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八年級物理 專項綜合全練(二)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滬科版八年級物理 專項綜合全練(二)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滬科版八年級物理 專項綜合全練(二)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 小曹同學(xué)利用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應(yīng)選擇較 (選填“厚”或“薄”)的玻璃板作為平面鏡進行實驗;實驗中,發(fā)現(xiàn)燭焰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選填“實”或“虛”)像;圖乙的白紙上記錄了多次實驗中蠟燭和像的位置,沿著鏡面所在的虛線對折,像和蠟燭的位置恰好重合,說明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
2. 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把一支點燃的蠟燭 A 放在玻離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蠟燭 B 豎立著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跟蠟燭 A 的像完
2、全重合,這個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紙上記下 A 和 B 的位置。移動點燃的蠟燭,重做多次實驗。
(1) 實驗過程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 ;
(2) 移去蠟燭 B,在其位置上豎立光屏,在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蠟燭 A 的像,說明所成的像是 像;
(3) 將蠟燭 A 靠近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 小明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器材,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
(1) 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 。
(2) 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點燃的蠟燭 A,還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
3、支沒有點燃的蠟燭 B,對蠟燭 A 和 B 的要求是 ,這是為了比較 ;實驗中點燃蠟燭 A 的目的是 。
(3) 小明完成實驗后,在老師的幫助下對上述實驗進行了改進,如圖乙所示,他將右側(cè)貼有半透膜的玻璃板用夾子固定在量角器上,把形如“7”的未點燃的生日蠟燭 C 、 D 分別插在鋪有方格紙的泡沫板的 a 、 b 處,透過普通玻璃看不到蠟燭 C 清晰的像,透過貼膜玻璃能看到蠟燭 D 清晰的像,他透過貼膜玻璃能看到蠟燭 D 清晰的像是因為 。
(4) 請你說出實驗改進后的優(yōu)點(至少說出兩點): 。
4. 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1)
4、組裝器材時,要使玻璃板與水平桌面相互 。實驗中選用兩只完全相同的棋子 A 、 B,其目的是比較像與物 的關(guān)系;
(2) 若在棋子 A 的像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呈現(xiàn)出像;
(3) 若將玻璃板繞底邊向棋子 B 一側(cè)翻轉(zhuǎn) 90°,則在此過程中,棋子 A 的像大小變化情況是 ,棋子 A 頂端與其像之間的距離變化情況是 。
5. 如圖甲所示是小亮同學(xué)“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 。在豎立的玻璃板前 A 處放一支點燃的蠟燭,可以看到玻璃板的后面出現(xiàn)蠟燭的像,拿一支大小和點燃蠟燭相同的蠟燭在玻璃板后面移動
5、,當(dāng)移動到 A? 處時,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 。經(jīng)過三次實驗后,在白紙上記錄像與物的對應(yīng)點如圖乙所示,用刻度尺分別測出其到玻璃板的距離,并進行比較,進一步分析得出結(jié)論: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原因是 ,便于研究平面鏡的成像特點。
6. 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裝置,透明玻璃板豎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兩支相同的蠟燭 A 、 B 豎立在玻璃板兩側(cè)。請根據(jù)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 若有厚度分別為 4?mm 和 2?mm 的兩塊玻璃板,則應(yīng)選擇厚度為 mm 的玻璃板進行實驗;
(2) 選取兩支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
6、 關(guān)系;
(3) 實驗中,第一次將蠟燭 A 置于玻璃板前 5?cm,第二次將 A 向遠離玻璃板的方向移動 3?cm,再次放置 B 直到與蠟燭 A 的像完全重合,則 A 與 B 的間距為 cm;
(4) 實驗中若移開蠟燭 B,并在其原來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接收到燭焰的像。
7. 如圖甲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裝置,圖中 A 、 B 是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
(1) 安裝玻璃板時,必須保證玻璃板 (選填“水平”“豎直”或“傾斜”)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選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便于
7、 。此時成像的清晰度比使用平面鏡時要 (選填“好一些”或“差一些”)。
(2) 實驗時小明在玻璃板前放置點燃的蠟燭 A,將蠟燭 B 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動,直到 B 與 A 的像完全重合,這說明 。該步驟中用蠟燭 B 代替蠟燭 A,比較蠟燭 A 像的大小與蠟燭 A 的關(guān)系,這種研究方法稱為 。
(3) 為探究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實像還是虛像,將蠟燭 B 移去,在相同位置上放上光屏, (選填“透過”或“不透過”)玻璃板觀察光屏,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蠟燭 A 的像,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選填“實”或“虛”)像。
(4) 實驗結(jié)束后,小
8、明想,若把玻璃板沿 MN 截成兩部分,如圖乙所示,并分別向兩側(cè)平移一小段距離,則蠟燭通過左右兩部分玻璃板成像的情況是 。
A.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同一位置
B.各成半個像,合起來成一個完整的像
答案
1. 【答案】薄;虛;相等
【解析】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應(yīng)選較薄的玻璃板,以減小玻璃板前后表面反射成像形成的重影造成的誤差;平面鏡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白紙上記錄了蠟燭和像的位置,沿鏡面所在虛線對折,像和蠟燭的位置恰好重合,說明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2. 【答案】
(1) 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 不能;虛
(3) 不變
9、
【解析】
(1) 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為了便于確定像的位置,我們選擇既能透光又能反射的玻璃板;
(2) 平面鏡成正立等大的虛像,虛像與實像的區(qū)別就是看是否能在光屏上呈現(xiàn),能呈現(xiàn)的是實像,反之是虛像,實驗中移去蠟燭 B,在其位置上豎立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蠟燭 A 的像,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3) 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體大小相同,將蠟燭 A 靠近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將不變。
3. 【答案】
(1) 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 完全相同;像和物體的大小關(guān)系;成像物體更亮,成像更清晰
(3) 反射光線多,進入人眼的光線多,感覺更清晰
(4)
10、 玻璃板能豎直放在水平面上;增加像的清晰度
【解析】
(1) 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眼睛既能看到點燃蠟燭的像,也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蠟燭,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 蠟燭 A 和 B 完全相同,便于比較像和物體的大小關(guān)系;蠟燭 A 點燃后,射出的光線更多,反射光線更多,人眼感覺像更消晰。
(3) 玻璃貼膜后,點燃蠟燭射出的光射向玻璃板后,反射光線增加,進入眼睛的光線越多,感覺像越清晰。
(4) 玻璃貼膜后,像更清晰,玻璃板固定在量角器上,能使玻璃板豎直放在水平面上,容易找到蠟燭的像。
4. 【答案】
(1) 垂直;大小
(2) 不能
(3) 不變;先變大后
11、變小
【解析】
(1) 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要求玻璃板與桌面相互垂直;用兩只完全相同的棋子是為了方便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guān)系。
(2) 由于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因此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現(xiàn)。
(3) 平面鏡成像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同,與玻璃板怎么放置無關(guān);將玻璃板繞底邊向棋子 B 一側(cè)翻轉(zhuǎn) 90°,開始時 A 頂點到玻璃板的距離增大,超過某一角度后將玻璃板慢慢翻轉(zhuǎn)直至水平放置時,A 頂點到玻璃板的距離會變小,所以棋子 A 與其像之間的距離變化情況也是先變大后變小。
5. 【答案】光的反射;像與物體大小相同;像到鏡面的距離等于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玻璃板既能反射光線,又能透過光線
【解析
12、】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拿一支大小和點燃蠟燭相同的蠟燭在玻璃板后面移動到 A? 處時,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說明平面鏡所成像與原物體大小相等;用刻度尺分別測出其到玻璃板的距離,并進行比較可知,像到鏡面的距離等于物體到鏡面的距離;在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既可以反射成像,又能透過玻璃板看到后面的蠟燭,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6. 【答案】
(1) 2
(2) 大小
(3) 16
(4) 不能
【解析】
(1) 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dāng)作反射面,會出現(xiàn)兩個相距較遠的像,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應(yīng)選用薄玻璃板,用 2?mm 厚的。
(2) 實驗時采用兩個完
13、全相同的蠟燭,當(dāng)玻璃板后面的蠟燭和玻璃板前面的蠟燭的像完全重合時,可以確定像的位置,同時也可以比較像和物大小關(guān)系。
(3) 第一次將蠟燭 A 置于玻璃板前 5?cm,第二次將 A 向遠離玻璃板的方向移動 3?cm,則蠟燭與玻璃板的距離變?yōu)?8?cm,平面鏡成的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所以再次放置 B 直到與蠟燭 A 的像完全重合時,A 與 B 的間距為 16?cm。
(4) 平面鏡成的是虛像,是由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的,所以不能成在光屏上。
7. 【答案】
(1) 豎直;確定像的位置;差一些
(2) 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大小相同;等效替代法
(3) 不透
14、過;不能;虛
(4) A
【解析】
(1) 玻璃板必須與水平桌面垂直,放置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蠟燭才能與所成的像重合;因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觀察到 A 蠟燭像的同時,透過玻璃板清楚地看到放在后面的蠟燭 B,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平面鏡比玻璃板反射光線多,清晰度比使用玻璃板時好。
(2) 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 A,拿未點燃的蠟燭 B 豎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側(cè)(A 側(cè))觀察,直至它與蠟燭 A 的像完全重合,B 與 A 的像完全重合,這說明像與物的大小相等;該研究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 光屏只能接收實像,不能接收虛像,在蠟燭 B 的位置放一個光屏,不透過玻璃板,從玻璃板的后面觀察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所以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
(4) 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線反向延長會聚而形成的虛像,像與物關(guān)于鏡面對稱,像點與物點的連線與鏡面垂直,所以每個平面鏡都成一個完整的像,且這兩個像在同一位置,故應(yīng)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