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語文 鑒賞詩歌的形象復習建議》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20年高考語文 鑒賞詩歌的形象復習建議(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此資料由網(wǎng)絡收集而來,如有侵權(quán)請告知上傳者立即刪除。資料共分享,我們負責傳遞知識。
2020年高考語文 鑒賞詩歌的形象復習建議
一、鑒賞詩歌的形象。
(一)人物形象。
1、人物形象類型:
(1)豪放灑脫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將進酒》),表現(xiàn)了他淡于富貴、傲視圣賢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羈、豪放自負的性格。
(2)憂國憂民、青衫淚沾
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對外歡顏?!釓]獨受凍死亦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人并不僅停留在個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憂國憂民的精神可見一斑。
(3)歸隱田園、鐘情山水
王維的“故人具雞黍,邀我至
2、田家……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過故人莊》),詩中描寫了山村風光和朋友歡聚的生活場面,像一幅田園風景畫,使人見了,樂而忘返。
(4)兒女情長的形象
李商隱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無題》),詩歌寫了暮春時節(jié)與所愛女子離別時的無限憂傷和別后相思的綿綿情意,表達的是對忠貞不渝的愛情的歌頌。
(二)自然形象
意象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具體單個的景物,也就是作者主觀之意和客觀之象融為一體的藝術(shù)形象,是詩歌中“意”和“情”的和諧統(tǒng)一。
1、傳統(tǒng)的審美意象:
(1)“松梅竹菊”寓高潔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潔、不畏邪惡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這四種形象表現(xiàn)
3、高潔的情操。如王吉《詠竹》:“歲寒別有非常操,不比尋常草木同?!痹 毒栈ā罚骸安皇腔ㄖ衅珢劬?,此花開盡更無花”。
(2)借“月”托“雁”寄鄉(xiāng)思
皓月當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喚起詩人的懷遠之念。雁是一種候鳥,古詩詞常用大雁南飛的景象書寫在外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如:李白《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王灣的《次北固山下》“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3)“杜鵑”“鷓鴣”啼凄凄
杜鵑,又名子規(guī)、杜宇等,在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讓位于他的臣子后隱居山林,死后靈魂化為杜鵑,又說杜鵑叫聲如“不如歸去”,于是古詩中的杜鵑就成為了凄涼、哀傷的象征。鷓鴣叫聲的擬意,表示行路艱難?!靶?/p>
4、不得也哥哥”是人們模擬鷓鴣的啼聲用以表示行路的艱難,同時表達了親人對離別的傷感惆悵。如:晏幾道《鷓鴣天》(2020年全國卷Ⅱ):“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李白的《越中覽古》:“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4)“梧桐”葉落透悲意
古語有“一葉落而知秋”,說的便是梧桐葉落。以梧桐寫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如:朱淑真的《秋夜》“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5)別時“長亭”“柳”依依
在古詩詞里,楊柳常常與離情相關(guān)聯(lián)如: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蓖蹙S《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6)
5、落“花”流“水”傳愁緒
“花”落讓人愛憐、傷感,“水”流或喧囂或舒緩,綿延不絕,最惹人愁緒,常用落花流水來表達憂愁。如,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7)“烏鴉”“燕子”系興衰
詩人常用“烏鴉”這一意象渲染出衰敗的氛圍。燕子則因其有眷戀舊巢的特點,成為古典詩詞表現(xiàn)時事變遷,抒發(fā)歷史興衰感慨的寄托。如:岑參的《山房春事》“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兩三家?!眲⒂礤a《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卻已悄然發(fā)生變遷。古詩詞常用“草木”來表達物是人非的感
6、慨以及對歷史興亡的感嘆。如:岑參的《山房春事》“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fā)舊時花”。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二、鑒賞詩歌形象方法指導
1、人物形象方法指導
例如,閱讀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通過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本詞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少年英雄周瑜(客觀人物形象)——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我”(抒情主人公)——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通過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對比刻畫,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壯志難酬所表現(xiàn)的抑郁難平的思想感情。
2.鑒賞意象方法指導
(1)鑒賞的依據(jù)——景物
7、形象的自然屬性。
(2)鑒賞的角度——景物形象的社會屬性(作者借此表達的情感、抒發(fā)的寓意)。
例如: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詩人在這首二十字的千古絕唱中,粗線條地描繪了落日、晚山、黃河、大海等意象,顯示出登高遠眺的特點,“落日”在西,“大海”在東,視野開闊。既有落日近山的奇異風光,又有千里黃河歸大海的壯麗景象,甚至還有滔滔黃河水的聲響,不僅可以使人們看到一幅登樓遠眺的無限廣闊的藝術(shù)圖畫,而且能夠有力地激發(fā)人們“更上一層樓”的思想愿望,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