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斑點追蹤技術(shù)評價急性心?;颊逷CI前后左室收縮功能400字》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三維斑點追蹤技術(shù)評價急性心?;颊逷CI前后左室收縮功能400字(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三維斑點追蹤技術(shù)評價急性心梗患者PCI前后左室收縮功能400字
目的 應(yīng)用三維斑點追蹤成像技術(shù)(3D-STI)評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梗, AMI)患者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術(shù)后左心功能變化。方法 選取30例AMI患者作為觀察組, 分別于 PCI 術(shù)前、術(shù)后1周、術(shù)后3個月進行3D-STI 分析, 得出左室整體縱向應(yīng)變 (GLS)、整體環(huán)向應(yīng)變 (GCS)、整體徑向應(yīng)變 (GRS)、整體面積應(yīng)變 (GAS)、左室舒張末期容積 (LVEDV)、左室收縮末期容積 (LVESV)、左室射血分數(shù) (LVEF);另選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組。對兩組GLS、
2、GCS、GRS、GAS及LVEDV、LVESV、LVEF進行比較。結(jié)果 觀察組患者PCI治療前、術(shù)后1周及術(shù)后3個月GLS、GCS、GRS、GAS及LVEF較對照組均減小,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AMI患者分別于PCI術(shù)前24 h內(nèi)、PCI后1周及PCI后3個月進行超聲檢查。 采用GE Vivid E9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 4V探頭(1.5~4.5 MHz), EchoPAC 工作站。受試者左側(cè)臥位, 同步記錄心電圖。囑患者屏氣后進行全容積圖像采集, 幀頻達心率40%, 連續(xù)存儲4個心動周期圖像進行脫機分析。進入4D Auto LVQ,
3、參考點放置于二尖瓣環(huán)中點及心尖處心內(nèi)膜, 軟件自動勾勒出左心室心內(nèi)、外膜邊界, 并追蹤心肌運動生成GLS、GCS、GRS、GAS及LVEDV、LVESV、LVEF。
1. 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觀察組PCI治療前、治療后1周及3個月GLS分別為(8.112.86)%、(8.182.67)%、(11.303.06)%, 治療前、治療后1周及3個月GCS分別為(9.002.72)%、(9.082
4、.61)%、
?。?2.292.94)%, PCI治療前、治療后1周及3個月GRS分別為(22.526.70)%、(22.716.34)%、(28.166.63)%, PCI治療前、治療后1周及3個月GAS分別為(15.29
4.64)%、(15.344.39)%、(20.985.00)%, PCI治療前、治療后1周及3個月LVEF分別為(44.683.23)%、(45.00
2.89)%、(51.003.20)%, 較對照組的GLS(20.031.92)%、GCS(20.102.16)%、GRS(44.202.16)%、GAS(35.402.67)%、LVEF(64.073.
5、59)%均減小,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PCI治療前、治療后1周及3個月LVESV分別為(78.6010.33)、(78.689.48)、(65.357.90)ml, PCI治療前、治療后1周及3個月LVEDV分別為(142.2917.67)、(143.27
17.07)、(127.2912.92)ml, 較對照組的LVESV(38.904.96)ml、
LVEDV(108.7011.67)ml均增大,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shù)后3個月較術(shù)前及術(shù)后1周, GLS、GCS、GRS、GAS、LVEF增大,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LVEDV
6、、LVESV減小,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
3 討論
AMI是指冠狀動脈供血急劇減少或中斷引起的心肌細胞壞死, 心肌運動功能急劇受損, 嚴重影響心臟整體功能[2]。PCI術(shù)簡單、迅速且創(chuàng)傷小, 能夠及時開通梗死相關(guān)血管, 改善心肌血流灌注, 使缺血心肌逐漸恢復功能, 從而抑制及逆轉(zhuǎn)左心室重構(gòu), 改善心臟功能[3, 4]。因此, 有效評價AMI患者PCI術(shù)后心功能恢復情況, 對于臨床評估預后具有重要指導價值。二維斑點追蹤技術(shù)(2D-STI)使聲學斑點的追蹤局限于二維平面, 與心肌真實的三維空間運動不相適應(yīng), 存在“出平面”現(xiàn)象, 影響其真實性及準確性。而3D-STI克
7、服了2D-STI的“出平面”現(xiàn)象 , 實時追蹤心肌運動, 具有更高的準確性[5, 6]。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RT-3D)不借助于任何的幾何假設(shè)、真實重建心臟三維立體結(jié)構(gòu), 可準確測量心室容積及功能參數(shù)[7]。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PCI治療前、術(shù)后1周及術(shù)后3個月GLS、GCS、GRS、GAS及LVEF較對照組均減小,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原因可能是組織灌注恢復較慢, 短期內(nèi)部分缺血心肌功能不能完全恢復。觀察組術(shù)后3個月較術(shù)前及術(shù)后1周, GLS、GCS、GRS、GAS、LVEF增大, LVEDV、LVESV減小,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 表明PCI術(shù)
8、后, 部分缺血心肌并非完全壞死, 而是處于頓抑或冬眠狀態(tài)下, 隨著心肌灌注逐漸恢復, 其功能逐漸改善, 這是PCI治療AMI的病理生理基礎(chǔ)[9]。然而PCI治療后3個月, 左心功能不能恢復成正常狀態(tài), 表明仍有一部分心肌在心梗后發(fā)生了不可逆的損傷, 即使再灌注后隨著時間的延長, 其功能也不會恢復[10]。
綜上所述, AMI患者經(jīng)PCI治療后心功能得到改善, 3D-STI可定量評價AMI患者PCI后左心功能變化。
參考文獻
[1] Jolly SS, Yusuf S, Cairns J, et al. Radial versus femoral access for coro
9、nary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RIVAL): a randomised, parallel group, multicentre trial. Lancet, 2011, 377(9775):1409.
[2] Tadic M, Ilic S, Cuspidi C, et al. Left Ventricular Mechanics in Untreated Normotensiv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
10、 Two- and 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Study. Echocardiography, 2015, 32(6):947-955.
[3] 羅義, 劉伊麗, 查道剛, 等. 超聲心肌造影同步檢測犬頓抑心肌血流灌注的實驗研究.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04, 32(9):829-832.
[4] Vartdal T, Brunvand H, Pettersen E, et al. Early prediction of infarct size by strain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after coro
11、nary reperfus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07, 49(16):1715-1721.
[5] 祁明, 李玉宏. 斑點追蹤顯像技術(shù)評價PCI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縮功能的影響. 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shù), 2011, 27(2):308-312.
[6] 龍曼, 鄧敏峰, 唐曉明, 等. 三維斑點追蹤技術(shù)對冠心病患者PCI術(shù)前后左室收縮功能的評價. 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 2014, 30(4):324-328.
[7] 李林, 宋偉, 孫醫(yī)學, 等. 三維斑點追蹤技術(shù)對冠心病患者PCI前后
12、左心室壁運動的評價與分析. 蚌埠醫(yī)學院學報, 2015(4): 511-512.
[8] 周仲胤, 茅衛(wèi)衛(wèi), 張瑜, 等. 斑點追蹤成像技術(shù)評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時機PCI術(shù)后左室功能的研究. 交通醫(yī)學, 2017, 31(2):164-166.
[9] 申靜靜, 李丹, 王建華, 等. 三維斑點追蹤技術(shù)評價左室功能下降患者PCI術(shù)后的心功能?化. 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2015(4): 437-439.
[10] 張俊瑩. 斑點追蹤技術(shù)對評價急性心?;颊逷CI術(shù)后左室功能恢復的臨床應(yīng)用價值. 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 2016, 27(5):581-582.
[:2017-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