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講義》PPT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金匱要略講義》PPT課件.ppt(5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1,臟腑經絡先后病篇,本篇對雜病的病因、病機、診斷、治則及預防等方面,作了原則性的提示,在全書中具有綱領性的意義。,2,原文 問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師曰: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補之;中工不曉相傳,見肝之病,不解實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傷腎,腎氣微弱,則水不行;水不行,則心火氣盛;心火氣盛,則傷肺,肺被傷,則金氣不行;金氣不行,則肝氣盛。故實脾,則肝自愈。此治肝補脾之要妙也。肝虛則用此法,實則不在用之。經曰:“虛虛實實,補不足,損有余”,是其意也。余臟準此。(1),,3,提要 本條從人體
2、內部臟腑相關的整體觀念出發(fā),以肝病為例說明治未病的思想,并提出虛實異治的治療原則,,4,,第一自然段介紹了什么叫治未病、為什么要治未病以及怎樣治未病 第二自然段指出肝虛證的治療方法 第三自然段提出虛實異治的治療原則,5,,上工見靈樞經卷之一邪氣臟腑并形第四:“善調脈者,不待于色,能合參而行之者,為上工,上工十全其九。行二者,為中工,中共十全其七。行一者為下工,下工十全其六。”上工,指醫(yī)術高明的醫(yī)生。,6,,治未病這里指治未病的臟腑。 泛泛的講,治未病有三種含義 (1)未病先防: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治謂也,夫病已成而藥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
3、鑄錐,不亦晚乎”。 (2)早期治療:如素問刺熱篇云:“肝熱病者,左頰先赤;心熱病者,顏先赤;脾熱病者鼻先赤;肺熱病者,右頰先赤,腎熱病者,頤先赤。病雖未發(fā),見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3)既病防傳:治療可能傳遍但暫時未病的臟腑。本條文即此含義。,7,,實脾即調補脾臟,8,為什么肝病傳脾?,素問玉機真藏論“五臟相通,移皆有次,五臟有病,各傳其所勝”。 素問五運行大論“氣有余,則制己所生而侮所不勝” 因木克土,故肝臟有病必向脾臟傳變。故在治療肝病時首先應當調補脾臟,杜絕肝邪的蔓延。,9,肝病傳脾的條件,尤在涇:“肝臟病唯虛者受之,而實者不受;臟邪唯實者能傳,而虛者不傳”。說明疾病的傳變必須具備兩
4、個條件:一是已病臟腑邪實,二是未病臟腑正虛。以肝病為例,即在肝實脾虛的情況下肝病才能傳脾。,10,,四季脾王王,音義通旺。脾屬土,土寄旺于四季,故云四季脾旺。素問太陰陽明論:“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臟,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獨主于時也?!贝颂幙衫斫鉃橐荒晁募酒舛己芡≈狻?,11,,補用酸酸藥以補肝之體。因肝的生理特點是體陰而用陽,肝虛證多是肝陰虛。,12,,助用即佐用。示人用量不可過重,藥味不宜過多,因為肝陰虛所生之熱與火均為虛熱虛火,用量過大容易化燥傷陰 焦苦炒焦炮制??嗳胄模臑楦沃?,子能令母實。炒焦后性稟溫熱入心,使心氣旺而助其肝用。再者苦寒藥容易敗胃,炒焦后避免敗胃的副作用
5、,13,,益用甘味之藥調之甘入脾,14,本條小結,1.治未病即是預防疾病從已病臟腑向未病臟腑傳變。如:肝病容易向脾臟傳變,那么,在肝邪尚未向脾臟傳變之前即行調補脾臟,這就是“治未病”。其目的是截斷疾病的傳變途徑,阻止疾病蔓延、發(fā)展。 2.以肝虛證的治法,即酸補苦助甘調為例,說明虛證的治法。 3.提出了虛實異治的治療原則。,15,原文 夫人稟五常,因風氣而生長,風氣雖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蜌庑帮L,中人多死。千般疢難,不越三條:一者,經絡受邪,入臟腑,為內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竅,血脈相傳,壅塞不通,為外皮膚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蟲獸所傷。以此詳
6、之,病由都盡。 若人能養(yǎng)慎,不令邪風干忤經絡;適中經絡,未流傳臟腑,即醫(yī)治之。四肢才覚重滯,即導引、吐納、針灸、膏摩,勿令九竅閉塞;更能無犯王法、禽獸災傷,房室勿令竭乏,服食節(jié)其冷、熱、苦、酸、辛、甘,不遺形體有衰,病則無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會元真之處,為血氣所注;理者,是皮膚臟腑之文理也。(2),,16,提要本條從整體觀念出發(fā),論述疾病的發(fā)病原因,提出了預防思想和早期治療措施。,1.整體觀念 2.發(fā)病學說 3.預防原則 早期治療原則,17,1.整體觀念,人與自然界是一個密切相關的整體。正常的氣候有益于人與其它生物的生長發(fā)育,而反常的氣候就會影響人與其他生物,從而導致疾病的產生。而發(fā)病
7、與否,關鍵還取決于人體正氣的強弱。,18,2.發(fā)病學說:,對于疾病的發(fā)生,張仲景概括為三條: 一者,經絡受邪內傳臟腑; 二者,皮膚受邪在四肢九竅、血脈等體表部位流傳; 三者,房室過度、金刃蟲獸傷害致病。 仲景發(fā)病學說的特點是以臟腑經絡分內外,六淫邪氣為主要致病原因,以邪正力量的對比決定病位的深淺。,19,3.預防原則預防疾病的關鍵在于保證“五臟元真通暢”,具體預防措施歸納為:,(1)養(yǎng)正氣; (2)守法紀; (3)防災害;,(4)慎房室 ; (5)節(jié)飲食; (6)調寒熱。,20,原文 清邪居上,濁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 飪之邪,從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風中于前,寒中于暮,濕
8、傷于下,露傷于上,風令脈浮,寒令脈急,霧傷皮腠,濕流關節(jié),食傷脾胃,極寒傷經,極熱傷絡。(13),,21,提要本條論述五邪的性質及致病規(guī)律。,1.五邪指大邪(風邪)、小邪(寒邪)、清邪(霧露之邪)、濁邪(水濕之邪)、飪之邪(宿食)。 2.五邪的性質及致病規(guī)律可概括如下:,22,23,原文 問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過,何謂也?師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陽起,少陽之時,陽始生,天得溫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溫和,此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溫和,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溫如盛夏五六月時,此為至而太過也。(8),,24,提要 本條
9、論述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時令與氣候保持正常,人就不會發(fā)生疾病。 時令與氣候不正常,人就容易患病。 異常的氣候變化有四:未至而至、至而不至、至而不去、至而太過。,25,原文 問曰:經云:“厥陽獨行”,何謂也?師曰:此為有陽無陰,故稱厥陽。(10),,26,提要 本條以厥陽獨行為例,說明雜病的病機。,陰陽失橫是一切雜病產生的基本病機。,27,原文 問曰:病人有氣色見于面部,愿聞其說。師曰:鼻頭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頭色微黑者,有水氣;色黃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設微赤非時者死;其目正圓者痙,不治。又色青為痛,色黑為勞,色赤為風,色黃者便難,色鮮明者有留飲。(3),,28,
10、提要 本條論述面部望診的臨床應用。,面部望診主要包括鼻頭、面部及目睛的色澤變化。 1.望鼻頭:鼻頭色青又見腹中痛、極度怕冷者,預后差;鼻頭色微黑主水氣為患。 2.望目:兩目直視不能轉動者,屬痙病,難治。 3.望面色:面色黃既可見于寒飲停留胸隔證,也可見于便難患者;面色白見于失血過多患者;若失血后面微赤者預后差。面色黑主虛勞;面色赤主外感風熱;面色鮮明為水飲久留為患。,29,原文 師曰:吸而微數(shù),其病在中焦,實也,當下之即愈;虛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遠,此皆難治。呼吸動搖振振者,不治。(6),,30,提要 本條論述望呼吸形態(tài)以診察疾病部位和輕重程度的方法。,1.吸氣短促,說明病
11、在中焦,有虛實之分,實證多由中焦實邪阻滯,氣不得降而致,治宜通下;虛證由宗氣衰竭,腎不納氣所致,為不治。 2.吸氣淺促,說明病在上焦,由肺氣大虛所致,為難治 3.吸氣深長而困難,說明病在下焦,由元氣衰竭,腎不納氣所致,為難治。 若呼吸時全身振振動搖,元氣衰憊,正氣不支,為不治。,31,原文 師曰:病人語聲寂然喜驚呼者,骨節(jié)間?。徽Z聲喑喑然不徹者,心膈間病;語聲啾啾然細而長者,頭中病。(4),,32,提要 本條論述聞診在診療中的應用。,1.語聲寂然喜驚呼者,為病在關節(jié)。 2.語聲低微而不清澈,為痰濁窒塞心膈。 3.語聲細小而長,為頭痛。,33,原文 師曰:寸口脈動者,因其旺時而動,假令肝旺色青,
12、四時各隨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時色脈,皆當病。(7),,34,提要本論述與四時五色相結合的診病方法。,若脈象和氣色的變化與四時相符屬正常的色脈。 若脈象與氣色的變化與四時不符則為病色病脈。,35,原文 師曰:病人脈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強不能行,必短氣而極也。(9),,36,提要 本條說明同一脈象出現(xiàn)的部位不同,主病各不相同。,1.寸脈浮主表證。 2.尺脈浮主里虛,癥見腰痛背強不能行,呼吸短促,37,原文 師曰:息搖肩者,心中堅;息引胸中上氣者,咳;息張口短氣者,肺痿唾沫。(5),,38,提要 本條論述望呼吸形態(tài)診察肺部疾病的方法。,1.呼吸困難,兩肩上聳,為實邪壅
13、塞胸中。 2.呼吸時引胸中氣逆,為胸中實邪阻塞氣道,肺氣不降而致咳嗽。 3.呼吸時張口短氣,見于肺痿,其主癥是咳吐涎沫。,39,原文 問曰:病有急當救里救表者何?師曰:病,醫(yī)下之,續(xù)得下利清谷不止,身體疼痛者,急當救里;后身體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也。(10),,40,提要 本條論述表里同病時的先后緩急治則,表里同病,應根據(jù)病情緩急而采用“急者先治”的原則,若在里證為急的情況下,宜采用先表后里的原則。,41,原文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當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15),,42,提要 本條論述新久(舊)同病時的先后緩急治則。,1. 痼疾是指久治不愈的疾病,也稱久病或舊病;卒病是指突然發(fā)生的
14、新病。 2.在新久(舊)同病的情況下,宜先治新病,后治久(舊)病。,43,原因:,(1)新病易治,久病難療; (2)新病病勢急,容易傳變,久病病勢緩,不易傳變; (3)新病多實證,久病多虛證,新病實邪容易乘久病正虛之機內陷而加重舊(久)病,44,原文 五臟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臟病各有所惡,各隨其所不喜者為病。病者素不應食,而反暴思之,必發(fā)熱也。(16),45,提要 本條論述應根據(jù)五臟喜惡進行治療和護理原則,藥物、飲食、居處環(huán)境適應病情則疾病向愈,反之則會加重病情,46,原文 五臟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臟病各有所惡,各隨其所不喜者為病。病者素不應食,而反暴思之,必發(fā)熱也。(16),,47,提要 本條論
15、述審因論治的原則。,論治雜病,必須首先辨明病因,才能進行有效的治療,48,原文 師曰:寸脈沉大而滑,沉則為實,滑則為氣,實氣相搏,血氣入臟即死,入腑即愈,此為卒厥,何謂也?師曰:唇口青,身冷,為入臟即死;如身和,汗自出,為入腑即愈。(11),,49,提要 本條以卒厥為例,說明根據(jù)病位深淺判斷疾病預后的道理,1.臟與腑分別代表臟病的深與淺。 2.判斷疾病預后的方法是入臟即死,入腑即愈。即病情深重者預后差;病情輕淺者預后好。,50,原文 問曰:脈脫入臟即死,入腑即愈,何謂也?師曰:非為一病,百病皆然。譬如浸淫瘡,從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12),51,提要 本條以浸淫瘡的傳變?yōu)槔?,說明可以根據(jù)觀察病勢的方法判斷疾病的預后。,入臟與入腑代表疾病的發(fā)展趨勢。 判斷疾病預后的方法是入臟即死,入腑即愈,即病邪由表入里者預后差;由里出表者預后好。,52,臟腑經絡先后病篇小結,,53,54,55,56,57,復習參考題,什么是治未???為什么要治未病?怎樣治未病?試舉方證加以說明。 整體觀念在本篇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試舉例說明。 張仲景提出了哪些預防原則? 什么是“五邪”?其性質及傷人的規(guī)律是什么? 張仲景在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第一篇中提出了哪些治療原則?試舉原文說明。 張仲景的發(fā)病學說是什么?它與陳無擇的“三因學說”有何異同?試比較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