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品德與生活一下《和小樹一起長大》(2課時)版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浙教版品德與生活一下《和小樹一起長大》(2課時)版教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浙教版品德與生活一下《和小樹一起長大》(2課時)版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種植的一般步驟和方法;知道春天是植樹綠化的好時光,積極參與綠化環(huán)保活動。
2、認識泥土,玩玩泥土,了解春天泥土的一些特點,增強對生活中各種自然現象進行探究的興趣,并學會一些簡單的觀察、探究方法。
3、在活動中進行合作、友愛、保持教室的整潔衛(wèi)生等生活常規(guī)教育,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體驗勞動的快樂。
教學重點:
讓學生來創(chuàng)造美,由觀察圖畫開始熟悉認知植樹的一般過程。組織學生玩泥土,通過動手體驗引導探究活動。讀讀“詩園”的“小青蛙去種樹”,了解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jié)。
教學難點:
提倡人人種花、植樹,
2、為小樹、小花做成長記錄,和自己種的小樹或小花合影,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道春天是植樹綠化的大好時光。
2、初步了解植樹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3、熱愛大自然,能主動到大自然中觀察春天的特征。
教學準備:每個小組一份泥土。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同學們,前一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春天的特征,感受了春天的美麗景色。(學生翻開教科書至第8頁)讓我們看看,圖上的小朋友們正在忙什么呢?學生自由發(fā)言。(圖上的小朋友在植樹)
2.看到圖上的小朋友干得熱火朝天,你也想來動手種一棵小樹吧。別著急,這一課我們的任務就是要來學
3、習植樹。(板書課題:和小樹一起長大)
二、課文學習
1、看著圖上植樹的那些小朋友,他們忙忙碌碌地在做些什么工作?學生自由發(fā)言。(他們有的在提水,有的在填土,有的在挖坑,還有的在給小花澆水……)教師將植樹的一些具體工作板書。
2、植樹的工作步驟還真不少,誰愿意告訴大家這些工作的先后順序?
教師指名一名學生演示。(挖坑—扶苗—填土—抬水—澆水)
三、體驗感悟
1、你們知道小樹的成活、成長離不開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水、土壤、空氣……)
2、那么,就讓我們先來認識小樹生長的搖籃——泥土。根據你平時的經驗,你覺得泥土是怎樣的?和你的同桌討論討論。
3、和同桌討論了之后,小朋友們
4、一定有很多收獲,我們一起來交流。學生交流,教師寫板書。(聞:泥土是香香的;摸:泥土是軟軟的;看:泥土是黑黑的……)
4、請大家把對泥土的發(fā)現記錄下來。學生記錄。
四、了解植樹節(jié)
1.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節(jié)日嗎?學生自由發(fā)言。(植樹節(jié))
2.你是怎么知道這個節(jié)日的,你能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節(jié)日嗎?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根據“參考課程資源”中的“世界上最早的植樹節(jié)”和“世界各地的植樹節(jié)”進行補充。
3.那么多國家都確立了植樹節(jié),那你知道花草、樹木給人類帶來了什么益處?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根據資料庫“植樹的好處”進行補充。
4.我們“詩園”中的小青蛙今天要去種樹了,大家先一起讀一讀“詩
5、園”。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知道植樹節(jié)的有關知識,了解樹木和花草給人類的巨大益處。
2、小組合作種一棵小樹或栽一盆花,在活動中學習合作、友愛。
3、熱愛花草和樹木,熱愛大自然,體驗勞動的快樂。
教學準備:
1、學生查找有關植樹節(jié)的資料。
2、每個小組準備一棵小樹苗和一個有泥土的花盆(如果場地允許的話,也可以選擇校園里的一塊土地)。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我們先來看幾張圖片,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欣賞圖片,指名說。
2.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和小樹一起長大,揭示課題。
二、了解植樹準備
1.植樹前我們要做哪些準備?學生自由發(fā)言。
6、(工具、樹苗)
2.在植樹的時候,我們又該注意些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洞要挖得深,樹要種得直……)
3.對于這些種好的小樹苗,小朋友還要注意哪些事情?學生自由發(fā)言。(愛護樹苗,及時澆水、除蟲……)
4.小朋友在種植小樹或小花的時候,可以給小樹或小花做一份小樹的成長記錄,記錄下小樹的成長歷程。(點擊“小樹、小花成長記錄(表格)”。)
三、了解環(huán)保標語
1.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地方有綠化?請大家一起來看一些圖片。(點擊圖片)學生自由發(fā)言。(社區(qū)小公園、馬路邊……)
2.你打算做些什么來保護他們?學生自由發(fā)言。(給他們澆水、寫環(huán)保標語……)
3.這是老師經??吹玫囊恍┉h(huán)保標語。(
7、點擊文字)請大家也來設計一句環(huán)保標語。四人小組合作完成后交流。
五、布置作業(yè)
通過這一課,小朋友們一定都有很大的收獲。讓我們一起來爭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課后把你的環(huán)保標語向你的鄰居、朋友做宣傳,讓他們也加入到環(huán)保的行列中來。
附送:
2019-2020年浙教版品德與生活一下《我們分享 我
們快樂》WORD版教案
(浙教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
杭州市學軍小學 許宏
教師簡介
許宏,杭州市學軍小學書記、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杭州市學科帶頭人,全國優(yōu)秀教師。從事品德教育教學二十余年,多次承擔省、市、區(qū)級課題,積極開展教育科學
8、研究,多次執(zhí)教省、市、區(qū)的教學研究課,多篇論文在國家、省、市級獲獎或報刊發(fā)表。本著“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導生活”的理念,堅持“讓課程更適應兒童的需要,讓兒童更富有愛心地健康生活”的原則,探索“德育新課程課堂教學生活化基本模式”,提出“抓住目標核心,走進兒童生活,啟迪兒童智慧,整合生活資源,發(fā)揮主體作用,關注個體差異,注重情感體驗,促進發(fā)展評價,追求課堂實效”的教學策略,形成了“簡潔樸實,民主和諧”的教學風格。
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三單元“我在班級中”的第一課,由“做一做”“回音壁”“小評判”“游戲場”四部分組成,主要通過日常集體生活中學生共同分享美食、分享學習成果、分享
9、榮譽等典型活動的設計,引導學生感受到集體生活中大家和睦相處、共同分享可以使別人和自己都得到快樂,身心得到調適。本課中討論與人分享后的體會這個環(huán)節(jié),旨在引導學生體驗與人分享快樂帶給自己和他人的樂趣,從而愿意與人分享,掌握集體生活中與人相處的正確方法。
二、學情分析
學生進入小學學習生活已有一個多學期,隨著學校班級文化建設研究的深入,學生通過在集體生活中豐富多彩的秋游、入隊、讀書節(jié)等活動,認識了更多伙伴,找到了更多樂趣,懂得了更多道理,逐漸喜歡上了小學集體生活。但在集體生活中,如何讓更多的學生學會與人友好相處,與人分享快樂,教師尚需引導。由于低年級學生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注意力以隨意注意為主,
10、教師課前應搜尋并整理學生在集體生活中的不同場景,以便在課堂中激發(fā)學生對學校班集體生活的美好回憶,在此基礎上展開討論和引導。
三、教學課時
第1課時
四、教學目標
1.通過對學校班集體生活的美好回憶及課堂小游戲,幫助學生理解分享的含義。
2.在活動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分享帶給他人和自己的快樂,并愿意和他人分享快樂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體驗分享帶給大家快樂,愿意和他人分享快樂。
難點:知道分享智慧,能增長見識。
六、教學過程預設
(一)活動導入,理解分享
1.第一次活動:學生獨自玩玩具。
2.第二次活動:和周圍的小朋友一起玩玩具。
3.交流感受:剛才大家先自己玩了玩具
11、,后來又和小朋友一起玩了玩具,兩次玩玩具你的心情一樣嗎?為什么?
老師小結:看來好東西獨自享用并不一定很快樂,大家一起享用才更快樂。把自己喜歡的玩具拿出來和大家一起玩,這叫“分享”。在你拿玩具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的時候,給大家?guī)砹嗽S多快樂。那是因為我們分享,所以我們快樂。(出示課題)
(二)交流分享,體驗快樂
1.在我們的班級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我們可以分享,給大家?guī)砜鞓纺兀?
小組討論交流。
2.全班交流討論,隨機引導——
分享食物,多開心;
分享榮譽,多喜悅;
……
3.小結:在班級生活中,值得和大家分享的事情很多。學會了分享,我們就會得到更多的快樂。
12、
(三)游戲體驗,分享智慧
1.做游戲:給圓圈加幾筆。
(1)教師示范。
(2)將自己的創(chuàng)意畫下來。
(3)學生畫,教師巡視。
(4)交流創(chuàng)意,展示自己獨特的想法,與全班小朋友和老師分享。
(5)把大家的智慧加在一起,圓圈加幾筆會變出那么多的東西!現在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2.小結:把你獨特的想法說出來讓大家分享,這可以幫助我們開闊思路,增長見識,得到許多自己沒想到的好方法?。ǚ窒碇腔?,長見識)
3.總結:我們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一份快樂,大家分享,就成了大家的快樂。同樣自己也得到了更多的快樂。
(四)贈送美文,延伸快樂
1.贈送美文,共同分享。
2.課后延伸,提出建議:小
13、朋友可以把美文帶回家,讀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一起分享這份快樂。
教學設計說明:
在教學中,我努力樹立一種新的“教學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學”的觀念。一方面,要“讓教學走近兒童的生活”。另一方面,要“讓生活走進成長中的兒童”。所以,《品德與生活》的教學就是要為兒童架起通向生活的橋梁,把兒童與真實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有意識地把兒童帶回到真實的生活情境之中,去觀察、感受、體驗、分析、反思他們的生活,并用“美好生活”的目標去引導和提升自己的真實生活。
1.抓住目標核心,走進兒童生活。
要提高生活化課堂教學的實效,必須在認真解讀教材的基礎上充分了解本班學生的生活實際,知道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分
14、析學生的個性和共性,找準教育的結合點,制定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設計可行有效的活動或游戲。然后精心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真實生活的課堂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投入情境,只有學生真正參與到活動或游戲中,才能激活童真,升華道德情感,感悟到做人的點滴道理,讓學生對原有的生活經驗有新的認識,并指導現實的生活,促使教學目標更好地達成。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首先分析單元和課文教學目標,通過觀察談心、座談交流等方式了解一年級學生的生活實情,搜尋并整理了學生在集體生活中的不同場景——秋游、入隊、跳羊角球、好書交流等活動,分析學生已知“分享”的狀況,將課時目標確定為:通過對學校班集體生活的美好回憶及課堂小游戲,幫助學生理解分享的含
15、義;在活動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分享帶給他人和自己的快樂,并愿意和他人分享快樂
2.激發(fā)兒童興趣,啟迪兒童智慧。
兒童文化的核心是一種游戲精神,游戲精神就是一種自由創(chuàng)造的精神、平等的精神、合作的精神,游戲追求的是一種過程的快樂,能啟迪智慧,釋放活力,更是兒童情感發(fā)展的重要基礎。課堂教學中,針對低段兒童天性好動這一特點,創(chuàng)設“玩玩具”活動,讓學生自然真實地表現,從中得到啟示:和小伙伴一起玩更快樂;又創(chuàng)設了“加幾筆”的游戲,引導學生在動腦筋說創(chuàng)意的過程中,懂得一起分享智慧,會得到更多智慧,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分享的熱情,觸動學生的內心世界。
3.關注個體差異,發(fā)揮主體作用。
每個兒童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教育資源,唯有走進兒童的生活,才能真正認識兒童生動豐富的精神世界;唯有充分尊重兒童的內在素質,并小心加以養(yǎng)護、開發(fā),才能使外部的教育力量轉化為兒童內在的發(fā)展需要。每個兒童的已有的生活經歷、認知經驗、行為基礎等都不盡相同,因此,課堂中兒童的體驗程度和探索興趣也存在差異。教師必須考慮到不同層面的學生,為他們的獲得創(chuàng)造條件。本課教學設計力求為不同層面的學生,不同需要的學生,不同興趣的學生創(chuàng)造體驗與展示的機會,尊重學生的選擇權利,在不同的活動板塊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引導學生在分享食物,分享圖書,分享智慧,分享榮譽等過程中體驗分享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