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科學下冊 第2章 第2節(jié)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教案3 浙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七年級科學下冊 第2章 第2節(jié)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教案3 浙教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七年級科學下冊 第2章 第2節(jié)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教案3 浙教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在觀察和體驗的過程中,讓學生知道聲音產生的原因及聲源的涵義。
2、通過觀察、實驗、電腦模擬演示等豐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知道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3、借助多媒體課件的優(yōu)勢,與水波進行對比,將聲波這種抽象的概念直觀化,使學生了解什么是聲波以及聲波的應用。
4、讓學生知道常溫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知道聲音在不同的物質中傳播速度不同,同時還要求了解聲速與溫度的關系。
(二)技能目標
1、 通過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分析歸納能力。
2、 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3、 初步培養(yǎng)
2、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 讓學生初步了解運用因特網獲取科學知識的方法。
(三)情感目標
1、 在本節(jié)教學中,通過運用多媒體演示、實驗和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探求科學知識的興趣。
2、 增強學生學好科學的自信心。
3、 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的艱辛及探究成功后的自豪。
4、 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二、重點、難點
本節(jié)的重點是讓學生知道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的物體叫聲源。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是傳聲的物質。雖然學生在小學《常識》課中已學過聲音的初步知識,但本節(jié)課要在小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適當?shù)耐貙捙c加深。
本節(jié)的難點是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3、。由于課本中介紹的抽氣實驗,一般學校都不一定有這套設備,或實驗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我用電腦模擬了這個抽氣實驗,讓學生都能感受到抽氣過程中聲音由強到弱的過程,基本可以讓學生明白聲音的傳播離不開空氣。然后用學生敲桌面用耳聽實驗、講解貝多芬的小故事、電子捕魚讓學生知道聲音一樣可以在固體、液體中傳播。
由于聲音是一個用語言不好描述的科學現(xiàn)象,本課采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認知過程,使學生真切地感知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三、教學對象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初一學生,他們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雖已有初步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但他們
4、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與感性經驗直接相聯(lián)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所以本課借助現(xiàn)代化媒體生動、直觀、信息量大的優(yōu)勢,有效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把聲音的概念從感性材料的積累中逐步抽象出來,并能初步運用聲音知識說明自然界中的常見聲現(xiàn)象。針對他們好奇心強、接收新鮮事物快的特點,給學生介紹上網查詢聲學相關科學知識的方法,也比較符合現(xiàn)代科學課堂教學的要求。
四、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一)重視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逐步深入,讓學生的認識水平自然而然地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本課運用多媒體摸擬了大量的聲音實例,結合課堂小實驗和多樣的生活實踐活動,讓學生逐步弄清聲音的產生和傳
5、播的理論。
(二)由于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教師可省去大量用于描述聲音和板書的時間,這樣就可以給學生留下足夠的自主活動時間,讓學生主動地感知和討論。如采用敲一敲、聽一聽、想一想、議一議,為學生提供了積極發(fā)言、主動學習的空間舞臺,讓學生充分地發(fā)揮,自由地想象。
(三)將思想教育自然地滲透在教學中。教學中通過對固體可以傳聲的介紹,讓住樓房的同學在中午和晚上別人休息時,不要敲擊地板以防干擾別人休息;通過介紹貝多芬晚年用牙咬住硬棒抵在鋼琴蓋板頂上“聽”音樂,讓學生學習貝多芬不畏挫折,終生追求藝術的精神。
(四)巧妙結合生活實際,促進問題解決。如讓學生討論我們是怎樣聽到別人說話的聲音的?為什么用音樂可
6、以捕魚?我們岸邊大聲說話水中的魚卻能被嚇跑?當我們在火車站等車時,有人扒在鐵軌上用耳聽就可感知火車離我們的遠近?這些都是有意識的將聲音的知識與生活相聯(lián)系,使學生能夠及時運用所學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自然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從生活中學習科學知識、用科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師活動
設計思路和多媒體應用分析
設想:如果世界沒有了聲音,將會是怎樣的狀況?
講述:聲音與人類生活、動物生存的密切關系。
設問:聲音是怎樣發(fā)生的呢?又是怎樣傳播的?
以設想和討論的方法(來引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動畫演示音響設備演奏音樂、閃電雷鳴、老鷹捉鼠和蝙蝠聲波定位,
7、讓學生感知聲音的效果,激發(fā)學生的學生興趣。
4.1聲音的發(fā)生和傳播
一、聲音的發(fā)生
畫面顯示音響設備和收錄機并播放簡短音樂。
提問:音響和收錄機的聲音是從哪發(fā)出來的呢?
課堂實驗:
(1)用收錄機播放音樂,請一個同學用手觸摸收錄機的喇叭,說出感覺。
(2)用薄紙剪成小人狀,放在小提琴弦上,彈拔小提琴弦,觀察“小人”的運動狀態(tài)。
(3)在大鼓上放小東西,敲擊大鼓,觀察小東西的運動情況并用手摸鼓膜。
提問:通過上述事例,歸納出發(fā)聲物體有何特點。
多媒體畫面演示振動實例,把實驗演示學生看不清楚的地方展示給每一個同學,從而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
學生回答
8、后畫面顯示小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提問:請同學們舉例說出幾個聲源振動發(fā)聲的例子。
學生列舉后,畫面顯示幾個聲源實例,并單擊讓它們發(fā)出聲音。
講解:什么是聲源,要特別強調是“正在發(fā)聲”這四個字,并指出許多物體(固、液、氣體)都可以是聲源。
媒體板書:正在發(fā)聲的物體叫聲源。
設問:二、聲音的傳播
讓學生觀察畫面,聽音樂,然后提出問題。
不管學生回答的對錯,都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因為積極發(fā)言也是積極思維的一種表現(xiàn)。
實驗是任何媒體不可代替的,但實驗的可觀察性卻沒有用多媒體摸擬展示效果好,所以做實驗前后用多媒體介紹實驗和再現(xiàn)實驗現(xiàn)象可讓前后排每
9、一個同學都能看到聽到。
學生仔細的觀察,對現(xiàn)象做出分析歸納,并回答問題。“發(fā)聲物體是不停振動的?!?
用觀察實驗的方法,從一系列的實驗現(xiàn)象中探求科學規(guī)律
通過提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發(fā)散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
點擊畫面可馬上發(fā)聲,讓學生體會“正在發(fā)聲的物體叫聲源”的含義。
形成概念,并從日常生活、生產中的一些現(xiàn)象中,加深概念理解,反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
通過提問激發(fā)學生思維。
設問:聲音能在哪些物質中傳播?聲音在真空中能傳播嗎?在月球上能對話嗎?
演示:完成課本中的鐘罩抽氣聽音實驗(無條件可采用其
10、它實現(xiàn)代替)
多媒體摸擬演示:讓學生看到、聽到實驗全過程。
完成書中的三個問題
板書: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討論:聲音在氣體、液體、固體中都能傳播嗎?
課堂小實驗:
讓學生將機械手表放在課桌一端,耳朵緊貼桌面,試試是否能聽到手表的走動聲音。
土電話的制作并演示.
小結:聲音在氣體、液體、固體中都能傳播。
設問:聲音在空氣中是怎樣傳播的?
演示實驗(1)水面波
(2)錄音機前燭焰的跳動
多媒體畫面演示:
講解:對比水波的形成,說明聲音是以聲波的形式向外傳播的。
多媒體說明
(1):畫面顯示水波形成(橫波模擬)、火車站臺和貝多芬畫面
11、(點擊畫面可有詳細介紹及圖片)。
(2)介紹音樂捕魚,判斷火車來沒來的方法。
(3)根據(jù)畫面介紹貝多芬用硬棒聽音樂的故事。
設問:
三、聲音的傳播有多快呢?
討論:聲音和光哪一個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快?
演示模擬雷電的動畫:
啟發(fā):閃電時為什么先看見閃電后看聽雷聲?
講解:聲速的概念。
媒體顯示文字信息:
聲音在常溫下空氣中的速度是340米每秒。
介紹聲音在幾種物質中的傳播速度。
指出聲音大小與溫度關系。
教師在學生討論時,要適時進行啟發(fā),引導學生從日常現(xiàn)象、實驗中得出結論。
本抽氣實驗是個設備難找且實驗效果差的實驗,讓電腦模擬可以達到同樣
12、的效果,讓學生逼真感到聲音由強到弱的過程。
培養(yǎng)學生動手的能力,讓學生親自操作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通過介紹貝多芬的故事,讓學生學習貝金芬追求藝術的精神。
課堂演示實驗讓學生能直觀的觀察到聲音的傳播過程。
用多媒體摸擬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過程(縱波),幫助學生建立直觀形象。有助于對抽象概念的理解。
鍛煉學生用比較的方法來研究問題。
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激發(fā)學生的回憶和思維。
通過摸擬演示,再現(xiàn)雷電的場景,讓學生真切感受到閃電的速度確實比聲音快。
通過大屏幕展示文字信息,省了教師大量的板書時間,并且清楚美觀。
反饋練習:
13、1、判斷一個物體是不是聲源的方法是:( ?。?
A、看它能否發(fā)聲 B、看它是否正在發(fā)聲
2、正在發(fā)聲的鼓,要想讓鼓聲產即停止應該:( )
A、停止敲打 B、迅速用手摸鼓面
3、聲音能在其中傳播的物質是: ?。ā 。?
A、氧氣 B、真空 C、酒精 D、巖石
4、聲音在常溫下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是:( ?。?
A、 3×108米/秒 B、340千米/秒 C、340米/秒
5、百米賽跑時,計時員計時的依據(jù)是:( ?。?
A、從聽到發(fā)令槍聲后計時 B、從看到發(fā)令槍發(fā)光冒煙時開始計時。
這幾個題目都是簡單的概念題,目的是讓學生鞏固所學新知,強化學生的記憶。
練習采
14、用多媒體課堂提問的方式,當學生選錯時,給出“再想一想”的語音提示,直到學生選中正確的答案,給予表揚的話,從而確立了學生學好物理的信心。
課堂小結:
一、 聲音是怎樣發(fā)生的?
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聲源:正在發(fā)聲的物體叫聲源。
二、 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氣體、液體和固體)
聲波:由于聲源振動在介質中傳播而形成的傳遞聲音的波動。
三、 聲音傳播的有多快?
聲音在常溫下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約為340米/秒。
隨溫度升高而加快。
讓學生有“鉆進去、跳出來”的感覺,從而加快知識“內化”的過程。
把本節(jié)教學內容再系統(tǒng)地講解、顯示一遍,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明確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形成體系。
布置作業(yè):
書后作業(yè)題被展示出來,并配以演示動畫,教師可適當給予啟發(fā)性透導。
適當?shù)牟贾靡恍┱n后作業(yè)可以起到鞏固和加深理解課本所學知識的作用。
網絡導航:
現(xiàn)在已進入網絡化的信息時代,學科教師讓學生有目的的上網瀏覽信息,可豐富學生的業(yè)余生活,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主動獲取Internet網絡豐富的科學 信息資源的能力。
有些學生出于好奇去上網大多去打游戲和聊天,所以正確的引導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比一味的禁止學生上網效果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