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礦用液壓支架維修質量的分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提升礦用液壓支架維修質量的分析(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提升礦用液壓支架維修質量的分析
提升礦用液壓支架維修質量的分析
2017/11/20
《礦產保護與利用》2017年第5期
摘要:煤碳行業(yè)對各類機械化設備的應用也普遍提高,加大了煤礦開采的機械化和現(xiàn)代化的建設力度。其中礦用液壓支架是最為常見且唯一的保護支撐設備。但設備在不斷地使用過程中也會因質量或人為因素而出現(xiàn)故,因此文章通過闡述液壓支架,分析常見故障,提出解決措施,提升維修質量。
關鍵詞:液壓支架;故障分析;解決對策
2、1前言
煤炭企業(yè)是否提高產量和效率,關鍵在于煤礦開采過程中采用的機械設備是否具備現(xiàn)代性和科學性。液壓支架已經(jīng)成為煤礦開采中唯一的支撐保護裝置其工作的性能和安全性直接影響著產業(yè)的生產和人員的安全。由于設備的使用是有年限的,并且在操作過程中也可因設備質量問題或是人為因素而產生一些故障,加之煤礦所處環(huán)境和地質情況對機器設備在種類、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不同,液壓支架的故障維修也呈現(xiàn)出多樣性和復雜性。因此加強對設備的管理,正確了解設備結構和功能,提升自身的維修技能,才能保證狀況出現(xiàn)時能夠應對自如,提升維修質量。
2液壓支架概述
液壓支架是一種利用液體壓力產生支
3、撐力并實現(xiàn)自動移設來進行頂板支護和管理的一種液壓動力裝置,是綜合機械化采煤不可缺少的配套設備。具有縱橫向穩(wěn)定性好、防護性能強、移架速度快、對頂板適應性強等性能特點。雖然液壓支架的種類繁多,結構也存在差異,但支架各部分發(fā)揮著各自的作用,可根據(jù)作用的不同分為承載結構件、液壓油缸、控制元件和輔助裝置四個部分。
3礦用液壓支架常見故障分析
(1)如上圖所示,該支架不僅要承受礦井上方的壓力,也會受到自身重量和結構與結構之間的摩擦、相互擠壓等產生的內在壓力,容易讓支架的銜接部分出現(xiàn)磨損、掉落等情況,甚至支架機構不堪重負而斷裂或是變形。
(2)在整個的支架結構
4、中,立柱作為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由于密封器件損壞、輸送乳化液管路破損、導向的剛度降低、缸體活柱老化或破損都是導致運行故障產生的因素。其次,液壓缸漏油究其原因則是密封度降低,容易出現(xiàn)空隙,加之缸體之間不斷的摩擦和擠壓,再者就是本身缸體質量存在問題或是在后期的維修中沒有按照規(guī)定說明,致使密封件的尺寸、大小等不相符造成故障。
4提升礦用液壓支架維修質量的有效措施
(1)提升維修技能。根據(jù)支架的各個機構的不同特點、作用和屬性,進行有針對性的維修,首先要做好支架的解體清洗工作,受礦用液壓支架所處的工作的環(huán)境的影響,支架內部容易藏污納垢,必須要分解之后清洗、維修,從細節(jié)
5、上杜絕故障的發(fā)生。其次,注意檢查各結構件的焊接情況、油缸的清洗和防銹處理,最后除銹、噴漆處理,對嚴重損傷的物件作報廢處理,并及時更換。若還具有使用意義的,審核后再使用,確保資源的再利用,杜絕浪費和流失。在清洗和維修完畢后一定要對各部件進行測壓,重新組裝支架,并在組裝完成后也要進行測壓,確保生產和使用安全。
(2)加大投入。首先要具備合理的廠房。液壓支架結構復雜,清洗難度大,必須要進行解體,以至于需要足夠的空間來操作和存放。因此要根據(jù)環(huán)境和天氣的變化,因地制宜,為其創(chuàng)造適宜的存放環(huán)境。還要將準備好的廠房進行分區(qū)域管理,便于拆裝分離,避免互相污染。另外廠房內要備有天車和良好的排水系
6、統(tǒng)以及乳化液泵。其次,加大先進設備的引用力度。液壓支架的維修也需要運用大量的科技設備和技術,以此來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液壓支架的大修質量。
(3)提高隊伍水平。維修人員的素質和水平直接影響著維修質量。因此單位要加強對人員的教育和培訓,根據(jù)各維修工序的不同配備合適的人員,做到一人一崗,落實責任,不沖突,不敷衍實現(xiàn)規(guī)范化和程序化,打造一支高效、優(yōu)質的維修團隊,進而為提高維修質量提供了堅實的人員基礎。
5結語
液壓維修質量提高的有效保證不僅在于維修工藝上,也要運用現(xiàn)代技術,加強人員的職業(yè)道德和知識業(yè)務技能。如此能夠縮短工作面的準備時間,節(jié)省投入成本,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也為支架的正常使用提供了保證,促進煤礦安全、高效的生產。
參考文獻:
[1]王旭東.礦用液壓支架常見故障及維修探究[J].能源與節(jié)能,2016(02).
[2]李劍鋒.礦用液壓支架維修的探討[J].機械管理開發(fā),2017(02).
[3]苗增山.礦用液壓支架維修的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