嘆焉。古之人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ス骞址浅V^,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予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5下列加點字的意義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何可勝道也哉A日出江花紅

16、勝火 B予觀夫巴陵勝狀C二戰(zhàn)而一勝一負 D舉不勝舉解析:選D。例句與D項作“盡”講。A項,“勝過”“超過”;B項,“優(yōu)美的”;C項,“勝利”。6下列加點詞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A而世之奇?zhèn)ス骞址浅V^,常在于險遠B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C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D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解析:選C。A項,非常:古義,不平常;今義,副詞,十分,極。B項,至于:古義,到了(的地步);今義,表示達到某種程度,表示另提一事。D項,學者:古義,治學的人;今義,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7作者強調“于險遠”得“非常之觀”要有幾個條件()A三個:有力、有志、不隨以止。B三個:有力、

17、有志、有物相之。C四個:力、志、物、不隨以怠。D五個:志、力、物、己不悔、人不譏。解析:選C。從“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一句可以看出。8對選文第一段文字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認為要到達“奇?zhèn)ス骞帧焙汀胺浅V^”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B作者認為只要盡了“吾志”,即使不能到達奇?zhèn)?、瑰怪和非常之觀的地方,也是沒有什么值得后悔的。C作者對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贊揚,但古人沒有得出這樣深刻的結論,也覺惋惜。D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覽的人多,但這些人看不到“奇?zhèn)ス骞?、非常之觀”。解析:選C。C項,作者并沒有為古人惋惜之意。(二)閱讀下

18、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石門亭記 王安石石門亭在青田縣若干里,令朱君為之。石門者,名山也。古之人咸刻其觀游之感慨,留之山中,其石相望。君至而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書與其甥之婿王安石,使記其作亭之意。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直好山乎?其亦好觀游眺望乎?其亦于此問民之疾憂乎?其亦燕閑以自休息于此乎?其亦憐夫人之刻暴剝偃踣而無所庇障且泯滅乎?夫人物之相好惡必以類。廣大茂美,萬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為功者,山也。好山,仁也。去郊而適野,升高以遠望,其中必有慨然者。書不云乎:“予耄遜于荒?!痹姴辉坪酰骸榜{言出游,以寫我憂?!狈颦h(huán)顧其身無可憂,而憂者必在天下,憂天下亦仁也。人之否也敢自逸?至即深山長

19、谷之民,與之相對接而交言語,以求其疾憂,其有壅而不聞者乎?求民之疾憂,亦仁也。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則民不化服。民化服,然后可以無訟。民不無訟,令其能休息無事,優(yōu)游以嬉乎?古今之名者,其石幸在,其文信善,則其人之名與石且傳而不朽,成仁之名而不奪其志,亦仁也。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石門亭在青田縣若干里,令朱君為之令:讓,叫B君至而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悉:全部,都C夫人物之相好惡必以類相:互相D人之否也敢自逸否:窮而不達,即不得志解析:選A。令:縣令。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B.C.D.解析:選D。“以”是表

20、目的的連詞,用來。A.代詞,它;助詞,的。B.連詞,表順承,可不譯;連詞,表并列,可不譯。C.語氣副詞,表疑問;代詞,自己。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一段作者先交代了石門亭的地理位置、建亭者及寫“記”的緣起。此段文字簡約明快,為下文的議論張本。B全文圍繞“作亭之意”展開,先用五個排比設問,然后逐個回答,每點都歸之為“仁”字,其推理之嚴謹,分析之透辟,行文之游刃有余,令人嘆服。C俗語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在作者心目中,無論是游山玩水,還是“去郊而適野,升高以遠望”,都是“仁”的體現。D宋代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思想內涵與本文中的“而憂者必在天下”的內涵

21、是基本一致的。解析:選C。“玩水”不是“仁”的體現,“去郊而適野,升高以遠望”不能得出“是仁的體現”的結論。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則民不化服。譯文:(2)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譯文:答案:(1)為政不分小與大,不以德為政,人民就不能被教化、訓服。(2)(朱先生)作這亭的意圖是這樣呢?還是不是這樣呢?參考譯文:石門亭在青田縣數里外,是縣令朱先生造的。石門山是名山。先人都把觀光游覽的感慨刻留在山里,比比皆是。朱先生來了就造了個亭子,把古今的石刻都立到亭子里來,然后寫信給他的外甥女婿我王安石,讓我記下他作此亭的意圖。(朱先生)之所以要作這個亭,只是因為對

22、這山的喜愛么?還是也有對觀光游覽的喜愛呢?還是也為了體察人民的疾苦呢?還是用來讓自己在這亭子里度假消閑?還是為不讓先人們所刻的作品暴露在野外被風雨侵蝕因沒有東西庇護而仆倒毀損呢?人對事物的愛好必然以其與己(之愛好、追求)相類。山這個東西,廣大而茂盛豐美,萬物依附其生長,而山本身卻不以為這是自己的功勞。愛山的人,是仁者。來到野外,登高遠望,心中必然會有感慨之感。尚書不是說了么:“我老了就跑山里去。”詩經不是說了么:“駕車出游是為了紓解我的憂愁?!杯h(huán)顧自己周身而沒有可憂愁的人,他的憂愁就在天下,憂天下也是仁。人碰到倒霉事就能逃避現實(到野外)放縱自己了么?到山里探訪偏僻地方的人民,與他們交談以知其憂愁,哪有充耳不聞的道理呢?訪求人民的疾苦,也是仁。為政不分小與大,不以德為政,人民就不能被教化、訓服。人民被教化、訓導了,便沒有了爭訟之事。人民如果不是沒有爭訟,怎能讓他們休養(yǎng)生息生活愜意呢?古今的名士,很幸運他們的石刻還在,而他們的文章也確實好,那么他們的美名與石頭都將傳承不朽,擁有仁義的名聲而留存他們(寄托在文章中)的志向,也是仁。(朱先生)作這亭的意圖是這樣呢?還是不是這樣呢?- 10 -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