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專用)2015高考化學二輪復習 考前三個月 第二部分 專題1 考前要點回扣八》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廣東專用)2015高考化學二輪復習 考前三個月 第二部分 專題1 考前要點回扣八(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八、有機化學知識歸納
1.淀粉、纖維素、蛋白質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它們都是混合物。
2.相對分子質量為28的有CO、N2、C2H4;
相對分子質量為30的有NO、C2H6、HCHO;
相對分子質量為44的有CO2、N2O、C3H8、CH3CHO;
相對分子質量為60的有:CH3COOH、HCOOCH3、HOCH2CHO、CH3CH2CH2OH、CH3CH(OH)CH3。
3.除去C6H6中的C6H5OH,可用氫氧化鈉溶液而不能用溴水。
4.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用飽和碳酸鈉溶液,而不能用氫氧化鈉溶液。
5.用燃燒法(李比希法)可測定有機物的實驗式;現(xiàn)在,可直接用元素分析儀測定。
2、測定相對分子質量用質譜法;與鑒定有機物結構有關的物理方法有質譜法、紅外光譜、核磁共振氫譜。
6.官能團的推測方法
(1)根據(jù)物質的性質或反應現(xiàn)象推斷官能團
①能使溴水褪色的有機物通常含有“”、
“—C≡C—”或“—CHO”。
②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有機物通常含有
“”、“—C≡C—”、“—CHO”或為苯的同系物。
③能發(fā)生加成反應的有機物通常含有“”、
“—C≡C—”、“—CHO”或苯環(huán),其中苯環(huán)一般只能與H2發(fā)生加成反應。
④能發(fā)生銀鏡反應或能與新制的Cu(OH)2懸濁液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淀的有機物必含有“—CHO”。
⑤能與鈉反應放出H2的有機物必含有“—OH”或
3、“—COOH”。
⑥能與Na2CO3或NaHCO3溶液反應放出CO2或使石蕊溶液變紅的有機物中必含有—COOH。
⑦能發(fā)生消去反應的有機物為醇或鹵代烴;
遇濃硝酸變黃,可推知該物質是含有苯環(huán)結構的蛋白質;
遇碘水變藍,可推知該物質為淀粉;
加入過量濃溴水,出現(xiàn)白色沉淀,可推知該物質為苯酚或其衍生物。
⑧能發(fā)生水解反應的有機物為鹵代烴、酯、二糖、多糖、蛋白質或含有肽鍵的物質。
⑨遇FeCl3溶液顯紫色的有機物必含有酚羥基。
⑩能發(fā)生連續(xù)氧化的有機物是伯醇,即具有“—CH2OH”的醇。比如有機物A能發(fā)生如下反應:ABC,則A應是具有“—CH2OH”的醇,B應是醛,C應是酸。
(2
4、)根據(jù)特征數(shù)字推斷官能團
①根據(jù)與H2加成時所消耗H2的物質的量
1 mol 加成時需1 mol H2;
1 mol —C≡C—完全加成時需2 mol H2;
1 mol —CHO加成時需1 mol H2;
1 mol苯環(huán)加成時需3 mol H2。
②1 mol —CHO完全反應時生成2 mol Ag或1 mol Cu2O。
與銀氨溶液反應,若1 mol有機物生成2 mol銀,則該有機物分子中含有一個醛基;若生成4 mol銀,則含有兩個醛基或該物質為甲醛。
③2 mol —OH或2 mol —COOH與活潑金屬反應放出1 mol H2。
與金屬鈉反應,若1 mol有機物生成0
5、.5 mol H2,則其分子中含有一個活潑氫原子,即有機物分子中含有一個醇羥基,或一個酚羥基,也可能為一個羧基。
④1 mol —COOH與碳酸氫鈉溶液反應放出1 mol CO2。
與碳酸鈉反應,若1 mol有機物生成0.5 mol CO2,則說明其分子中含有一個羧基。
與碳酸氫鈉反應,若1 mol有機物生成1 mol CO2,則說明其分子中含有一個羧基。
⑤1 mol一元醇與足量乙酸反應生成1 mol酯時,其相對分子質量將增加42,1 mol二元醇與足量乙酸反應生成酯時,其相對分子質量將增加84。
⑥1 mol某酯A發(fā)生水解反應生成B和乙酸時,若A與B的相對分子質量相差42,則生成
6、1 mol乙酸;若A與B的相對分子質量相差84時,則生成2 mol乙酸。
⑦某有機物與醋酸反應,相對分子質量增加42,則分子中含有一個—OH;增加84,則含有兩個—OH。
⑧某有機物在催化劑作用下被氧氣氧化,若相對分子質量增加16,則表明有機物分子內有一個—CHO(變?yōu)椤狢OOH);若增加32,則表明有機物分子內有兩個—CHO (變?yōu)椤狢OOH)。
⑨有機物與Cl2反應,若有機物的相對分子質量增加71,則說明有機物分子內含有一個碳碳雙鍵;若增加142,則說明有機物分子內含有兩個碳碳雙鍵或一個碳碳三鍵。
(3)根據(jù)反應產物推知官能團位置
①若由醇氧化得醛或羧酸,可推知—OH一定連接在有
7、兩個氫原子的碳原子上,即存在—CH2OH;由醇氧化為酮,推知—OH一定連在有一個氫原子的碳原子上,即存在;若醇不能在催化劑作用下被氧化,則OH所連的碳原子上無氫原子。
②由消去反應的產物,可確定—OH或—X的位置。
③由取代反應產物的種數(shù),可確定碳鏈結構。如烷烴,已知其分子式和一氯代物的種數(shù)時,可推斷其可能的結構。有時甚至可以在不知其分子式的情況下,判斷其可能的結構簡式。
7.有機反應類型
(1)當反應條件為NaOH醇溶液并加熱時,必定為鹵代烴的消去反應。
(2)當反應條件為NaOH水溶液并加熱時,通常為鹵代烴或酯的水解反應。
(3)當反應條件為濃H2SO4并加熱時,通常為醇脫水生
8、成醚或不飽和化合物,或者是醇與酸的酯化反應。
(4)當反應條件為稀酸并加熱時,通常為酯或淀粉的水解反應。
(5)當反應條件為催化劑并有氧氣時,通常是醇的催化氧化或醛氧化為酸的反應。
(6)當反應為催化劑存在下的加氫反應時,通常為碳碳雙鍵、碳碳三鍵、苯環(huán)或醛基的加成反應。
(7)當反應條件為光照且與X2反應時,通常是X2與烷烴或苯環(huán)側鏈烴基上的H原子發(fā)生的取代反應;而當反應條件為催化劑存在且與X2反應時,通常為苯環(huán)上的H原子直接被取代。
(8)根據(jù)反應類型的概念判斷不易得出結果時,要特別用好“加氫、去氧——還原反應,加氧、去氫——氧化反應”。
(9)錯別字辨析:
常見錯別字:酯化、油脂、炭化、褪色、加成、鈍化、氣體逸出、金剛石、銨鹽、苯、硝化、溶解、熔點、容量瓶等。(此處為正確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