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高中歷史 第二單元 古代歷史上的改革(下) 第6課 北宋王安石變法導學案 岳麓版選修1

上傳人:Sc****h 文檔編號:103138990 上傳時間:2022-06-08 格式:DOC 頁數:8 大?。?.06M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2019-2020學年高中歷史 第二單元 古代歷史上的改革(下) 第6課 北宋王安石變法導學案 岳麓版選修1_第1頁
第1頁 / 共8頁
2019-2020學年高中歷史 第二單元 古代歷史上的改革(下) 第6課 北宋王安石變法導學案 岳麓版選修1_第2頁
第2頁 / 共8頁
2019-2020學年高中歷史 第二單元 古代歷史上的改革(下) 第6課 北宋王安石變法導學案 岳麓版選修1_第3頁
第3頁 / 共8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22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2019-2020學年高中歷史 第二單元 古代歷史上的改革(下) 第6課 北宋王安石變法導學案 岳麓版選修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學年高中歷史 第二單元 古代歷史上的改革(下) 第6課 北宋王安石變法導學案 岳麓版選修1(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6課北宋王安石變法課標要求1.了解王安石變法的歷史背景。2.歸納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評價其歷史作用。溫馨提示學習本課,要從北宋面臨的社會問題著手,分析進行社會改革的必要性。對王安石采取的變法措施,要從理財之法、強兵之法、取士之法等不同的角度進行把握,并結合其措施分析變法的歷史作用及歷史局限性。在學習本課內容的過程中,還應體會王安石勇于改革的精神,同時結合王安石變法的結局,總結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改革的規(guī)律。北宋的王安石曾經賦詩一首,稱贊變法先賢商鞅,也以此激勵自己堅持變法。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以“三不足”的大無畏精神,在經濟、軍事、科舉制度等方面推行新法。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

2、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王安石知識點1“三冗”與積貧積弱1“三冗”問題(1)原因:北宋初期采取的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所產生的負面影響。(2)形成北宋增設了大量官僚機構,用以分化各級官員的權力,使他們互相牽制。但是官員數量的增加,造成機構重疊、人浮于事的現(xiàn)象,形成“冗官”的弊端。北宋為了防范軍閥割據、農民起義,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不斷擴充軍隊的數量,形成龐大的軍事體系,造成“冗兵”問題。養(yǎng)兵、養(yǎng)官所需的巨額費用,對遼和西夏的戰(zhàn)爭耗費及高額賠款,帶來沉重的財政負擔,形成“冗費”。2積貧積弱(1)形成“三冗”問題造成國家財政入不敷出,出現(xiàn)嚴重的財政危機,導致積貧局面的形成。削弱武將的兵權,

3、造成指揮效率和軍隊戰(zhàn)斗力降低,導致宋軍在與遼、西夏的戰(zhàn)爭中連年戰(zhàn)敗,形成積弱的局面。(2)影響:“三冗”“兩積”引起了嚴重的社會危機,革新除弊逐漸成為朝野共識。特別提示 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有效地遏制了地方割據勢力,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但是,其消極作用同樣突出,“三冗”“兩積”局面的出現(xiàn)就是其制度弊端的重要體現(xiàn)。做一做1997年,宋廷歲收2200多萬緡,收支相抵還余大半;到1067年,政府收入已高達11000多萬緡,但收支卻虧1500多萬緡。造成此種政府財政危機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退化,經濟衰退B農民生活貧困,起義頻繁C連年征戰(zhàn),兵力孱弱D“冗兵”“冗官”“冗費”答案D解析王安石變

4、法開始于1069年,材料呈現(xiàn)的是改革的背景,即“三冗”問題導致北宋國家財政入不敷出,出現(xiàn)了嚴重的財政危機。故選D項。知識點2“拗相公”1少有大志王安石在青少年時代就立志要學以致用,為時代和社會肩負起自己的責任。2地方改革王安石擔任地方官時,在地方上推行一系列改革,積累了豐富的地方工作經驗,為以后主持變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3提出改革意見王安石調到中央任職后,進獻長達萬言的言事書給宋仁宗,要求“變革天下之弊法”,但未被接受。4“三不足”精神宋神宗即位后,起用王安石為宰相,主持變法革新。王安石以“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雖然一再遭到反對派的強烈抨擊,兩度罷相

5、,但從未動搖過變法的決心,人稱“拗相公”。特別提示 王安石對社會問題的認識:認為北宋社會貧困的癥結在于生產的潛力沒有充分得到挖掘,勞動力受限,不能與生產資料有效地結合,從而不能最大限度地為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知識點3理財1背景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任宰相,開始推行新法。王安石變法的核心內容是富國強兵。2指導方針理財是王安石改革的重中之重,王安石在變法之初就提出“理財為方今先急”,而“理財以農事為先”的方針,并據此制定了一系列整頓財政、增加政府收入的經濟措施。3主要措施4作用王安石特別注意發(fā)展農業(yè)生產,他推行的理財新法在抑制兼并、保障農業(yè)生產、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農

6、田水利法頒行后,修復了原來廢棄的一些水利工程,還新建了不少水利設施,許多荒地被辟成良田。青苗法和市易法都以政府借貸的方式收取一定利息,免役法使民戶以錢代役,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特別提示 王安石變法的實質:在不觸動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對生產關系進行局部調整,是社會改良性質的改革;它局部調整了封建社會的內部矛盾,又是地主階級的封建改革。做一做2“神宗既用王安石為參知政事,安石為帝言天下財利所當開辟斂散者,帝然其說,遂創(chuàng)立制置三司條例司”“以通天下之利”。這說明,王安石變法初期的改革重點在于()A分散宰相權力 B加強皇權C加強軍事實力 D增加財政收入答案D解析由題干材料中“天下財利所當開辟斂散

7、者”“以通天下之利”等信息可知,王安石變法初期的改革重點在于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故選D項。其余三項與“以通天下之利”無關。知識點4整頓軍隊與科舉1整頓軍隊(1)省兵目的:解決冗兵問題,減少軍隊數量和軍費開支。措施:精簡軍隊,裁汰老弱士兵;歸并軍營,縮減編制。(2)強兵目的:改變宋軍戰(zhàn)斗力弱的局面。措施(3)作用:王安石在軍事方面的改革,節(jié)省了軍費開支,改變了宋軍原有的編制,使宋軍的戰(zhàn)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2改革科舉做一做3從王安石變法中改革科舉考試的內容,廢除華而不實的詩賦辭章取士的舊制,參加經義策論的考試,可以看出王安石變法()A主要是解決財政問題 B選拔人才更注重實用性C堅決否定了科舉制度

8、D根除了“恩蔭”的弊端答案B知識點5新法的局限與變質1局限(1)富國之法意在抑制兼并,針對的是社會上層的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因此從一開始就遭到激烈的反對。(2)增加政府收入,就要擴大稅源,“取諸民”。但一旦執(zhí)行不善,便會引起民間的不滿,成為反對派攻擊新法的借口。2變法失敗1085年,宋哲宗繼位,由太皇太后高氏臨朝聽政。高氏執(zhí)政后,立即起用司馬光等反對新法者。司馬光等逐步廢除了王安石的全部新法,變法派成員相繼被排擠出朝廷,史稱“元祐更化”。3變質1093年,宋哲宗親政,起用變法派,逐步恢復王安石的部分新法,但新舊兩派的斗爭愈演愈烈。宋徽宗時期,宰相蔡京借恢復新法之名,行聚斂之實,王安石變法原有

9、的精神已經完全改變。特別提示 王安石變法失敗的根源是沒有改變封建土地私有制;主要原因在于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直接原因是司馬光任宰相后,新法被廢除;后繼的最高統(tǒng)治者不支持新法也是原因之一。核心解讀問題1北宋中期積貧積弱局面是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請以圖示說明:名師點撥問題2為什么將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稅法、均輸法等稱為“富國”之法?名師點撥(1)青苗法的實施,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2)免役法實施,政府向不服役的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錢,增加了政府的收入。(3)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對市場的控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4)方田均稅法實施后,官僚、地主也要按土地實有

10、畝數納稅,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5)均輸法的實施,使物資需求和供應得到了很好的配合,減輕了納稅戶負擔,政府的財政收入也有所增加。故這一系列政策、措施被稱為“富國”之法。問題3如何認識王安石變法中推行強兵之法的作用和成效?名師點撥措施作用和成效保甲法加強了農村的封建統(tǒng)治秩序,維護了農村的社會治安;建立了全國性的軍事儲備;節(jié)省了大量的訓練費用設置軍器監(jiān)武器質量得以改進,產量大大增加保馬法馬匹的質量和數量提高;政府節(jié)省了大量養(yǎng)馬費用將兵法加強了軍隊戰(zhàn)斗力精簡軍隊加強了軍隊戰(zhàn)斗力,節(jié)省了不少軍費問題4王安石變法的失敗原因及教訓有哪些?名師點撥(1)原因:保守勢力強大,王安石變法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等

11、保守勢力的既得利益,遭到他們的激烈反對;改革派缺少凝聚力,不能團結一致地推行變法;宋神宗常在關鍵時刻舉棋不定,沒有一貫地大力支持變法;王安石變法僅僅是封建社會內部當政的地主階級代表主持的旨在富國強兵的改革,沒有觸及導致社會危機深重的根本問題,也就不能從根本上擺脫封建統(tǒng)治危機;新法在實際推行過程中,由于用人不當、執(zhí)行不善等原因,不斷出現(xiàn)違背變法本意的事件,引起農民的不滿。(2)教訓: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調整,充滿阻力,這就要求改革者必須有堅定的信念和堅韌不拔的意志;改革過程中用人要得當,善于執(zhí)行具體改革措施;改革派領導集團要大公無私,團結一致,協(xié)調行動,才能促使改革成功。好題精講例(2015福建高考

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自祖宗承五代之亂,而又田制不立,畎畝轉易、丁口隱漏、兼并偽冒者未嘗考按,故賦入之利視古為薄。以東西南北各千步,當四十一頃六十六畝一百六十步,為一方。方量畢,以地及色,參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稅則。摘編自文獻通考宋史等材料二應將王安石變法置入唐宋變革的歷史契機中考察。北宋處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約租佃經濟確立的社會轉型時期,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觀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變改革的成敗得失,絕非改革者的執(zhí)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單從集團斗爭上去尋找原因,必須深入到表面沖突下的時代潛流中去探究。摘自李華瑞王安石變法研究史(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變法的哪項法令?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該法

13、實施的目的。(2)材料二中的“社會轉型”在經濟上有何表現(xiàn)?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王安石改革成敗得失必須“深入到表面沖突下的時代潛流中去探究”。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一中的“方量畢,以地及色,參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稅則”即可判斷出該法令是方田均稅法;第二小問,抓住材料一中的第一句話從稅收、政府的收入、抑制土地兼并等方面來說明。第(2)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二中的第二句話進行概括即可;第二小問,要結合北宋中期所面臨的社會危機以及王安石變法的主要目的來進行簡析。答案(1)法令:方田均稅法。目的:均攤賦稅;增加財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2)表現(xiàn):舊田制瓦解,租佃經濟確立。簡析:長期以來遺留的弊端延續(xù)到北宋中期,各種社會矛盾交織;王安石試圖扭轉積貧積弱局面,契合時代要求;應將王安石變法成敗得失置于唐宋變革的歷史契機中考察。評析本題考查王安石變法中經濟改革的相關史實,及考生分析理解歷史問題,用歷史眼光觀察認識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題目難度適中,關鍵是提取并理解材料的有效信息,歸納概括材料的核心觀點。- 8 -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