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里陰晴》導學案 (練習)》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畫里陰晴》導學案 (練習)(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十五 《畫里陰晴》導學案(教師)
南漳縣職教中心 陳建平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論述的中心,學習借鑒作者的藝術觀點——藝術貴在創(chuàng)新。
2、學習文章結構起、承、轉、合的傳統(tǒng)技法。
3、了解中國畫與西洋畫的特點,感受不同藝術風格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自主學習】
一、作家作品
1、吳冠中(1919—2010),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江蘇宜興人。曾留學法國,1950年回國后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等校,是學貫中西的藝術大師和文學巨匠,在油畫、水墨、彩墨、速寫及藝術理論和文學創(chuàng)作等方面均造詣卓著
2、,致力于探索油畫民族化及中國畫現代化。在國內外已出版畫集四五十種,文集近十種。
2、《畫里陰晴》通過敘寫中外畫家對“ ”與“ ”兩種審美趣味的不同感受和采用的不同表現手法,抒發(fā)了作者獨特的感悟—— 。
二、疏通字詞
1、解釋下列詞語含義,并給加點字注音。
渲染( ):
含蘊( ):
朦朧( )( ):
滲進( ):
熏陶( ):
真諦( )
派生:
2、多音字。
調 落 鮮 模
三、整體感知
1、文章結構符合起、
3、承、轉、合的傳統(tǒng)技法,請結合課文加以分析。
明確:起承轉合式結構是論說類文章結構中的一種常見結構?!捌稹?,就是在文章的開頭開門見山明確地提出論點或論題?!俺小?,就是承接,就是承接中心論點或從正面或從反面闡述自己的觀點?!稗D”分三種情況:由正面論述轉入反面論述叫“反轉”,由反面論述轉入正面論述叫“正轉”;由正面論述進而轉入更深一層意義的論述叫“進轉”。“合”,就是文章全文的總結、綜合,是全部論證的結束。簡單一點講,“起”,就是開頭;“承”,就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轉”,就是轉折,從另一方面生發(fā)開去;“合”,就是結束上文。
第1段:由“ ”起筆,先敘路過故鄉(xiāng)
4、的感受。
第2段:承上贊美 。
第3段:轉而說明“喜歡畫陰天和微雨天的景色”的 。
第4段:綜上所述,借用“ ”作比喻,說明陰和晴兩種審美趣味可以 。
2、 找出文中表明作者觀點的語句,并概括出中心論點。
明確:
3、作者以“畫里陰晴”為題有何好處?
明確:以“畫里陰晴”為題,既是對全文內容的 ,又隱含了 :陰晴可以同畫,中西應該合璧,藝術在于創(chuàng)新。同時,這樣的文題又突出了文章的
5、 。
【合作探究】
一、分析課文
1、文章開頭說:“天微雨,主人感到有些遺憾?!弊髡叩男那槭窃鯓拥模?
明確:
2、第1段中,作者如何描寫宜興春雨?引用“默看細雨濕桃花”的詩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
引用詩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3、第1、2段是通過哪個詞語銜接的?這樣過渡有什么好處?
明確:第1、2段是通過“ ”這個詞語銜接的,這樣過渡顯得自然、緊湊,給人渾然一體的感覺。第1段說“濕”字透露了畫家敏銳的審美觸覺;第2段緊承上段,說“濕”渲染了山林村落,改變了大自然的色調。正因為“濕”使本不協(xié)調
6、的紅土和綠竹協(xié)調了起來。
4、對于“濕”,作者既有自己的獨特感悟,又在傳統(tǒng)文化中找到了淵源,試分別用一句話加以說明。
作者的獨特感悟:
傳統(tǒng)文化的淵源:
5、濕和雨在普通人眼里和畫家眼里有什么不同?
明確:
6、課文中提到了哪幾種繪畫技法?
明確:(1)中國畫簡稱“國畫”,它用毛筆、墨和中國畫顏料,在特制的宣紙或絹上作畫。在題材上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動物畫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分為工筆畫和寫意畫兩
7、種,各有蹊徑,各有特色。在世界美術領域,中國畫具有鮮明的民族形式和獨特風格。與詩詞、款賦、書法篆刻相結合,達到“形神兼?zhèn)洹睔忭嵣鷦拥男Ч?
中國畫主要包括兩種畫法:水彩畫、水墨畫。水彩畫:用水彩繪成的畫。水彩是用水調和后使用的繪畫顏料。水墨畫:指純用墨不著彩色的國畫。
(2)油畫:是西方繪畫最重要的畫種之一,采用油畫顏料,在制作過底子的布、紙、木板等材料上繪制作品 。油畫強調光感,運用色彩冷暖對比、明暗強度對比、厚薄層次對比進行光感創(chuàng)造,油畫的主要材料和工具有顏料、畫筆、畫布、畫刀、上光油、畫框等。
7、西洋油畫家對陽光和陰雨的感受和表現與作者有什么不同?第3段對推出中心論
8、點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確:
8、作者是如何在實踐中體現創(chuàng)作觀點的?文章說明自己的創(chuàng)新風格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明確:
二、品味語言。
1、“天微雨,主人感到有些遺憾?!贝司渲小拔ⅰ弊帜芊袷÷??為什么?
明確:
2、“車窗外雨洗過的茶場一片墨綠,像濃酣的水彩畫?!本渲械摹皾夂ā币辉~可以改為“濃重”嗎?
明確:
3、 第4段的“魚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比喻什么?“魚和熊掌”的典故出自哪里?
明確:
4、文章結尾作者說:“頭發(fā)都灰白了,還拿不定主意該定居到油畫布上呢,還是從此落戶在水墨之鄉(xiāng)了!”它的言外之意是什么?運用了什么修辭手
9、法?
明確:
【總結歸納】
1、本文中心是論述藝術貴在創(chuàng)新,作者是如何提出這一中心的?
明確:作者在層層 、步步 的基礎上, 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換言之,即 。
2、寫作特點
(1) 。本文論述的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重大原則問題,卻選擇了一個很小的切入點,僅從中外畫家對“陰”和“睛”的不同感受、不同主張、不同表現著筆,從選材上深得散文小中見大的“三味”。結構上則娓娓道來,收水到渠成
10、之效。
(2)語言上力求 ,少用繪畫術語;卻又不失鮮明和生動。如第1自然段對江南春雨的描繪,寥寥幾筆,意境全出。全文末尾“定居”和“落戶”的比喻,幽默中透出智慧。
【拓展延伸】
1、欣賞吳冠中的一幅畫,用詩意的語言對畫面加以描述。
2、有關“雨”的詩句。
(1)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稘O歌子》張志和(唐)
(2) 嫩寒枕褥膩春華,安息香凝煙篆斜。
睡起憑欄無意緒, ?!赌酆放颂靿郏ìF代)
(3) 水光瀲滟晴方好,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讹嫼铣跚绾笥辍诽K軾
(4)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都s客》趙師秀(南宋)
(5)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吹面不寒楊柳風。——《絕句》僧志南(南宋)
(6)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端驮拱参鳌吠蹙S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