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鄉(xiāng)愁詩兩首》教案示例》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參考)《鄉(xiāng)愁詩兩首》教案示例(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鄉(xiāng)愁詩兩首》教案示例
教材分析
鄉(xiāng)愁,是一個永恒的母題,本課中所選的兩首鄉(xiāng)愁詩雖各有特點,但都真摯感人。余光中的《鄉(xiāng)愁》主要是借助時空的變化來層層推進詩情的抒發(fā);而席慕蓉的《鄉(xiāng)愁》,主要是靠新奇的比喻來表現(xiàn)女詩人特有的纏綿的情思。學習這兩首詩,要引導學生理解整理如何以不同的構思、語言來表現(xiàn)同一主題。
教學設想
我校學生大多來自外地,因此此課比較容易引起共鳴,要通過此課的學習,引導學生品味鄉(xiāng)愁。擬用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余光中的《鄉(xiāng)愁》的結構美和音樂美,席幕容《鄉(xiāng)愁》中的比喻。
2、通過朗讀背誦,體會兩詩在構思上的特點。
教學內(nèi)容與過程
2、
一、導入
背誦《靜夜思》
再想想,還有哪些寫鄉(xiāng)愁的詩句: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二、學習第一首
(一)試讀,嘗試標節(jié)奏、重音,設計語速、感情基調(diào)
(二)聽錄音配樂朗讀
本課采用2001年中秋中央電視臺“同一首歌――走進臺灣”的現(xiàn)場錄音。
?。ㄈ┯懻?、點撥朗讀的節(jié)奏、重音
?。ㄋ模├首x:個人、小組結合,男、女聲讀
?。ㄎ澹├斫庠娨?
?。?)第一首四節(jié)詩之間按一個怎樣的順序?
?。?)“愁”是一種思緒,看不見摸不著,要寫愁,就必須選擇特定的形象,使讀者產(chǎn)生聯(lián)想和想象,使這種思緒為了所理解,于是李白是
3、怎么寫?(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懷消愁愁更愁)南唐后主李煜怎么寫?(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李清照又怎么寫?(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整理選取了哪些形象來表現(xiàn)鄉(xiāng)愁。他們或者將之比喻成水,或者比喻成麻,都是將無形的愁有形化了,那么,此詩中余光中先生用了哪些形象?
這首詩中用"郵票”表達f對母親的思念,用“墳墓”表達了對母親的懷念,這是濃烈的親情;用“船票”表達對新婚妻子的想念,這是熱烈的愛情;而“海峽’測表達了對家鄉(xiāng)、祖國的眷戀,這是深沉的愛國之情。這幾組形象構成了鄉(xiāng)愁的豐富內(nèi)涵,使‘鄉(xiāng)愁”有J”更明確的寄托。
(3)這四
4、節(jié)中的愁有何不同之處?
整理在這首詩里,設置了四個時段,將鄉(xiāng)愁濃縮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等意象,通過四個時段和空間的變化,逐層推進,使意象次第放大,將鄉(xiāng)愁詮釋為親情、愛情和思家愛國之情,感情由淡而濃,主題由淺入深,在一詠三嘆之中,將鄉(xiāng)愁渲染得異常濃烈。另外,這四節(jié)詩借用同一結構形式,反復陳說分離之苦,如同歌詞,不僅富有音樂美,而且更利于突出主題。
?。W生各自朗讀、品味、背誦
三、聽讀、朗讀席慕蓉《鄉(xiāng)愁》
?。?)這首詩整理又將鄉(xiāng)愁外化為哪些形象?
(2)第一節(jié)寫故鄉(xiāng)的月夜笛聲,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氛圍,表現(xiàn)了整理一種怎樣的情緒?“總”字去掉可不可以,為什么?
5、?。?)如何理解“一種模糊的惆悵”
(4)最后一節(jié)采用什么修辭手法?有何表達效果?“永不老去”說明了什么?
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樹是以年輪來計算生長年限的,沒有年輪,永不老去,意味著整理的鄉(xiāng)思無限,直到永遠。表達了詩人對家鄉(xiāng)的無盡的思念之情。
?。?)自由朗讀、背誦
四、欣賞羅大佑的《鄉(xiāng)愁四韻》抄錄歌辭
五、作業(yè)
讀李廣田的《鄉(xiāng)愁》,閱讀后,按要求答題。
1.這首詩中,整理是因為什么而觸動了思鄉(xiāng)的情思?
2.整理在詩中描述了哪些意象來表達鄉(xiāng)愁?
3.這首詩與兩位臺灣詩人的《鄉(xiāng)愁》在表達情感及構思上有何不同?
4.你認為這首詩在語言上有
6、什么特色?
附錄:
一、兩首詩的朗讀提示
鄉(xiāng)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xiàn)在
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鄉(xiāng)愁四韻詞
余光中詞羅大佑曲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那酒一樣的長江水
那醉酒的滋味是鄉(xiāng)愁的滋味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
7、一掌海棠紅啊海棠紅那血一樣的海棠紅
那沸血的燒痛是鄉(xiāng)愁的燒痛給我一掌海棠紅啊海棠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那信一樣的雪花白
那家信的等待是鄉(xiāng)愁的等待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那母親一樣的臘梅香
那母親的芬芳是鄉(xiāng)土的芬芳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我慢慢意識到,我的鄉(xiāng)愁應該是對包括地理、歷史和文化在內(nèi)的整個中國的眷戀……
“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枚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鶴發(fā)童顏的余光中在接受來自祖國大陸的記者采訪時,又一次忘情地吟唱起他作于30年前的《鄉(xiāng)愁》。
由于余光中15年前從香港返臺后“背棄臺北”而“轉居高雄”,記
8、者初抵臺北欲尋訪這位名播兩岸的詩人的計劃受到困擾。幸好報載他要到臺北出席一個文學翻譯界的筆會,我們相約于他,沒想到詩人竟爽快地答應了。
采訪自然是從他的創(chuàng)作談起,而“鄉(xiāng)愁”又是雙方共同的話題,余光中告訴記者,中央電視臺剛剛與他談妥,將他的詩作《鄉(xiāng)愁》譜曲后作為電視系列片《閩南名流世家》的主題曲,這部電視片講述的是鄭成功后人在海峽兩岸生活的情況。
“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離開大陸,3年后畢業(yè)于臺灣大學外文系,先后在數(shù)所大學任教,創(chuàng)作,也曾到美國和香港求學、工作。目前在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任教。已出版詩集、散文、評論和譯著40余種
9、,他自稱是“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多妻主義者”。文學大師梁實秋評價他“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
“從21歲負笈漂泊臺島,到小樓孤燈下懷鄉(xiāng)的呢喃,直到往來于兩岸間的探親、觀光、交流,縈繞在我心頭的仍舊是揮之不去的鄉(xiāng)愁。”談到作品中永恒的懷鄉(xiāng)情結和心路歷程時他說,“不過我慢慢意識到,我的鄉(xiāng)愁現(xiàn)應該是對包括地理、歷史和文化在內(nèi)的整個中國的眷戀?!?
60年代起余光中創(chuàng)作了不少懷鄉(xiāng)詩,其中便有人們爭誦一時的“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白發(fā)蓋著黑土,在最美最母親的國土。”回憶起70年代初創(chuàng)作《鄉(xiāng)愁》時的情景,余光中時而低首沉思,時而抬頭遠眺,似乎又在感念著當時的憂傷氛圍。他說:“
10、隨著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懷鄉(xiāng)之情便日重,在離開大陸整整20年的時候,我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nèi)一揮而就,僅用了20分鐘便寫出了《鄉(xiāng)愁》?!?
余光中說,這首詩是“蠻寫實的”:小時候上寄宿學校,要與媽媽通信;婚后赴美讀書,坐輪船返臺;后來母親去世,永失母愛。詩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我想到了大陸這個“大母親”,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開朗,就有了“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一句。
余光中在南京生活了近10年,紫金山風光、夫子廟雅韻早已滲入他的血脈;抗戰(zhàn)中輾轉于重慶讀書,嘉陵江水、巴山野風又一次將他浸潤?!拔覒c幸自己在離開大陸時已經(jīng)21歲。我受過傳統(tǒng)《四書》、《五經(jīng)》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
11、文學的熏陶,中華文化已植根于心中?!庇喙庵姓f,“如果鄉(xiāng)愁只有純粹的距離而沒有滄桑,這種鄉(xiāng)愁是單薄的?!?
《鄉(xiāng)愁》是臺灣同胞、更是全體中國人共有的思鄉(xiāng)曲,隨后,臺灣歌手楊弦將余光中的《鄉(xiāng)愁》、《鄉(xiāng)愁四韻》、《民歌》等8首詩譜曲傳唱,并為大陸同胞所喜愛。余光中說:“給《鄉(xiāng)愁四韻》和《鄉(xiāng)愁》譜曲的音樂家不下半打,80多歲的王洛賓譜曲后曾自己邊舞邊唱,十分感人。詩比人先回鄉(xiāng),該是詩人最大的安慰?!?
“掉頭一去是風吹黑發(fā),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
1992年,余光中43年后再次踏上大陸的土地。談到這次對北京的訪問,余光中說:“我的鄉(xiāng)愁從此由浪漫階段進入現(xiàn)實時期。我大陸之行的心情相當復雜,恍
12、若夢中,我在北京登長城、游故宮,被兩岸同胞的親情所感染,寫了不少詩作,盡情抒解懷鄉(xiāng)之愁,因為原來并未到過北京,所以首次回大陸,鄉(xiāng)愁并沒有一種很對應的感覺和體驗?!?
自此以后,余光中往返大陸七八次,他回到了福建家鄉(xiāng),到了南京、湖南等地,在南京尋訪金陵大學故地,在武漢遍聞滿山丹桂,探親訪友,與大陸學子對談,對大陸自然多了一層感知和了解。
他說:“初到大陸,所見所聞,令我興奮不已。但我也看到洞庭湖變小了,蘇州的小橋流水被污染了,這些讓我也產(chǎn)生些許失望。但此后去大陸多次,那里的變化之快讓我驚異和興奮。”在四川,作家流沙河贈他一把折扇,問他是否樂不思蜀,他揮毫題字:思蜀而不樂。翰墨間仍飄出了
13、淡淡的鄉(xiāng)愁。
他說:“玄武湖,紫金山都變了,但大學原來的校舍我還能認得出來。
我接觸了許多人,他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水平都不錯。尤其是大陸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一心一意搞建設,魄力很大,又很踏實?!?
余光中說,在大陸的游歷也使他越來越發(fā)現(xiàn),他的鄉(xiāng)愁是對中華民族的眷戀與深情。“我后來在臺灣寫了很多詩,一會兒寫李廣、王昭君,一會兒寫屈原、李白,一會兒寫荊軻刺秦、夸父逐日。我突然意識到,這些都是我深厚‘中國情結’的表現(xiàn)?!?
他說:“我在大陸大學演講時朗誦我的詩《民歌》,‘傳說北方有的民歌,只有黃河的肺活量才能歌唱,從青海到黃海,風也聽見,沙也聽見’,在場的學生和我一同應和,慷慨激昂
14、,這就是我們的民族感情?!?
抗戰(zhàn)時期,余光中隨母親逃出南京,日軍在后面追趕,他們幸得脫險,后來輾轉越南到了重慶。日軍大肆轟炸重慶時,上千同胞受難,余光中幸好躲在重慶郊區(qū)。談起這些浩劫,余光中說:“這些都激發(fā)起我作為中國人的民族感情。那時候,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同仇敵愾的豪情,只要唱起‘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萬里長城萬里長’,都會不禁淚流滿面。前幾年在東北訪問時,青年時的歌謠仍縈繞著我。于是寫下了‘關外的長風吹著海外的白發(fā),飄飄,像路邊千里的白楊’的詩句。”
余光中承認,他的詩歌在赴美期間受到了當時流行的搖滾樂的影響,比較注意節(jié)奏,因此也容易被作曲家看中譜曲,但他仍以“藍墨水的上游
15、是黃河”來表明他的文化傳承中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他說,盡管他在美國上過學,詩文中也受一些西方東西的影響,但不變的是中國文化的遺韻和對中華民族的懷思。他的作品深受《詩經(jīng)》的影響,也學習過臧克家、徐志摩、郭沫若、錢鐘書的作品。他說:“我以身為中國人自豪,更以能使用中文為幸?!?
“燒我成灰,我的漢魂唐魄仍然縈繞著那片厚土”
余光中曾在文章中寫道:“燒我成灰,我的漢魂唐魄仍然縈繞著那片厚土。那無窮無盡的故國,四海漂泊的龍族叫她做大陸,壯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難叫她做江湖?!彼f:“這許多年來,我所以在詩中狂呼著、低囈著中國,無非是一念耿耿為自己喊魂?!?
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大陸是母親,
16、臺灣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歐洲是外遇。
他說,中國文化對所有的“龍族”都有著無法擺脫和割舍的影響。談到臺灣一些人企圖割裂兩岸的文化了解,他說:“吃飯要用筷子,過端午節(jié),過中秋節(jié),能改得掉嗎?大家所信仰的媽祖,不也是從大陸來的?余秋雨等大陸文化學者到臺灣演講引起轟動,不都說明中華文化是一脈相傳的?”
余光中的妻子是他的表妹,江蘇人,有著女性知識分子的韻味和氣息。
重慶時期,兩人青梅竹馬。他們至今都保留著一個特色,那就是在家的時候講四川話。有次余光中到四川大學演講,他征求校方,既然到了四川,是否就用四川話演講,后來校方告訴他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就用普通話吧”,余光中因此沒能有機會顯
17、示他講四川話的才能。
從香港返臺后,余光中為躲避繁瑣的事務和各種交際,一直定居在高雄,在“國立中山大學”任教,盡管年過七旬,但精神矍鑠,幽默健談,不失赤子之心。他每天堅持工作,上課、創(chuàng)作、編書,樂此不疲。他的近作不時被大陸報刊轉載,一些大陸出版社要出他的作品集,他便不辭辛苦親自校對。
“國立中山大學”環(huán)境優(yōu)美,緊鄰壽山風景區(qū),南邊是世界排名第四的貨運港口高雄港,正西是西子灣,他的辦公室就在面海的半山腰。余光中面海低語:“在臺北時辦公室也靠海,不過是靠著臺灣東海岸,我看著太平洋有什么意思,看美國有什么意思。這也許是天意,現(xiàn)在我憑窗而立,便可直視海峽西面,盡管身在臺灣,我可以眺望對面的香港,可以一生守望著我的大陸?!?
友情提示:部分文檔來自網(wǎng)絡整理,供您參考!文檔可復制、編制,期待您的好評與關注!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