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七年級歷史上冊 第2課《原始的農(nóng)耕生活》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年秋七年級歷史上冊 第2課《原始的農(nóng)耕生活》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教師寄語:
課題
第二課時原始的農(nóng)耕生活
課型
新授課
授課人
審核
學
習
目
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中華文明處于起源階段時原始農(nóng)耕經(jīng)濟的發(fā)展水平,進而認識其發(fā)展對中國遠古時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
2、過程與方法教學方法是啟發(fā)式的談話法,設計探究問題與學生質(zhì)疑相結(jié)合。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增強學生對祖國歷史和文化的認同之心,對中華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學習重點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nóng)耕生活。
學習難點
大汶口文化時期出現(xiàn)
2、的私有財產(chǎn)和貧富分化這些概念和結(jié)論。
導
學
過
程
預
習
自
測
1、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 ,用 耕地,種植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住著 的房子。
2、半坡原始居民使用 石器,種植糧食作物 。住 房子,能制造色彩鮮麗的 。
課
堂
交
流
與
探
究
1.導入新課
課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結(jié)網(wǎng)捕魚和神農(nóng)氏教民播種五谷的故事,然后學
3、生帶著問題預習課文,進入學習狀態(tài)。
2.探究過程
(1)教師出示探究問題:假如你是一個生活在原始社會的人,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為生有哪些不便之處?那么要獲得固定的食物來源怎么辦呢?
(2)學生閱讀教科書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結(jié)論。展示圖片,讓學生觀察、比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欄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復原圖,并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分析這兩種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歷史圖片:觀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nóng)耕成就中,有哪些農(nóng)耕經(jīng)濟現(xiàn)象?
(4)利用《我國原始農(nóng)耕時代主要遺址圖》,學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體地點后,啟發(fā)學生觀察、分析
4、該時代文化遺址分布的情況,尋找分布特點。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農(nóng)耕生產(chǎn)的內(nèi)容后,讓學生閱讀課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討論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為什么有了隨葬品?應怎樣看這一現(xiàn)象?
導
學
過
程
課
堂
反
饋
練
習
與
鞏
固
1.元謀人、長陽人和河姆渡遺址都分布在( )
A.黃河流域 B.長江流域 C.珠江流域
2.北京2020年第29屆奧運會吉祥物是5個
5、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貝貝的頭部文飾,借鑒了中國古代彩陶中的魚紋裝飾圖案。看到這個可愛的福娃,我們應該感謝制造這種彩陶的( )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3.考古發(fā)掘的遺址實物是研究歷史的第一手資料。最能證明“中國是水稻的故鄉(xiāng)”的遺址是( )
A.半坡遺址 B.河姆渡遺址 C.大汶口遺址 D.周口店遺址
4.中華民族以農(nóng)耕文明為基礎。最能體現(xiàn)長江流域原始農(nóng)耕文化成就的是A.種植粟 B.種植水稻C.加工玉器 D.燒制彩陶
5.在歷史劇“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該出現(xiàn)的場景是( )
A.種植水稻
6、 B.豬狗等家畜C.半地穴式房屋 D.石斧等農(nóng)具
6.很多同學平常愛吃米飯,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國有著源遠流長的種植史。下列先民最早可以品嘗香噴噴的米飯的是( )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山頂洞人 D.河姆渡人
7.假如你去西安古城旅游,離你最近的原始居民遺址是(
A.半坡遺址 B.北京人遺址 C.大汶口遺址 D.河姆渡遺址
8.“民以食為天?!蔽覈让褡钤绶N植和食用的兩種糧食作物是( )
A.水稻和玉米 B.水稻和小麥 C.粟和小麥 D.粟和水稻
9.如果時
7、空倒轉(zhuǎn),阿Q來到某原始居民的住處,當?shù)鼐用褚运诳畲?。說明款待阿Q 的原始居民是( )
A.元謀人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10.我國原始農(nóng)耕時代的主要遺址中,位于黃河流域的是( )
A.紅山文化遺址、半坡遺址 B.大汶口遺址、半坡遺址
C.河姆渡遺址、紅山文化遺址 D.大汶口遺址、河姆渡遺址
11.(1)圖一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欄式房屋,圖二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2)原因:河姆渡人生活的地區(qū)多雨潮濕,夏季高溫,冬季氣溫在零度以上,干欄式房屋既可防潮,又便于通風降溫;半坡人居住的黃土高原干旱少雨,夏季炎熱,冬季寒冷,而半地穴式房屋具有冬暖夏涼的功能。
學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