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課時檢測(二十四)現(xiàn)代中國的外交(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
《(通史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課時檢測(二十四)現(xiàn)代中國的外交(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通史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課時檢測(二十四)現(xiàn)代中國的外交(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課時檢測(二十四) 現(xiàn)代中國的外交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2019·懷化一模)周恩來提出:“我們決不能依靠舊外交部的一套人馬辦外交,必須創(chuàng)建新型的外交隊伍。這支隊伍,應當像人民解放軍那樣,是一支立場堅定、紀律嚴明、有戰(zhàn)斗力的隊伍,是一支“文裝的解放軍”。這個政策有利于( ) A.確立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準則 B.改變中國半殖民地的地位 C.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的執(zhí)行 D.打破西方國家的外交孤立 解析:選C 國與國之間問題的準則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的一個方面,故A項錯誤;新中國的成立即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地的地位,故B項錯誤;外交隊伍必須“立場堅定、紀律嚴明
2、、有戰(zhàn)斗力”“文裝的解放軍”,說明周恩來主張新中國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故C項正確;中蘇建交標志著打破了西方國家的外交孤立,故D項錯誤。 2.英國在1950年初承認了新中國,這是因為一方面英國在華商業(yè)利益集團基于上海、香港的現(xiàn)實利益,成為推動英國政府的壓力集團;另一方面,英國政府認為中共與蘇共區(qū)別很大,可以通過外交手段,防止中國徹底倒向蘇聯(lián)。下面表述正確的是( ) A.說明該時期中國已經放棄“一邊倒”戰(zhàn)略 B.表明中國政府承認英國在華企業(yè)特殊利益 C.說明了英國政府參與“一五”計劃的興趣 D.表明新中國對外的根本政策是“獨立自主” 解析:選D 時間是1950年,新中國剛剛成
3、立與蘇聯(lián)結盟,所以此時中國堅持“一邊倒”的外交策略,故A項錯誤;新中國成立初在外交上實行“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的原則,清除帝國主義在華特權,所以不會承認英國在華企業(yè)的特殊利益,故B項錯誤;此時帝國主義對中國采取的是經濟封鎖,“一五”計劃主要是接受蘇聯(lián)的援助,故C項錯誤;新中國成立后就制定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不屈服于任何外來壓力包括蘇聯(lián),正是這一政策使得英國考慮經濟與政治的利益,才承認新中國,故D項正確。 3.(2019·瀘州一模)對人民日報上相關詞匯使用頻率進行計量分析,“一邊倒”在1949年的使用頻率是最高的,到了1951年和1952年開始下降,到60年代,降到個位數(shù),甚至為零。19
4、50年至1952年,“帝國主義”一詞呈下降趨勢。“獨立自主”和“和平共處”使用頻率從1953年到1956年出現(xiàn)迅速增長趨勢。這說明( ) A.中蘇關系開始惡化,中國放棄“一邊倒”政策 B.中美關系逐漸緩和,中國開拓外交新局面 C.不結盟運動興起,中國積極融入第三世界 D.中國從革命外交向民族外交轉變 解析:選D 根據(jù)所學中蘇關系破裂是1960年,而變化是在1951年就出現(xiàn)了,所以中蘇關系破裂不是導致這種變化的原因,故A項錯誤;根據(jù)所學中美關系緩和是在1972年中美關系開始正?;螅c材料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根據(jù)所學不結盟運動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與材料時間不符,故C項錯誤;材料
5、反映了從以國家性質和階級斗爭為主的外交思想逐步轉變?yōu)橐試依娉霭l(fā)的新外交思路,故D項正確。 4.(2019·保定一模)1950年冬新中國的代表首次登上聯(lián)合國講臺,控訴美國對臺灣的侵略。1954年我國政府代表團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參加討論國際問題的日內瓦會議。1955年“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促進萬隆會議取得圓滿成功。我國上述外交活動( ) A.打破了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 B.歸功于工業(yè)化的提前實現(xiàn) C.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D.利于同西方大國改善關系 解析:選C 新中國成立之初,就有17個國家與我國建交,打破了西方的封鎖,故A項錯誤;依據(jù)所學,20世紀50年代,我國尚未實
6、現(xiàn)工業(yè)化,故B項錯誤;材料信息都是中國在國際外交舞臺上的展示,并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提升了國際影響力,故C項正確;在聯(lián)合國對美國控訴、萬隆會議,都沒有改善與西方國家的關系,故D項錯誤。 5.1955年12月,泰國經濟文化代表團秘密訪華,這期間,中泰兩國簽訂了《中泰貿易會談紀要》。1956年6月,馬來西亞宣布取消不準向中國輸出橡膠的禁令。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貿易考察團訪華,達成了一些貿易協(xié)定。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國推行“一邊倒”外交方針 B.萬隆會議改善了我國對外關系 C.各國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存在差異 D.當時我國的經濟實力比較雄厚 解析:選B “一邊倒”外交方針
7、處理與社會主義國家的關系,而泰國并非社會主義國家,故A項錯誤;萬隆會議加強了同亞非各國的聯(lián)系,會后與更多如泰國等新興的民族獨立國家發(fā)展友好關系,故B項正確;C項說明經貿往來的必要性,但不是20世紀50年代這一特定時期與上述國家經貿往來加強的主要原因,故C項錯誤;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經濟實力比較薄弱,故D項錯誤。 6.在1961~1962年的第二次日內瓦會議上,中國一方面支持老撾等東南亞國家走美蘇之間的中立道路;另一方面,積極爭取法國等歐洲國家與美蘇保持距離。這一做法( ) A.維持了印度支那地區(qū)的長期穩(wěn)定 B.使中國在西歐贏得了廣泛的盟友 C.鞏固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內部團結 D.發(fā)
8、揮了大國應具有的政治影響力 解析:選D “維持印度支那地區(qū)的長期穩(wěn)定”是第一次日內瓦會議的影響,故A項錯誤;“使中國在西歐贏得了廣泛的盟友”這一說法不符合歷史事實,故B項錯誤;“鞏固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內部團結”不符合題干中對法國等歐洲國家的態(tài)度,故C項錯誤;題干表明中國一方面與第三世界國家發(fā)展友好合作關系,另一方面又積極爭取部分西方國家與美蘇保持距離,說明中國在第二次日內瓦會議上發(fā)揮了大國應具有的政治影響力,故D項正確。 7.至1969年初尼克松上任前,新中國與美國共舉行了134次大使級會談,但唯一的成果是1955年達成的關于遣返平民的協(xié)議,以至于有學者認為中美大使級會談是“聾子的對話”。造
9、成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國對新中國的敵視 B.“一邊倒”的外交政策 C.外交談判策略不成熟 D.朝鮮戰(zhàn)爭對雙方的影響 解析:選A 材料反映出1969年前中美之間沒有達成有效的友好協(xié)議,與當時美蘇兩極對立,美國孤立社會主義陣營,敵視中國直接相關,故A項正確。 8.1963年,毛澤東提出發(fā)展“兩個中間地帶”,即“一部分是指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廣大經濟落后的國家,一部分是指以歐洲為代表的帝國主義國家和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這一外交策略的提出所產生的影響是( ) A.萬隆會議的順利召開 B.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 C.推進了新型區(qū)域合作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0、的初步提出 解析:選B 毛澤東“兩個中間地帶”外交策略的提出,有利于團結廣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和歐洲的資本主義國家,這為日后中國重返聯(lián)合國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契機,故B項正確。 9.(2019·九江一模)1973年,毛澤東主席在會見美國總統(tǒng)特使基辛格時提出“一條線”構想,“要搞一條橫線,就是緯度,美國、日本、中國、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歐洲”,建立國際統(tǒng)一戰(zhàn)線。這個“一條線”戰(zhàn)略構想是( ) A.與第三世界國家建立和平聯(lián)盟 B.與美國共同領導國際統(tǒng)一戰(zhàn)線 C.在外交上彰顯以階級斗爭為綱 D.反對蘇聯(lián)大國沙文主義的策略 解析:選D 從材料中一條線中的美國、日本等國家,可知并不是與第三世界
11、國家聯(lián)盟,故A項錯誤;中美關系緩和并不是要與美國共同領導國際統(tǒng)一戰(zhàn)線,故B項錯誤;與美國、日本的緩和及構建統(tǒng)一戰(zhàn)線,說明中國在淡化階級斗爭,故C項錯誤;中國此時與美國、日本緩和關系,主要是針對美蘇爭霸中美國處于劣勢及中蘇關系惡化,所以其目的是反對蘇聯(lián)大國沙文主義的一種策略,故D項正確。 10.金沖及在《二十世紀中國史綱》中寫道,20世紀70年代,中國接待外國國家首腦和政府代表團三十多起,也派出很多代表團分赴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進行訪問,對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的友好交往日益密切,60年代后期中國周邊那種嚴峻局勢已根本改觀。這一變化( ) A.打擊了以美蘇大國主導的兩極格局 B.樹立了中國在國際
12、舞臺的中心地位 C.有利于深化與世界各國的經濟合作 D.為日后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提供條件 解析:選D 中國“對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的友好交往日益密切”與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對外開放有相似點,故D項正確。 11.2014年7月,在國際關系中踐行正確的義利觀問題上,習近平強調,“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要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在國際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義。中國外交要做好對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義融利”。由材料可知,習近平總書記的外交思想( ) A.彰顯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魅力 B.始終把正確的義利觀放在第一位 C.繼續(xù)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開始重視人類命運共
13、同體的構建 解析:選A 材料中“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要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等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容,說明習近平總書記的外交思想彰顯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故A項正確;“始終把正確的義利觀放在第一位”說法絕對,故B項錯誤;材料中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并未強調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故排除C項;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就已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D項“開始”說法錯誤,排除。 12.(2019·青島一模)2017年6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時,強調中俄應堅定遵循“上海精神”,鞏固成員國團結協(xié)作,維護地區(qū)安全穩(wěn)定,加大務實合作力度,不斷提升上海合作組織在國
14、際和地區(qū)事務中的影響力。這反映“上海精神”( ) A.促進了區(qū)域經濟一體化 B.強調中、俄強化了結盟 C.利于打造新型國家關系 D.加速了亞洲各國的合作 解析:選C 材料中提到的是上海合作組織的政治影響力而非區(qū)域經濟一體化,故A項錯誤;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中國奉行的是不結盟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故B項錯誤;根據(jù)材料可知,這種“上海精神”有利于新型國家關系的打造,故C項正確;上海合作組織之間的合作也僅僅是限于成員內部,并不能加速亞洲各國的合作,故D項錯誤。 二、非選擇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 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紀50年代即
15、便是經世派的林則徐、龔自珍等士大夫在書寫西方國家的名稱時,一般是加獸字偏旁或加口字偏旁以示鄙夷,但六七十年代后,這種寫法已很少出現(xiàn),而且“夷”字使用的頻率也逐步減少,與英國訂立的《天津條約》甚至規(guī)定,官方文件中禁止使用“夷”字。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魏源就認為西方人與中國人本質上是一樣的,西方人有知識、講禮貌、正直,不應該稱之為蠻夷?!c西方有關的事務在60年代之前一般稱“夷務”,但此后則由“洋務”“西學”之類的褒義型概念替換了,這雖然有列強武力逼凌的因素,其中也透露出晚清對外觀念和意識的轉變。 ——摘編自齊廉允《“大國意識”與“世界意識”的錯位 ——中國傳統(tǒng)外交觀考察》 材料二 包容可以
16、說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早在中國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確地提出“和而不同”“和為貴”的理念?!袊且粋€負責任的大國,主張國家間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處,堅持聯(lián)合國憲章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倡導通過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決分歧與爭端,反對訴諸武力和干涉別國內政。 ——摘編自李克強在英國智庫的演講 《共建包容發(fā)展的美好世界》 (1)據(jù)材料一指出晚清對外觀念和意識發(fā)生了怎樣的轉變?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轉變的主要原因。(11分) (2)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1949年以來中國是如何以包容姿態(tài)融入世界的。(10分) (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大國意識”與“世界意識”關系的認識。(4
17、分) 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從清朝“天朝上國”的外交理念和近代平等外交的理念兩方面分析這種轉變;第二小問,從清政府一系列戰(zhàn)爭失敗后的國內政治、經濟、思想的變革上分析原因。第(2)問,材料中沒有相關的史實可供使用,我們只需要抓住核心“包容”“和平方式”并緊扣“包容”并聯(lián)系新中國的外交去分析。第(3)問,論述兩者關系時,要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切忌空談,且外交是國內政治、經濟利益的延伸。 答案:(1)轉變:由傳統(tǒng)的華夷觀(或“天朝上國”觀念)和封建等級外交理念轉變?yōu)榻鷩移降鹊氖澜缫庾R和外交理念。原因:鴉片戰(zhàn)爭等戰(zhàn)爭的失敗,民族危機和統(tǒng)治危機嚴重,民族自尊心受挫,“天朝上國”觀念逐漸被打破
18、;西方近代外交觀念的傳入;一些晚清官員和知識分子,學習西方,推動中國由傳統(tǒng)外交向近代外交轉變。 (2)說明:制定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積極與各國建立平等的外交關系;1954年倡導并確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參加日內瓦會議和萬隆會議,開始步入世界舞臺;提出“求同存異”方針;70年代實現(xiàn)中美、中日關系的正?;?;積極開展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在中國倡導下成立上海合作組織;實行對外開放,2001年加入WTO等。 (3)認識:最大限度地維護國家利益,同時在對外關系中保持互惠互利,互相包容,和平共處,才能使一個國家的外交走上良性的發(fā)展軌道。 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時間 中
19、國 美國 1931年至1945年 中華民族積極抗擊日本侵略;國民政府組織遠征軍入緬作戰(zhàn) 廢除在華領事裁判權等特權;向中國提供貸款6.9億美元,依租借法案向中國提供軍事援助8.25億美元 1945年至1949年 重慶談判和重慶政協(xié)會議;國共兩黨內戰(zhàn);簽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 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出臺;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關貿總協(xié)定成立;提出了穩(wěn)定和復興日本經濟的九原則 1950年至1980年 參加日內瓦會議和萬隆會議;原子彈和氫彈相繼爆炸成功;1959~1961年出現(xiàn)嚴重經濟困難;“文化大革命”;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美國發(fā)動朝鮮戰(zhàn)爭和越南戰(zhàn)爭;尼克松主義發(fā)表;“
20、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成功,人類首次踏上月球 上表為20世紀三十至八十年代中美兩國歷史事件簡表。從表中提取相互關聯(lián)的中外歷史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寫明論題,中外關聯(lián),史論結合。)(12分) 解析:“20世紀三十至八十年代中美兩國歷史事件簡表”列舉了從抗日戰(zhàn)爭時期到80年代中國與美國的關系,由此可以用其中某一時間段的史實來說明一些具體的情況,如以70年代中美關系的改善的過程為題,介紹中美雙方改善關系的因素,得出70年代中美關系發(fā)展的必然性;也可以從外交的根本出發(fā)點來論述,即外交是政治的延續(xù),是國家利益的根本體現(xiàn),從抗日戰(zhàn)爭到80年代中美之間利益博弈歷程可以證明等
21、。 答案:示例一 論題:20世紀70年代中美兩國均需改善自身外交和經濟狀況。 闡述:中國:外交方面,新中國成立后,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長期奉行孤立、封鎖的對華政策;20世紀60年代,中蘇關系嚴重惡化。我國急需改善外交環(huán)境以滿足國內各項建設事業(yè)的需要。經濟方面,經歷了“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和“文化大革命”的破壞,加上高度集權的經濟體制存在的嚴重弊端,我國經濟發(fā)展緩慢,亟待調整經濟政策與體制。 美國:外交方面,由于陷入越南戰(zhàn)爭泥潭,美蘇軍事力量對比發(fā)生不利于美國的變化;美國與歐、日矛盾加深等因素的影響,迫使美國調整外交戰(zhàn)略,以改善外交處境。1969年“尼克松主義”發(fā)表。經濟方面,2
2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出現(xiàn)了經濟“滯脹”,美國總統(tǒng)采取措施取得效果有限,凱恩斯主義失靈,美國經濟政策需要調整。 示例二 論題:20世紀70年代中美關系走向正?;?。 闡述: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出現(xiàn)了經濟“滯脹”,西歐、日本的崛起,美國霸主地位動搖;深陷越戰(zhàn)泥潭;美蘇爭霸,美國處于劣勢;參加日內瓦會議和萬隆會議提高了我國國際地位;原子彈和氫彈爆炸成功使我國綜合國力增強,但因中蘇關系惡化,中國調整外交戰(zhàn)略,出于共同利益的需要,1972年尼克松訪華,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隨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中美建交并開展廣泛的合作。 示例三 論題:政府的外交政策取決于國家利益。 闡述: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軍民堅持抗戰(zhàn),牽制住太平洋戰(zhàn)場的大部分日軍,大大減輕了美國的壓力,美國積極援華抗戰(zhàn);二戰(zhàn)結束后由于意識形態(tài)和戰(zhàn)略利益的需要,美國實施扶蔣反共政策,并簽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從中國攫取大量特權。新中國成立后美國對新中國敵視和包圍,以服務于美蘇爭霸格局的需要。20世紀70年代,美國出現(xiàn)了經濟“滯脹”、陷入越南戰(zhàn)爭泥潭及美蘇爭霸中處于不利地位,為扭轉困境積極改善與中國關系。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