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凱旋歌》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英雄凱旋歌》1(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英雄凱旋歌
是否屬于
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
否
學科
音 樂
學段: 初 中
年級
八年級
相關
領域
感 受 與 鑒 賞
教材
書名:音樂 八年級下 出版社:人民音樂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
教學設計參與人員
姓名
單位
聯系方式
設計者
蘇芳蕾
北京市日壇中學實驗學校
13811186443
實施者
蘇芳蕾
北京市日壇中學實驗學校
13811186443
指導者
李磊
劉娜
北京教育學院朝陽分院朝陽區(qū)教研中心
13501260243
13811981155
課件制作者
2、
蘇芳蕾
北京市日壇中學實驗學校
13811186443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一)指導思想
《英雄凱旋歌》是一首巴洛克時期的作品,本課以這首作品作為載體,通過賞析這首樂曲,讓學生初步了卡農的寫作手法,通過教學實踐活動學會運用卡農。為進一步的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提升藝術修養(yǎng),本課將通過聽、唱、寫、創(chuàng)多種教學實踐活動來培養(yǎng)孩子的音樂綜合能力;學生將通過聽卡農、看卡農、拍卡農、唱卡農來掌握卡農的寫作手法,通過生與生間的拍擊演唱配合提高聲部間相互配合的能力,從而增強團隊合作意識;通過卡農創(chuàng)編練習做到讓每一個孩子參與進來的目標,讓學生樂于創(chuàng)作、享受創(chuàng)作,實現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3、(二)理論依據
依據2011年新音樂課程標準中關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力、音樂想象力,提升音樂審美能力”等指導;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通過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雙排鍵多媒體音色合成技術、錄音、錄像、投影、多媒體計算機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在綜合處理和控制聲音、圖像、影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改變過去單一的教學模式,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化枯燥為生動。用雙排鍵為學生演唱做伴奏使演唱更具音樂表現力;在欣賞教學中,用雙排鍵直接演奏作品的主題片段更加的直觀、更生動!
二、教學背景
(一)教學內容分析
1.本課為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英雄凱旋歌的第三講,課前學生通過第一講對巴洛克時期音樂的
4、初步感受和第二講英雄凱旋歌的單聲部完整背唱練習,已經對巴洛克時期的作品有了自己的一些理解,如進行曲特點、主調音樂與復調音樂的區(qū)別,對作曲家亨德爾的簡單了解等。
2.亨德爾與巴赫的作品風格對比,通過給學生講解兩位作曲家不同的創(chuàng)作背景導出不同的音樂風格,通過練習,學生能夠聆聽出B小調彌撒曲是巴赫的作品,因為音樂情緒相對嚴肅,哈利路亞是亨德爾的作品,因為音樂情緒較為明亮。同時,學生也通過了解作曲家來掌握巴洛克時期的作品共同特點就是復調的大量采用、和聲織體的華麗編配,這些練習的最終目的都是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提升藝術修養(yǎng)。
3. 卡農的訓練是本課的重中之重,學生通過聽卡農、看卡農、拍擊卡農、演唱卡
5、農來掌握卡農的寫作手法,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節(jié)奏卡農拍擊、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的卡農演唱配合提高聲部間相互配合的能力,增強團隊合作意識。
(二)學生情況分析
1. 學生能夠較準確的演唱《英雄凱旋歌》,打還未達到有表現力的準確歌唱;
2. 學生具備一定的節(jié)奏創(chuàng)編能力,即會運用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附點節(jié)奏、切分節(jié)奏等來進行組合創(chuàng)編,但分組拍擊卡農時速度不夠穩(wěn)定;
3. 學生有學習中國作品《保衛(wèi)黃河》中輪唱的演唱基礎,易于與本科新知——卡農的創(chuàng)作手法相聯系,知識的巧妙遷移降低了學習新知的難度;
4. 掌握進行曲的風格特征,但還不能將輝
6、煌的行進感表現在作品的演唱中。
(三)教學方式與手段說明
教法:
情景創(chuàng)設法:教師用雙排鍵電子琴彈奏《英雄凱旋歌》伴奏,學生在進行曲的自動伴奏、銅管嘹亮的音色中迅速進入英雄凱旋而歸的場景中,從而使學生的演唱更具表現力、更有進行曲輝煌的行進感!
直觀演示法:教師用雙排鍵中的管風琴音色直接演奏《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中托卡塔部分,使欣賞教學更直觀、更具震撼力!學生在教師的演奏中仿佛置身于神圣、莊嚴的教堂中,這種直觀演示,拉近了學生與巴洛克時期音樂的距離,使音樂教學更高效、有趣!
音樂禮物環(huán)節(jié)教師演奏的《旋轉木馬》與前面演奏的《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形成鮮明的風格對比,前后呼應,使學生在
7、掌握本課知識的基礎上,拓闊視野,充分豐富了聽覺,使音樂實踐活動中的教與學都上升至新的高度,讓令學生身心愉悅的音樂課堂可持續(xù)發(fā)展!
學法:
合作學習法:通過生與生之間的拍擊演唱配合提高聲部間相互配合的能力,從而增強團隊合作意識;通過卡農創(chuàng)編練習做到讓每一個孩子參與進來的目標,讓學生樂于創(chuàng)作、享受創(chuàng)作,實現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體驗對比的方法:學生通過同一時期不同作曲家作品風格的對比掌握巴洛克時期音樂風格特征。
(四)技術準備
1、為歌曲《英雄凱旋歌》編配雙排鍵伴奏,用雙排鍵制作《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的管風琴音色。
2、運用“Overture4.1”——作曲軟件制作《英雄凱旋歌》歌
8、譜。
3、運用格式工廠剪輯《卡農》、《B小調彌撒曲》、《哈利路亞》主題片段。
4、制作ppt,整合為多媒體課件。
(五)前期教學狀況、問題與對策
教學前期狀況:教師本人為雙排鍵電子琴專業(yè)畢業(yè),對樂器音色制作較為熟悉,善于將教材中的演唱作品配以符合其音樂情緒的伴奏。學生穩(wěn)定拍感較差,在演唱過程中速度容易越來越快。以往的欣賞教學常常在多媒體課件中插入音頻或視頻,本課中教師將運用雙排鍵電子琴直接演奏作品主題片段。學生以往也局限于從多媒體課件中欣賞作品,欣賞學習停留在聆聽音頻或觀看視頻的層面。同時,對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接觸較少、對此時期音樂風格較為陌生。學生能夠獨立創(chuàng)編及拍擊節(jié)奏,但與他人配合能
9、力較弱,本課中將通過師生配合、生生配合提高聲部間相互配合的能力。每周一次的音樂課時間較為緊張,虛擬課堂的輔助作用極大提高了音樂教學效率。
問題與對策:
1、教師用雙排鍵電子琴為學生演唱《英雄凱旋歌》做伴奏,伴奏中運用了銅管音色及進行曲的rhythm,學生愉悅的在有進行曲行進感的伴奏中進入演唱。同時,雙排鍵電子琴可以根據學生能力調整合適速度,(如原版光盤中是120,學生只能演唱100或110,這使雙排鍵伴奏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以保證演唱的質量。
2、用雙排鍵電子琴合成音色模仿歐式教堂中德管風琴音色,直接演奏《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中的賦格片段,將欣賞教學更直觀的呈現在學生眼前,使欣賞
10、的過程更具吸引力、更具震撼力!
3、學生腳踏穩(wěn)定拍拍擊節(jié)奏卡農,這樣的練習一方面穩(wěn)定了速度,一方面符合進行曲中行進感、步伐感的特征。
4、一節(jié)課時間、容量有限,將課堂學習延伸至課后,虛擬教室作為輔助課堂,為學生提供了拓寬視野、獨立練習、展示自我的機會,為下一節(jié)顯性課堂高效的教育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目標
1.通過本次課的學習,了解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特點,拉近學生與巴時期音樂的距離。
2. 在豐富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在穩(wěn)定的節(jié)拍中準確、有表現力的演唱《英雄凱旋歌》。訓練聲部間相互配合的能力
11、;
2.運用聽、唱、寫、創(chuàng)多種形式學習卡農的創(chuàng)作手法;
(三)“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卡農演唱訓練聲部間相互配合的能力。
2、能夠進行4/4拍的節(jié)奏創(chuàng)編并準確排擊。
3、準確聽辨同一時期不同作曲家的作品。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
1.準確、有表現力的演唱《英雄凱旋歌》;
2.用卡農的方法演唱作品,同時關注聲部間的相互配合。
(二)教學難點:用卡農的方法增強聲部間相互配合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
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
1.用雙排鍵電子琴彈
12、奏《英雄凱旋歌》伴奏。
提示演唱狀態(tài)
2.總結:亨德爾的創(chuàng)作風格
學生跟老師伴奏完整演唱作品
學生有感情地再次演唱
學生聆聽并記憶
溫故知新,通過演唱和伴奏氛圍渲染帶學生走近巴洛克時期音樂。
為導入同時期新作品做準備。
為與巴赫作品作比較而鋪墊。
學 習
新 知
1.演奏《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中的托卡塔片段,并提問:
(1) 作品的音樂情緒與《英雄凱旋歌》的異同;
(2) 樂器音
13、色對作品風格的影響。
2.教師總結:
(1)亨德爾與巴赫
(2)管風琴
(3)巴洛克時期的復調音樂,與建筑的關系。
2. 趣味聽辯練習:
(1)播放作品《哈利路亞》
(2)播放作品《b小調彌撒曲》。
并分別提問是哪位作曲家的作品。
教師做簡要評價。
學生聆聽并思考
學生回答……
學生聆聽并歸納、記憶
學生聆聽并回答
通過聆聽思考充分挖掘學生的音樂想象力。
通過作曲家風格比較及樂器音色特點感受,了解巴洛克時期音樂特點。
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鞏固
14、上一環(huán)節(jié)。
卡 農
訓 練
1.簡單介紹卡農的寫作手法。
2.出示兩份不同譜例,讓學生找卡農。
3.播放《D大調卡農》,并提問:
(1)主奏樂器
(2)是否是卡農
4.教師用手拍擊與口讀節(jié)奏結合,向學生展示一條節(jié)奏卡農。
5.教師提出卡農創(chuàng)作要求:
(1)4/4拍
(2)兩小節(jié)。
6.教師發(fā)表一條創(chuàng)作。
(1)先和
15、學生一起拍擊(手拍穩(wěn)定拍)
(2)配合學生做節(jié)奏卡農
7.教師與學生配合做《英雄凱旋歌》的演唱卡農。
8.教師對學生的演唱做簡單評價。
(1)穩(wěn)定拍;
(2)進入位置;
(3)演唱狀態(tài)。
學生聆聽并記憶
學生思考、比較并回答
學生聆聽、思考并回答
學生觀看、聆聽,感受有趣的卡農
學生思考并創(chuàng)作
代表發(fā)表
(1) 學生和老師配合做卡農。
(2) 將學生分兩個聲部做卡農。
學生視唱卡農。
用卡農形式有感情的準確歌唱。
16、
初步了解卡農的寫作手法。
為更好的掌握卡農做鋪墊。
培養(yǎng)良好的音樂判斷力。
為卡農節(jié)奏創(chuàng)作做鋪墊。
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力。
培養(yǎng)學生聲部間相互配合的能力。
通過演唱更加深入的感受卡農。
培養(yǎng)學生的穩(wěn)定拍感和音樂表現力。
拓 展
音樂禮物
雙排鍵演奏《旋轉木馬》
(依各班技能掌握情況決定是否刪減)
學生欣賞
豐富聽覺、拓寬視野,培養(yǎng)音樂審美能力。
課堂
小結
1.復習本課重要知識點;
2.請在虛擬音樂教室中聆聽中國作品《牧童短笛》,找
17、出與復調寫作手法相似的元素。
六、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一)評價量規(guī)表格:
1. 唱卡農:
用二聲部卡農演唱
優(yōu)秀
良好
及格
穩(wěn)定拍
音準
聲部間相互配合能力
音樂表現力
2.聽卡農:
通過聆聽判斷卡農
優(yōu)秀
良好
及格
聽辨聲部
聽辨樂器
聽辨是否是卡農
聽辨聲部間的關系
3.看卡農:
看樂譜
判斷卡農
優(yōu)秀
良好
及格
讀譜確認聲部
讀譜確認卡農進入位置
18、
讀譜確認卡農創(chuàng)作特點
4.創(chuàng)卡農:
卡農
創(chuàng)作
優(yōu)秀
良好
及格
音符時值
組合準確
符合
節(jié)拍要求
有結束感
準確拍擊
(二) 評價結果
1.唱卡農:
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夠進行二聲部的卡農演唱,90%的學生能夠很好的與另一聲部配合演唱卡農,在演唱中速度穩(wěn)定、進行曲風格表現準確。
2.聽卡農:
95%學生能夠通過聆聽判斷出作品是否運用了卡農的寫作手法,并能準確聆聽出作品的聲部分配以及各聲部樂器音色。
3.看卡農:
98%的學生能夠迅速的通過識讀多聲部樂譜來判
19、斷是否運用了卡農的寫作手法,并能在識讀中準確找出卡農進入的位置及創(chuàng)作規(guī)律。
4.創(chuàng)卡農:
90%的學生能夠獨立完成一條4/4拍四小節(jié)的節(jié)奏創(chuàng)作,并能夠用卡農的形式準確拍擊、與他人配合,95%的學生創(chuàng)作的節(jié)奏音符時值組合準確,符合4/4拍的節(jié)拍規(guī)律,并具有結束感。
七、教學設計的特點
1、在學生演唱的過程中,教師邊彈伴奏邊做演唱提示,這些提示既包括速度、力度,又包括氣息和口腔狀態(tài),使學生在本節(jié)課中始終保持良好的演唱狀態(tài)。
2、欣賞教學中雙排鍵電子琴的演奏,教師不僅制作了管風琴音色,同時也將巴洛克時期神圣、嚴肅的教堂音樂表現得淋漓盡致。
3、本次課中的大部分問題都是啟發(fā)式的,教師始
20、終追求讓學生自己探究出屬于自己的那份對音樂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從而使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均得到升華。
八、教學反思
(一)成功之處:
1.本課用雙排鍵電子琴為學生演唱做伴奏,使學生的演唱更快的進入進行曲情境中,潛移默化的熏陶學生的行進感與步伐感,更充分的體會到輝煌的音樂情緒和英雄凱旋而歸的場景。
2.本課鼓勵學生自主創(chuàng)編節(jié)奏,讓學生發(fā)表節(jié)奏并獨立指揮全體拍擊節(jié)奏,充分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并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進來,讓有趣的音樂實踐活動面向每一個人,預約每一顆心!
3.在欣賞教學中,教師用雙排鍵提供了《D大調卡農》的不同版本,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激發(fā)了音樂學習的興趣。
4.顯性課堂(常態(tài)課)與隱性課堂(虛擬教室)的結合,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為訥于開口演唱的學生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展示自我的平臺。
(二)不足之處:
1.演唱教學中的提示應更加有效,在學生演唱高音部分出現了音準偏低的問題,應根據班級情況不同做更加充分的針對性訓練,以保證演唱質量。
2.教師在課堂中的語言應更簡練、更生動、保證音樂課堂生動、有序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