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課堂教學不能顧此失彼匯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版課堂教學不能顧此失彼匯編(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新版課堂教學不能顧此失彼匯編
【背景材料】最近聽了一節(jié)思想品德觀摩課,教師在講授“樂于勞動 善于勞動”時,設計學生采訪活動,然而在采訪的過程中由于主客觀方面的原因,導致課堂的教學效果不是十分的明顯。課后交流中,執(zhí)教者說“唉!怎么會這樣呢?與我的預設有很大的差距呀!”。筆者對此作了一些不成熟的分析,與大家共享。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也日益呈現(xiàn)出日新月異的景象,教學手段現(xiàn)代化、學生活動形式多樣化、教學案例興趣化等,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感官,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知識內(nèi)化能力等方面,確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給課堂教學帶來無限的生機,有力推動了素質(zhì)教育向縱深
2、方向發(fā)展。但是,教學中也再現(xiàn)了一些令人擔憂的顧此失彼、矯枉過正的現(xiàn)象。筆者結合課堂教學實踐中的種種現(xiàn)象,簡單總結為以下三點。
1.注重形式,忽視人本
新課程理念要求“要努力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讓學生在積極愉快的活動中產(chǎn)生深刻的情感體驗?!痹偌由匣鶎咏虒W的管理者一味的要求求新,導致一線的教師在教學設計及執(zhí)行的過程中之注重簡單的追求“人無我有”、“人有我奇”的思路,往往忽略學生實際的學情。教者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通過自己的設計活動落實知識的傳授。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活動,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采訪感受勞動者的艱辛,以達到激發(fā)學生對勞動者的尊重和感激之情的目的。但是卻忽略了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采訪
3、難度較大,因為實際操作中要求訪問者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問題探究能力和隨機應變的能力等,而初中的學生往往與成功的采訪的要求相差甚遠,讓他樣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這樣的活動,難度較大。從課堂的實效來看,學生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提問,問題比較簡單,不能有效的推動教學活動的深入,更不能將勞動的內(nèi)涵引發(fā)出來,使教學活動僅僅浮于表面。因此學生很難通過簡單的對話,把握普通勞動者身上可貴之處。而且,在課堂的交流中也容易出現(xiàn)冷場的現(xiàn)象。因此,采訪活動失敗的最根本原因是課堂的執(zhí)教者沒有從初中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高估其能力,沒有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2.注重主體,忽視主導
4、
新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進一步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diào)學生的合作探究,讓學生在自主的實踐中進行道德的體驗和知識的感悟。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也確實努力進行角色的轉變,但是有一部分教師未能真正把握好“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在教學活動中,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怕?lián)霸劫薮摇敝樱瑢е略撝v時不敢講,有時也不能正確引導學生的討論,怕染上“不尊重學生”之名。而在正確處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中,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地位與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并不是矛盾的,特別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學習困難時和教材的理論性較強的知識時,更需要教師的傾情參與。本節(jié)課教師設計學生采訪活動具有較大的難度的現(xiàn)實
5、,教師就要學會調(diào)整思路發(fā)揮主導作用,如:對于采訪問題的設計要有一定的深度,而且當遇到冷場時,教師要對問題作一些引導性的提示,這樣就有利于幫助學生把握課堂提問的方向,可以避免課堂的無緒。也可以轉換方式,教師適時地參與共同采訪,作必要的引導和示范,甚至必要時由教師進行采訪,從一定的高度全面展現(xiàn)優(yōu)秀勞動者的思想***,以保證最大限度地用好勞動者這一“課程資源”。否則,簡單的任學生信馬由韁、漫無目的的去討論、采訪,教師撒手不管,讓自主成為“自流”,最終的結果會使教師的主導作用欠缺。最終會導致學生采訪不是十分的成功。
3.注重生成,忽視預設
新課程改革以來,大家都在強調(diào)關注學生的
6、生成、合理的利用學生的課堂生成。因此部分教師在接受這樣理念的時候,過度追求學生的“隨意生成”,輕視教師的“課前預設”。導致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了:遠離文本、任意生成的局面會有之;旁逸斜出、無謂爭辯的局面會有之;陷于一點、糾纏一點的局面會有之;腳踩西瓜皮,滑到哪兒算哪兒的局面會有之。縱觀本節(jié)課的活動,學生采訪時,課堂的組織形式是開放的、自由的,但問題是,由于是小組活動,學生的意見很難一致,導致結果不是十分的理想。如果教師在課前能夠充分考慮到課堂上的這些不確定因素,并提前拿出引導、矯正的方案,精心設計活動程序,可能在課堂上就會規(guī)避部分尷尬場面。
總之,因為教師對課改新理念的把握存在著“鐘擺現(xiàn)象”,造成對學生能力的估計不足和對活動過程的控制不當,使企望達成的教學目標在形式化的課堂活動中離學生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