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人教A版選修2-1高中數(shù)學《空間向量及其加減運算》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課標人教A版選修2-1高中數(shù)學《空間向量及其加減運算》教學設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人教A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數(shù)學選修2-1
3.1.1空間向量及其加減運算
教學設計
執(zhí)教:浙江省 嘉興高級中學 邢 川
指導:浙江省 嘉興市教育研究院 吳明華
【教學目標】
1.了解空間向量的概念
(1)經(jīng)歷向量由平面向空間推廣的過程,嘗試類比猜想,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2)知道空間向量的含義,在具體情景中能用有向線段及記號表示空間向量.
(3)知道空間零向量、單位向量、相等向量、相反向量的含義.
2.掌握空間向量的加減運算
(1)理解“平行四邊形法則”、“三角形法則”在空間的適用性.
(2)會運用“平行四邊形法則”、“三角形法則”進行空間向量的加減運算.
(3)
2、體驗空間向量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
3.了解空間向量的內(nèi)容和學習方法
(1)類比平面向量,了解空間向量的內(nèi)容,了解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的聯(lián)系.
(2)基于“推廣”與“特殊化”的思考,體會向量的“維度”.
關于目標的說明:“三維目標”是緊密聯(lián)系的,我們以知識目標為框架,將“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置于實現(xiàn)知識目標的教學過程,意圖使目標能落到實處.
【教學重點】理解空間向量、掌握加減運算
【教學難點】向量的合理位移
【教學流程】
自主回顧
平面向量
推廣學習
空間向量
變式體驗
加減運算
及運算律
類比了解
空間向量
地位作用
討論體會
向量維度
3、
【過程設計】
一.述說平面向量
問題:平面向量?
方式:以“讓我們從已知的說起!”開始,由學生自主回顧平面向量的有關知識.設計合作交流活動,用開放性、參與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平面
向量
?
推廣
?
特殊化
意圖:有效的學習應以學生已有的認知為基礎.平面向量是空間向量最直接的基礎,學生已學過但有一定的時間間隔,并且本課需要用其內(nèi)容作推廣.
二.嘗試提出問題
質(zhì)疑:難道向量只能是平面上的嗎?
情景:(基于平面向量的特殊化與推廣的思考方式)
意圖:合理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是當前教學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我們期望學生能提出:是否應該有空間中的向量?直線上的向量?同
4、時以此引出空間向量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是自然的”.
三.感悟空間向量
活動:(憑直覺)舉出一個“似乎是空間中的向量”的例子.
素材:(1)空間直角坐標系(學過的);(2)手中的一支筆(眼前的);(3)鋼板受力(教材上的);(4)建筑物中的“向量影子”.
方式:教師的適當引導.
意圖:在提出概念的形式化定義之前,讓學生充分體驗概念的內(nèi)涵.
四.學習空間向量
問題:空間向量?
方式:以“讓我們大膽猜想!”開始,由學生類比平面向量的有關內(nèi)容從文字表述直接推廣到空間,得到空間向量的相關內(nèi)容.教師再組織學生,以“手中的筆”為代表,體驗空間向量及有關概念和加減運算法則.
意圖:讓學生
5、“猜想”、“比劃”,不僅使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更加生動、有趣,而且是內(nèi)容性質(zhì)(推廣學習)的需要.
注意:必須讓學生體會到“因為空間任意兩個向量都能平移到同一平面內(nèi),所以空間兩個向量的運算就是平面內(nèi)兩個向量的運算”這一核心思想方法的本質(zhì).同時,也應該讓學生適度體會到“這兩個向量所在的平面與那兩個向量所在的平面,可能不是同一個平面”這一空間與平面的區(qū)別.
五.訓練實踐能力
情景:平行六面體
目標:(1)相等向量、相反向量、單位向量;(2)向量的加減運算;(3)加法運算律.
方式:變式訓練.
意圖:平行六面體是空間向量的基本模型,解題是知識的深化、理解的提升.
六.歸納拓展提升
平面
向
6、量
空間向量
推廣
?
特殊化
情景:(1)類比、聯(lián)系的思考方式;(2)特殊化的思考方式;(3)共面向量與共面直線.
方式:反思.
?
空間
向量
類比
聯(lián)系
?
意圖:(1)歸納空間向量的學習方法(章導言的處理);(2)體驗向量的維度;(3)體會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幾點思考】
1.對空間向量的概念(及相關概念)的學習目標定為“理解”比“了解”似乎更貼切.(課標要求為“了解”)
2.“章前圖”、“章導言”不一定在一章的起始課的開始階段處理,特別是關于全章的內(nèi)容介紹與學法指導,設計在起始課的“小結與提升”階段更具有以點帶面、啟發(fā)拓展的作用.
3.關于課外作業(yè)的說明:本節(jié)課教材上的練習、習題已在課內(nèi)完成,課外作業(yè)可視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
2020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