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物理 機械效率教案 蘇科版

上傳人:xt****7 文檔編號:105393463 上傳時間:2022-06-12 格式:DOC 頁數:3 大?。?6.02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九年級物理 機械效率教案 蘇科版_第1頁
第1頁 / 共3頁
九年級物理 機械效率教案 蘇科版_第2頁
第2頁 / 共3頁
九年級物理 機械效率教案 蘇科版_第3頁
第3頁 / 共3頁

最后一頁預覽完了!喜歡就下載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資源

資源描述:

《九年級物理 機械效率教案 蘇科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九年級物理 機械效率教案 蘇科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九年級物理 機械效率教案 蘇科版 一、難點分析 1.學生在這學習了“功的原理”之后,對于“利用任何機械做功時,動力對機械所做的功等于機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印象比較深.由于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往往會認為:“機械效率”與“功的原理”是相矛盾的,從而為本節(jié)的教學設置了思維障礙.再則,本節(jié)內容中涉及的公式、物理量又較多,無形中亦增加了教學的難度. 2.由于機械效率概念涉及到“總功”、“有用功”、“額外功”等概念,而功的概念本身又比較抽象,因而要區(qū)分并理解這些概念,對初中學生來說,的確有一定的難度.要能輕松自如地解決有關機械效率的問題,關鍵是要真正弄清有關概念,并能正確地加以區(qū)分. 二、教

2、學設計 一般來說,本節(jié)教材的教學,較好的教學設計有兩種,一種是結合“功的原理”由習題入手,步步深入,引出機械效率等有關概念,然后再通過練習加以鞏固.另一種是以實驗為基礎,整節(jié)課以實驗為線索,通過演示、對比、分析、討論等方法,得出機械效率有關概念,然后再通過問題討論和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 由于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弱,而機械效率所涉及到的有關功的概念又比較抽象,因而借助于實驗來組織課堂教學是十分必要的,也就是說第二種教學方法更適合初中學生的思維特點. 三、主要教學過程 1.實驗設疑 用一個動滑輪提升重物.思考:動力對機械所做的功,總是等于機械提升重物所做的功嗎? 實驗操作步驟:

3、 (1)用彈簧秤稱出鉤碼重G; (2)將鉤碼掛在動滑輪下,人用手將彈簧秤豎直向上拉,使鉤碼勻速上升,讀出此時彈簧秤的示數F; (3)用刻度尺量出鉤碼上升的高度h及繩子自由端(彈簧秤掛處)向上移動的距離S. 實驗完成后,布置學生列表計算,計算結果表明:動力對動滑輪做的功W1大于動滑輪提升鉤碼做的功(等于直接用手提升鉤碼做的功)W2.思考:Wl不等于W2,是否說明功的原理在上述裝置中不適用? 2.分析討論 上述通過實驗演示,設置問題情境的過程,就是為了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利用機械做功的數值大于直接用手做功的數值,并對此有一直觀而又深刻的理解,突出了“使用機械時要做額外功”這一關鍵問題.在此

4、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教師分析點撥,即可引出“三功”(總功、有用功、額外功). 3.對比實驗 為了讓學生對“機械效率”的物理含義有更進一步的理解,還必須繼續(xù)安排實驗進行對比: 實驗1:換一個動滑輪(質量較大一點)重復前述實驗; 實驗2:用一個“兩定兩動”滑輪組代替單個動滑輪重復前述實驗. 參照課本實驗步驟,將測得的數據填入事先設計好的表格中,并分別計算出它們的機械效率. 引導學生對比實驗結果,并討論下列問題: (1)用不同的動滑輪做相同的有用功時,總功是否相同?機械效率是否相同?為什么? (2)“越省力的機械,其機械效率越高”的說法對不對? (3)“機械效率越大,功率越大

5、”的說法是否正確? 4.歸納總結 通過了前述實驗設疑,分析討論和對比實驗,學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也澄清了一些模糊認識,在此基礎上,要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逐步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全面正確地理解并掌握“機械效率”這節(jié)內容所涉及到的所有物理概念. 在歸納總結時,首先,必須引導學生注意機械的使用條件,因為即使對同一個滑輪組,它的機械效率的大小不僅與自身結構有關,還與提升的重物的大小等外部條件有關,這是學生極易忽視的問題,這在“測定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實驗中要作比較詳細的討論,此外,可借助例題幫助學生理解. 其次,在得出機械效率的表達式后,要引導學生進一步討論,讓學生對此有比較全面的理解. 討論1:η=1,即W有用=W總,說明功的原理是在忽略機械自重和各種摩擦的情況下,機械效率等于1的理想情況,回到前面,說明功的原理在開始裝置中不適用. 討論2:一般情況下η<l,說明使用任何機械不能省功是功的原理的二種嚴格表述。 討論3:由于人們利用機械所做的功(總功)與機械完成的功(有用功)是在同一時間內完成的,因此,有 即機械效率也等于輸出功率與輸入功率之比,由此亦可看出,功率大的機械,其機械效率不一定大. 最后,可以引導學生自行設計本節(jié)內容的知識框架圖,從而形成知識網絡,再選擇一些習題讓學生訓練,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