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期末分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一年級語文期末分析(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一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試卷分析
楊倩
一、 試卷評價
本次試卷能依綱據(jù)本,題型靈活多樣,與平時做過的練習差不多,考核內(nèi)容以基礎知識為主,要求學生基本功十分扎實,同時滲透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以及課外識字情況,是一份好試卷。
二、 試卷題型分析
第一道題,考查的是音節(jié)與生字對應的連線題。百分之九十的同學能做對,做錯的就是基礎知識不扎實。
第二道看拼音寫漢字,考得比較全面,有考拼音與筆畫。有幾個同學錯在橫折彎鉤這個筆畫上。
第三題,寫一寫,對于一些差生來說,漁村的漁老是寫成魚 ,所以完成起來有一定困難。
第四題, 按照筆順寫一寫,學生寫下一筆的時候沒有把上一筆帶著,里字的第五筆應該是個
2、豎,所以有百分之三十的同學做錯了。
第五題, 連一連,考的是同步練習題上的原題,錯誤較少。
第六題, 選詞填空,在工和公的區(qū)別上,學生分不清 外公的公,這道題對一年級的不識字的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
第七題, 按課文內(nèi)容填一填,完成的較好。
第八題, 看圖補充句子,學生對天牛這幅圖不認識,失分較多,
是一道考察語文能力素養(yǎng)的題目,學生的閱讀語感較弱,語文素養(yǎng)有待提高。
三、 存在的問題及思考
由于我校學生大多是農(nóng)村孩子, 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很多家長文化程度低,根本不懂如何督促孩子學習,更談不上輔導。加上學前班教育比一般孩子少二年,早期智力沒有得到開發(fā),起點比較低,所以很多孩子在學習
3、上感到困難,從考查中反映出以下幾個方面:
1、審題能力有待提高。
2、識字不過關,字意不理解。
3、寫字習慣有加強。
4、學生的語感有待培養(yǎng)。
1、 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比較扎實
從學生做題觀察,其中 連線 、看拼音寫詞語把漢字寫漂亮。按課文內(nèi)容填空。答題情況較好,原因是經(jīng)過一學期的學習和鞏固,學生對生字掌握較為扎實,按課文內(nèi)容填空練習方面平時做得也較為全面,因此得分較高正確率90%以上。
2、 注重題型的多樣化、層次化
本次測試題型多樣,從、字母、拼音、字詞、句子到課文,形式不同。這些題型學生都非常的熟悉,答題得心應手。
不足
1、缺乏審題能力,學習態(tài)度不夠認真
從卷面上
4、,學生的審題不夠認真,抄錯字寫錯字的現(xiàn)象,看錯題目要求,粗心馬虎等比較嚴重,是導致失分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些是長期不良習慣養(yǎng)成的后果,例如: 按照筆順寫一寫,好多學生沒有看見人家給的例子,自以為是。
2、分析問題和辨析能力不足
從卷面上看,不論是在漢語拼音還是在識字、課文,都不同程度地出現(xiàn)學生對某些字詞產(chǎn)生混淆。個別學生亂寫,原因是平時學生識字量不夠,詞語積累的少
3、 閱讀能力欠缺
最后一道題從學生答題情況來看,學生這方面的能力較薄弱原因是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觀察能力不強,而導致找不到解題條件。還有的學生不理解題的要求缺乏舉一反三的解題思維
改進的措施
1、要努力轉(zhuǎn)變教學觀念,適應新形
5、式對語文教學的要求。注重以課本為例子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由課內(nèi)往課外開拓,對于課內(nèi)的好的詞匯句子要注重積累,并且在平時的訓練中運用,以鞏固記憶,使學生學以致用。將課堂與社會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逐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課內(nèi)所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加強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意識,注重學生的發(fā)展,堅決摒棄教師一統(tǒng)課堂的局面。教學的一切目的都應著眼于學生知識面的拓寬、技能的訓練、能力的培養(yǎng)、思維的發(fā)展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3、做到訓練與方法傳授并重。我們要講究巧練,平時教學中多注意總結(jié)方法,學生掌握了這些方法,仿佛黑暗中找到了回家的路,才會有高漲的情緒,做起題來才會得心應手,久而久之才有可能形
6、成能力。
4、加強學困生的輔導工作。從本次試卷成績看,還有一小部分學生成績非常不理想。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必須重視對這些學困生的輔導工作,對這部分學生要有所偏愛,及時給予補缺補漏,以保證不同的人都能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zhì)量
四、教學反思
今后教學中,應在40分鐘的課堂上下功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重視基礎。對識字這一難點在最大程度上解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對后進生以鼓勵為主,讓他們樂學、愛學、好學,充分利用班級中的優(yōu)等生的幫帶作用,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應有所區(qū)別,培養(yǎng)學生自己審題的能力,學會變通,舉一反三??荚囀菍W生學習情況的一種檢測方式,但不能做為評定學生唯一途徑。我們的教學是要讓學生不僅學習語文,更要會用語文,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將語文課堂延伸到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