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專用)2020版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第二部分 古代詩文閱讀 專題十一 文言文閱讀Ⅰ整體閱讀 讀懂比答題更重要課件.ppt

上傳人:tia****nde 文檔編號:14279581 上傳時間:2020-07-15 格式:PPT 頁數(shù):61 大小:650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浙江專用)2020版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第二部分 古代詩文閱讀 專題十一 文言文閱讀Ⅰ整體閱讀 讀懂比答題更重要課件.ppt_第1頁
第1頁 / 共61頁
(浙江專用)2020版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第二部分 古代詩文閱讀 專題十一 文言文閱讀Ⅰ整體閱讀 讀懂比答題更重要課件.ppt_第2頁
第2頁 / 共61頁
(浙江專用)2020版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第二部分 古代詩文閱讀 專題十一 文言文閱讀Ⅰ整體閱讀 讀懂比答題更重要課件.ppt_第3頁
第3頁 / 共61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4.9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浙江專用)2020版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第二部分 古代詩文閱讀 專題十一 文言文閱讀Ⅰ整體閱讀 讀懂比答題更重要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浙江專用)2020版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第二部分 古代詩文閱讀 專題十一 文言文閱讀Ⅰ整體閱讀 讀懂比答題更重要課件.ppt(6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二部分專題十一文言文閱讀,整體閱讀讀懂比答題更重要,專題微語同學們做閱讀題,總是輕閱讀,重做題。這一點在文言文閱讀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其實,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一樣,需要整體閱讀,把握大意。不知你有沒有這樣的體驗:某次做題,你把所給的文言文都讀懂了,讀透了,題目幾乎全部回答正確。這就是整體閱讀之效。文言文整體閱讀其實很簡單,讀了下面的內(nèi)容,你自然就會明白。,理解必備知識傳記類散文和議論性散文,掌握關鍵能力整體閱讀的要求和方法,知識儲備文言文中的專用詞語,理解必備知識,浙江卷所選文言文體主要有傳記類散文和議論性散文兩種。 一、傳記類散文 1.選文特點 傳記類散文主要是指以記人為主的散文,一般包括史傳文

2、、碑志墓表、各類文人筆記及小說中的人物傳記。多為四五百字的淺易文言文,命題人對一些疑難生僻的字句都有恰當?shù)奶幚?,或加注釋。一般記載幾個人,有的人物關系簡明,有的人物關系復雜。所選人物不僅有帝王將相,更有普通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義士隱士、販夫走卒等。這些人的品格,不外乎“忠、孝、仁、義、禮、智、信、勇”。選文以敘事為主,含有一定的議論抒情。雖然經(jīng)過了命題人的刪減調整,但不管是一篇還是一段,都有一定的獨立性和完整性。,2.內(nèi)容特點 傳記一般有下面幾部分內(nèi)容: (1)人物的基本情況。 (2)人物的主要事跡。 (3)人物的性格作風。 人物的性格作風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三種情況,多出現(xiàn)在文章

3、結尾,有時也穿插在全文中。要注意以下內(nèi)容:作者的直接評價;對傳記主人公(簡稱“傳主”)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所作的簡評性語言;從辭色的褒貶看作者的感情傾向。 具體到高考文言文閱讀人物傳記類文本,一般都包含下列內(nèi)容:傳主的姓名、字號、朝代和籍貫,傳主的官職及其變動情況,傳主的工作地點及其變動情況,傳主的主要政績、成就、特長、特點,傳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賞等。,3.形式特點 (1)結構 高考所選人物傳記閱讀文本一般呈“紡錘形”結構,頭尾細,中間粗。開頭部分都很簡短,主要是對傳主基本信息的簡單介紹,一般包括傳主的姓名、字號、籍貫等,有些還有祖上的簡單情況。中間部分是傳記的主體部分,一般包括兩部分內(nèi)容:一

4、是傳主的生平履歷及主要事跡;二是作者對傳主的評價,包括對傳主的功績、性格、人品等幾方面的評價。結尾部分常交代人物或事件的結局。 通常來說,人物傳記類文本中出現(xiàn)的人物主次分明。文段開篇先介紹哪個人物的姓名、籍貫、遭遇、經(jīng)歷、官職、品行等,那么這個人物就是選文的主要人物,其他人物都是為寫這個主要人物所作的陪襯。人物傳記主要通過人物的語言(對話)、所做的事件來表現(xiàn)人物的個性特征。,(2)用語 傳記的語言通常凝練概括,間有傳神的細節(jié)描寫,尤其是對傳主的評價,或用“春秋筆法”,或用最概括的幾個字詞點到為止。這些特點告訴我們要細讀文本,不放過每一個字。 傳記中慣常出現(xiàn)的詞語有國名、朝代名、人名、地名、官職

5、名、廟名、謚號及重要的典籍名稱。對于這些詞語,一方面要平時多積累一些常用語,尤其是官職方面的;另一方面,在閱讀時這些文字一般都是“死字”,可以不必理會,更不必拆開硬譯(這種做法很危險)。 還要注意古人的用語習慣,如稱人一般只稱“名”,如“王祎”稱“祎”,“沈通明”稱“通明”。,二、議論性散文 議論性散文是一種借助人、事來表達觀點的文體。閱讀難度遠大于傳記類散文。它包括三類:一類是標以“論”“辯”等字眼的純論述文,如古代的論辯、雜說、奏議等;一類是標以“記”等字眼的議論成分較多的雜記和游記;一類是標以“疏”“序”“書”等字眼、以實用文體形式表現(xiàn)的論述文。 議論性散文一般融記敘性、議論性于一體,或

6、夾敘夾議,或先敘后議。,掌握關鍵能力,一、建立正確的閱讀觀整體閱讀 1.看整體 文言文閱讀不僅要關注一字一詞一句,還要關注文章的整體,看文章整體寫了什么內(nèi)容,哪些人、哪些事、什么性格品質,這些都是要先把握住的。不要急于做題,不要急于破解哪個詞、哪句話,首先要弄清文章整體的內(nèi)容及行文特點,這是整體閱讀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2.整體看 不要以為閱讀完文本材料,就算整體把握了。文本本身固然重要,但標題、文后注釋、試題這些內(nèi)容也絕不可忽視,它們是整體把握文意、解決疑難的重要輔助內(nèi)容。整體看,就是先抓住文本本身;其次,看標題、選文出處、文后注釋及試題,看這些項目為整體把握提供了哪些或明或暗的輔助信息??傊?/p>

7、就是要看標題,看正文,看出處,看注釋,看試題。全都看完了,才能整體把握文意。,二、整體閱讀的方法和步驟 1.閱讀方法 (1)勾畫圈點法:邊閱讀,邊畫出人名、地名、時間詞、事件起訖詞語及文中評議性詞句,畫出較難理解的詞句等,同時思考總結“何人何時何事”等內(nèi)容。 (2)主線閱讀法:閱讀時牢牢抓住“什么人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做過什么事,事情的結果怎樣”這條主線來篩選信息,劃分層次,把握內(nèi)容提要。 (3)借題解文法:要借的這個題就是幾乎每卷必有的文意概括題。所給四個選項均是命題人對文意的概括,其中只有一項不正確,即使這個不正確項,也不是全不正確,錯誤只在個別詞語上。這樣,該題絕大部分正確文意便是我們讀懂內(nèi)

8、容最好的“提示”和“拐杖”,一定要借“此題”而解文。,(4)以文解文法:就是借用文章中的話來理解。文章中的諸多因素存在著一種互相制約、互相闡釋的關系,這是讀者解文的一種依據(jù),閱讀時仔細發(fā)掘,前后文會給你幫助。 (5)以注解文法:命題者往往會給一些注釋,這些注釋往往能給解文、解題帶來很大幫助??荚嚂r同學們千萬不要對其視而不見,一定要充分利用才行。,2.閱讀步驟 第一步:粗讀瀏覽全文,看看注釋,讀讀文意概括題。 第二步:細讀明事知人辨理。 (1)圈畫。對于一些重要信息和可能干擾閱讀理解的文字要圈畫出來。“重要信息”主要指傳記中傳主的姓名、官職、事跡等情況,議論性散文中還包括表明觀點的詞語。“可能干

9、擾閱讀理解的文字”主要指文中的一些名詞術語,如人名、地名、官職名、官府宮廷名、科舉考試和官職升降專用術語,這些詞語往往有特別的含義,如果誤以為是普通詞語,那就會在理解上出差錯。 (2)跨“難”。對于那些一下子理解不出的詞語,可以先“跨”過去。整體感知文本時,一般不要在個別詞句上多作推敲,以免浪費時間。 (3)借助。在通讀全文、整體感知中碰到問題,要善于借助上下文和試題來解決,這是很重要的方法和能力。如果有出處說明或疑難注釋,有時也可以借助理解。,三、兩種文體整體閱讀示例 (一)傳記類散文 1.閱讀要求和步驟 (1)閱讀要求 明事 事件是史傳文的主體。所謂“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圍繞主要人物寫

10、了什么事。如果只寫了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如果是寫了幾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順序,事件之間的關系。弄清楚這些問題,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知人 所謂“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寫之人。一是明確文章寫的是什么人:誰是主要人物,誰是次要人物,誰是對比人物,誰是陪襯人物等。二是明確人物之間有怎樣的關系: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關系,次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糾葛,對比人物的可比性,陪襯人物的陪襯點。三是明確這些人是怎樣的人,明確作者是怎樣評價他們的,并準確地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質、品行??荚囁x文本,一般思想教育性較強,對考生具有正面影響作用,例如常選岳飛傳而不選秦檜傳,常選廉吏傳而不選佞

11、臣傳,所以把握人物的品質、才能、貢獻等是完成人物傳記閱讀的重點。從愛民、善于獄斷、交游的魄力、勇力超常、教育風化、薦才、懲惡、勤政、課農(nóng)桑等方面品評其行為。,辨理 所謂“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敘之事,對人物作出怎樣的評價,說明了什么道理。這其實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所謂“理”,有的是作者明說的,即作者通過議論表明自己的觀點態(tài)度;有的是借人物之口表達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卻是在敘事之中透露的,這就需要“辨理”。例如史記中常有“太史公曰”的文字,還有其他文章中的“異史氏曰”等,這些都是作者對人物、對事件的評價,要加以體味。此外,很多傳記類文章還夾雜著一些對事件的議論性、說明性的文字,諸如

12、對人物性格、人物思想的評價,對事件意義及社會影響的評價,對事件情感取向及其簡易評價,作者的寫作意圖及對事件的認識。這些都是需要特別注意的。,(2)閱讀步驟 同前面閱讀步驟大致相同,分為兩步: 第一步:粗讀整體概覽。(粗讀正文,瀏覽文意概括和賞析題) 第二步:細讀明事知人。,2.整體閱讀示例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種放,字明逸,河南洛陽人也。父詡,吏部令史,調補長安主簿。放沉默好學,七歲能屬文,不與群兒戲。父嘗令舉進士,放辭以業(yè)未成,不可妄動。每往來嵩、華間,慨然有山林意。未幾父卒,數(shù)兄皆干進,獨放與母俱隱終南豹林谷之東明峰,結草為廬,僅庇風雨。以請習為業(yè),從學者眾,得束脩以養(yǎng)母,母

13、亦樂道,薄滋味。 放得辟谷術,別為堂于峰頂,盡日望云危坐。每山水暴漲,道路阻隔,糧糗乏絕,止食芋栗。性嗜酒,嘗種秫自釀,每曰空山清寂,聊以養(yǎng)和,因號云溪醉侯。幅巾短褐,負琴攜壺,溯長溪,坐磐石,采山藥以助飲,往往終日。值月夕或至宵分,自豹林抵州郭七十里,徒步與樵人往返。,淳化三年,陜西轉運宋惟干言英才行,詔使召之。其母恚曰:“常勸汝勿聚徒講學。身既隱矣,何用文為?果為人知而不得安處,我將棄汝深入窮山矣?!狈欧Q疾不起。其母盡取其筆硯焚之,與放轉居窮僻,人跡罕至。太宗嘉其節(jié),詔京兆賜以緡錢使養(yǎng)母,不奪其志,有司歲時存問。咸平元年母卒,水漿不入口三日,廬于墓側。翰林學士宋湜、集賢院學士錢若水、知制誥

14、王禹偁言其貧不克葬,詔賜錢三萬、帛三十匹、米三十斛以助其喪。,四年,兵部尚書張齊賢言放隱居三十年,不游城市十五載,孝行純至,可勵風俗,簡樸退靜,無謝古人。復詔本府遣官詣山,以禮發(fā)遣赴闕,赍裝錢五萬,放辭不起。明年,齊賢出守京兆,復條陳放操行,請加旌賁。即賜詔曰:“汝隱居丘園,博通今古,孝悌之行,鄉(xiāng)里所推,慕古人之遺榮,挹君子之常道。屢覽守藩之奏,彌彰遁世之風,載渴來儀,副予延佇。今遣供奉官周旺赍詔,召汝赴闕,賜帛百匹、錢十萬?!狈胖粒瑢Τ缯钜苑硪娒c語詢以民政邊事放曰明王之治愛民而已惟徐而化之?!庇嘟灾t讓不對。即日授左司諫、直昭文館,賜巾服簡帶,館于都亭驛,大官供膳。翌日,表辭恩命。上知

15、放舊與陳堯叟游,令堯叟諭意;又謂宰相曰:“朕求茂異,以廣視聽,資治道。如放終未樂仁,亦可遂其請也。”(選自宋史種放傳,有刪改) 注束脩(xi):十條干肉,指教師的酬金。辟(b)谷術:古代一種養(yǎng)生方式。糧糗(qi):糧食。,第一步:粗讀整體概覽。(粗讀正文、注釋,瀏覽文意概括和賞析題) 第二步:細讀明事知人。 1.圈點勾畫:圈點出有關傳主事跡、行為及性格作風方面的詞語。,整體閱讀,回答問題,810分鐘,答案這些詞語有:俱隱,以請習為業(yè),危坐,廬于墓側,表辭恩命;慨然有山林意,性嗜酒,簡樸退靜,博通今古。,2.明事知人:概括出種放的主要事跡和性格作風。,答案種放早年有退隱山林意,與母俱隱東明峰,享

16、盡隱居樂趣。母去世,“水漿不入口三日”,多次拒絕朝廷要求做官的請求。種放安貧樂道,淡泊寧靜;非常孝順;很有學問。,1.對下列句子中加顏色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母亦樂道,薄滋味?。翰豢粗?B.知制誥王禹偁言其貧不克葬 克:能夠 C.簡樸退靜,無謝古人 謝:推辭 D.請加旌賁 旌賁:褒美,帶題細讀,完成真題,約10分鐘,解析謝:遜色。,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顏色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解析B項均是介詞,用。 A項介詞,和/連詞,和。 C項連詞,于是/介詞,趁機。 D項介詞,在/介詞,比。,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種放生性好學,淡泊名利。在父親去世后,兄

17、長都在謀求仕途,只有種放和母 親到終南山居住,前來向他求學的人很多。 B.種放生活貧困,但仍自得其樂。隱居期間,他曾經(jīng)種高粱自己釀酒。每當山洪 暴漲,糧食斷絕,他就吃芋頭板栗。 C.種放的母親也樂于過安貧樂道的生活。朝廷曾下詔召見種放,恰巧種放生病了, 他的母親就和他到偏僻之地隱居。 D.種放雖然無意出仕,但頗受朝廷的賞識。當他拒絕接受左司諫、直昭文館的職 務時,皇上還讓他的舊交陳堯叟勸說他。,解析“恰巧種放生病了”表述有誤,原文是“放稱疾不起”,意思是種放說自己生病了沒有動身,也就是種放以生病為借口推辭。,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對 崇 政 殿 以 幅 巾 見 命 坐 與 語

18、 詢 以 民 政 邊 事 放 曰 明 王 之 治 愛 民 而 已 惟 徐 而 化 之,答案對崇政殿/以幅巾見/命坐與語/詢以民政邊事/放曰/明王之治/愛民而已/惟徐而化之,解析本句中“對崇政殿以幅巾見”寫的是種放,“命坐與語邊事”的主語是皇帝,“放曰化之”寫的是種放的對答。分清了這些,再借助斷句的語言標志(動詞“曰”,語氣詞“而已”,名詞“崇政殿”“民政邊事”等),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對句子大意的理解,就可基本斷出了。,譯文:_,譯文:_ _,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身既隱矣,何用文為?果為人知而不得安處,我將棄汝深入窮山矣。 你已經(jīng)隱居了,還寫文章做什么?果然被人知道而不得安然

19、歸隱,我打算離開你深入深山了。 解析關鍵點:何為,知,安,窮。,(2)朕求茂異,以廣視聽,資治道。 朕尋求才能杰出的人,以擴大視聽,作為治理國家的借鑒。 解析關鍵點:“茂異”“廣”的活用,資,句意對。,參考譯文 種放,字明逸,是河南洛陽人。父親種詡,是吏部令史,調補長安主簿。種放沉默好學,七歲時能寫文章,不和小孩們玩耍。父親曾令他考進士,種放以學業(yè)未成,不可輕舉妄動作為推托之辭。每每往來于嵩山、華山之間,慨然有隱居山林的想法。不久父親去世,幾個兄長都謀求仕途,唯獨種放與母親一起隱居在終南山豹林谷的東明峰,用草搭建房舍,僅僅能遮蔽風雨。種放以講學為業(yè),跟從他學習的人很多,他收取束脩來供養(yǎng)母親,母

20、親也安貧樂道,淡薄美味。 種放修得不食五谷的養(yǎng)生之術,在峰頂另外修建了堂屋,整天端坐遙望云彩。每到山洪暴漲,道路阻隔,糧食缺乏甚至斷絕,只能吃芋頭板栗。種放生性嗜好飲酒,曾種植黏高粱自己釀酒,每每說空曠的山野清新寂靜,借以養(yǎng)心凈氣,于是自號云溪醉侯。裹著頭巾穿著短短的粗布衣服,背著琴提著酒壺,逆著長長的溪流而上,坐在厚重的大石頭上,采摘山藥來助酒,往往(出去)就是一整天。在月夜或到夜半時分,從豹林谷到州的外城七十里路,他與打柴的人一起步行往返。,淳化三年,陜西轉運使宋惟干說他有才能操行,(皇帝)下詔派人去召種放來京。種放的母親生氣地說:“我常勸你不要聚徒講學。你已經(jīng)隱居了,還寫文章做什么?果然

21、被人知道而不得安然歸隱,我打算離開你深入深山了。”種放稱有病沒有動身。他的母親把他的筆硯全部取來燒掉,與種放移居深山偏僻的地方,人跡罕至。太宗稱贊種放的氣節(jié),詔令京兆賜給他緡錢讓他供養(yǎng)母親,不強迫改變他的志向,有關部門每年按季節(jié)時令撫恤慰問。咸平元年母親去世,種放三天水、米漿不入口,在墓旁邊筑廬守喪。翰林學士宋湜、集賢院學士錢若水、知制誥王禹偁上奏說種放貧困不能夠安葬母親,皇帝詔令賜給他錢三萬、帛三十匹、米三十斛幫助他辦喪事。,四年,兵部尚書張齊賢說種放隱居三十年,不游覽城市十五年,孝行純正完美,可以此勸勉風俗,簡樸隱退清靜,不遜于古人。又詔令本府派官吏到山上,依禮送他前往朝廷,賞賜行裝錢五萬

22、,種放辭謝沒有動身。第二年,張齊賢任京兆太守,又逐條陳述種放的操行,請朝廷加以褒美。朝廷就賜詔說:“你隱居山丘田園,博通古今,孝悌操行,被鄉(xiāng)里推重,仰慕古人遺風,牽引君子的常道。朕多次覽閱封地王侯的奏章,更加顯揚隱世之風,渴望你能夠到來,符合朕長久的等待?,F(xiàn)在派供奉官周旺帶著詔書,召你赴闕,賜給你帛一百匹、錢十萬?!狈N放來到朝廷,在崇政殿對答皇帝的策問,他裹著頭巾進見,皇帝命他坐下來對話,詢問他民政邊防的事。種放說:“賢明的君王治理國家,愛護百姓而已,惟應慢慢地教化他們?!逼溆嗟膯栴}種放都謙讓沒有應對。當天任命種放為左司諫、,直昭文館,賜給頭巾衣服手板腰帶,寓居在都亭驛,由內(nèi)廷官員供給膳食。第

23、二天,種放上表辭謝皇帝的恩賞任命?;实壑婪N放過去與陳堯叟交游,命令陳堯叟勸諭他;又對宰相說:“朕尋求才能杰出的人,以擴大視聽,作為治理國家的借鑒。如果種放最終不樂于當官,也可以滿足他的請求。”,(二)議論性散文 1.閱讀方法和步驟 (1)閱讀方法 辨題識體,把握議論話題及寫作目的 “論”是論斷事理;“議”與“辯”,側重于反駁、辯駁、辯論;“原”是推本求源;“說”多著眼于說明、申釋;“解”則偏重于解釋疑難。文題,通常會標明文體,我們可以根據(jù)題目和標明的體裁,去把握議論話題和作者的寫作目的。如賈誼的過秦論屬于“史論”,是議論性散文。 另外,有些議論性散文的標題是以實用文體形式出現(xiàn)的,如“疏”“書

24、”“序”等。有的出現(xiàn)論題,如2014年江蘇卷文言文題目“答嚴厚輿秀才論為師道書”中的“論為師道”;有的則無論題,如2013年浙江卷文言文題目“送丁琰序”。這些特點也要關注。,概括內(nèi)容要點,把握結構,理清思路 議論性散文一般開篇點題,展開論題;中間寫人敘事,展開論據(jù);結尾聯(lián)系現(xiàn)實申發(fā)觀點。按照這個思路,觀察段落構成,按自然段概括段落大意,在此基礎上把握說理的結構和思路,初步感知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議論性散文閱讀的核心是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為此,在把握全文內(nèi)容和思路的基礎上,重點留心下列內(nèi)容: a.首尾。古人寫議論文通常把自己的觀點放在開頭或結尾,開篇的論點、結尾的看法,往往是作者觀

25、點態(tài)度的直接體現(xiàn),所以應格外關注。 b.議論抒情句。議論抒情的話語往往也是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直接體現(xiàn)。閱讀時需把這些話語圈畫出來揣摩品讀。品讀時要注意作者的語氣和筆調,不同的語氣和筆調,有時會顯現(xiàn)出不同的觀點與態(tài)度。 c.寫作背景與作者的生平遭遇、思想特點。古詩鑒賞要“知人論世”,文言文閱讀有時也要通過了解一下寫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和思想主張來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2)閱讀步驟 第一步:粗讀整體概覽。(粗讀正文、注釋,瀏覽文意概括和賞析題) 第二步:細讀。,2.整體閱讀示例 (2013浙江)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送丁琰序 宋曾鞏 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嘗論今之守令,

26、有千里者相接而無一賢守,有百里者相環(huán)而無一賢令。至天子大臣嘗患其然,則任奉法之吏,嚴刺察之科,以繩治之?;蝼砘蛄T者,相繼于外。于是下詔書,擇廷臣,使各舉所知以任守令。每舉者有姓名,得而視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舉者,卒亦未見焉。舉者既然矣,則以余之所見聞,陰計其人之孰可舉者,卒亦未見焉。猶恐予之愚且賤聞與見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則求夫賢而有名位聞與見之博者而從之問其人之孰可舉者卒亦未見焉。豈天下之人固可誣,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則數(shù)更法以御之。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豈今之去古也遠,治天下卒無術哉?蓋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師友之游,有有司之論,而賞罰之始于鄉(xiāng),屬于天下,為教之

27、詳至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則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質,則皆可為材且良,故古之賢也多。賢之多,則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倉廩賤官之選,咸宜焉,獨千里、百里之長哉?其為道豈不約且明,其為致天下之材,豈不多哉?其豈有勞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勝其弊,若今之患哉? 今也,庠序、師友、賞罰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鄉(xiāng)于天下,則無路焉。人愚也,則愚矣!可教而賢者,卒誰教之哉?故今之賢也少。賢之少,則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倉廩賤官之選,常不足其人焉,獨守令哉?是以其求之無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不足以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噫!奚重而不更也?,姑蘇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平。予知其令,令曰:“丁君之佐我

28、?!庇种湟厝?,邑人無不樂道之者。今為令于淮陰,上之人知其材而舉用之也。于令也,得人矣。使丁君一推是心以往,信于此,有不信于彼哉? 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與也。獨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樂道其所嘗論者以送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之凡為吏者也。(本文有刪節(jié)),第一步:粗讀整體概覽。(粗讀正文、注釋,瀏覽文意概括和賞析題) 第二步:細讀。 1.圈點勾畫:圈點出全文關鍵性詞句,劃分層次,概括層意。 第一層(13段):_ _ 第二層(45段):_,整體閱讀,回答問題,810分鐘,指出當今社會缺少賢守賢令的現(xiàn)象并用古今對比的方法分析其中,原因。,點明為丁琰寫送序的原因和目的。,2.明意辨理:概

29、括作者所持的觀點態(tài)度。 作者認為:_ _,當今社會缺少賢守賢令的原因在于沒有像古代那樣推行庠序、師友、賞罰之法;如果能夠推行庠序、師友、賞罰之法,就能培養(yǎng)足夠的人才,選拔出真正的賢守賢令。,1.對下列句子中加顏色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推考其材行能堪其舉者堪:勝任 B.豈天下之人固可誣 誣:誣蔑 C.則數(shù)更法以御之 御:防備 D.南城之政平 平:安定,帶題細讀,完成真題,約10分鐘,解析誣:欺騙。,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顏色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解析A項連詞,表并列關系/副詞,將要。 B項都表示句中停頓。 C項連詞,表承接關系/連詞,表轉折關系。 D項代詞/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

30、消句子獨立性。,3.下列對原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篇贈序的重點不是寫丁琰的才干,而是針砭吏治不修、地方官員才德低下的 社會現(xiàn)實,進而建議推行古代庠序、師友、賞罰之法,以培養(yǎng)足夠的人才。 B.本文首段感慨賢人之少,一唱三嘆;再通過古今對比,嘆問之間,憂慮國事之 情溢于言表;文末由勉勵丁琰推及天下為吏者,更使文章深意無盡。 C.作者認為有圣人之道的士人匱乏并且缺少激勵機制,學校又嚴重不足,是造成 “今之賢也少”的重要原因,這種見解可謂一針見血,深中肯綮。 D.作者通過南城縣令、邑人的評價來稱賞丁琰的政績,為他能得到有司舉薦并被 任命為淮陰令而發(fā)出“得人”的感嘆,體現(xiàn)了愛才若渴之心。,解析

31、C項表述不當。原文說有圣人之道的士人,想在鄉(xiāng)里、在天下推行并加以教化,卻沒有道路,這是“今之賢也少”的重要原因。,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猶 恐 予 之 愚 且 賤 聞 與 見 焉 者 少 不 足 以 知 天 下 之 材 也 則 求 夫 賢 而 有 名 位 聞 與 見 之 博 者 而 從 之 問 其 人 之 孰 可 舉 者 卒 亦 未 見 焉,答案猶恐予之愚且賤/聞與見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則求夫賢而有名位/聞與見之博者/而從之問其人之孰可舉者/卒亦未見焉,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文言文斷句的基礎在于對通篇文章的領會。首先,通讀這篇短文,大致了解整篇內(nèi)容,斷開一

32、些比較明確的地方。其次,要抓住一些標志詞,如本文中的“也”“則”“者”“而”等。這樣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譯文:_,譯文:_ _,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其豈有勞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勝其弊,若今之患哉? 哪里會有搜求上費力卻得不到人才,制度法令上嚴密卻弊端無窮,(導致)像今天這樣的憂慮呢? 解析本題涉及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和倒裝句?!坝袆谟谇蟆薄懊苡诜ā笔墙橘e短語后置句;“勝”,形容詞活用作動詞,盡;“患”,憂慮;整個句子又是一個反問句。,(2)奚重而不更也? 為什么如此嚴重卻不改變呢?,解析“奚”表反問;“更”是動詞,改變。

33、,參考譯文 太守和縣令對于老百姓來說,離得最近又特別重要,這是不言而喻的。我曾經(jīng)評價當今的太守和縣令,存在著千里連成一個州郡卻沒有一個賢良太守的現(xiàn)象,也存在著百里形成一個縣卻沒有一個賢良縣令的現(xiàn)象。致使天子和大臣時常憂慮這種現(xiàn)象,于是委派奉守制度法令的官吏,去加強對太守和縣令的考核與監(jiān)察,用來約束懲治他們。有的被降職,有的被罷免,在地方上一個又接一個。在這種情況下,朝廷下達詔書,選定朝臣,讓他們分別薦舉自己所了解的人才去擔任太守或縣令。每次被舉薦的人都有姓名,我看到這些人的名字,然后推求考察那些人的資質品行確實能夠勝任的人,到最后也一直沒有見到過。被舉薦的人已經(jīng)是這樣了,那么從我所看到和聽到的

34、人中,暗暗揣摩那些人中有誰真該被薦舉,最終也一直沒有見到過。我還擔心自己愚昧又地位低下,所聞與所見太少,不足以了解天下的人才,于是向賢明而又享有名聲與地位、所聞所見也廣博的人請教。,向他詢問他所了解的那些人有誰真該被薦舉,可也最終一直沒有見到過。這難道真是天下人原本就可以欺騙,而上天壓根就沒在當今降生人才嗎?,假使天子與大臣擔憂天下的弊端,就多次更改法令來防備這些弊端。法令一天比一天嚴密,可是弊端一天比一天多。難道是因為現(xiàn)在與古代相距太遠,治理天下最終沒有辦法嗎?大概古人有學校教育,有老師朋友交往,有主管的官吏來評定,獎賞和處罰從鄉(xiāng)里開始,最終普及到天下,作為教育普及到這種程度。掌握圣人之道的

35、士人,就都能夠施行他們的教化;只要是可塑之才,就都能夠成為優(yōu)良的人才,所以古代的賢人就多。賢人多,那么從公卿大夫到掌管牛羊、倉庫等地位低下的官員的選拔,都有合適的人,難道只是太守、縣令(有合適的人任命)嗎?他的為政之道難道不是簡約明確的嗎?他招致天下的人才難道不多嗎?哪里會有搜求上費力卻得不到人才,制度法令上嚴密卻弊端無窮,(導致)像今天這樣的憂慮呢?,現(xiàn)今,學校、師友、賞罰的法令與古代都不同了,掌握圣人之道的士人,想在鄉(xiāng)里、在天下推行并加以教化,卻沒有道路。人愚鈍,就愚昧!可以通過教化使之變得賢能,可是最終又有誰能教化他們呢?所以今天的賢人少。賢人少,那么從公卿大夫到掌管牛羊、倉庫等地位低下

36、的官員的選拔,常常不能找到合適的人,難道只是太守、縣令(找不到合適的人)嗎?因此搜求人才沒有得不到的,制度法令一天比一天嚴密,卻不能用來把天下治理好,原因都是出自這些罷了。唉!為什么如此嚴重卻不改變呢?,姑蘇人丁琰在南城輔佐縣令,南城政治安定。我向那里的縣令了解,縣令說:“是因為丁琰輔佐我?!蔽矣窒蚩h里的人了解,縣里的人沒有不樂于談論他的?,F(xiàn)在他在淮陰任縣令,是上面的人知道丁琰的才能才舉薦任用他。從縣令這個角度看,得到了適合的人才。假使丁君能夠用對待這里百姓的心去就任,被這里的百姓信任,能不被那里的百姓信任嗎? 請求我寫文章的很多,我都拒絕沒有給他們寫。唯獨丁君去赴官登程,沒有求我寫文章,但是

37、我樂于寫出自己曾經(jīng)的觀點來送給他,以此表示我推重丁君,并且以此勉勵他,并且勉勵天下所有做官的人。,知識儲備,一、表示官職方面的詞語 1.表授予官職的詞語 征:由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職。如:公車特征拜郎中。(張衡傳)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薦舉,任以官職。如:連辟公府不就。 (張衡傳) 薦、舉:由地方官向中央舉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陳情表) 拜:授予官職。如:拜相如為上大夫。(廉頗藺相如列傳) 選:通過推薦或科舉選拔任以官職。如:延祐、至治間選丞相東曹掾。 (元史賈魯傳),除:任命,授職。如: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后序) 授:授

38、給、給予官職。如:泰定初,恩授東平路儒學教授。(元史賈魯傳) 賞:皇帝特意賜給官銜或爵位。如:八月初一日,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 (譚嗣同傳) 2.表罷免官職的詞語 罷:免去、解除官職。如:竇太后大怒,乃罷逐趙綰、王臧等。 (魏其武安侯列傳) 黜:廢掉官職。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賞。(封建論) 免:罷免。如:免官削爵。(漢書貢禹傳) 奪: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書博雞者事),3.表提升官職的詞語 升:升官。如:升(魯)臺都事。(元史賈魯傳) 擢:在原官職上提拔。如:擢為后將軍。(漢書趙充國傳) 拔:提升本來沒有官職的人。如:山濤(人名)作冀州(長官),甄拔三十余人。 (與韓荊

39、州書) 遷: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賈誼傳) 陟:提升。如: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 4.表降低官職的詞語 謫:因罪被降職或流放。如: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 貶:降職。如:貶連州刺史。(劉禹錫傳) 放:放逐。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卜居) 左遷:貶官,降職。如: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琵琶行 并序),5.表調動官職的詞語 徙:一般的官職調動。如:徙齊王信為楚王。(史記淮陰侯列傳) 調:變換官職。如:調為隴西都尉。(漢書袁盎傳) 轉:調動官職。如:再轉復為太史令。(張衡傳) 補:補充空缺官職。如:太守察王尊廉,補遼西鹽官長。(漢書王尊傳) 改:改任官

40、職。如:改刑部詳覆官。(宋史王濟傳) 出:京官外調。如:出為河間相。(張衡傳),6.表兼代官職的詞語 兼:兼任。如: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后序) 領:兼任。如:桓溫鎮(zhèn)江口,復引(喬)為司馬,領廣陵相。(晉書袁喬傳) 行:代理官職。如:太祖行奮武將軍。(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署:代理、暫任。如:太守奇之,除補書佐署守屬監(jiān)獄。(漢書王尊傳) 權:暫代官職。如:時韓愈吏部權京兆。(劉公嘉話) 判:高位兼低職。如:除鎮(zhèn)安武勝軍節(jié)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宋史韓琦傳),7.表示出仕或離開仕途的詞語 (1)表示出仕的詞語有“進”“下車”等。 例: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2

41、)表示離開仕途的詞語有“退”“告老”“乞身”“乞骸骨”“致仕”“解官”“移病”等,其中“移病”指上書稱病,是居官者請求退職的委婉語。 例:熙寧四年,以太子少師致仕。(宋史歐陽修傳),二、表示生活方面的詞語 1.年齡 (1)襁褓:未滿周歲。 (2)孩提:兩三歲。 (3)始齔:七八歲。 (4)黃口:十歲以下。 (5)幼學:十歲。 (6)豆蔻年華:女子十三四歲。 (7)知非之年:五十歲。 (8)耳順:六十歲。 (9)耄耋:八九十歲。 (10)期頤:一百歲。,2.生活用品 (1)與糧食有關的:粟、黍、禾、谷、稻、菽、稔、熟、刈、糴、糶、廩、豐、饒、贍、足、給、饑、餓、餒、饉。 (2)與布匹有關的:布、

42、麻、匹、絲、絹、錦、練、綾、綃、縑、綺、絳、縞、繒、桑。 (3)與房舍有關的:宇、舍、館、宅、第、邸、廡、屋。 3.生活中的時間 旦、早、朝、晨、夕、暮、昏、晚、日中、隅中、食時、晡時、初、正、夜半、雞鳴、平旦、日出、日昳、日入、黃昏、人定。,三、表示人物個性、品行方面的詞語 1.人物個性 耿(光明)、厚(仁)、矜(仁)、耿介、剛毅、周密、寬厚、正直、梗(正直)、骨鯁、鯁切、聰、慧、敏、木訥、佞、詐、諛、諂、譎(欺詐)。 2.人物品行 行、德、操、節(jié)、清(廉)、淫(靡)、貪(濁)。,四、表示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詞語 (1)元日:農(nóng)歷正月初一。 (2)人日:農(nóng)歷正月初七。 (3)上元:農(nóng)歷正月十五,即元宵

43、節(jié)。 (4)社日:古代農(nóng)民祭祀土地神的節(jié)日。漢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后開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個戊日為社日。 (5)花朝節(jié):俗稱“花神節(jié)”“百花生日”等。漢族傳統(tǒng)節(jié)日。節(jié)期因地而異,舊時江南一帶以農(nóng)歷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 (6)寒食節(jié):在清明前一天。這一天,禁煙火,只吃冷食,所以叫作寒食節(jié)。在后世的發(fā)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秋千、蹴鞠、牽鉤(即今天的拔河運動)等風俗。寒食節(jié)前后綿延兩千余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7)端午節(jié):農(nóng)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jié),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 (8)伏日:又稱伏天,指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夏至后第三個庚日至第四個庚日叫初伏;第四個庚日至第五個庚日叫中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至第二個庚日叫終伏,也叫末伏。 (9)中秋節(jié):農(nóng)歷八月十五,賞月的佳節(jié)。 (10)重陽節(jié):農(nóng)歷九月初九,在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賞菊花的習俗。 (11)冬至:中國農(nóng)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間最長。,(12)臘日: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也叫臘八節(jié),在我國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人們在這一天做臘八粥,喝臘八粥。 (13)除夕:農(nóng)歷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農(nóng)歷一年的最后一天。,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