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六年級語文上冊《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魯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秋)六年級語文上冊《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魯教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秋)六年級語文上冊《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魯教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中第四學段,語文教科書的七年級上冊第一個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是講讀課。整個第四學段的教材編排的線索是按三大板塊: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本課是屬第一板塊:人與自我。這個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從不同角度和不同題材回答了“怎樣走好人生之路”的問題,以及引導學生體味人生和關愛生命。《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寫的回憶童年一次“脫險”的經(jīng)歷,并蘊涵著生活哲理的敘事散文。
2、教學目標: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設計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2、 正確朗讀課文,掌握十組字詞,體會文中作者描寫爬懸崖中的心理狀態(tài)
能力目標:1.較完整地復述故事情節(jié),做到條理清楚;
2.感知文章內(nèi)容和主旨,并從中獲取有益的人生啟示;
3.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培養(yǎng)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的能力。
情感目標:聯(lián)系自身生活體驗,感悟人生哲理,進行挫折教育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復述故事,悟出文章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難點: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從一件事中能悟出人生的哲理。
4、課時安排:兩課時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情境法、誦讀法、討論法、歸納法、
學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法指導,采用誦讀法、復述法、討論法及
3、拓展延伸法。
三、學情分析:
剛進入第四學段的學生,通常是天真、活潑,富于表現(xiàn)力的。他們喜歡讀帶有故事情節(jié)的課文,喜歡發(fā)問和討論,喜歡說自己的故事。然而,對一件事蘊含的哲理要悟出來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要在充分發(fā)揮學生長處的基礎上,采用多種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領悟生活哲理。 剛剛跨入初中大門的學生,缺乏必要的社會經(jīng)驗,心理承受力也相對較差,可能一遇到困難就會懼怕。因而,對學生進行正視困難并積極克服困難的思想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
四、教學設想:
針對學生實際,安排兩課時,按“引新課——知內(nèi)容——明主旨——拓思維——展聯(lián)想——聯(lián)實際”的模式進行教學。主要進行內(nèi)容的復述,主旨的提煉
4、,多角度閱讀的學習。首先,通過搶答激發(fā)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其次,引導學生復述故事,在復述的過程中思考文章的主旨;然后,通過適當?shù)狞c撥和歸納多角度分析課文中的人物;最后,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討論,從而獲得人生啟示。?
五、課前準備:
(1)、想想第一課與這課有什么聯(lián)系?
(2)、預習課后的“讀一讀,寫一寫”,結合課文想想這些詞語的意思。
(3)、閱讀這一課,你有哪些問題,請寫在紙條上,交與科代表。
此環(huán)節(jié)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認字寫字能力,自學能力,提問和思考問題的能力,是教師了解學情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把學生在預習中提出的問題整理歸類,放在與之相對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進行研討。
六、
5、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第一課,王家新先生的詩《在山的那邊》,還記得大家領悟到了一個人生哲理嗎?(學生回憶歸納上節(jié)課所學的內(nèi)容)
是的,學了這首詩我們感悟到了:在山的那邊,不僅是海,還是理想的彼岸,也是無限風光,是另一個全新的世界。人生的確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話題,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還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但是如果我們將它分解,其實就是一個又一個的人生故事,這些故事蘊含著生活的哲理,給我們展示的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意,立體形象的生活畫卷。
今天我們來學習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敘事散文《走一
6、步,再走一步》,看看作家莫頓·亨特為我們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生故事?他又從中感悟到了一個怎樣的人生哲理?同時希望同學們在學完這篇文章后,也能夠從中受到一些有關人生方面的啟迪。( 板書出課題作者)
(二)、走進作者:(多媒體課件打出來)
莫頓·亨特,美國當代作家(1927~1983),是一位擅長寫勵志類文章的作家,同時也是一位專業(yè)的心理學家。他的代表作有《痛擊》《心理學的故事》《宇宙間》等,是文化界聲望極高的專業(yè)作家。莫頓?亨特早年曾在空軍服役,做過空軍飛行員。在二戰(zhàn)時期,他曾駕機執(zhí)行過對德國的偵察任務。
(三)、讀讀寫寫:檢查預習情況
下面請看看自己的預習情況如何吧!獨立完成(多媒
7、體課件打出來)
1. 給加點的字注音或者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聳立( ) 頭暈目眩( ) 啜泣( ) 納罕( ) 垂直( )崩土( ) 蓬亂( ) 狹?。? ) 胸腔( ) 聳立( )迂回( )訓jiè ( ) 懸崖qiào bì( ) 瘦骨lín xún( )小心 yì yì( ) 頭暈目xuàn( )
2.請給下列多音字注音
悶熱 — 煩悶 彈子游戲 — 動彈 顫抖 — 顫栗 暈倒 — 日暈 折斷 — 折本
3.結合語境解釋
8、下列詞語的含義
聳立:高起,直立 迂回:曲折,環(huán)繞。 凝視:聚精會神地看。 嶙峋:形容人瘦削。
納罕:驚奇,詫異。 訓誡:告誡,教導。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四)、默讀文章,復述課文:
在默讀前,讓一名學生朗讀“課前提示”。教師作補充:提示中說寫的是我童年時一次“脫險的經(jīng)歷”,既然是脫險,那是什么險呢?其中“蘊涵生活的哲理”是什么哲理呢?帶著這兩個問題同學們默讀一下課文,并且用筆勾畫出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以及故事發(fā)生的原因、過程和結果。
1.分解復述故事情節(jié)(就故事情節(jié)要素組織學生搶答)
(1)故事發(fā)生的地點是哪里?提示:美國的費城。
(2)故事發(fā)生
9、在什么時間里?提示:七月里一個悶熱的日子。
(3)事件是什么? 提示:爬懸崖
(4)爬懸崖的一共幾個孩子?有名字的有哪兩個?
提示:和我一起的五個小男孩,共六個人;內(nèi)德、杰利。
(5)為什么要爬懸崖?經(jīng)過是什么?事情的結果怎樣?“我”怎樣脫險的?
起因:天氣悶熱,玩彈子游戲玩厭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樣來玩,就去爬懸崖。(別出花樣,去爬懸崖)
經(jīng)過:中途背棄,進退兩難
結果:父親指點,擺脫困境 (板書下來)
2.整合復述故事情節(jié),請一兩個學生完整地復述故事情節(jié),但不是照搬課文,要用自己的語言來復述。并請同學評價復述情況。
3.通過復述故事情節(jié),同學們了解了文
10、章的大意,是寫“我”童年一次“脫險”的經(jīng)歷。那么這件小事給大家有什么啟示呢?(學生各抒己見)
教師小結:從這篇課文中,可以學到作者小時候在那座懸崖上所學到的經(jīng)驗,同時這也是作者得到的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jīng)驗。人生道路上常常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但再大的困難,只要我們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將困難化解為一個個小的困難,最終能戰(zhàn)勝困難。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個人生的哲理。這給我們一個啟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會聰明和強大起來。
啟示:走一步,再走一步 (板書)
(五)、討論交流: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困難,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想想你們曾經(jīng)遇到過什么困難?又是怎樣解決的
11、呢?(分組討論,并請同學們分享經(jīng)驗)
(六)、布置作業(yè):
1、 抄寫生字詞
2、 進一步預習“脫險”部分,思考:
(1)作者的心理是怎樣變化的?并畫出原詞原句進行初步分析。
(2)你同意文中父親的做法嗎?為什么?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朗讀課文和復述故事,不僅了解了這篇課文所記敘事件的緣由和結果,而且把握了課文的主旨內(nèi)容。但這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通過研讀重點情節(jié)再進一步領會文章的細節(jié)和深度。接下來我們就開始吧!
二、精讀課文:
1、文章一開頭為什么要突出“悶熱”?
(提示:正是因為天氣悶熱,所以伙伴們才想到去懸崖上透透氣,涼爽涼爽。其
12、作用是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生,為下文做鋪墊)
2、“八年來‘我’一直有病”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伏筆作用。說明為什么5個孩子都能爬上崖頂,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的巖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來,還嚇得要死。)
3、被棄于懸崖時,“我”的心理狀態(tài)是怎樣的?請從文中找出描寫作者處于險境中的心理狀態(tài)的詞句。
點撥:“我”的心理狀態(tài)是顫抖、恐懼
詞語:心驚肉跳,頭暈目眩,冷汗直冒
句子: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懼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動彈,嚇得幾乎要暈倒,軟弱的哀求。
重點研讀脫險部分:分角色朗讀16—22小節(jié),并思考和討論下列問題:
4、指出這部分開頭的自然環(huán)境描寫
13、的語句,想想這些描寫有什么作用。
解析指導:(1)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暮色開始四合。(2)暮色蒼茫,天上出現(xiàn)了星星,懸崖下面的大地越來越暗。這是典型的環(huán)境描寫,很好地烘托了“我”的恐懼心理,為下文寫“脫險”作鋪墊。(本題意在引導同學們認識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并學會鑒賞分析。)
5、父親為什么指揮“我”先邁出左腳的一小步?這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提示:不要小看這“一小步”,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父親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我從嘗試中獲得成功,獲得信心,變得勇敢起來。我們在困難面前要敢于挑戰(zhàn),敢于嘗試,才能克服困難。)
6、“我”爬下懸崖的心理是怎樣變化的?劃出有關語句。
最初
毫無信心(我
14、不下去!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
繼而
有了信心 (這似乎能辦得到。)
隨后
信心大增(我頓時有了信心。我的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
最后
巨大的成就感(爬下懸崖。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jīng)歷。)
7、文章分析到這里,誰能說說題目“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提示:無論遇到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一小步一小步地解決,困難不大了就可以慢慢地解決了。)
板書設計
走一步,再走一步
爬懸崖的經(jīng)歷 人生啟示
我的心理變化 父親的指導
毫無信心
走一步 (詳)
有了
15、信心
再走一步(略) 著眼于最初的一小步,
信心大增 走了這一步再走一步,
爬下懸崖 直到抵達我想要到的地方。
產(chǎn)生成就感
三、拓展探究:
1、 你同意文中的父親的做法嗎?為什么? 假設你是那個父親,你將怎么辦?
(學生答同意或不同意均可,關鍵在于言之有理,一般傾向于同意父親的做法)
[點撥:] 對當時的“我”來說父親的確有點狠心,并沒有用梯子上去救護.但是對以后的“我”而言,他讓“我
16、”對自己有了信心變得更加勇敢,教會“我”克服困難其實可以分步走,所以事實上他是一個稱職的父親。而且從語言、語氣、神情和動作的細節(jié)中也可以看出父親其實是很著急的,是真的關心 “我”的,只是他更關心的是“我”內(nèi)心中對自己的肯定,以及能夠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
2、“我”能夠脫險的原因是什么?
a、杰利不放心“我”,去找“我”的父親來幫忙;
b、父親對“我”的不斷鼓勵,讓“我”有信心走出每一步
c、“我”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堅持往下走
3、 文中哪個地方可以看出杰利值得“我”稱之為“最要好的朋友”?
提示:內(nèi)德等小伙伴:嘲笑、置之不理
杰利:“不放心”的離去,和父親一起來
17、救“我”
說明:要對友情有所辨別,與真正關心自己的人交朋友
4、假如“我”的父親沒來,你是杰利,將怎么辦?
點撥:作為同學和朋友,不會置自己的朋友于危難之中不給予幫助,會和朋友一起面對困難、克服困難。
解析指導:本題目的設計意圖是要培養(yǎng)同學們患難與共的愛心,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
5、作者莫頓·亨特從一件往事中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并成為一筆精神財富。這種以小見大、由事推理的寫法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同學們結合課文具體分析一下。
點撥:小懸崖:不起眼的巖石,沒想到距離有多遠——走一步再走一步——巨大的成就感。
大人生:不要害怕困難——一個個小困難克服——取得成功。
作者
18、從一件小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獲得一生享用不盡的精神財富。由此可見,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從事件中悟到道理。善于感悟,人就會聰明起來。做人也好,學習也罷,如果像本文作者那樣,不斷思考,因事推理,你們的思想就會越來越周密成熟,成功離你們也就不遠了。
四、課堂小結:居里夫人說過,“生活對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在學習了《在山的那邊》、《走一步,再走一步》兩篇課文,給你留下什么思考呢?進入初中,這是人生路上的一個新的起點。要在新的起點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對無數(shù)困難。怎樣面對無數(shù)困難,將是我們初中學習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實際問題。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學習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并且能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邊”永遠召喚著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達理想的彼岸。
五、布置作業(yè):本文在心理描寫上值得我們借鑒的,尤其是“脫險”部分,將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結合在一起,把作者的心理變化刻畫得非常精彩。請同學們模仿著寫一篇關于心理描寫的小作文,例如發(fā)試卷前的心理,來學校報到前的心理等,寫在隨筆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