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yī)藥治療進展PPT醫(yī)學(xué)課件

上傳人:good****022 文檔編號:119693955 上傳時間:2022-07-15 格式:PPT 頁數(shù):85 大?。?59.51KB
收藏 版權(quán)申訴 舉報 下載
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yī)藥治療進展PPT醫(yī)學(xué)課件_第1頁
第1頁 / 共85頁
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yī)藥治療進展PPT醫(yī)學(xué)課件_第2頁
第2頁 / 共85頁
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yī)藥治療進展PPT醫(yī)學(xué)課件_第3頁
第3頁 / 共85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3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yī)藥治療進展PPT醫(yī)學(xué)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yī)藥治療進展PPT醫(yī)學(xué)課件(8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yī)藥治療進展 * 【 概念 】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 種類型 ,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 的慢性炎癥或萎縮性病變 ,其實質(zhì)是 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復(fù)破壞后 ,由于黏 膜特異的再生能力 ,以致黏膜發(fā)生改 建 ,且最終導(dǎo)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體 的萎縮 ,甚至消失 ,胃黏膜亦有不同程 度的變薄。本病十分常見 ,男性多于 女性 ,隨年齡增長發(fā)病率逐漸增高。 Date 慢性萎縮性胃炎病因?qū)W尚未完 全闡明 ,一般認為與周圍環(huán)境的有 害因素及易感體質(zhì)有關(guān)。物理、 化學(xué)、生物性的有害因素長期反 復(fù)作用于易感人體即可引起本病 。一般認為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胃 癌的前期病變 ,根據(jù)萎縮程度分為

2、輕、中、重度。 Date 【 中醫(yī)范疇 】 根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可歸屬為中 醫(yī)的 “胃痛 ”、 “痞滿 ”、 “胃痞 ”等 范疇。 Date 【 慢性萎縮性胃炎治療 】 1、從瘀論治 2、從濕論治 3、從陰虛論治 4、從 “濁 ”、 “毒 ”論治 5、從腎論治 6、從肝論治 7、從脾論治 (“治痿獨取陽明 ”) 8、從肺論治 9、從心論治 10、運用對藥治療萎縮性胃炎 11、傳統(tǒng)方治療萎縮性胃炎 12、我院治療萎縮性胃炎 Date 一、從瘀論治 (一)在辨證基礎(chǔ)上加入化瘀之品治療慢 性萎縮性胃炎能提高療效。 1、 氣滯血瘀宜理氣化瘀 本病初起多無明顯疼痛 ,或偶發(fā)刺痛 ,上 腹痞滿 ,脘脹噯氣 ,食

3、欲減退 ,大便不爽 ,每因 情志因素加重或復(fù)發(fā) ,舌質(zhì)暗淡 ,脈弦細 , 涉及的臟腑主要是肝胃。蓋肝主疏泄 ,肝 郁則氣滯 ,氣滯則血瘀。 Date 用疏肝解郁、理氣活血之法 , 常選 柴胡疏肝散合金鈴子散 加減 : 柴胡、枳殼、赤芍、川芎、 川樸、元胡、川楝子、三七等。 Date 2、氣虛血瘀宜益氣活血 本病呈慢性過程。表現(xiàn)為胃脘隱痛或刺 痛 ,消瘦乏力 ,納呆便溏 ,舌淡邊有齒痕 ,苔薄白 , 脈細澀。 久病多虛 ,脾胃虛弱 ,氣血生化不足 ,血行無 力而致瘀。 健脾益氣 ,活血化瘀。 常選用 四君子湯合失笑散 加減 : 黨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制半夏、白 扁豆、丹參、黃芪、干姜、厚樸、蒲

4、黃、五 靈脂等。 Date 3、陽虛血瘀宜溫中活血 病人表現(xiàn)為胃脘隱痛 ,時作時止 ,喜溫喜按 , 神疲乏力 ,甚則四肢不溫 ,大便溏薄 ,舌暗淡 ,苔 薄白 ,脈沉細澀。 氣屬陽 ,脾氣虛 ,則脾陽不足 ,陽虛則無以溫 煦血脈 ,致血行澀滯 ,停而為瘀。 溫中健脾 ,活血止痛。 方選 黃芪建中湯或理中丸 加減 : 黃芪、赤芍、甘草、桂枝、干姜、乳香、 沒藥、丹參、川芎、白術(shù)、砂仁等。 Date 4、陰虛血瘀宜滋陰活血 表現(xiàn)為胃脘隱痛或灼痛或刺痛 ,嘈雜不適 ,口 干咽燥 ,舌紅少苔或光剝 ,脈細澀。 素體陰虛或長期使用溫燥之品致陰虛血少 , 血行不暢而致瘀。 養(yǎng)陰益胃 ,化瘀止痛 , 方選

5、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 加減 : 沙參、麥冬、生地、當(dāng)歸、石斛、川楝、 赤芍、甘草、丹參、紅花、香櫞、佛手等。 但應(yīng)指出 ,滋陰藥用之不當(dāng) ,宜呆脾胃 ,故加入 健脾理氣之品 ,使之滋而不膩 ,補而不滯。 Date 5、濕熱血瘀宜化濕活血 主癥 :胸脘堵悶 ,灼熱疼痛 ,痛勢較甚 ,口苦 口粘 ,身重乏力 ,大便溏而不爽 ,小便黃赤 ,舌質(zhì) 暗紅 ,苔黃膩 ,脈弦細數(shù)或滑數(shù)。 清熱化濕 ,益氣活血。 方用 黃連溫膽湯加味 , 藥用黃連、半夏、陳皮、茯苓、茵陳、 竹茹、白術(shù)、枳殼、藿梗、丹參、赤芍、蒲 公英等。 Date (二)活血化瘀法治療萎縮性胃 炎的依據(jù): 1 引用古人的論述: Date (

6、1)清代葉天士說 :“初病在經(jīng) ,久病入絡(luò) , 以 經(jīng)主氣 ,絡(luò)主血 ;凡氣之阻 ,血亦應(yīng)病。 ” “初病濕 熱在經(jīng),久則瘀血入絡(luò) ”, “其初在經(jīng)在氣,其 久入絡(luò)入血 ”, “久有胃痛,更加勞力,致絡(luò)中 血瘀,經(jīng)氣逆,其患總在絡(luò)脈中痹窒耳。 ” 肝郁則氣行不暢;脾胃濕熱 ,則中氣壅滯而 不行 ,脾胃虛弱 ,氣運無力;陰血不足 ,血澀不行 , 這些皆構(gòu)成瘀血產(chǎn)生的條件。 ( 2) 金匱要略 載有 “腹不滿 ,其人言我滿 , 為有瘀血 ”。 ( 3)金元時代李杲謂 “脾無積血不痞 ”。鑒此 古代醫(yī)家對瘀血致痞早有認識 。 Date 2、病機分析: ( 1)病理可歸納為三個字 , 滯、虛、瘀 。滯

7、即氣滯 ,由肝郁、濕熱或 虛證引起 ;虛即脾胃虛弱 ,包括陰虛 ,陽虛 ; 瘀即血瘀。 Date ( 2)在臨床上非三者單獨存在 ,而常相 互參雜出現(xiàn)。 但不論 肝郁、濕熱或脾胃虛弱證都夾有血 瘀證 ,在臨床治療時不可忽略活血化 瘀藥的使用。 Date 3、現(xiàn)代醫(yī)學(xué): ( 1)對的研究逐漸深入 ,許多檢查 為中醫(yī)診斷提供了客觀的依據(jù)。 胃鏡檢查:患者的胃粘膜失去 正常的桔紅色 ,初期以紅白相間為主 ,逐漸變?yōu)?灰白色或灰黃色 ,胃粘膜變薄 ,血管顯露 ,細靜 脈曲張并有出血點 ,局部供血較差。若伴腸上 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時 ,常見粘膜粗糙或呈顆 粒狀。 Date 病理檢查:胃粘膜腺體減少 ,

8、腺體排列紊亂 ,固有膜結(jié)締組織增多 , 粘膜肌層增厚 ,胃粘膜不典型增生與 腸上皮化生 。 血液流變學(xué)檢查血液粘稠度 提示高粘血癥。 Date ( )現(xiàn)代藥理研究:活血祛瘀藥 物具有行血、散瘀、通絡(luò)、消腫、定痛 等功效 ,能通利血脈 ,促進血行 ,消散瘀血 ?,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 活血化瘀藥物能改善血流變狀 態(tài) ,改善循環(huán) ,使擴張的細靜脈恢復(fù) ,細胞 凝集現(xiàn)象減輕 ,促進血液流速 ,改善組織 營養(yǎng)。 Date 具有抗感染 ,抑制幽門螺桿菌 產(chǎn)生、繁殖及炎癥反應(yīng)等作用。從 而促進創(chuàng)傷愈合 , 促進增生病變的轉(zhuǎn)化與吸收 , 改善機體的免疫反應(yīng) ,使萎縮、增生 等病理改變得以修復(fù)。 Date 二、從

9、濕論治: (一)分證治療 1、祛濕理氣 ,健脾和胃法 脘痞腹脹 ,食后加重 ,呃逆不暢 ,口黏不爽 ,食欲不振 ,不思飲水 ,大便溏薄 ,舌質(zhì)胖大 ,苔 白根厚 ,脈象沉細緩。 脾胃有濕失運、氣滯濕阻 方以 二陳湯、平胃散加減 :茯苓、半 夏、陳皮、蒼術(shù)或白術(shù)、厚樸、枳殼、木香 、白豆蔻、生姜、大棗、甘草等。 大便秘結(jié)加生白術(shù)、木瓜 ;反酸加吳茱 萸、黃連或烏貝散。 Date 2、溫中和胃 ,健脾化濕法 胃脘冷痛 ,喜暖喜按 ,脘腹脹滿 ,惡心 嘔吐 ,口淡乏味 ,納呆不饑 ,腸鳴泄瀉 ,舌胖 淡有齒痕 ,舌苔白厚膩 ,脈象沉細弦。 脾胃陽氣不運、水濕內(nèi)停 方以 二陳湯合苓桂術(shù)甘湯加減 :茯

10、苓、蒼術(shù)、半夏、陳皮、桂枝、高良姜 、香附、厚樸、蘇梗、砂仁、白豆蔻、 谷芽、麥芽、生姜、大棗、甘草。 氣虛加黃芪、黨參 ;冷痛加吳茱萸、 延胡索。 Date 3、疏肝和胃 ,理脾化濕法 脘腹、胸脅脹痛痞悶 ,口苦呃逆 , 燒心反酸 ,食欲不振 ,口干不思飲水 ,腹 痛腸鳴 ,大便稀溏 ,脈象沉弦滑者。 肝胃不和、氣滯濕郁 方以 柴胡疏肝散合二陳湯 加減: 茯苓、柴胡、枳殼、厚樸、香附、白 術(shù)、延胡索、川楝子、黃連、半夏、 陳皮、甘草等。 . Date 4、滋陰養(yǎng)胃 ,健脾滲濕法 胃脘痞滿 ,食后加重 ,腹脹腸鳴 ,不敢 多食 ,口干思飲 ,泄瀉頻作 ,疲乏無力 ,面 黃消瘦 ,舌質(zhì)嫩紅 ,舌

11、苔少 ,脈象沉細。 脾失健運、水濕不化、氣陰兩虛 方以 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砂仁、 香附、茯苓、白術(shù)、太子參、陳皮、 半夏、阿膠、石斛、枳殼、甘草等。 . Date 5、清熱化濕 ,健脾和胃法 脘腹痞悶 ,口苦口黏 ,口渴不欲飲 , 嘔惡厭食 ,尿赤 ,舌紅苔黃膩 ,脈濡數(shù)。 濕熱中阻 方以 連樸飲加減 :黃連、厚樸、 茵陳、石菖蒲、木通、藿香、連翹、 白豆蔻、黃芩、滑石、甘草等。 Date (二)從濕治療萎縮性胃炎的依據(jù) : 1、引用古人的論述: 溫病條辨 濕 謂 :“脾主濕土之 質(zhì) ,為受濕之區(qū) ,故中焦?jié)癜Y最多。 ” 2、病機、證候、治療分析: ( 1)病機: 胃之病 ,濕為因 。 Da

12、te 脾胃在生理病理上與水濕有不可 分割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故 水濕內(nèi)停最易侵犯 脾胃 。脾胃強健 ,則水谷水液得以正常 的輸布和排泄 ;脾胃虛弱 ,則水谷水液不 能正常運化 ,水反為濕 ,聚而為病。因此 , 無論濕邪困阻脾胃 ,或脾胃功能失調(diào)濕 邪內(nèi)生 ,作為病理產(chǎn)物的濕邪是慢性萎 縮性胃炎發(fā)病的重要因素。 Date ( 2)證候:脾胃與濕的關(guān)系非常密 切 ,脾胃病則生濕 ,無論虛實寒熱諸證 , 均可出現(xiàn)濕的見證。 如寒證的寒濕困阻脾胃 ,熱證的 脾胃濕熱 ,實證的濕邪困阻脾胃 ,虛證 的脾胃虛弱生濕等 ,故治脾胃病 ,以祛 濕立論。 Date ( 3)治療:祛濕健脾和胃 ,調(diào)暢氣 機。濕邪作為脾

13、胃病的重要病因 ,治療 當(dāng)以祛濕為中心。 Date 三、從陰虛論治: (一)臨床表現(xiàn):上腹疼痛、食欲 不振、胃部飽悶、消瘦 ,舌干苔少無 津 ,脈細或弦 ,無力。 胃陰耗傷 ,納運不健 ,胃氣失和。 治法:酸甘涼潤、和胃調(diào)氣。 藥物: 沙參、麥冬、竹葉、 鮮石斛、白芍、天花粉、法夏、甘 草、山楂肉、陳皮、枳殼、烏梅。 Date 辨證用藥時 ,可隨證參入理氣而不辛燥 的玫瑰花、佛手、川楝子、橘皮、竹茹、 谷芽、麥芽等和胃調(diào)肝之品 ,以防單純陰柔 之品導(dǎo)致的呆滯之弊。 Date 養(yǎng)陰益胃湯 (基本方 ) 方藥組成 :石斛、丹參、太子參、麥門冬、 生地黃、胡黃連、金銀花、山藥、半夏、白 芍、梔子、陳

14、皮、枳殼、甘草、烏梅。 加減:疼痛甚者 ,酌情加失笑散、桃仁、赤 芍等活血之品;肝腎陰虛者 ,可酌加二至丸 以補陰;伴脅脹者 ,加柴胡、郁金、青皮疏 肝解郁;便秘者加生大黃;便溏者加蒼術(shù)。 Date (二)從陰虛論治的依據(jù): 1、萎縮性胃炎的發(fā)生多與肝有關(guān)。如肝 經(jīng)氣火久郁 ,橫逆犯胃 ,灼傷胃陰 ;或因肝旺肝 氣乘客于胃而致胃弱 ,使胃虛津傷 ,甚則肝陰 胃液俱傷。 2、由于胃之腺體萎縮 ,胃酸及胃蛋白酶分 泌減少 , 這與中醫(yī)胃 陰不足 ,津液缺乏類似。 Date 四、從 “濁 ”“毒 ”論治: Date 四、從 “濁 ”“毒 ”論治: 1、從 臨床表現(xiàn) 看 ,CAG患者 舌質(zhì) 多紅或 紫

15、暗 ,舌苔 黃燥或黃膩 ,脈 多弦滑或滑數(shù) ,均 為濁毒中阻之明征。 2、從 胃鏡表現(xiàn) 看 ,CAG患者胃粘膜水 腫 ,呈乳白色或蒼灰色 ,伴有點片狀粘附性 滲出物 ,與 “濁 ”性質(zhì)相似 ,而粘膜充血 ,糜爛 , 變薄 ,干燥 ,透見紅色血管紋 ,與熱 “毒 ”傷陰 性質(zhì)相似。 Date 3、從治療看:臨床上常以半枝蓮、苡仁、紫 蔻解熱毒 ,化濕濁為主 ,加入百合、當(dāng)歸、白芍 、青皮、川樸、姜黃滋陰養(yǎng)血、理氣和絡(luò)、降 通和胃 ,標本兼治。從而濕濁化 ,熱毒清 ,陰血充 , 肝疏如常 ,脾運復(fù)健 ,胃復(fù)和降。 Date 五、從腎論治: (一)證候: 1、腎氣虛:胃脘脹滿疼痛 ,飲食減少 ,困倦

16、 ,少 氣懶言 ,腰腿酸軟 ,畏寒肢冷 ,面色白 ,大便溏或晨 起泄瀉 ,舌質(zhì)淡或胖 ,苔白或膩 ,脈沉細。 2、腎陰虛:胃脘脹滿 ,飲食減退 ,體質(zhì)消瘦 ,口 干、口苦 ,或大便秘結(jié) ,伴煩躁易怒 ,潮熱失眠 ,耳 鳴 ,舌質(zhì)紅 ,苔薄黃 ,脈細數(shù)。 3、氣陰雙虧:胃痞滿隱痛 ,飲食減退 ,困倦 ,少 氣懶氣 ,畏寒肢冷 ,失眠耳鳴 ,腰腿酸軟 ,舌質(zhì)淡 ,苔 薄或無苔 ,脈沉細數(shù)。 Date (二)治療方法:益腎養(yǎng)陰、健脾和胃 1、基本方:菟絲子 15g、 黃精 10g、 吳茱萸 10g、 云苓 15g、 杜仲 10g、 丁香 6g、 石斛 15g、 白芍 15g、 黨參 15g、 2、基

17、本方加減: 偏腎氣虛者加附子、肉桂、干姜。 偏腎陰虛者加沙參、麥冬、枸杞、生地、山藥。 Date (三)從腎論治的依據(jù): 1、萎縮性胃炎因粘膜與腺體萎縮 , 胃液分泌減少 ,從而導(dǎo)致消化吸收功能 減退 ,病變的慢性過程 ,易導(dǎo)致全身虛弱 現(xiàn)象 。 Date 2、本病屬于中醫(yī)的胃脘痛、胃痞等范疇 ,病變在 脾胃 ,但 與腎關(guān)系極為密切 ,中醫(yī)學(xué)認 為 ,腎為先天之本 ,脾胃為后天之本 ,脾胃的運 化納谷須腎陽的溫煦 ,故有 “脾陽根于腎陽 ”之 說。清代張志聰對腎與胃的生理病理關(guān)系明 確指出 “腎為胃關(guān)。 ” 內(nèi)經(jīng) 亦指出 “噦之標 在胃 ,噦之本在腎 ”也就是說 :脾陽有賴于腎陽 的溫煦與激化

18、 ,腎陰又有濡潤脾胃陰液的功能 。 3、臨床中觀察, 患病日久 ,多數(shù)患者有 腎虛見癥 。 Date 六、從肝論治: (一)疏肝和胃法 :多用于本癥初起 ,肝胃 不和者。 1、主要癥見 :胃脘脹痛 ,噯氣 ,嘈雜 ,口苦 ,泛 酸 ,心煩易怒 ,夜寐不安 ,大便不暢 ,舌邊尖紅 ,苔 薄白或薄黃 ,脈弦或弦緩。 2、方用 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金鈴子散 加減 : 柴胡、香附、枳殼、白芍、川芎、青陳 皮、黃連、吳萸、元胡、川楝子、甘草。 Date (二)疏肝健脾法 :多用于病程較短 ,脾虛 氣滯者。 1、主要癥見 :胃脘隱痛 ,痞悶或脹痛 ,食后 痛重 ,納呆食少 ,神疲乏力 ,大便稀或不暢 ,伴

19、噯 氣胸悶 ,舌淡紅 ,苔薄白 ,脈弦緩。 2、方用 四逆散合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 柴胡、枳殼、白芍、黨參、白術(shù)、茯苓、 陳皮、半夏、木香、砂仁、甘草。 Date (三)補益肝脾法 :多用于病程較長 ,肝 血不足 ,心脾兩虛者。 1、主要癥見 :胃脘隱痛 ,納呆食少 ,神疲 懶言 ,心悸易驚 ,夜寐多夢 ,大便稀軟 ,舌淡 ,苔 薄白 ,脈細緩。 2、方用 四物湯合歸脾湯加減 : 當(dāng)歸、白芍、川芎、黨參、黃芪、白 術(shù)、茯苓、遠志、炒棗仁、木香、元肉、 枳殼、生姜、大棗、炙草。 Date (四)清肝養(yǎng)陰法 :多用于久病不愈 ,肝郁 化熱傷陰者。 1、主要癥見 :胃脘脹痛 ,心中煩熱 ,口干口 苦

20、 ,頭痛 ,頭暈 ,失眠多夢 ,消瘦 ,大便干燥 ,舌邊 尖紅 ,少津 ,苔薄黃或少苔 ,脈弦細或細數(shù)。 2、方用 丹梔逍遙散合沙參麥冬湯 : 丹皮、梔子、柴胡、白芍、當(dāng)歸、云苓、 白術(shù)、薄荷、公英、沙參、麥冬、玉竹、天 花粉、生扁豆、甘草。 Date (五)理氣化瘀法 :多用于久病 ,氣滯血 瘀者。 1、主要癥見 :胃脘刺痛 ,或脹痛拒按 , 納差 ,失眠多夢 ,時有黑便 ,舌質(zhì)紫暗 ,邊 有瘀點或瘀斑 ,苔薄白 ,脈弦澀。 2、方用 失笑散合丹參飲加減 : 炒靈脂、炒蒲黃、丹參、檀香、砂 仁、馬鞭草、元胡、大黃炭、煅瓦楞 子、甘草。 Date (六)從肝論治的依據(jù): 1、病因病機分析:致

21、病因素很多 ,一般認為主要是憂思 惱怒 ,肝氣郁結(jié) ,肝郁犯脾或飲食不 節(jié) ,勞倦過度 ,脾胃受損而發(fā)病。 三 者之中尤以情志不暢致病較為多見 而復(fù)雜 。 Date 2、臨證體會 ,脾胃功能對七情變化的反 應(yīng)頗敏感 。 無論憂、思、悲、恐、喜、怒等情緒的 過度變化均能影響脾胃功能。正如東垣在 脾胃論 中所說 :“先由喜怒悲憂恐為五 賊所傷 ,而后脾敢不行 ,勞役飲食不節(jié)續(xù)之 , 則元氣乃傷。 ”脾胃同居中州 ,為氣機升降 之樞紐 ,故神志異常 ,過于憂思 ,精神憂郁 ,惱 怒傷肝等情志變化 ,均可損傷脾胃 ,導(dǎo)致運化 無權(quán) ,升降失司 ,氣血不暢 ,氣滯郁熱 ,損傷胃 陰 ,或氣滯血瘀 ,胃絡(luò)

22、痹阻 ,導(dǎo)致病變 發(fā)生。 Date (七)本病發(fā)病初期 ,常見肝郁氣滯 , 肝郁脾虛之證 ,中期則以脾胃虛弱為主 要表現(xiàn) ,而久病之人則有氣滯血瘀 ,郁久 化熱傷陰之變 ,從而形成 不同發(fā) 病時期的各種病理改變。 Date 七、從脾論治( “治痿獨取陽明 ” 治療慢 性萎縮性胃炎): (一 )“治痿獨取陽明 ”今釋: 素問 痿論 有 “治痿者獨取陽明 ”之 論 ,一直被歷代醫(yī)家奉為治療痿證的至圣真 言。 所謂獨取陽明 ,系指一般采用補益后天 為治療原則。 Date (二) CAG與健脾: 1 CAG與脾虛 ( 1) 脾胃虛弱是其病理演變的關(guān)鍵 ,是 CAG的重 要病機 。 CAG的形成是一個長

23、期慢性病變過程 ,“久病多 虛 ”,“久病多瘀 ”,在其漫長的病變過程中 ,始終呈現(xiàn)本 虛標實、虛實夾雜的病理狀態(tài) ,脾胃氣虛是其基本病 理改變。 Date ( 2) 宏觀的外在表現(xiàn) :本病多見胃脘痞悶 ,作脹 , 納呆食少 ,面色無華 ,形瘦神疲 ,倦怠乏力 ,舌淡胖 ,脈沉 弱等脾胃氣虛之證。 ( 3) 胃黏膜的微觀表現(xiàn) :胃鏡下可見胃黏膜色 淡 ,且色調(diào)不均 ,大片蒼白區(qū) ,組織缺血缺氧 ,進而胃黏 膜萎縮變薄等一派脾胃氣虛之象。 “痿者萎也 ”,痿即 枯萎不榮。氣血不足 ,胃絡(luò)失養(yǎng) ,萎弱不榮使然。 ( 4) 長期的臨床觀察 :脾虛與 CAG關(guān)系密切 ,是 造成 CAG的病理基礎(chǔ)。有人

24、對 96篇有關(guān) CAG的論文 中報道的 7496例 CAG辨證的證型進行了分析統(tǒng)計 ,發(fā) 現(xiàn)脾胃虛弱證占所有 23個證型之首。 Date 胃之黏膜 ,附于胃體 ,應(yīng)歸屬 “肌肉 ”。 胃黏膜萎縮變薄 ,固有腺體減少甚或消失 ,胃的 容納、消磨等功能減弱 ,與痿證的肌肉萎縮、痿軟 不用相仿 ,二者皆表現(xiàn)為組織結(jié)構(gòu)萎縮 ,相應(yīng)功能痿 廢。 因此 ,綜合微觀與宏觀表現(xiàn) ,CAG同 素問 中所述的 “肉痿 ”頗似 ,從而提出 CAG“以痿論治 ”的 學(xué)術(shù)主張。 Date 2、治 “萎 ”獨取陽明 ( 1)臨證時 ,脾虛者理應(yīng)健脾 ;脾虛表 現(xiàn)不顯者亦應(yīng)健脾 ,以助 CAG恢復(fù)。 因此 ,“ 以痿論治

25、”CAG,亦應(yīng)治 “萎 ”獨取陽明 ,一貫 遵循補脾這一治則 ,重視調(diào)理脾胃 ,補益后 天。 Date ( 2)但并非采用補脾之法統(tǒng)治 CAG,亦 應(yīng)辨證施治?;蜃甜B(yǎng)胃陰 ,或溫運中陽 ,或 理氣 ,或化濕 ,或清熱 ,或活血 ,同時配合健運 脾胃之法 。 Date 八、從肺論治 1、理論依據(jù) 素問 經(jīng)脈別淪 云: “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 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 水精四布,五經(jīng)并行。 ” 景岳全書 心腹痛 : “胃脘痛證,多有因食、因寒 、因氣不順者,然因食因寒,亦無不皆關(guān)于氣。 ” 故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必賴肺氣之宣肅暢達,若肺 失宣肅之職,必見脾與胃氣機升降乖違,

26、樞機失和,以 致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水濕郁滯,健運傳化失宜而生 胃病。 Date 2、分型論治 根據(jù)上述理論,在明確病因、病機的同時,要結(jié)合臟腑辨證 論治,而臟腑之間密切聯(lián)系,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相互累及 ,故臨證時應(yīng)分清主次矛盾,通常達變,靈活組合辨證論治, 方能提高 療效。 ( 1)寒邪客胃,從脾胃兼顧肺論治 癥狀:胃脘暴痛,痛勢較劇,得溫則舒,泛吐清水,綿綿 不已,苔薄白,脈弦緊。 治法:溫中止痛、宣肺散寒。 方藥:良附丸加蘇葉、生姜、桂枝、細辛、防風(fēng)、羌活等 ,以宣肺散寒祛邪外出。 Date ( 2)水濕為患,從脾胃兼顧肺論治 癥狀:脘腹脹滿,口膩納呆,身重體倦,便溏不爽,舌苔 厚膩,

27、脈滑。 治法:行氣健脾、宣肺化濕。 方藥:三香湯加減。 (3)飲食積滯,從脾胃兼顧肺肝膽論治 癥狀:胃脘脹悶,疼痛拒按,噯腐吞酸,或嘔吐不消化食 物,吐后較舒,大便不爽,得矢氣及便后稍舒,舌苔膩,脈 滑。 治法:消食導(dǎo)滯、行氣止痛。 方藥:保和丸,可加桔梗、紫菀、瓜蔞仁、枳實等。 Date ( 4)氣機郁滯,從肝膽兼顧肺論治 癥狀:胃脘痞滿脹痛,常欲呼氣為快;或見呃逆頻繁,舌苔薄白 ,脈沉澀。 治法:疏肝肅肺、疏調(diào)氣機。 方藥:柴胡疏肝散。在常規(guī)疏肝理氣和胃的同時,酌情加用宣肺 利膈之品,以改善肺氣宣肅功能,常加用蘇梗、青皮、陳皮、紫菀 等以提高療效。 ( 5)瘀血阻滯,從心肝兼顧肺論治 癥狀

28、:胃脘刺痛,痛有定處,拒按,食后較甚,或吐血、便血, 舌質(zhì)紫暗或有瘀斑。 治法:疏肝理肺、活血通絡(luò)。 方藥:失笑散合丹參飲,并酌情加入疏通肺絡(luò)之蘇梗、枳殼、郁 金、佛手、玫瑰花之類;若因肺氣虛弱,宗氣不足所致者,可加人 參、北黃芪補益肺氣。 Date (6) 胃陰不足,從肝腎兼顧肺論治 癥狀:胃痛隱隱,綿綿不休,口干 咽燥,心煩低熱,大便干燥,舌紅少 苔,脈細數(shù)。 治法:滋陰益胃、佐金平木。 方藥: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加入鳳 凰衣、玉蝴蝶效更佳。 Date 九、從心論治 1、癥狀特點: CAG的病程較長,病人又往 往對于疾病的發(fā)展趨向深為擔(dān)憂,有 “恐癌 ” 心理,長期的緊張、焦慮、抑郁、惱怒

29、等情 緒更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負擔(dān),導(dǎo)致患者精神 壓抑、憂心忡忡。 2、治療原則:調(diào)心 (神 )以治胃,佐以疏肝 健脾并配合暢情、釋疑等方法綜合運用 Date 方藥:可選用百合地黃湯、天王 補心丹、甘麥大棗湯等養(yǎng)心神, 配以山楂、麥芽、神曲、雞內(nèi)金 ,白術(shù)等健脾之藥,臨床效果較 佳。 Date 安神和胃湯 (炙甘草、浮小麥、 大棗、生龍骨、生牡蠣、合歡皮 、蘇梗、枳殼、蒲公英、黃連、 石菖蒲、薏苡仁 ) 抗焦慮藥多慮平結(jié)合中藥胃脘 舒沖劑 (黨參、甘草,白芍、延胡 索等 ) Date 中醫(yī)學(xué)認為脾胃與神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心健則脾胃乃榮脾胃與心系在生理上 相輔相成,病理上又互為牽累。 “胃不和則 臥

30、不安 ”( 素問 逆調(diào)論 )。反過來心體失 養(yǎng),心神不寧,導(dǎo)致血脈不和,脾胃失濡 。在臨床上治療胃脘病時如果能夠以調(diào)心 ( 神 )以治胃,佐以疏肝健脾并配合暢情、釋 疑等方法綜合運用,即主要通過調(diào)整人體 的心神進而發(fā)揮其治療作用,其效果往往 優(yōu)于單純運用疏肝理氣,和胃降逆。 Date 十、運用對藥治療萎縮性胃炎: 在臨床實踐中 ,采用辨證與辨病相結(jié) 合的方法 ,根據(jù)病人癥狀、發(fā)病原因、病 機變化以及胃鏡、病理等 ,應(yīng)用對藥配伍 , 靈活加減 ,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 ( ) 有一定作用。 Date 1、郁金配菖蒲 : 對于氣滯濕阻、胃氣 上逆而且陰血不足者 ,用之最宜。 2、黃連配蘇葉 : 適于治

31、療胃熱嘔吐或 因外感風(fēng)寒而致的惡心嘔吐 (即寒包火 )者。 Date 3、蒲公英配木香 : 常用于治療胃脘滿悶疼痛 且苔黃便干 。 治療病理活檢伴有腸上皮化 生者。 4 黃連配瓜蔞:用于治療以胃脘滿悶且 便秘為主癥的患者。 Date 5 熟地配威靈仙 對于伴有胃痛饑 餓時加重者 ,常以二者相伍治療。 6 沙參配麥冬:肺胃氣陰兩虛所致后背沉 重、疼痛。用于胃鏡下胃黏膜變薄 ,干燥 、黏液少 ,胃酸低者。 Date 7 青皮配香附:可去肝胃氣滯 ,除脘腹脹 滿。對伴有膽汁反流者用之更佳。 8 女貞子配旱蓮草:適用于表現(xiàn) 以陰虛為主 ,每見胃脘灼痛 ,以夜間為甚 ,燒 心、咽干、口燥、心煩少寐 ,大

32、便干者。對 伴胃酸缺乏者亦有一定療效。 Date 9 蒲黃配五靈脂:可療胃脘隱痛、痛有定處、 舌紫暗或有瘀點、脈澀的患者。對于胃鏡 下胃黏膜蒼白或紅白相兼以白為主 ,表面粗糙及腸 上皮化生者尤佳。 10 滑石配薏苡仁:適用于以脘腹痞悶為主 , 舌暗紅、苔膩,胃黏膜急性活動性炎癥充血水腫 明顯者。 Date 11 雞內(nèi)金配三七粉:對于病久入絡(luò)胃痛隱隱 及胃黏膜糜爛食后不能磨食者尤為適宜。 12 生石膏配白芷:適用于胃腑燥熱較甚 ,胃脘 灼痛 ,燒心煩躁 ,口干咽燥 ,或牙齦腫痛 ,口舌生瘡 ,便 秘等證者 ,。 Date 13 百合配烏藥:對于由于氣郁陰傷 , 胃鏡下黏膜變薄、皺壁細小 ,黏膜呈

33、灰白色者用之 最恰。 14 夜交藤配合歡皮:適用于見寐差、多夢等 癥。對胃黏膜的充血水腫以及胃脘痛均有好的療 效。 Date 15 柴胡配黃芩:用于由于陽郁不達而致的胃脘冷 涼或四末清冷 ,胃痛以夜間發(fā)作以及伴發(fā)反流性食管炎、反 流性胃炎者有極好的療效。 的治療 ,在 “胃宜降則和 ”的理論指導(dǎo)下 ,以通降胃氣 為法則 ,根據(jù)患者的具體表現(xiàn) ,因人而異 ,靈活加減 ,采用對藥治 療 ,能提高療效 ,縮短療程。 Date 十、傳統(tǒng)方治療萎縮性胃炎 (一)加味補陽還五湯治療萎縮性胃炎 加味補陽還五湯 :黃芪 60g,桃仁、赤芍、 延胡索 (醋炒 )各 10g,紅花、當(dāng)歸各 6g,川芎、 地龍、三七

34、粉 (吞 )各 3g,白術(shù) 15g,生甘草 6g。 加減法 :氣虛者加黨參、茯苓 ;陽虛者加 干姜、烏藥 ;陰虛者加沙參、麥冬 ;氣滯者加 柴胡 ,郁金 ;腸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加白 花蛇舌草 ;HP陽性者加黃連、烏梅。 Date (二)桂枝人參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 桂枝人參湯方藥組成:桂枝、人參、白 術(shù)、干姜。 隨證加減 :陽虛甚者加熟附子、肉桂 ;氣虛 者加黃芪、懷山藥 ,兼血瘀者加當(dāng)歸、山甲 ; 氣滯者加陳皮、香附 ;依癥狀加味 ,胃痛較甚 加元胡、靈脂 ;嘔吐重則加吳茱萸、生姜 ;納 呆加焦三仙、內(nèi)金。 Date (三)半夏瀉心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 基本方:半夏、黃芩各 9g,川連、

35、炙甘 草、干姜各 6g,大棗 10g,黨參 15g。 加減:脾胃氣虛者加山藥 15g,茯苓 12g; 虛寒加肉桂 6g,吳萸 9g;胃陰不足加太子參、 沙參各 15g;濕熱蘊滯加苡仁 30g;腹脹明顯加 佛手 15g,陳皮 10g;瘀象明顯加郁金 10g,香附 12g。 Date (四) 通幽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 1、臨床表現(xiàn):具有不同程度痞滿、胃痛癥狀 ,并兼見 納差、消瘦、口渴、咽干、大便秘結(jié)、舌質(zhì)紫黯或有 瘀斑等癥狀。 2、治療方法: 通幽湯。藥物組成:桃仁 12 ,紅花 10 ,當(dāng)歸 10 , 生地 15 ,熟地 12 ,檳榔 9 ,升麻 10。水煎服 ,每日 1 劑 ,分兩次溫服。

36、 臨癥加減 : 痞滿甚者加陳皮 10 ,青皮 9 ;胃痛甚者加元胡 10 , 白芍 12 ;納差者加雞內(nèi)金 15 ,焦三仙各 15 ;口渴咽 干、大便秘結(jié)者加麥冬 15 ,酒大黃 9 ;舌質(zhì)紫黯或有 瘀斑者加丹參 15 ,莪術(shù) 6。 Date (五)丹梔消遙散加味治療慢性萎縮性 胃炎 1、證候: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脹滿 ,隱 痛或剌痛 ,以及嘈雜有燒灼感 ,口苦咽干 ,舌 質(zhì)淡紅或有淤點 ,脈弦細或細數(shù)等 ,屬肝火 犯胃型。 2、治療方法:丹梔逍遙散加味 :丹皮、 梔子、白芍各 18g,柴胡、當(dāng)歸、麥冬各 15g,石斛、白術(shù)各 12g,茯苓 10g,桃仁、紅 花、薄荷、生姜各 6g,甘草 4g。

37、 Date 十二、我院治療萎縮性胃炎 Date 我們依據(jù)臨床辨證及對本病 病機的分析探討并結(jié)合治療本病 的多年臨床經(jīng)驗,認識到本病的 病機關(guān)鍵在于 “痰氣壅結(jié)、瘀血 阻絡(luò) ”、運用 “軟堅散結(jié)、活血化 瘀 ”法治療本病。 Date 本法方藥作用機理的探討 本病是因痰氣壅結(jié),瘀血阻絡(luò)所致 , 素問 至真要大論 曰 “堅者消之 ”、 “結(jié) 者散之 ”。因此,治療采用軟堅散結(jié)、活血 化瘀之法,我們以本法為指導(dǎo)組成胃神口 服液,選用三棱、莪術(shù)、山慈菇化瘀通絡(luò) 、軟堅散結(jié),九香蟲溫通散滯,行氣止痛 ,除此之外,還配合了化痰潤燥、運脾化 滯之品,諸藥合用則痰凝消,氣滯行,血 瘀化、胃絡(luò)通暢而阻斷胃癌之發(fā)生

38、。 Date 【 其他 】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舌象探討 1、舌象: 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舌苔變化 ,以 薄黃 苔 和 黃膩苔 為主 ,但腺體萎縮伴腸化及伴異型增生者 , 還有部分病例可出現(xiàn) 剝脫苔 。 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多表現(xiàn) 舌質(zhì)暗紅 和 青紫瘀斑 。 其間單純腺體萎縮以 暗紅舌 為主 ,而伴腸化和伴異型增 生者 ,則 青紫瘀斑舌 明顯多見。此外 ,后兩種病變表現(xiàn) 的 CAG患者還可見到一定比例的 裂紋舌 。 Date 2、討論: ( 1)舌苔與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關(guān)系: 祖國醫(yī)學(xué)認為 “舌乃脾、胃之外候 ”, 中醫(yī)舌診與消化系統(tǒng)關(guān)系密切。舌苔多 反映病邪和胃氣的盛衰。慢性萎縮性胃 炎屬于祖醫(yī)學(xué)

39、“痞滿 ”、 “胃脹 ”、 “胃脘痛 ” 范疇 ,其病因病機雖較復(fù)雜 ,但關(guān)鍵在于 脾 氣虛弱 ,胃絡(luò)瘀滯 。 Date ( 2)病例觀察結(jié)果: 舌苔以黃苔 (薄黃苔、黃膩苔 )為主 ,且主要 分布于舌中 ,是因脾氣虛弱、運化失調(diào)、水濕內(nèi) 停、郁而化熱所致。 剝脫苔是胃之氣陰兩傷所致 ,從舌苔的有無 可審察胃氣、陰損程度。有報道將剝脫苔常視 為胃癌之多見苔 ,胃癌中有三分之一的病例見此 苔。其觀察結(jié)果 ,胃腺萎縮伴腸化或異型增生者 可不同程度見剝脫苔 ,提示這兩種病變?yōu)橹鞯穆?性萎縮性胃炎均存在癌變之可能。 Date 舌質(zhì)與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關(guān)系: 祖國醫(yī)學(xué)認為舌質(zhì)多反應(yīng)臟腑氣血情 況。 認為

40、暗紅舌 是一種血液循環(huán)障礙的較 輕瘀血證 ,青紫瘀斑舌 多見于較重的瘀血證 。其觀察結(jié)果表明 ,單純腺體萎縮者以 暗紅 舌 為主 ,而萎縮伴腸化及異型增生者 青紫瘀 斑舌 明顯。提示 CAG不同病變者均有血液 循環(huán)障礙 ,伴腸化及伴異型增生的慢性萎縮 性胃炎胃粘膜存在嚴重的血液循環(huán)障礙。 Date 目前 青紫舌 已作為協(xié)助診斷惡性腫瘤的一 項客觀指標。因此 ,顯示青紫舌的 CAG患者在 治療上應(yīng)予以高度重視。 裂紋舌 是屬陰虛舌象 ,胃陰虛者常見這種舌 象。萎縮伴腸化或異型增生者裂紋舌出現(xiàn)率明 顯高于單純腺體萎縮者 , 這主要是由于營養(yǎng)吸 收障礙所致。 總之 ,如患者有長期慢性反復(fù)發(fā)作的胃痛、 胃脹伴噯氣、納差史 ,且見有剝脫苔、青紫瘀 斑舌時在治療上要特別予以重視 ,以防止這類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進一步惡變。 2018/12/21 謝謝! *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guān)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guān)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wù)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