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八年級歷史上冊 第六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 第19課 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zhàn)導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八年級歷史上冊 第六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 第19課 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zhàn)導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19課 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zhàn)
科目
歷史
課型
新授課
年(班)級
八年級
授課時間
課題:第19課 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zhàn)
學習目標:1.知道七七事變、第二次國共合作、淞滬會戰(zhàn)、南京大屠殺等史實;
2.能講述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3.正確認識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史實
學習重點
七七事變和第二次國共合作
學習難點
正確認識南京大屠殺及當今日本極力掩蓋南京大屠殺的事實。
學習過程(學案)
備注
【合作復習】
(1)中國人民抗戰(zhàn)開始的標志是什么?(2)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
【自主學習,建構知識】
一、七七事變
1.時間:
2
2、.影響:
二、第二次國共合作
1.時間:
2.意義:
三、淞滬會戰(zhàn)
1.經(jīng)過:
2.影響:
四、南京大屠殺
【合作探究】
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歷史貢獻及其啟示。
【課堂檢測】要求:獨立自主完成,時間為5分鐘。
1.學校要編輯制作一部抗日戰(zhàn)爭的專題片,小李負責“日本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開始”這一部分內(nèi)容,他要重點尋找的歷史事件是( )
A.八一三事變 B.七七事變 C.柳條湖事件 D.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實現(xiàn)
2.下列關于九一八事變與七七事變相同點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事變后中國政府都進行了積極抵抗 B.日本推行侵略擴張政策的必
3、然結果
C.都是日本制造借口然后發(fā)動的 D.中國內(nèi)部不統(tǒng)一給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機
3. 制作了“日軍侵華罪行”的專題板報。最能反映日軍野蠻暴行的內(nèi)容是( )
A.難忘“九一八” B.烽火盧溝橋 C.南京大屠殺 D.血染臺兒莊
4.下列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①九一八事變 ②南京大屠殺③七七事變 ④西安事變
A. 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①③② D.①④②③
5、習近平指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靶值荦R心,其利斷金?!睂崿F(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兩岸同胞共同努力。我們
4、真誠希望兩岸同胞共同來圓“中國夢”。近代歷史上,“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的典型例子有( )
①長征 ②北伐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 ④九二共識
A.②③ B.①③C.①④ D.②④
6、全國性抗日戰(zhàn)爭開始于(C)
A.九一八事變 B.柳條湖事件 C.七七事變 D.八一三事變
7、電視機《中國兄弟連》講述道:國民黨軍隊一個連去營救被日軍圍困的情報人員,與新四軍的一支游擊隊在途中恰好相遇……兩支“友軍”在抗擊日軍的過程中聯(lián)合殺敵成為生死兄弟。這種情況應該出現(xiàn)在下列哪一歷史事件后(D)
A.柳條湖事件 B.九一八事變 C.八一三事變 D.七七事變
8、下列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
5、是(A)
①九一八事變 ②七七事變?、郯艘蝗伦儭、芪靼彩伦?
A.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 C.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
9、以下關于“南京大屠殺”最有力的證據(jù)是(D)
A.當年受害者的控訴材料B.歷史專著中對“南京大屠殺”的描寫
C.侵華日軍老兵的回憶錄D.屠殺現(xiàn)場遺跡與當時拍攝的新聞照片
材料一:盧溝橋事變形勢示意圖
材料二:盧溝橋,盧溝橋,男兒墳墓在此橋!最后關頭已臨到,犧牲到底不屈撓……盧溝橋,盧溝橋,國家存亡在此橋! ──《盧溝橋之歌》
請回答:(1)“材料二”所反映的是哪一事件?
(2)根據(jù)“材料一”分析:中日雙方高度重視盧溝橋所在區(qū)域的原因。
6、(3)盧溝橋的中國守軍屬于哪支部隊?列舉兩個抗日英雄。(4)這次戰(zhàn)事對中國的抗日有什么影響?
貢獻:
其一,結束了國家分裂、兩黨對立的局面,推動了全民族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和發(fā)展。
其二,實現(xiàn)了全民動員,保障了抗日戰(zhàn)爭的持久堅持和最終勝利。
其三,洗雪了中國近百年來的奇恥大辱,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
其四,深刻影響了中國各派政治勢力的發(fā)展,推動了中國的民主和進步。
其五、促進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發(fā)展壯大,加快了中國的民主革命進程。
啟示:
一國之內(nèi)兩種政權、兩種軍隊并存的合作形式。
二和平談判是解決兩黨關系的重要合作途徑。
三 “合則兩利,分則兩傷。”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