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化學選修5高中《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一般步驟和方法》學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人教版化學選修5高中《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一般步驟和方法》學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19 最新新人教版化學選修5 高中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一般步驟和方法學案第 1 課時【自學目標】1. 了解研究有機物一般要經(jīng)過的基本步驟2. 掌握蒸餾、重結晶、萃取分液等提純有機物的原理和操作步驟?!緩土暬仡櫋?. 常用的分離、提純物質的方法分離、提純的方適用范圍主要儀器舉例法過濾蒸發(fā)、濃縮、結晶結晶、重結晶蒸餾、分餾萃取、分液【自學過程】【閱讀】課本P17第一段回答總結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一般步驟?1 / 6一、有機物的分離、提純【閱讀】課本P17 P19 一、分離、提純回答下列問題1. 蒸餾( 1)原理:( 2)條件:2. 重結晶(1)原理:( 2)重結晶對溶劑有何要求?( 3)被提純的有機物
2、的溶解度需符合什么特點?( 4)重結晶的步驟:( 5)重結晶時 , 為了得到更多的晶體 , 是不是溫度越低越好呢?3. 萃取:(1)原理:( 2)主要儀器:分液漏斗:( 3)分類:( 4)如何選取萃取劑?2 / 6(5)常見的有機萃取劑有哪些?【注意】:分離、提純物質總的原則:不增、不變、易分離。不增:;不變:;易分離:。二、元素分析與相對分子質量的測定(一)元素分析方法【閱讀】課本P20 1.元素分析方法思考下列問題:1. 如何確定有機化合物中 C、H 元素的存在?(1)定性分析:(2)定量分析:2. 如何確定有機化合物的分子式?【練習 1】某含C、 H、 O 三種元素的未知物A, 經(jīng)燃燒分
3、析實驗測定該未知物中碳的質量分數(shù)為52.16%, 氫的質量分數(shù)為13.14%。(1)試求該未知物A 的實驗式(分子中各原子的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小結】實驗式和分子式的區(qū)別:( 2)若要確定它的分子式 , 還需要什么條件?【總結】確定有機化合物的分子式的方法:3 / 6【練習 2】實驗測得某碳氫化合物 A 中 , 含碳 80%、含氫 20%,求該化合物的實驗式。又測得該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30, 求該化合物的分子式?!拘〗Y】確定相對分子質量的方法有:【總結】確定有機物的分子式的途徑:(二)相對分子質量的測定質譜法【閱讀】 2. 相對分子質量的測定質譜法回答下列問題1. 質荷比是什么?2. 質譜
4、法的原理:3. 如何讀譜以確定有機物的相對分子質量?【注意】測定相對分子質量的方法很多, 質譜法是最精確、最快捷的方法。【隨堂檢測】1. 2002 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的貢獻之一是發(fā)明了對有機物分子進行結構分析的質譜法。其方法是讓極少量的(10 9g)化合物通過質譜儀的離子化室使樣品分子大量離子化 , 少量分子碎裂成更小的離子。如C2H6 離子化后可得到C2H6、 C2H5 、 C2H4 , 然后測定其質荷比。設H的質荷比為 , 某有機物樣品的質荷比如右圖所示(假設離子均帶一個單位正電荷, 信號強度與該離子的多少有關), 則該有機物可能是4 / 6A.甲醇B.甲烷C.丙烷D.乙烯質荷比最大的數(shù)
5、據(jù)表示未知物 A 的相對分子質量。2. 驗證某有機物屬于烴, 應完成的實驗內容屬是()A只測定它的C、 H比B只要證明它完全燃燒后產(chǎn)物只有H2O和 CO2C只測定其燃燒產(chǎn)物中H2O與 CO2 的物質的量的比值D測定該試樣的質量及試樣完全燃燒后生成CO2和 H2O的質量3. 某有機物的結構確定:測定實驗式:某含C、 H、 O 三種元素的有機物, 經(jīng)燃燒分析實驗測定其碳的質量分數(shù)是 64.86%, 氫的質量分數(shù)是13.51%,則其實驗式是C。 確 定 分 子 式 : 下圖 是 該 有 機 物的 質 譜 圖 , 則 其 相 對 分 子 質量 為, 分 子 式為。4. 有 A、 B 兩種烴 , 它們的
6、組成相同, 都約含85.7%的碳 , 烴 A 對氫氣的相對密度是28;烴 B式量比空氣的平均式量稍小, 且實驗式與A 相同 , 烴 A、 B 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根據(jù)以上實驗事實回答問題。(1)推斷 A、 B 兩烴的化學式。A; B。5 / 6( 2 ) A、 B 中(填A、 B 的結構簡式)存在同分異構體, 同分異構體的名稱是。(有多少寫多少)5.有機物中含碳40、氫6.67 , 其余為氧 , 又知該有機物的相對分子質量是60。求該有機物的分子式。6.燃燒某有機物 A 1.50g, 生成 1.12L (標準狀況) CO2 和 0.05mol H 2O 。該有機物的蒸氣對空氣的相對密度是 1.04, 求該有機物的分子式。【參考答案】1.B2.D 3.?4.(1) C4H8; C 2H4(2)CH 3CHCHCH3;1 丁烯 ,2 丁烯 ,2- 甲基丙烯5.C 2H4O26.CH2O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