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復習 第二部分 古詩文閱讀 第17篇 愛蓮說課件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考語文復習 第二部分 古詩文閱讀 第17篇 愛蓮說課件1(2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 17篇 愛 蓮 說山西專用 第 17篇 愛 蓮 說北宋周敦頤版本及考情(人教八上22課,蘇教七下五單元,北師八下9課;2016年已考)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一、文學常識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謚號元公。作品周元公集?!罢f”是一種文體,通常借某一事物說明道理。 三、重點句子翻譯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水中和陸地上各種草本
2、木本的花,可愛的很多。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我唯獨喜愛蓮花,(因為它)從淤泥里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在清水里洗滌過卻不顯得妖媚。3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我認為菊花是花中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是花中的君子。4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說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 四、問題探究1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并賦予了蓮花哪些品格?生長環(huán)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生性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體態(tài)香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正直,通達事理,行為方正。風度
3、氣質(zhì):“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志潔行廉,體態(tài)端莊,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2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表達自己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tài)度,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3從作者對蓮的贊美來看,這種“君子”應具備怎樣的品格?鄙棄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風;潔身自好,保持堅貞氣節(jié)和高尚的品德。4你怎樣理解“蓮之愛,同予者何人”?這是一個反問句。一方面照應上文“予獨愛蓮”,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對人生世事的感嘆,慨嘆當時與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潔的人少。5愛蓮說一文運用借物喻人的寫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蓮
4、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牡丹”比喻富貴的人。“蓮花”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五、文章中心本文通過對“蓮”的美好形象和高潔品質(zhì)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tài)的鄙棄和厭惡以及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 C B 3下列對選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愛蓮說作者周敦頤,“說”是一種古代文體。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稱蓮是“花之君子”,表達了作者對清白正直品性的堅守。C文章以“菊之愛”“牡丹之愛”襯托“蓮之愛”,層層深入,意蘊無窮。D“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世人喜愛牡丹的羨慕之情。【解析】作者寫“菊”“牡丹”采用了襯托手法。牡丹的追慕者甚多,而愛蓮者甚少,于對比之中顯示出不
5、良風尚之盛。D 二、(2015菏澤)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5題。(導學號:96732171)愛蓮說(宋)周敦頤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習慣說(清)劉蓉蓉少時,讀書養(yǎng)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讀仰而思思有弗得,輒起繞室以旋。室有洼,徑尺,浸淫日廣。每履之,足苦躓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來室中坐,語之,顧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
6、國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復履其地,蹶然以驚,如土忽隆起者;俯視,地坦然,則既平矣。已而復然,又久而后安之。噫!習之中人 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與洼適也;及其久,則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則反窒焉而不寧。故君子之學,貴乎慎始?!咀ⅰ筐B(yǎng)晦堂:劉蓉居室名。浸淫:漸漸擴展。躓:跌絆。習之中人:習慣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A A 3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我唯獨喜歡蓮從淤泥中生長出來卻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清洗過卻不顯得妖媚。(2)顧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父親)看到屋里的坑洼笑著對我說:“你連一間屋子都不能治理,還能治理國家么?” 4用“/”給習慣說中畫曲線的句子斷句。(限標兩處,不含句末)俯而讀 仰而思 思而弗得5愛蓮說運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現(xiàn)手法,作者在文中表達的“志”是:_;習慣說通過一件小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個道理是:_/ /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故君子之學,貴于慎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