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專題14 近代以來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及理論成果 第27講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課件 人民版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專題14 近代以來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及理論成果 第27講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課件 人民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專題14 近代以來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及理論成果 第27講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課件 人民版(8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把 握 歷 史 發(fā) 展 脈 絡歷 史 脈 絡 專 題 十 四 近 代 以 來 中 國 的 思 想 解 放 潮 流 及 理 論 成 果 串 點 引 線本 專 題 主 要 講 述 了 近 代 中 國 思 想 解 放 的 潮 流 和 20世 紀 以 來 中國 的 重 大 思 想 理 論 成 果 , 主 要 包 括 兩 條 知 識 主 線 :專 題 十 四 近 代 以 來 中 國 的 思 想 解 放 潮 流 及 理 論 成 果 近 代 前 期 向 西 方 學 習 的 思 想 解 放 潮 流 近 代 前 期 , 中 國 思 想 界 的 主 流 是 向 西 方 學 習 。 地 主 階 級 抵 抗 派 、
2、 洋 務 派 主 張 學 習 西 方 先 進 技 術 , “ 師 夷 長 技 ” , 處 于 “ 器物 層 面 ” ; 資 產 階 級 維 新 派 、 革 命 派 主 張 學 習 西 方 的 政 治 制度 , 仿 行 君 主 立 憲 和 民 主 共 和 制 度 , 處 于 “ 制 度 層 面 ” ; 資產 階 級 激 進 派 則 掀 起 新 文 化 運 動 , 主 張 學 習 西 方 的 思 想 文化 , 處 于 “ 思 想 層 面 ” 。 “ 向 西 方 學 習 ” 屢 次 碰 壁 , 先 進 的 中 國 人 最 終 選 擇 了 馬 克 思 主 義 , 走 社 會 主 義 道 路 。 專 題
3、 十 四 近 代 以 來 中 國 的 思 想 解 放 潮 流 及 理 論 成 果 20 世 紀 以 來 中 國 重 大 思 想 理 論 成 果 孫 中 山 提 出 的 三 民 主 義 是 辛 亥 革 命 的 指 導 思 想 , 引 導 民 族 資 產 階 級 武 裝 推 翻 清 政 府 , 成 立 了 中 華 民 國 , 引 發(fā) 了 近 代 中 國社 會 的 第 一 次 歷 史 巨 變 。 毛 澤 東 思 想 、 鄧 小 平 理 論 和 “ 三 個代 表 ” 重 要 思 想 是 20 世 紀 以 來 馬 克 思 主 義 中 國 化 的 重 大 思想 理 論 成 果 , 是 引 導 中 國 人
4、民 由 新 民 主 主 義 革 命 到 社 會 主 義革 命 與 現(xiàn) 代 化 建 設 的 指 導 思 想 , 推 動 了 中 華 民 族 的 獨 立 復 興 歷 程 。 第 27講 近 代 中 國 思 想 解 放 的 潮 流專 題 十 四 近 代 以 來 中 國 的 思 想 解 放 潮 流 及 理 論 成 果 考 綱 要 求 (1)維 新 思 想 (2)新 文 化 運 動 (3)馬 克 思 主 義 在 中 國 的 傳 播專 題 十 四 近 代 以 來 中 國 的 思 想 解 放 潮 流 及 理 論 成 果 考 點 一 順 乎 世 界 之 潮 流1 “ 睜 眼 看 世 界 ” (1)背 景 :
5、鴉 片 戰(zhàn) 爭 前 夕 , 清 朝 國 勢 漸 趨 衰 落 , 統(tǒng) 治 者 沉 浸 在 “ 天 朝 上 國 ” 的 迷 夢 中 不 能 自 拔 。 (2)概 括 林 則 徐 : 成 為 中 國 近 代 第 一 個 睜 眼 看 世 界 的 人 , 主 持 編 輯 四 洲 志 華 事 夷 言 , 為 抗 英 斗 爭 提 供 參 考 。 魏 源 : 編 成 _ , 提 出 “師 夷 長 技 以 制 夷 ”的口 號 , 邁 出 了 向 西 方 學 習 的 第 一 步 。 19 世 紀 60 年 代 , 洋 務 派 提 出 了 “師 夷 長 技 以 自 強 ”的 口 號 , 以 “中 學 為 體 , 西
6、 學 為用 ”來 指 導 洋 務 運 動 。 海 國 圖 志 2 維 新 思 想 (1)背 景 洋 務 運 動 的 開 展 和 民 族 資 本 主 義 的 興 起 。 在 學 習 西 方 問 題 上 突 破 了 “ _” 限 制 , 出 現(xiàn) 了 早 期維 新 思 想 。 19 世 紀 90 年 代 , 民 族 危 機 日 益 加 深 。 (2)目 的 : 挽 救 民 族 危 亡 , 實 現(xiàn) 民 族 獨 立 和 國 家 富 強 。 (3)理 論 武 器 : 進 化 論 和 西 方 社 會 政 治 學 說 。 (4)核 心 主 張 : 抨 擊 封 建 專 制 制 度 和 綱 常 倫 理 , 主 張
7、 變 法 , 建立 _制 , 發(fā) 展 工 商 業(yè) , 走 西 方 資 本 主 義 道 路 。 器 物君 主 立 憲 (5)代 表 人 物 及 主 張 康 有 為 發(fā) 動 “公 車 上 書 ” , 初 步 形 成 維 新 變 法 綱 領 。 出 版 _ , 用 孔 教 名 義 提 出 變 法 要 求 。 在 維新 變 法 期 間 , 全 力 策 劃 新 政梁 啟 超 發(fā) 表 變 法 通 議 等 , 宣 傳 _學 說 , 指 出 變 法 是歷 史 發(fā) 展 的 必 然 。 要 求 “伸 民 權 ”“設 議 院 ”, 實 行 君 主立 憲 制譚 嗣 同 對 封 建 君 主 專 制 政 體 和 綱 常
8、名 教 進 行 了 大 膽 的 批 判 ,號召 人 們 同 封 建 束 縛 徹 底 決 裂嚴 復 1898年 , 翻 譯 出 版 天 演 論 , 提 倡 的 _思 想成 為 人 們 要 求 變 法 圖 強 的 理 論 武 器孔 子 改 制 考 民 權 進 化 論 (6)意 義 直 接 動 員 和 指 導 了 _運 動 。 通 過 變 法 挽 救 民 族 危 機 , 充 滿 著 愛 國 主 義 激 情 。 要 求 建 立 _制 度 , 發(fā) 展 資 本 主 義 , 順 應 了 歷 史 發(fā)展 趨 勢 , 具 有 進 步 意 義 。 傳 播 西 方 資 產 階 級 的 社 會 政 治 學 說 和 自
9、然 科 學 知 識 , 宣 傳天 賦 人 權 、 自 由 平 等 觀 念 , 具 有 啟 蒙 意 義 。 對 封 建 制 度 的 批 判 , 客 觀 上 也 有 利 于 資 產 階 級 革 命 思 想 的傳 播 。 維 新 變 法君 主 立 憲 【 精 巧 點 撥 】 “ 一 、 一 、 二 、 二 ” 歸 納 “ 睜 眼 看 世 界 ” 【 辨 析 比 較 】 維 新 派 與 洋 務 派 二 者 雖 然 都 主 張 向 西 方 學 習 , 但 主 張 明 顯 不 同 。 洋 務 派 維 護封 建 制 度 和 思 想 文 化 , 主 張 “ 中 學 為 體 , 西 學 為 用 ” ; 維 新派
10、 主 張 學 習 西 方 的 思 想 文 化 , 實 行 君 主 立 憲 制 , 改 革 教 育 制度 , 鼓 勵 發(fā) 展 民 族 工 商 業(yè) 。 二 者 的 根 本 分 歧 在 于 “ 向 西 方 學 什 么 ” , 分 歧 的 根 源 在 于 所 代 表 的 階 級 利 益 不 同 。 【 名 師 指 津 】 資 產 階 級 維 新 思 想 把 西 方 資 產 階 級 的 政 治 學說 與 儒 家 思 想 相 結 合 。 這 是 因 為 資 產 階 級 力 量 弱 小 , 不 敢 也無 力 與 封 建 勢 力 徹 底 決 裂 , 只 得 借 助 儒 家 思 想 文 化 來 宣 傳 維新 思
11、 想 ; 同 時 維 新 派 理 論 認 識 膚 淺 , 其 思 想 是 把 西 方 文 化 民族 化 , 并 非 社 會 實 踐 的 產 物 。 【 圖 示 記 憶 】 維 新 變 法 思 想 【 名 師 指 津 】 資 產 階 級 維 新 派 與 革 命 派 雖 然 具 體 主 張 不同 , 但 都 屬 于 資 產 階 級 政 治 派 別 。 二 者 的 根 本 利 益 是 一 致 的 ,都 追 求 資 產 階 級 民 主 政 治 , 要 求 發(fā) 展 資 本 主 義 。 從 “ 師 夷 長 技 ” 到 “ 中 體 西 用 ”史 料 一 夫 蠻 狄 羌 夷 之 名 , 專 指 殘 虐 性 情
12、 之 民 非 謂 本 國而 外 , 凡 教 化 之 國 皆 謂 之 “ 夷 狄 ” 也 。 誠 知 乎 遠 客 之 中有 明 禮 行 義 , 上 通 天 象 , 下 察 地 理 , 旁 徹 物 情 , 貫 串 古 今 者 ,是 瀛 寰 之 奇 士 , 域 內 之 良 朋 , 尚 可 稱 之 曰 “ 夷 狄 ” 乎 ? 魏 源 海 國 圖 志 史 料 二 新 舊 兼 學 。 四 書 、 五 經(jīng) 、 中 國 史 事 、 政 書 、 地 圖 為舊 學 , 西 政 、 西 藝 、 西 史 為 新 學 。 舊 學 為 體 , 新 學 為 用 , 不使 偏 廢 。 張 之 洞 勸 學 篇 史 料 三 中
13、國 文 物 制 度 迥 異 外 洋 獉 狉 之 俗 , 所 以 治 國 邦 , 固 丕 基 于 勿 壞 者 , 固 自 有 在 。 必 謂 轉 危 為 安 , 轉 弱 為 強 之 道 ,全 由 于 仿 習 機 器 李 鴻 章 全 集 史 料 主 旨 解 讀 信 息史 料 一 : 魏 源的 思 想 主 張史 料 二 :“中 體西 用 ”的 內 涵 “夫 蠻 狄 羌 夷 之 名 , 專 指 殘 虐 性 情 之 民 非 謂 本 國 而 外 , 凡 教 化 之 國 皆 謂 之 夷 狄 也 ” 魏 源 主 張 改 變 “ 蠻 夷 觀 ” , 對 西 方 文明 之 國 不 能 再 稱 為 蠻 夷 ; 其
14、意 圖 是 “ 師 夷 長技 以 制 夷 ”“舊 學 為 體 , 新 學 為 用 , 不 使 偏 廢 ”張 之 洞主 張 以 舊 學 為 根 本 , 以 新 學 為 手 段 史 料 主 旨 解 讀 信 息史 料 三 : “中體 西 用 ”的 評價 “所 以 治 國 邦 , 固 丕 基 于 勿 壞 者 , 固 自 有 在 ”“中 體 西 用 ”的 根 本 目 的 是 維 護 清 王 朝 的 封建 統(tǒng) 治 李 鴻 章 自 稱 “ 一 生 風 雨 裱 糊 匠 ” , 據(jù) 史 料 并 結 合 所 學 , 談 談他 裱 糊 的 屋 子 和 材 料 分 別 是 什 么 ? 說 明 了 什 么 ? 提 示
15、: 屋 子 : 清 朝 封 建 統(tǒng) 治 ; 材 料 : 西 方 先 進 的 科 學 技 術 。 說 明 洋 務 派 主 張 “ 中 學 為 體 , 西 學 為 用 ” 思 想 , 其 實 只 是 學 習 西 方 的 先 進 技 術 , 而 不 主 張 改 革 中 國 腐 朽 的 封 建 制 度 。 多 元 史 觀 評 價 洋 務 派 的 “ 中 體 西 用 ” 思 想 1 從 革 命 史 觀 看 , 洋 務 派 出 于 地 主 階 級 本 能 , 目 的 在 于 維護 封 建 的 君 主 專 制 制 度 和 綱 常 名 教 。 2 從 現(xiàn) 代 化 史 觀 看 , 它 打 出 的 “ 自 強 ”
16、 和 “ 求 富 ” 旗 號 , 沖 擊 了 “ 重 農 抑 商 ” 的 陳 腐 觀 念 , 對 中 國 的 工 業(yè) 現(xiàn) 代 化 、 國防 和 軍 隊 現(xiàn) 代 化 、 教 育 現(xiàn) 代 化 和 外 交 現(xiàn) 代 化 都 起 了 一 定 的 推動 作 用 。 3 從 全 球 史 觀 看 , 它 反 映 了 資 本 主 義 生 產 方 式 和 思 想 觀 念對 相 對 落 后 國 家 和 地 區(qū) 舊 制 度 、 舊 思 想 的 沖 擊 , 是 西 方 工 業(yè)文 明 在 世 界 范 圍 內 擴 展 的 具 體 表 現(xiàn) 。 4 從 文 明 史 觀 看 , “ 中 體 西 用 ” 的 思 想 反 映 了 封
17、 建 傳 統(tǒng) 文 化與 西 方 文 明 的 沖 突 , 反 映 了 當 時 中 國 人 對 西 方 文 明 既 欣 賞 又 排 斥 的 矛 盾 心 態(tài) , 但 它 畢 竟 承 認 了 中 學 之 不 足 , 西 學 之 所 長 ,客 觀 上 使 中 國 人 的 價 值 觀 由 “ 傳 統(tǒng) 人 ” 開 始 向 “ 現(xiàn) 代 人 ”轉 變 。 康 梁 維 新 思 想 的 主 張 及 特 點史 料 一 臣 竊 聞 東 西 各 國 之 強 , 皆 以 立 憲 法 開 國 會 之 故 。 國會 者 , 君 與 民 共 議 一 國 之 政 法 也 。 蓋 自 三 權 鼎 立 之 說 出 , 以國 會 立 法
18、 , 以 法 官 司 法 , 以 政 府 行 政 , 而 主 總 之 康 有 為 請 定 立 憲 開 國 會 折 史 料 二 夫 皇 上 既 知 法 之 當 變 矣 , 既 以 康 有 為 之 言 為 然 矣 ,而 為 能 斷 然 行 之 。 必 有 藉 于 群 眾 之 議 者 何 也 , 蓋 知 西 后 之 相忌 , 故 欲 藉 眾 議 以 行 之 , 明 此 事 非 出 于 皇 上 及 康 有 為 之 私 見也 。 而 諸 臣 之 敢 屢 次 抗 拂 上 意 者 , 亦 恃 西 后 為 護 符 , 欺 皇 上之 無 權 也 。 梁 啟 超 變 法 通 議 史 料 三 孔 子 是 舊 中 國
19、 的 思 想 中 心 。 抓 住 了 孔 子 , 思 想 之 戰(zhàn)就 成 功 了 。 皇 帝 是 舊 中 國 的 政 治 中 心 , 所 以 康 有 為 的 實 際 政治 工 作 是 抓 住 皇 帝 下 手 。 蔣 廷 黻 中 國 近 代 史 史 料 主 旨 解 讀 信 息史 料 一 : 維 新思 想 的 主 張史 料 二 : 梁 啟超 的 主 張 “以 國 會 立 法 , 以 法 官 司 法 , 以 政 府 行 政 , 而主 總 之 ”維 新 派 主 張 開 國 會 , 定 憲 法 , 實 行三 權 分 立 和 君 主 立 憲 制 度 , 說 明 康 梁 維 新 思 想深 受 西 方 啟 蒙
20、運 動 的 影 響“故 欲 藉 眾 議 以 行 之 , 明 此 事 非 出 于 皇 上 及 康有 為 之 私 見 也 ”“欺 皇 上 之 無 權 也 ”資 產 階 級維 新 變 法 依 靠 一 個 沒 有 實 權 的 皇 帝 , 實 質 上 反映 了 資 產 階 級 的 軟 弱 性 史 料 主 旨 解 讀 信 息史 料 三 : 維 新思 想 的 特 點 “抓 住 了 孔 子 , 思 想 之 戰(zhàn) 就 成 功 了 ”“康 有 為 的實 際 政 治 工 作 是 抓 住 皇 帝 下 手 ”康 有 為 借 助孔 子 來 宣 揚 變 法 思 想 ; 依 靠 沒 有 實 權 的 皇 帝 的支 持 進 行 變
21、 法 據(jù) 上 述 史 料 并 結 合 所 學 知 識 簡 要 回 答 “ 康 有 為 打 著 孔 子 的旗 號 來 宣 揚 變 法 ” 的 直 接 目 的 是 什 么 。 說 明 了 什 么 ? 提 示 : 直 接 目 的 : 減 少 變 法 的 阻 力 。 說 明 : 中 國 的 民 族 資 本主 義 發(fā) 展 不 成 熟 , 資 產 階 級 具 有 軟 弱 性 , 不 敢 徹 底 與 封 建 勢 力 決 裂 , 也 說 明 了 封 建 頑 固 勢 力 的 強 大 。 康 、 梁 維 新 思 想 的 特 點 及 成 因 1 特 點 (1)中 西 融 合 : 把 西 方 資 產 階 級 政 治
22、學 說 同 傳 統(tǒng) 的 儒 家 思 想 相結 合 。 如 康 有 為 的 新 學 偽 經(jīng) 考 和 孔 子 改 制 考 , 都 是 借 助 儒 家 思 想 宣 傳 西 方 資 產 階 級 政 治 學 說 。 (2)由 理 論 到 實 踐 : 把 維 新 思 想 轉 變 為 維 新 變 法 活 動 , 最 終 推動 了 戊 戌 變 法 運 動 的 發(fā) 生 。 (3)救 亡 圖 存 : 體 現(xiàn) 中 國 社 會 面 臨 崩 潰 和 民 族 危 機 空 前 嚴 重 。 2 成 因 (1)客 觀 原 因 : 當 時 中 國 民 族 資 本 主 義 發(fā) 展 較 慢 , 資 產 階 級 力量 十 分 弱 小
23、, 而 封 建 頑 固 勢 力 十 分 強 大 。 在 這 種 背 景 下 如 果硬 性 地 宣 傳 資 產 階 級 主 張 , 否 定 封 建 倫 理 道 德 , 阻 力 很 大 ,而 且 必 然 會 失 敗 。 (2)主 觀 原 因 : 康 有 為 作 為 民 族 資 產 階 級 上 層 的 代 表 , 與 帝 國主 義 和 封 建 主 義 有 著 密 切 聯(lián) 系 , 其 思 想 認 識 是 有 局 限 性 的 ,幻 想 “ 中 西 結 合 ” 。 1 京 師 同 文 館 開 辦 之 際 , 前 門 大 街 卻 貼 出 了 對 聯(lián) : “ 詭 計本 多 端 , 使 小 朝 廷 設 同 文
24、之 館 ; 軍 機 無 遠 略 , 誘 佳 弟 子 拜 異類 為 師 。 ” 這 說 明 同 文 館 的 設 置 ( ) A 不 適 合 當 時 中 國 國 情 , 誤 人 子 弟 B 適 應 侵 略 者 需 要 , 引 起 民 眾 反 對 C 破 壞 了 中 國 傳 統(tǒng) 文 化 和 倫 理 道 德 D 遭 到 保 守 勢 力 的 反 對 , 舉 步 維 艱 D 解 析 :本 題 考 查 洋 務 運 動 (京 師 同 文 館 )。 材 料 中 顯 示 的 是 同 文館 設 立 遭 遇 的 阻 力 , “ 不 適 合 當 時 中 國 國 情 , 誤 人 子 弟 ” 不符 合 材 料 信 息 ,
25、故 A 項 錯 誤 ; 適 應 侵 略 者 需 要 不 是 同 文 館 設立 目 的 , 故 B 項 錯 誤 ; 破 壞 了 中 國 傳 統(tǒng) 文 化 和 倫 理 道 德 不 是材 料 反 映 的 信 息 , 故 C 項 錯 誤 ; 材 料 中 “ 誘 佳 弟 子 拜 異 類 為 師 ” 說 明 保 守 派 托 詞 反 對 , 故 D 項 正 確 。 2 作 家 包 天 笑 曾 回 憶 道 : “ 那 個 時 候 , 中 國 和 日 本 打 起 仗來 , 而 中 國 卻 打 敗 了 。 割 去 了 臺 灣 之 后 , 還 要 求 各 口 通 商 ,蘇 州 也 開 了 日 本 租 界 。 這 時
26、候 , 潛 藏 在 中 國 人 心 底 里 的 民 族思 想 , 便 發(fā) 動 起 來 。 ” 當 時 “ 民 族 思 想 的 發(fā) 動 ” 主 要 體 現(xiàn) 在( ) A “ 開 眼 看 世 界 ” B 主 張 “ 中 體 西 用 ” C 宣 傳 維 新 變 法 D 倡 導 “ 實 業(yè) 救 國 ” C 解 析 :根 據(jù) 材 料 “ 中 國 和 日 本 打 起 仗 來 , 而 中 國 卻 打 敗 了 。 割去 了 臺 灣 之 后 , 還 要 求 各 口 通 商 , 蘇 州 也 開 了 日 本 租 界 ” 可以 判 斷 是 甲 午 戰(zhàn) 爭 , 甲 午 戰(zhàn) 爭 后 簽 訂 馬 關 條 約 , 割 讓 臺
27、灣 , 開 放 蘇 州 、 杭 州 、 沙 市 、 重 慶 為 通 商 口 岸 。 林 則 徐 廣 州禁 煙 期 間 組 織 編 譯 四 洲 志 等 資 料 , 成 為 近 代 中 國 開 眼 看 世 界 的 第 一 人 , 故 A 項 錯 誤 ; “ 中 體 西 用 ” 是 第 二 次 鴉 片 戰(zhàn)爭 后 提 出 的 , 故 B 項 錯 誤 ; 甲 午 戰(zhàn) 后 , 在 民 族 危 機 刺 激 下 ,維 新 派 宣 傳 和 開 展 維 新 變 法 以 挽 救 民 族 危 機 , 故 C 項 正 確 ;倡 導 “ 實 業(yè) 救 國 ” 沒 有 宣 傳 維 新 變 法 影 響 大 , 故 D 項 錯
28、誤 。 3 1891 年 和 1898 年 , 康 有 為 新 學 偽 經(jīng) 考 和 孔 子 改 制考 分 別 刊 出 , 康 有 為 “ 既 不 盡 依 公 羊 典 范 , 更 不 秉 承 今 文家 法 。 惟 取 能 合 用 其 說 者 , 合 己 說 者 則 取 之 , 不 合 者 則 偽之 ” 。 材 料 說 明 康 有 為 兩 部 著 作 的 特 點 是 ( ) A 借 用 傳 統(tǒng) 文 化 , 以 達 經(jīng) 世 之 目 的 B 注 重 考 據(jù) 考 證 , 以 恢 復 儒 學 權 威 C 借 今 古 文 之 爭 , 以 重 塑 孔 子 形 象 D 注 重 材 料 取 舍 , 以 西 學 論
29、 證 中 學 A 解 析 :康 有 為 兩 部 著 作 “ 既 不 盡 依 公 羊 典 范 , 更 不 秉 承 今 文 家法 ” , 而 是 選 取 其 中 符 合 自 己 需 要 的 部 分 , 材 料 取 舍 是 為 了達 到 為 政 治 改 革 服 務 的 目 的 , 故 A 項 正 確 , D 項 錯 誤 ; “ 合己 說 者 則 取 之 , 不 合 者 則 偽 之 ” , 不 符 合 客 觀 的 考 據(jù) 考 證 ,故 B 項 錯 誤 ; 材 料 沒 有 反 映 出 康 有 為 著 作 中 的 “ 今 古 文 之 爭 ” , 故 C 項 錯 誤 。 考 點 二 新 文 化 運 動 及
30、馬 克 思 主 義 在 中 國 的 傳 播1 新 文 化 運 動 (1)背 景 政 治 : 北 洋 軍 閥 妄 圖 _; 接 受 資 產 階 級 思 想 的 知識 分 子 隊 伍 日 益 壯 大 。 經(jīng) 濟 : 一 戰(zhàn) 期 間 , 中 國 民 族 資 本 主 義 得 到 發(fā) 展 。 思 想 :袁 世 凱 掀 起 _逆 流 ;民 主 共 和 思 想 深 入 人 心 。 復 辟 帝 制尊 孔 復 古 (2)興 起 標 志 : 1915 年 , 陳 獨 秀 在 上 海 創(chuàng) 辦 _ , 后 改為 新 青 年 。 代 表 人 物 : 陳 獨 秀 、 李 大 釗 、 胡 適 、 魯 迅 等 。 中 心 :
31、 北 京 大 學 。 指 導 思 想 : 民 主 與 科 學 (前 期 )。 (3)內 容 :提 倡 科 學 與 民 主 , 反 對 愚 昧 與 專 制 ; 提 倡 新 道 德 ,反 對 舊 道 德 ; 提 倡 新 文 學 , 反 對 舊 文 學 。 青 年 雜 志 (4)意 義 進 步 性 a 是 一 次 偉 大 的 思 想 解 放 運 動 , 對 _思 想 發(fā) 起 了全 面 的 進 攻 , 為 新 思 想 的 發(fā) 展 開 辟 了 道 路 , 馬 克 思 主 義 開 始在 中 國 傳 播 。 b 促 進 了 民 眾 的 覺 醒 , 喚 起 了 人 們 對 國 家 政 治 事 務 的 關 心
32、,特 別 是 青 年 學 生 的 _和 愛 國 熱 情 空 前 高 漲 。 c 是 一 場 全 面 的 _運 動 , 為 中 國 文 化 的 發(fā) 展 提 供了 新 模 式 。 局 限 性 : 對 東 西 方 文 化 的 某 些 提 法 存 在 著 絕 對 否 定 或 絕 對 肯 定 的 _偏 向 。 封 建 專 制民 族 覺 悟文 化 轉 型形 式 主 義 2 馬 克 思 主 義 在 中 國 的 傳 播 (1)背 景 : 十 月 革 命 和 五 四 運 動 的 影 響 , 使 馬 克 思 主 義 逐 步 成為 一 股 強 大 的 社 會 思 潮 , 改 變 了 新 文 化 運 動 的 方 向
33、和 性 質 。 (2)開 始 傳 播 1918 年 11 月 , 李 大 釗 發(fā) 表 庶 民 的 勝 利 和 布 爾 什 維 主 義 的 勝 利 兩 篇 文 章 。 1919 年 5 月 , 新 青 年 出 版 馬 克 思 主 義 專 號 , 李 大 釗發(fā) 表 _ , 系 統(tǒng) 地 介 紹 了 馬 克 思 主 義 。 (3)廣 泛 傳 播 : 通 過 論 戰(zhàn) 和 組 織 研 究 會 宣 傳 馬 克 思 主 義 。 我 的 馬 克 思 主 義 觀 (4)馬 克 思 主 義 中 國 化 趨 勢 : 從 學 術 思 想 向 _指 導 思 想 轉 變 , 代 表 分 別是 李 大 釗 、 陳 獨 秀 。
34、 途 徑 : 各 地 共 產 主 義 小 組 擴 大 宣 傳 馬 克 思 主 義 ; 深 入 工 人群 眾 , 推 進 馬 克 思 主 義 與 工 人 運 動 的 結 合 。 (5)影 響 : 馬 克 思 主 義 的 廣 泛 傳 播 , 為 _的 成 立奠 定 了 思 想 基 礎 。 從 此 , 中 國 革 命 有 了 新 的 理 論 指 南 。 社 會 改 造 中 國 共 產 黨 【 易 錯 易 混 】 康 有 為 和 新 文 化 運 動 對 待 孔 子 的 態(tài) 度 明 顯 不同 , 但 在 本 質 上 沒 有 差 異 。 康 有 為 借 用 孔 子 的 權 威 宣 傳 維 新變 法 思 想
35、 , 而 新 文 化 運 動 則 猛 烈 抨 擊 封 建 禮 教 , 但 其 本 質 都是 宣 傳 資 產 階 級 思 想 文 化 。 【 精 巧 點 撥 】 圖 示 新 文 化 運 動 前 期 的 內 容 【 名 師 指 津 】 對 新 文 化 運 動 的 評 價 新 文 化 運 動 中 對 東 西 方 文 化 存 在 絕 對 的 否 定 或 肯 定 , 這 雖 是運 動 的 一 大 缺 陷 , 但 不 能 掩 蓋 運 動 對 中 國 社 會 近 代 化 的 巨 大貢 獻 。 這 場 運 動 既 是 對 中 國 近 代 前 期 思 想 的 總 結 , 又 是 新 時代 開 啟 的 前 奏 ,
36、 特 別 是 運 動 后 期 出 現(xiàn) 的 馬 克 思 主 義 , 成 為 近 代 后 期 思 想 的 主 流 。 【 名 師 點 撥 】 “一 、 二 、 三 ”歸 納 馬 克 思 主 義 在 中 國 的 傳 播 一 個 轉 變 : 新 文 化 運 動 后 期 內 容 轉 變 。 二 大 背 景 : 新 文 化 運 動 推 動 和 十 月 革 命 勝 利 。 三 大 步 驟 : 開 始 傳 播 、 廣 泛 傳 播 、 中 國 化 。 【 輕 巧 識 記 】 “ 一 、 二 、 三 、 四 ” 歸 納 資 產 階 級 向 西 方 學習 一 條 主 線 : 學 習 西 方 , 救 亡 圖 存 。
37、二 個 轉 變 : 由 “ 器 物 ” 變 革 到 “ 制 度 ” 變 革 ; 由 “ 制 度 ” 變革 到 “ 思 想 ” 變 革 。 三 個 派 別 : 維 新 派 、 革 命 派 、 激 進 派 。 四 股 思 潮 : 變 法 維 新 、 民 主 共 和 、 民 主 與 科 學 、 馬 克 思 主 義 。 新 文 化 運 動 的 背 景 、 內 容 及 評 價史 料 一 “ 中 國 數(shù) 千 年 來 立 國 的 根 本 在 于 道 德 , 凡 國 家 政治 、 家 庭 倫 理 、 社 會 風 俗 , 無 一 非 先 圣 學 說 發(fā) 展 流 衍 。 ” “ 本大 總 統(tǒng) 程 膺 重 任 ,
38、日 作 夜 思 , 以 為 政 體 雖 革 取 新 , 而 禮 俗 要當 保 守 。 ” 1914 年 袁 世 凱 祭 孔 令 史 料 二 我 們 現(xiàn) 在 認 定 , 只 有 兩 位 先 生 可 以 救 治 中 國 政 治上 、 道 德 上 、 學 術 上 、 思 想 上 一 切 黑 暗 。 陳 獨 秀 新 青 年 罪 案 之 答 辯 書 史 料 三 “ 孔 教 與 共 和 乃 絕 對 兩 不 相 容 之 物 , 存 其 一 必 廢 其一 , 此 義 愚 屢 言 之 , 張 、 康 亦 知 之 , 故 其 提 倡 孔 教 必 排 共 和 ,亦 猶 愚 之 信 仰 共 和 必 排 孔 教 。 蓋
39、 以 孔 子 之 道 治 國 家 , 非 立 君不 足 以 言 治 。 陳 獨 秀 復 辟 與 尊 孔 史 料 四 “ 若 是 決 計 守 舊 , 一 切 都 應 該 采 用 中 國 的 老 法子 ” “ 若 決 計 革 新 , 一 切 都 應 該 采 取 西 洋 的 新 法 子 ” “ 因 為新 舊 兩 種 法 子 , 好 像 水 火 冰 炭 , 斷 斷 不 能 相 容 ” 。 陳 獨 秀 史 料 主 旨 解 讀 信 息史 料 一 :新 文 化 運動 的 背 景史 料 二 、三 : 新 文化 運 動 的內 容 “以 為 政 體 雖 革 取 新 , 而 禮 俗 要 當 保 守 ”“1914年
40、袁世 凱 祭 孔 令 ”袁 世 凱 的 核 心 觀 點 是 尊 孔 復 古 ,目 的 是 為 復 辟 帝 制 制 造 輿 論 “我 們 現(xiàn) 在 認 定 , 只 有 兩 位 先 生 可 以 救 治 中 國 政治 上 、 道 德 上 、 學 術 上 、 思 想 上 一 切 黑 暗 ” 新 文化 運 動 的 核 心 內 容 是 民 主 與 科 學 “ 孔 教 與 共 和 乃 絕 對 兩 不 相 容 之 物 , 存 其 一 必廢 其 一 ” 陳 獨 秀 認 為 孔 教 是 阻 礙 中 國 真 正 實 現(xiàn)民 主 政 治 的 最 大 障 礙 , 必 須 排 除 孔 教 , 解 放 思 想 ,方 能 實 現(xiàn)
41、 真 正 的 民 主 共 和 政 治 史 料 主 旨 解 讀 信 息史 料 四 :新 文 化 運動 評 價 “ 因 為 新 舊 兩 種 法 子 , 好 像 水 火 冰 炭 , 斷 斷 不 能相 容 ” 陳 獨 秀 對 東 西 方 文 化 存 在 絕 對 肯 定 和 否定 的 態(tài) 度 據(jù) 上 述 史 料 , 結 合 所 學 , 分 析 歸 納 新 文 化 運 動 的 特 點 。 提 示 : (1)以 民 主 與 科 學 為 核 心 , 批 判 封 建 正 統(tǒng) 思 想 , 實 質 是為 了 實 現(xiàn) 民 主 政 治 。 (2)有 思 想 戰(zhàn) 線 和 文 學 戰(zhàn) 線 兩 條 戰(zhàn) 線 , 其 目 的 是
42、 為 實 現(xiàn) 民 主 政 治 而 營 造 新 文 化 氛 圍 。 (3)存 在 著 對 西 方 文 化 絕 對 肯 定 和 對 東 方 傳 統(tǒng) 文 化 絕 對 否 定的 局 限 性 。 (4)以 五 四 運 動 為 界 , 分 為 兩 個 階 段 。 前 期 宣 傳 資 產 階 級 文 化 ;后 期 以 宣 傳 馬 克 思 主 義 為 主 流 。 資 產 階 級 維 新 派 與 激 進 派 對 待 孔 子 和 儒 學 態(tài) 度 的 特 點 及 原 因 1 特 點 (1)康 有 為 等 維 新 派 認 為 孔 子 是 托 古 改 制 、 主 張 變 革 的 先 師 , 將西 方 資 產 階 級 的
43、 政 治 學 說 以 儒 學 的 形 式 進 行 宣 傳 , 使 二 者 統(tǒng) 一 。 (2)新 文 化 運 動 時 期 激 進 的 民 主 主 義 者 對 孔 子 進 行 絕 對 否 定 , 對儒 家 的 傳 統(tǒng) 道 德 進 行 了 深 刻 的 揭 露 和 批 判 。 4 有 人 這 樣 認 為 : “ 三 年 以 來 , 吾 人 于 共 和 國 體 之 下 , 備受 專 制 政 治 之 痛 苦 。 ” 究 其 原 因 在 于 沒 有 啟 發(fā) “ 多 數(shù) 國 民 之自 覺 ” 。 他 把 啟 蒙 視 為 “ 救 國 之 要 道 ” 。 此 處 “ 啟 蒙 ” 的主 要 內 容 是 ( ) A
44、民 主 科 學 B 馬 列 主 義 C 實 業(yè) 救 國 D 君 主 立 憲 A 解 析 : 1912 年 中 華 民 國 成 立 , 建 立 資 產 階 級 共 和 國 。 “ 三 年以 來 , 吾 人 于 共 和 國 體 之 下 , 備 受 專 制 政 治 之 痛 苦 ” 可 以 判斷 時 間 是 1915 年 , 1915 年 新 文 化 運 動 興 起 , 高 舉 民 主 與 科學 旗 幟 , 啟 發(fā) “ 多 數(shù) 國 民 之 自 覺 ” , 故 A 項 正 確 。 宣 傳 馬 列主 義 最 早 是 在 1918 年 , 不 符 合 材 料 “ 三 年 以 來 , 吾 人 于 共 和 國
45、體 之 下 , 備 受 專 制 政 治 之 痛 苦 ” , 故 B 項 錯 誤 ; 實 業(yè) 救國 興 起 于 19 世 紀 末 , 故 C 項 錯 誤 ; 君 主 立 憲 是 19 世 紀 末 維新 派 提 出 的 , 與 材 料 維 護 民 主 共 和 政 體 不 符 , 故 D 項 錯 誤 。 5 有 人 把 中 國 前 期 近 代 化 的 各 種 方 案 比 喻 成 “ 自 我 療傷 ” “ 溫 藥 治 療 ” “ 猛 藥 重 治 ” “ 開 顱 洗 腦 ” 。 其 中 “ 開 顱洗 腦 ” 的 意 義 是 ( ) A 中 國 近 代 第 一 次 思 想 啟 蒙 運 動 B 移 風 易
46、俗 的 社 會 革 新 運 動 C 真 正 意 義 的 資 產 階 級 民 主 革 命 D 動 搖 了 封 建 思 想 的 統(tǒng) 治 地 位 D 解 析 :材 料 中 “ 自 我 療 傷 ” “ 溫 藥 治 療 ” “ 猛 藥 重 治 ” “ 開顱 洗 腦 ” 分 別 指 的 是 洋 務 運 動 、 戊 戌 變 法 、 辛 亥 革 命 和 新 文化 運 動 。 中 國 近 代 第 一 次 思 想 啟 蒙 運 動 是 戊 戌 變 法 ; 移 風 易俗 的 社 會 革 新 運 動 是 辛 亥 革 命 ; 真 正 意 義 的 資 產 階 級 民 主 革命 也 是 指 辛 亥 革 命 ; 動 搖 了 封
47、 建 思 想 的 統(tǒng) 治 地 位 是 新 文 化 運 動 的 意 義 , 故 D 項 正 確 。 6 陳 獨 秀 說 : “ 新 文 化 運 動 影 響 到 產 業(yè) 上 , 應 該 令 勞 動 者覺 悟 他 們 自 己 的 地 位 , 令 資 本 家 要 把 勞 動 者 當 作 同 類 的 人 看 待 , 不 要 當 作 機 器 、 牛 馬 、 奴 隸 看 待 。 ” 這 表 明 陳獨 秀 ( ) A 提 倡 民 主 , 反 對 專 制 B 接 受 了 社 會 主 義 的 思 想 C 主 張 新 道 德 , 反 對 舊 道 德 D 否 定 中 國 民 族 資 本 主 義 的 發(fā) 展 B 解 析
48、 :提 取 材 料 信 息 “ 新 文 化 運 動 應 該 令 勞 動 者 覺 悟 他們 自 己 的 地 位 , 令 資 本 家 要 把 勞 動 者 當 作 同 類 的 人 看待 ” 可 以 看 出 此 時 陳 獨 秀 已 經(jīng) 相 當 重 視 勞 動 者 , 即 工 人 的 價值 , 其 主 張 已 不 止 于 提 倡 民 主 、 反 對 專 制 , 更 是 接 受 了 社 會主 義 的 思 想 , 故 A 項 錯 誤 , B 項 正 確 ; 道 德 問 題 在 材 料 中 未 體 現(xiàn) , 故 C 項 錯 誤 ; 本 題 主 旨 與 中 國 民 族 資 本 主 義 經(jīng) 濟 發(fā) 展無 關 , 故
49、 D 項 錯 誤 。 本 講 小 結 五 年 新 課 標 全 國 卷 考 題 統(tǒng) 計 怎 樣 考 ? 考 題 統(tǒng) 計 考 試 大 綱規(guī) 定 的 考試 范 圍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卷 、 ) 2014年 (卷 、 ) 2015年 (卷 、 )(1)維 新 思想 T41,近 代中 國的 近代 化問 題 卷 T29,維 新 思想 與 近 代 化 的 關系卷 T40,相 對 論 、近 代 中 國 思 想 解放 的 潮 流 卷 T29,近 代 中國 思 想 解 放 的 潮流 維 新 變 法卷 T28,維 新 思想 ;近 代 中 國 物質 生 活 的 變 化 服 飾 變 化 卷 T40,
50、康 有 為 對儒 學 的 認識 卷 T29,康 有 為 的思 想 主 張 考 試 大 綱規(guī) 定 的 考試 范 圍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卷 、 ) 2014年 (卷 、 ) 2015年 (卷 、 )(2)新 文 化運 動 (3)馬 克 思主 義 在 中國 的 傳 播 T31, 俄 國暴 力 革 命與 中 國 社會 改 造 之路 (毛 澤 東 ) 支 招 新 課 標 全 國 卷 解 題 之 道 怎 樣 做 ? (2015高 考 全 國 卷 , T29)康 有 為 在 新 學 偽 經(jīng) 考 中 認 為 , 被 奉 為 儒 家 經(jīng) 典 的 古 文 經(jīng) 實 系 偽 造 。 1891 年
51、該 書 刊 印 后 風 行 國 內 , 但 很 快 遭 到 清 政 府 禁 毀 。 這 主 要 是 因 為 該 書旨 在 ( ) A 揭 露 歷 史 真 相 B 引 介 西 方 理 論 C 倡 導 變 法 維 新 D 顛 覆 孔 孟 學 說 C 【 思 路 點 撥 】 定 位 知 識 維 新 思 想 康 有 為 思 想 主 張解 讀 題 干 信 息 : 新 學 偽 經(jīng) 考 刊 印 后 風 行 國 內 , 但 被 清 政府 禁 毀主 旨 : 說 明 該 書 反 映 的 內 容 與 統(tǒng) 治 階 級 的 思 想 相 違背 定 位 知 識 維 新 思 想 康 有 為 思 想 主 張辨 析 選 項 康
52、有 為 在 新 學 偽 經(jīng) 考 中 認 為 ,被 奉 為 儒 家 經(jīng) 典 的古 文 經(jīng) 實 系 偽 造 ,動 搖 了 頑 固 派 反 對 變 法 改 革 的 根 基 ,為 維 新 變 法 減 少 阻 力 ,因 而 不 能 被 頑 固 派 占 主 體 的 清政 府 所 容 忍 ,故 選 C項 。 康 有 為 撰 寫 新 學 偽 經(jīng) 考 是 為 了 宣 傳 資 產 階 級 維 新 思 想 , 其 內 容 不 一 定 具 有真 實 性 , 故 A項 錯 誤 ; 新 學 偽 經(jīng) 考 內 容 是 考 據(jù) 被奉 為 儒 家 經(jīng) 典 的 古 文 經(jīng) ,不 是 介 紹 西 方 理 論 ,故 B項 錯誤 ;以
53、康 有 為 為 首 的 資 產 階 級 維 新 派 沒 有 否 定 顛 覆 孔孟 儒 學 ,是 利 用 儒 學 為 其 服 務 ,托 古 改 制 ,故 D項 錯 誤 1 (2015高 考 海 南 卷 )鴉 片 戰(zhàn) 爭 時 期 , 魏 源 批 評 當 時 “ 御 諸內 河 不 若 御 諸 海 口 , 御 諸 海 口 不 若 御 諸 外 洋 ” 的 海 防 主 張 ,認 為 “ 守 外 洋 不 如 守 海 口 , 守 海 口 不 如 守 內 河 ” 。 魏 源 的 主張 反 映 了 這 一 時 期 ( ) A 海 禁 思 想 被 遠 洋 開 拓 思 想 所 取 代 B 洋 務 派 開 始 著 手
54、海 防 建 設 C 有 識 之 士 主 張 學 習 西 方 海 防 模 式 D 清 朝 海 軍 實 力 遠 遜 于 列 強 D 解 析 :材 料 中 體 現(xiàn) 了 魏 源 的 思 想 以 防 守 為 主 , 魏 源 之 所 以 以 防守 為 主 , 是 因 為 近 代 清 朝 海 軍 力 量 較 弱 導 致 的 , 故 選 D 項 。海 禁 思 想 被 遠 洋 開 拓 思 想 所 取 代 不 符 合 題 意 , 故 A 項 錯 誤 ;魏 源 是 地 主 階 級 抵 抗 派 的 代 表 , 不 屬 于 洋 務 派 , 故 B 項 錯 誤 ;材 料 體 現(xiàn) 的 是 魏 源 批 評 當 時 “ 御 諸
55、 外 洋 ” 的 主 張 , 并 未 體 現(xiàn) 學 習 西 方 海 防 模 式 , 故 C 項 錯 誤 。 2 (2015高 考 四 川 卷 )1893 年 , 駐 外 公 使 薛 福 成 在 出 使 日記 中 寫 道 : “ 總 理 衙 門 大 臣 萃 畢 生 之 全 力 以 經(jīng) 理 交 涉 事 務者 , 殆 鮮 其 人 。 或 以 官 高 掛 名 , 或 以 淺 嘗 自 喜 ; 或 驟 出 驟 入 ,聽 其 自 然 。 一 聞 海 國 圖 志 瀛 寰 志 略 兩 書 之 名 , 尚 有色 然 以 驚 者 。 ” 這 主 要 反 映 了 ( ) A 中 外 交 涉 事 務 的 減 少 B 頑
56、固 派 對 洋 務 的 抵 制 C 立 憲 思 想 傳 播 的 困 境 D 洋 務 專 業(yè) 人 才 的 匱 乏 D 解 析 :根 據(jù) “ 總 理 衙 門 大 臣 萃 畢 生 之 全 力 以 經(jīng) 理 交 涉 事 務 者 ,殆 鮮 其 人 ” 可 知 材 料 反 映 的 是 洋 務 人 才 的 匱 乏 , 故 D 項 正 確 。材 料 沒 有 涉 及 中 外 交 涉 事 務 、 頑 固 派 對 洋 務 的 抵 制 及 立 憲 思想 的 傳 播 的 相 關 信 息 , 故 排 除 A、 B、 C 三 項 。 3 (2015高 考 江 蘇 卷 )1876 年 , 郭 嵩 燾 出 使 海 外 期 間 常
57、 寫 信給 李 鴻 章 , 報 告 日 本 派 到 西 洋 的 留 學 生 不 限 于 機 械 一 門 , 學政 治 、 經(jīng) 濟 的 都 有 , 勸 其 擴 大 留 學 范 圍 。 他 的 這 些 言 論 引 起 了 士 大 夫 們 的 謾 罵 , 有 人 說 他 是 “ 漢 奸 ” 。 結 果 , 出 使 不 到兩 年 他 就 回 國 了 。 這 說 明 ( ) A 李 鴻 章 的 洋 務 思 想 日 趨 保 守 B 郭 嵩 燾 對 西 方 體 制 過 于 推 崇 C 郭 嵩 燾 的 主 張 超 越 主 流 思 想 D 清 廷 的 對 外 政 策 發(fā) 生 了 變 化 C 解 析 :解 答 本
58、 題 的 關 鍵 是 結 合 時 代 背 景 理 解 材 料 。 1876 年 時洋 務 運 動 已 經(jīng) 開 始 , 李 鴻 章 是 洋 務 派 的 主 要 代 表 人 物 , 主 張學 習 西 方 先 進 技 術 , 積 極 投 身 洋 務 事 業(yè) , 故 A 項 錯 誤 。 材 料提 及 的 是 郭 嵩 燾 建 議 李 鴻 章 擴 大 留 學 范 圍 , 主 張 學 習 西 方 的政 治 和 經(jīng) 濟 , 而 沒 有 提 及 他 對 西 方 體 制 的 態(tài) 度 , 故 排 除 B 項 。 郭 嵩 燾 主 張 擴 大 留 學 范 圍 的 提 議 遭 到 士 大 夫 的 謾 罵 , 說 明 封建
59、 傳 統(tǒng) 思 想 根 深 蒂 固 , 故 C 項 正 確 。 清 廷 對 郭 嵩 燾 的 態(tài) 度 無法 說 明 其 對 外 政 策 發(fā) 生 變 化 , 故 排 除 D 項 。 4 (2015高 考 海 南 卷 )1919 年 3 月 , 申 報 報 道 一 名 參 議 院 議員 指 責 北 京 大 學 某 教 授 “ 有 離 經(jīng) 叛 道 之 鼓 吹 ” 。 這 是 指 該 教 授( ) A 抨 擊 尊 孔 復 古 B 抨 擊 軍 閥 統(tǒng) 治 C 提 倡 科 學 精 神 D 提 倡 民 生 主 義 A 解 析 :據(jù) 時 間 “ 1919 年 ” 分 析 材 料 中 的 參 議 院 議 員 屬 于
60、 北 洋軍 閥 政 府 官 員 , 因 此 他 批 評 的 北 京 大 學 教 授 “ 離 經(jīng) 叛 道 之 鼓吹 ” 指 的 是 違 背 儒 家 倫 理 道 德 , 因 此 該 北 大 教 授 應 是 抨 擊 當時 的 尊 孔 復 古 的 逆 流 , 故 選 A 項 。 B、 C、 D 三 項 與 題 干 材料 不 符 。 5 (2014高 考 海 南 卷 )19001901 年 間 , 上 海 地 區(qū) “ 言 愛 國者 ” , 多 積 極 討 論 光 緒 帝 之 存 廢 問 題 , “ 尚 不 知 革 命 為 何物 ” 。 這 一 現(xiàn) 象 反 映 當 時 ( ) A 革 命 派 尚 未 開
61、展 救 亡 運 動 B 上 海 的 社 會 風 氣 相 對 保 守 C 廢 除 帝 制 成 為 社 會 的 共 識 D 改 良 仍 然 是 社 會 主 流 思 潮 D 解 析 :據(jù) 題 干 “ 尚 不 知 革 命 為 何 物 ” , 說 明 當 時 革 命 思 潮 不 占據(jù) 主 流 , 改 良 仍 然 是 社 會 主 流 思 潮 , 故 選 D 項 。 革 命 派 此 時已 經(jīng) 開 始 革 命 運 動 , 故 A 項 錯 誤 ; 依 據(jù) 所 學 , 上 海 是 最 早 開放 的 城 市 , B 項 說 法 明 顯 錯 誤 ; 材 料 中 “ 積 極 討 論 光 緒 帝 之存 廢 問 題 ” 說
62、 明 對 改 良 和 革 命 的 意 見 不 一 , 故 C 項 錯 誤 。 突 破 新 課 標 全 國 卷 創(chuàng) 新 命 題 提 能 力 ! 全 國 課 標 卷 41題 熱 考 題 型 系 列 之 十 四 觀 點 評 述 論 證 型 (2012高 考 新 課 標 全 國 卷 , T41)閱 讀 材 料 , 回 答 問 題 。 材 料 “ 沖 擊 反 應 ” 曾 是 國 內 外 史 學 界 解 釋 中 國 近 代 歷 史 的 模 式 之 一 。 其 主 要 觀 點 為 中 國 社 會 存 在 巨 大 惰 性 , 缺 乏突 破 傳 統(tǒng) 框 架 的 內 部 動 力 ; 從 19 世 紀 中 期 開
63、始 , 西 方 的 沖擊 促 使 中 國 發(fā) 生 劇 烈 變 化 。 有 人 據(jù) 此 圖 示 中 國 近 代 歷 史 變 遷(如 圖 )。 【 思 維 建 模 】 審 設 問 知 識 角 度 : 近代 中 國 的 歷 史發(fā) 展 模 式 設 問 角 度 : 評析 “沖 擊 反應 ”模 式 設 問 限 定 : 根 據(jù) 材 料 并結 合 所 學 知 識 ;運 用 材 料中 的 史 實 進 行 評 析讀 材 料 關 鍵 信 息 : 材 料 提 示 中 國 歷史 變 遷 的 觀 點 ; 圖 中 對 應 的西 方 列 強 侵 略 與 中 國 的 反 應史 實 關 聯(lián) 教 材 : 近 代 列 強 侵華 、
64、近 代 中 國 人 民 的 抗爭 與 探 索 : 洋 務 運 動 、戊 戌 變 法 、 辛 亥 革 命 、五 四 運 動 等 列 思 路 “是 什 么 ”, 指 出 你 同 意 的 觀 點 , 是 對 該 模 式 贊 成 、 反對 或 另 有 觀 點“ 為 什 么 ”, 說 明 理 由 是 什 么 , 遴 選 史 實 , 從 所 學 的 知識 中 搜 尋 和 遴 選 可 以 論 證 觀 點 的 史 實“怎 么 樣 ”, 站 在 歷 史 的 角 度 , 進 一 步 闡 釋 、 升 華 西 方文 明 對 中 國 近 代 化 動 力 模 式 的 沖 突 和 影 響 答 案 示 例 一 : 肯 定 :
65、 從 圖 中 西 方 列 強 入 侵 加 深 民 族 危 機 , 客 觀 上促 使 中 國 人 民 的 覺 醒 與 奮 起 抗 爭 、 探 索 等 方 面 評 析 。 示 例 二 : 否 定 : 從 西 方 列 強 入 侵 , 中 國 人 消 極 對 待 , 雖 然 也向 西 方 學 習 , 但 更 多 是 固 守 自 己 的 傳 統(tǒng) 等 方 面 評 析 。 示 例 三 : 一 分 為 二 說 : 綜 合 示 例 一 、 二 有 關 史 實 評 析 。 圖 片 、 地 圖 、 表 格 等 都 蘊 含 了 豐 富 的 歷 史 信 息 。閱 讀 材 料 , 回 答 問 題 。 材 料 一 明 末
66、清 初 的 西 學 東 漸 概 況 地 理 利 瑪 竇 繪 制 坤 輿 萬 國 全 圖 數(shù) 學 利 瑪 竇 、 徐 光 啟 合 譯 幾 何 原 本 物 理 機 械 工 程 鄧 玉 函 、 王 徽 譯 繪 遠 西 奇 器 圖 說 天 文 歷 算 湯 若 望 、 徐 光 啟 編 訂 崇 禎 歷 書 水 利 技 術 熊 三 拔 、 徐 光 啟 合 譯 泰 西 水 法 火 炮 制 造 徐 光 啟 將 火 炮 運 用 到 遼 東 戰(zhàn) 場歐 洲 古 典 哲 學 李 之 藻 、 傅 汎 際 合 譯 談 天 (亞 里 士 多 德 著 ) (注 : 利 瑪 竇 、 湯 若 望 等 歐 洲 傳 教 士 同 時 也 把 中 國 的 大 學 、 論 語 等 典 籍 介 紹 到 歐 洲 。 歐 洲 學 者 稱 之 為 “ 一 次 相 互 的啟 蒙 ” 。 ) 藝 術 美 術 西 方 繪 畫 技 法音 樂 西 洋 樂 器建 筑 教 堂 、 圓 明 園 材 料 二 中 國 近 代 以 后 西 學 東 漸 的 歷 程 鴉 片 戰(zhàn) 爭 前 后 林 則 徐 (欽 差 大 臣 )雇 人 翻 譯 四 洲 志 各 國 律 令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