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法(與“局部”有關的文檔共38張)

上傳人:o**** 文檔編號:253366957 上傳時間:2024-12-12 格式:PPTX 頁數(shù):38 大?。?.12M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艾灸法(與“局部”有關的文檔共38張)_第1頁
第1頁 / 共38頁
艾灸法(與“局部”有關的文檔共38張)_第2頁
第2頁 / 共38頁
艾灸法(與“局部”有關的文檔共38張)_第3頁
第3頁 / 共38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艾灸法(與“局部”有關的文檔共38張)》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艾灸法(與“局部”有關的文檔共38張)(3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11/7/2009,#,*,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艾灸法,第一頁,共38頁。,學習目標,第一部分,了解歷史發(fā)展,第二部分,掌握艾灸的概念,第三部分,掌握艾灸操作,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第二頁,共38頁。,起 源,灸法的運用當起源于人類掌握用火之后,時間亦可追溯到石器時代。,艾灸圖,宋 李唐,廣州中醫(yī)

2、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第三頁,共38頁。,概 念,艾灸是以艾絨為主要原料,制成艾條或艾炷,點燃后在人體某穴位或患處熏灸的一種技術操作。此法利用溫熱及藥物的作用,通過經(jīng)絡傳導,以溫通經(jīng)絡、調和氣血、消腫散結,祛濕散寒、回陽救逆,從而達到防病保健,治病強身的目的。,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第四頁,共38頁。,艾,百草之王,氣味芳香,火力溫和,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第五頁,共38頁。,性味歸經(jīng),味苦、辛,性溫。歸肝、脾、腎經(jīng)。,功能主治,理氣血、溫經(jīng)脈、逐寒濕、止冷痛;脘腹冷痛、經(jīng)寒不調,宮冷不孕等證。,本品搗絨,制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第六頁

3、,共38頁。,操作方法,護理目標,適應癥,常用灸法,操作要點,意外情況及預防,臨床應用,評價,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第七頁,共38頁。,護理目標,緩解或解除各種虛寒性病證的臨床癥狀。,溫通經(jīng)絡、調和氣血、消腫散結、祛濕,散寒、回陽救逆、防病治病、保健強身。,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第八頁,共38頁。,適用癥,溫經(jīng)散寒,回陽救逆,消腫散結,保健強身,臟腑虛寒證及實寒證,如痛經(jīng)、經(jīng)閉、胃脘痛等,氣虛下陷或陽氣欲脫之危證,如遺尿、崩漏、帶下、久泄等,治療氣血凝滯之疾,如乳癰(急性乳腺炎),調理亞健康狀態(tài)。激發(fā)人體的正氣,增強抗病的能力,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第九頁,共38頁。,常用灸

4、法,艾灸,其他灸法,艾炷灸,艾條灸,溫針灸,直接灸,間接灸,懸起灸,實按灸,天灸,瘢痕灸,無瘢痕灸,隔姜灸,隔蒜灸,隔鹽灸,隔附子餅灸,溫和灸,雀啄灸,太乙針灸,雷火針天灸,回旋灸,第十頁,共38頁。,艾條灸,懸起灸,溫和灸,回旋灸,雀啄灸,分為懸起灸、實按灸,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第十一頁,共38頁。,溫和灸,注意:對昏迷或局部知覺減退者,操作者要將,食指、中指分開,后置于施灸部位兩側,通過操作者的手指來測量患者局部的受熱溫度,以利隨時調節(jié)施灸的距離,掌握施灸的時間,防止灼傷。,距離:,2,3cm,局部感覺:溫熱而無灼痛,時間:每穴灸,5,7min,度:皮膚出現(xiàn)紅暈,手法,廣州中醫(yī)藥大

5、學第三附屬醫(yī)院,第十二頁,共38頁。,艾條器灸,第十三頁,共38頁。,特 點,溫度較恒定和持續(xù),對局部氣血阻滯有散開的作用,主要用于疼痛局部灸療。,相關知識:,*,溫和灸促進,混合痔,術后組織修復的臨床研究:,以溫和灸創(chuàng)面局部以及長強穴,30min,,有效緩解混合痔術后疼痛、肛門水腫等并發(fā)癥,能促進術后創(chuàng)面愈合。,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第十四頁,共38頁。,雀啄灸,手法,距離:,2,5cm,,,似鳥雀啄米狀,時間:每穴灸,5min,特點,溫度突涼突溫,對喚起穴位和經(jīng)絡的功能有較強的作用,因此適用于灸治遠端的病痛和內臟疾病。,相關知識,*,雀啄灸治療術后腹脹,取穴:足三里,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

6、三附屬醫(yī)院,第十五頁,共38頁。,回旋灸,手法,距離:,3cm,,,平行往復回旋施灸,時間:,20,30min,特點,溫度呈,漸涼漸溫,,除對局部病痛的氣血阻滯有消散作用外,還能對經(jīng)絡氣血的運行起到促進作用,故對灸點遠端的病痛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第十六頁,共38頁。,實按灸,將點燃的艾條隔布或棉紙數(shù)層實按在穴位上,使熱氣透入皮肉深部,火滅熱減后重新點火按灸。,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第十七頁,共38頁。,艾條灸法的補瀉手法,補,法,采用溫和灸或回旋灸,每穴每次,3-5,分鐘左右,起到促進生理機能、解除過度抑制、引起正常興奮的作用,艾條宜小而細,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三

7、附屬醫(yī)院,第十八頁,共38頁。,艾條灸法的補瀉手法,瀉,法,采用雀啄灸,每穴每次,5-7,分鐘左右,約,60-100,下,并可根據(jù)病情適當延長時間或增加灸的強度,起到鎮(zhèn)靜、緩解、制止、促進正常的抑制作用,艾條宜大而粗,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第十九頁,共38頁。,灸法的補瀉實際上就是一個調節(jié)與控制刺激量的操作過程,通過調控施灸的刺激量,達到“虛者灸之正氣得扶,實者灸之邪氣得祛”的預期效果的。,第二十頁,共38頁。,操作要點,-,評分細則,素質要求(共,10,分),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第二十一頁,共38頁。,評分細則,操作前準備(共,25,分),第二十二頁,共38頁。,23,1.,患

8、者當前主要癥狀、臨床表現(xiàn)、既往史、體質辨證情況、有無感覺遲鈍,/,障礙,2.,患者,體質,及實施艾灸處的,皮膚情況,3.,心理狀態(tài)及對熱的敏感和耐受程度,評估,操作前準備,凡屬實熱證或陰虛發(fā)熱者,顏面部、大血管處、孕婦腹部、腰骶部,關節(jié)活動部位也不宜使用直接灸,極度疲勞、空腹、過飽或對灸法恐懼者,應慎灸,體弱者刺激量不宜過強,以防暈灸,禁忌,評分細則,第二十三頁,共38頁。,操作前準備,評分細則,第二十四頁,共38頁。,1.,治療過程中局部皮膚可能出現(xiàn)燒灼、熱燙的感覺或燙傷、水泡等情況,2.,艾條點燃可出現(xiàn)較淡的中藥燃燒氣味,告知,1.,根據(jù)取穴選擇合適的體位,體質虛弱或精神緊張者應采用,臥位

9、,。,2.,暴露施灸部位,注意,遮擋和保暖,。,體位,操作前準備,核對,1.,患者姓名、年齡、性別、住院號,2.,醫(yī)囑、診斷、施灸部位、時間,評分細則,第二十五頁,共38頁。,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頭頂、胸背,后灸腹部、四肢。,對于昏厥、局部知覺減退的病人或小兒等,操作者可將食、中兩指置于施灸部位的兩側通過操作者手指的感覺來測知病人局部的受熱程度。,施灸過程中,隨時詢問患者有無灼痛感,調整距離,防止燒傷,及時彈去艾灰,如局部皮膚產(chǎn)生燒灼、熱燙的感覺,應立即停止治療。,施灸后皮膚出現(xiàn)微紅灼熱,屬于正?,F(xiàn)象。如局部出現(xiàn)小水皰,無需處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皰較大,消毒局部皮膚后,用無菌注射器吸出液

10、體,覆蓋消毒敷料,保持干燥,防止感染。,操作流程(共,35,分),評分細則,第二十六頁,共38頁。,1.,患者的一般情況和施灸局部皮膚情況,2.,艾灸時間,3.,患者的反應及病情變化,4.,異常情況、處理措施及效果,操作后(共,15,分),評分細則,第二十七頁,共38頁。,意外情況及預防,1,、暈灸:,參照暈針處理,,輕度暈灸應迅速停止施灸,將患者扶至空氣流通處。抬高雙腿,頭部放低(不用枕頭),靜臥片刻,即可。如患者仍感不適,給予溫熱開水或熱茶飲服。重度暈灸,即停灸后平臥,如情況緊急,可令其直接臥于地板上。在百會上作雀啄式溫灸,直至知覺恢復,癥狀消退。,2,、燙傷:按燙傷處理。,3,、過敏,:

11、,艾條熏處奇癢,潮紅,水腫,水泡,重者心悸,胸悶,氣急,對癥處理。,4,、口干:初次接受治療的患者會出現(xiàn)口干,甚者有咳嗽、痰中帶血絲。輕者可無須理會,適應后癥狀消失。重者即停止艾灸。,5,、長期在艾灸環(huán)境工作的醫(yī)護人員出現(xiàn)口咽干燥、疲倦、口干、全身不適等反應,尤其是夏秋季,多喝水。,第二十八頁,共38頁。,注:,1.,艾條灸方法常用者有溫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種。,2,若有艾灸火脫落燒傷皮膚,燒壞衣被均為不合格。,技能(共,15,分),15,評分細則,第二十九頁,共38頁。,30,艾灸的臨床應用,四肢痿軟,1,)中醫(yī)證型:虛證、寒濕證(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頭部胸背,后腹部四肢),*,虛證:肢

12、體痿軟無力,逐漸加重,食少,便溏,面浮而色不華,神疲乏力,舌苔薄白,脈細。,*,寒濕證:肢體困重,痿軟無力,或兼有微腫麻木,以下肢為常見,胸脘痞悶,苔白膩,脈濡緩。,2,)選穴,上肢:,合谷,、,曲池,下肢:,足三里,第三十頁,共38頁。,31,胃脘痛,1,)中醫(yī)證型:脾胃虛寒(凡屬肝氣犯胃、胃陰不足、濕熱中阻者不宜施灸),*,脾胃虛寒證:胃脘劇痛,得溫痛減,伴有嘔吐清水,四肢厥冷,面色青白,舌淡,苔薄白,脈沉遲。,2,)選穴:,中脘穴,(臍上,4,寸),、,內關穴,(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艾灸的臨床應用,第三十一頁,共38頁。,32,拔除尿管后的小便淋瀝,1,)中醫(yī)

13、證型:一般適用于所有中醫(yī)證型,尤以寒濕證、虛證效果好。,*,寒濕證:小便不利,面浮足腫,患者下肢先腫,按之凹陷,兼有胸悶納少,肢冷神疲,身重腰酸,便溏,舌胖大,苔白,脈沉遲弱。,*,虛證:小便不利,兼有腰膝酸軟無力,四肢不溫,面色晄白,舌質淡嫩,脈沉細弱。,2,)選穴:,關元,(臍下,3,寸)、,氣海,(臍下寸)、,中極,(臍下,4,寸),艾灸的臨床應用,第三十二頁,共38頁。,33,膀胱痙攣(膀胱刺激征),1,)中醫(yī)證型:一般適用于所有中醫(yī)證型,尤其以腎陽虛衰、中氣不足更為顯效。,*,腎陽虛衰、中氣不足證:尿頻、尿急,尿道澀痛,伴見腰膝酸軟,面色晄白,舌淡胖苔白,脈弱。,2,)選穴:關元,(

14、臍下,3,寸),、氣海,(臍下寸),艾灸的臨床應用,第三十三頁,共38頁。,34,惡心嘔吐,1,)中醫(yī)證型:虛證、寒濕癥,*,虛證:嘔吐,飲食稍多即吐,時吐時止,兼有面色晄白,倦怠乏力,四肢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脈濡。,*,寒濕證:嘔吐兼有惡心,惡寒發(fā)熱,舌苔薄白,脈浮緩者。,2,)選穴:中脘穴,(,位于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4,寸),艾灸的臨床應用,第三十四頁,共38頁。,35,頑固性呃逆,1,)中醫(yī)證型:虛證(溫和灸,5min,7min,),2,)選穴:天突穴(,天突穴位于頸部,當前正中線上,兩鎖骨中間,胸骨上窩中央;取穴時,可采用仰靠坐位的姿勢),艾灸的臨床應用,第三十五頁,共

15、38頁。,36,眩暈,1,)中醫(yī)證型:氣血虧虛、風痰上擾證(凡屬肝陽上亢、肝腎陰虛者不宜施灸),*,氣血虧虛證:眩暈,動則尤甚,或突然站立則眼黑欲倒,兼有氣短乏力,面色晄白,舌淡,脈細弱。,*,風痰上擾證:頭暈耳鳴,首重如蒙,胸悶惡心,納少,痰多易咳,舌苔白膩,脈濡滑。,2,)選穴:百會,(,頭頂正中心,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艾灸的臨床應用,第三十六頁,共38頁。,37,崩漏,1,)中醫(yī)證型:所有中醫(yī)證型,尤其,以脾虛型更為顯效,。,*,脾虛證:經(jīng)血非時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斷,色淡質稀,神疲體倦,氣短懶言,不思飲食,四肢不溫,或面浮肢腫,面色淡黃,舌淡胖,苔薄白,脈緩弱。,2,):選穴:隱白,大敦(灸隱白醒脾益氣,統(tǒng)攝血行;灸大敦疏肝達木,調節(jié)血量)(,隱白穴,在足大趾末節(jié)內側,距趾甲角寸,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艾灸的臨床應用,第三十七頁,共38頁。,部位:,先灸頭部、腰背部,后灸胸腹、四肢。,方法:,遵醫(yī)囑或根據(jù)病情,選用相應的灸法。,時間:,每穴灸時間根據(jù)不同施灸方法有不同灸療時間,一般采用每日灸或隔日灸。,知識點,第三十八頁,共38頁。,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