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shù)學 第三章 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階段復習課學案 新人教A版選修2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高中數(shù)學 第三章 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階段復習課學案 新人教A版選修21(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第三課 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
[核心速填]
1.空間向量的有關(guān)定理和推論
(1)共線向量定理:對空間任意兩個向量a,b(b≠0),a∥b的充要條件是存在實數(shù)λ,使得a=λb.
(2)共線向量定理的推論:若,不共線,則P,A,B三點共線的充要條件是=λ+μ,且λ+μ=1.
(3)共面向量定理:如果兩個向量a,b不共線,那么向量p與向量a,b共面的充要條件是存在惟一的有序?qū)崝?shù)對(x,y),使得p=xa+yb.
(4)共面向量定理的推論:已知空間任意一點O和不共線的三點A,B,C,則P,A,B,C四點共面的充要條件是=x+y+z(其中x+y+z=1).
(5)空間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
2、個向量a,b,c不共面,那么對空間任一向量p,存在有序?qū)崝?shù)組{x,y,z},使得p=xa+yb+zc,其中{a,b,c}叫做空間的一個基底.
2.空間向量運算的坐標表示
設(shè)a=(a1,a2,a3),b=(b1,b2,b3).
(1)a+b=(a1+b1,a2+b2,a3+b3),
a-b=(a1-b1,a2-b2,a3-b3),
λa=(λa1,λa2,λa3),
ab=a1b1+a2b2+a3b3.
(2)重要結(jié)論:
a∥b?a=λb?a1=λb1,a2=λb2,a3=λb3(λ∈R);
a⊥b?ab=0?a1b1+a2b2+a3b3=0.
3.模、夾角和距離公式
(1
3、)設(shè)a=(a1,a2,a3),b=(b1,b2,b3),則
①|(zhì)a|==;
②cos〈a,b〉==.
(2)設(shè)A(a1,b1,c1),B(a2,b2,c2),則
dAB=||=.
4.空間向量的結(jié)論與線面位置關(guān)系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
(1)設(shè)直線l的方向向量是u=(a1,b1,c1),平面α的法向量v=(a2,b2,c2),
則l∥α?u⊥v?uv=0?a1a2+b1b2+c1c2=0,l⊥α?u∥v?u=kv?(a1,b1,c1)=k(a2,b2,c2)?a1=ka2,b1=kb2,c1=kc2(k∈R).
(2)設(shè)直線l,m的方向向量分別為a,b,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別為u,v,則
4、
l∥m?a∥b?a=kb,k∈R;
l⊥m?a⊥b?ab=0;
l∥α?a⊥u?au=0;
l⊥α?a∥u?a=ku,k∈R;
α∥β?u∥v?u=kv,k∈R;
α⊥β?u⊥v?uv=0.
5.空間向量與空間角的關(guān)系
(1)設(shè)異面直線l1,l2的方向向量分別為m1,m2,則l1與l2的夾角θ滿足cos θ=|cos〈m1,m2〉|.
(2)設(shè)直線l的方向向量和平面α的法向量分別為m,n,則直線l與平面α的夾角θ滿足sin θ=|cos〈m,n〉|.
(3)求二面角的大?。?
(ⅰ)如圖31①,AB,CD是二面角αlβ的兩個半平面α,β內(nèi)與棱l垂直的直線,則二面角的大小θ=
5、〈,〉.
圖31
(ⅱ)如圖31②③,n1,n2分別是二面角αlβ的兩個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則二面角的大小θ滿足cos θ=cos〈n1,n2〉或-cos〈n1,n2〉.
[體系構(gòu)建]
[題型探究]
空間向量的基本概念及運算
如圖32,在四棱錐SABCD中,底面ABCD是邊長為1的正方形,S到A、B、C、D的距離都等于2.給出以下結(jié)論:
圖32
①+++=0;
②+--=0;
③-+-=0;
④=;
⑤=0.
其中正確結(jié)論的序號是________.
[解析] 容易推出-+-=+=0,所以③正確;又因為底面ABCD是邊長為1的正方形,SA=SB
6、=SC=SD=2,所以=22cos∠ASB,=22cos∠CSD,而∠ASB=∠CSD,于是=,因此④正確,其余三個都不正確,故正確結(jié)論的序號是③④.
[答案]?、邰?
[規(guī)律方法] 1.空間向量的線性運算包括加、減及數(shù)乘運算,選定空間不共面的三個向量作為基向量,并用它們表示出目標向量,這是用向量法解決立體幾何問題的基本要求,解題時可結(jié)合已知和所求,根據(jù)圖形,利用向量運算法則表示所需向量.
2.空間向量的數(shù)量積
(1)空間向量的數(shù)量積的定義表達式ab=|a||b|cos〈a,b〉及其變式cos〈a,b〉=是兩個重要公式.
(2)空間向量的數(shù)量積的其他變式是解決立體幾何問題的重要公式,如
7、a2=|a|2,a在b上的投影=|a|cos θ等.
[跟蹤訓練]
1.如圖33,已知ABCDA′B′C′D′是平行六面體.
設(shè)M是底面ABCD的中心,N是側(cè)面BCC′B′對角線BC′上的分點,設(shè)=α+β+γ,則α+β+γ=________.
圖33
[連接BD,則M為BD的中點,
=+=+=(+)+(+)=(-+)+(+)=++.
∴α=,β=,γ=.∴α+β+γ=.]
空間向量的坐標運算
(1)已知a=(2,3,-4),b=(-4,-3,-2),b=x-2a,則x=( )
A.(0,3,-6) B.(0,6,-20)
C.(0,6,-6) D
8、.(6,6,-6)
(2)已知向量a=(x,1,2),b=(1,y,-2),c=(3,1,z),a∥b,b⊥C.
①求向量a,b,c;
②求a+c與b+c所成角的余弦值.
【導學號:46342183】
[解析] (1)由b=x-2a得x=4a+2b,
又4a+2b=4(2,3,-4)+2(-4,-3,-2)=(0,6,-20),
所以x=(0,6,-20).
[答案] B
(2)①∵向量a=(x,1,2),b=(1,y,-2),c=(3,1,z),且a∥b,b⊥c,
∴,解得
∴向量a=(-1,1,2),b=(1,-1,-2),c=(3,1,1).
②∵a+c=(2,
9、2,3),b+c=(4,0,-1),
∴(a+c)(b+c)=24+20+3(-1)=5,
|a+c|==,|b+c|==,
∴a+c與b+c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規(guī)律方法] 熟記空間向量的坐標運算公式
設(shè)a=(x1,y1,z1),b=(x2,y2,z2),
(1)加減運算:ab=(x1x2,y1y2,z1z2).
(2)數(shù)量積運算:ab=x1x2+y1y2+z1z2.
(3)向量夾角:cos〈a,b〉=.
(4)向量長度:設(shè)M1(x1,y1,z1),M2(x2,y2,z2),則||=.
提醒:在利用坐標運算公式時注意先對向量式子進行化簡再運算.
[跟蹤訓練]
2.在
10、空間直角坐標系中,已知點A(1,-2,11),B(4,2,3),C(6,-1,4),則△ABC一定是( )
A.等腰三角形 B.等邊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C [∵=(3,4,-8),=(5,1,-7),=(2,-3,1),∴||==,||==,||==,∴||2+||2=||2,∴△ABC一定為直角三角形.]
利用空間向量證明平行、垂直問題
在四棱錐PABCD中,AB⊥AD,CD⊥AD,PA⊥底面ABCD,PA=AD=CD=2AB=2,M為PC的中點.
(1)求證:BM∥平面PAD;
(2)平面PAD內(nèi)是否存在一點N,使MN⊥平面PBD?若存在,確定
11、N的位置;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思路探究] (1)證明向量垂直于平面PAD的一個法向量即可;
(2)假設(shè)存在點N,設(shè)出其坐標,利用⊥,⊥,列方程求其坐標即可.
[解] 以A為原點,以AB,AD,AP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如圖所示,則B(1,0,0),D(0,2,0),P(0,0,2),C(2,2,0),M(1,1,1),
(1)證明:∵=(0,1,1),
平面PAD的一個法向量為n=(1,0,0),
∴n=0,即⊥n,
又BM?平面PAD,∴BM∥平面PAD.
(2)=(-1,2,0),=(1,0,-2),
假設(shè)平面PAD內(nèi)存在一點N,使MN⊥平面PB
12、D.
設(shè)N(0,y,z),則=(-1,y-1,z-1),
從而MN⊥BD,MN⊥PB,
∴即
∴∴N,∴在平面PAD內(nèi)存在一點N,使MN⊥平面PBD.
[規(guī)律方法]
利用空間向量證明空間中的位置關(guān)系
(1)線線平行:
證明兩條直線平行,只需證明兩條直線的方向向量是共線向量.
(2)線線垂直:
證明兩條直線垂直,只需證明兩直線的方向向量垂直.
(3)線面平行:
①證明直線的方向向量與平面的法向量垂直;
②證明可在平面內(nèi)找到一個向量與直線的方向向量是共線向量;
③利用共面向量定理,即證明直線的方向向量可用平面內(nèi)兩不共線向量線性表示.
(4)線面垂直:
①證明直線的
13、方向向量與平面的法向量平行;
②利用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轉(zhuǎn)化為線線垂直問題.
(5)面面平行:
①證明兩個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即是共線向量);
②轉(zhuǎn)化為線面平行、線線平行問題.
(6)面面垂直:
①證明兩個平面的法向量互相垂直;
②轉(zhuǎn)化為線面垂直、線線垂直問題.
[跟蹤訓練]
3.如圖34,長方體ABCDA1B1C1D1中,點M,N分別在BB1,DD1上,且AM⊥A1B,AN⊥A1D.
圖34
(1)求證:A1C⊥平面AMN.
(2)當AB=2,AD=2,A1A=3時,問在線段AA1上是否存在一點P使得C1P∥平面AMN,若存在,試確定P的位置.
【導學號:4634
14、2184】
[解] (1)證明:因為CB⊥平面AA1B1B,AM?平面AA1B1B,
所以CB⊥AM,又因為AM⊥A1B,A1B∩CB=B,
所以AM⊥平面A1BC,
所以A1C⊥AM,
同理可證A1C⊥AN,
又AM∩AN=A,
所以A1C⊥平面AMN.
(2)以C為原點,CD所在直線為x軸,CB所在直線為y軸,CC1所在直線為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因為AB=2,AD=2,A1A=3,
所以C(0,0,0),A1(2,2,3),C1(0,0,3),=(2,2,3),
由(1)知CA1⊥平面AMN,
故平面AMN的一個法向量為=(2,2,3).
設(shè)線段AA1
15、上存在一點P(2,2,t),使得C1P∥平面AMN,則=(2,2,t-3),
因為C1P∥平面AMN,
所以=4+4+3t-9=0,
解得t=.所以P,
所以線段AA1上存在一點P,使得C1P∥平面AMN.
利用空間向量求空間角
如圖35,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90,BC=6,D,E分別是AC,AB上的點,CD=BE=,O為BC的中點.將△ADE沿DE折起,得到如圖(2)所示的四棱錐A′BCDE,其中A′O=.
(1) (2)
圖35
(1)證明:A′O⊥平面BCDE;
(2)求二面角A′CDB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思路探究] (1
16、)利用勾股定理可證A′O⊥OD,A′O⊥OE,從而證得A′O⊥平面BCDE;(2)用“三垂線”法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后求解或用向量法求兩個平面的法向量的夾角.
[解] (1)證明:由題意,得OC=3,AC=3,AD=2.
如圖,連接OD,OE,在△OCD中,由余弦定理,得
OD==.
由翻折不變性,知A′D=2,
所以A′O2+OD2=A′D2,所以A′O⊥OD.
同理可證A′O⊥OE.
又因為OD∩OE=O,所以A′O⊥平面BCDE.
(2)如圖,過點O作OH⊥CD交CD的延長線于點H,連接A′H.
因為A′O⊥平面BCDE,OH⊥CD,
所以A′H⊥CD.
所以∠
17、A′HO為二面角A′CDB的平面角.
結(jié)合圖(1)可知,H為AC的中點,故OH=,
從而A′H==.
所以cos∠A′HO==.
所以二面角A′CDB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為.
[規(guī)律方法] 用向量法求空間角的注意點
(1)異面直線所成角:兩異面直線所成角的范圍為0<θ≤90,需找到兩異面直線的方向向量,借助方向向量所成角求解.
(2)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要求直線a與平面α所成的角θ,先求這個平面α的法向量n與直線a的方向向量a夾角的余弦cos〈n,a〉,易知θ=〈n,a〉-或者-〈n,a〉.
(3)二面角:如圖36,有兩個平面α與β,分別作這兩個平面的法向量n1與n2,則
18、平面α與β所成的角跟法向量n1與n2所成的角相等或互補,所以首先應(yīng)判斷二面角是銳角還是鈍角.
圖36
[跟蹤訓練]
4.在如圖37所示的圓臺中,AC是下底面圓O的直徑,EF是上底面圓O′的直徑,F(xiàn)B是圓臺的一條母線.
圖37
(1)已知G,H分別為EC,F(xiàn)B的中點,求證:GH∥平面ABC.
(2)已知EF=FB=AC=2,AB=BC,求二面角FBCA的余弦值.
【導學號:46342185】
[解] (1)證明:設(shè)CF的中點為I,連接GI,HI.
在△CEF中,因為點G,I分別是CE,CF的中點,
所以GI∥EF.
又EF∥OB,所以GI∥OB.
在△CFB
19、中,因為H,I分別是FB,CF的中點,
所以HI∥BC.
又HI∩GI=I,BC∩OB=B,
所以平面GHI∥平面ABC.
因為GH?平面GHI,
所以GH∥平面ABC.
(2)連接OO′,則OO′⊥平面ABC.
又AB=BC,且AC是圓O的直徑,
所以BO⊥AC.
以O(shè)為坐標原點,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由題意得B(0,2,0),C(-2,0,0).
過點F作FM⊥OB于點M,
所以FM==3,
可得F(0,,3).
故=(-2,-2,0),=(0,-,3).
設(shè)m=(x,y,z)是平面BCF的法向量.
由
可得
可得平面BCF的一個法向量m=.
因為平面ABC的一個法向量n=(0,0,1),
所以cos〈m,n〉==,
所以二面角FBCA的余弦值為.
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