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二則》重點知識》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禮記二則》重點知識(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精品文檔
(一)雖有嘉肴
(一)課文字詞詳解
①雖有②嘉肴,弗食,不知③其④旨也;雖有⑤至道,弗學,不知其⑥善也。⑦是故
①雖:雖然。②嘉肴:美味的菜肴。嘉,好、美。肴,用魚、肉做的菜。③其:代“食” 的對象。④旨:昧美。⑤至道:最好的道理。至,達到極點。⑥善:益處,好處。⑦是故: 所以。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①困。知不足,然后能②自反也;知困,然后能③自強也。故
日:
①困:困惑。②自反:自我反思。③自強:自我勉勵。強,勉勵。
①教學相長也。《②兌命》曰“③學學半”,④其此之謂乎!
①教學相長:教與學是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②兌:同“說”,指的是殷商時的賢相 傅說(
2、yu e)o③學學半:教別人,占自己學習的一半。前一個“學”同“教”,教導。④其 此之謂乎: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其,表示推測。
(二)重點句子翻譯
1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雖然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
2 .教學相長也。
教與學是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
3 .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學習以后就會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學以后就會知道(自己的)困惑。
4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知道(自己的)不足,這樣以后就能自我反思; 知道(自己的)困惑,這樣以后就能自我勉 勵。
5. “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教別人
3、,占自己學習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三)課文分析
1 .本文論述了教與學的關系問題,說明了教學相長的道理。教和學,是相輔相成的, 是互相促進的,只有二者兼?zhèn)?,才能獲得成功。
2 .為何在一開始寫關于“嘉肴” “至道”的內(nèi)容,能否刪去?
以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作比, 形象生動地引出學習的重要性, 從而有力地證明中心, 說理
的力度大大增強。即通過比喻,引入“至道”,形象生動地告訴讀者學習的重要性。所以不 能刪去。
3 .本文在論述時先以“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繼而引入“雖有至道, 弗學,不知其善也”,進而又從教與學兩個方面加以說明,最后歸結(jié)到“教學相長”這個結(jié)
4、論。
(二)大道之行也
(一)課文字詞詳解
①大道②之③行也,天下④為⑤公。⑥選賢與能,⑦講
①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時代的政治制度。②之:的。 ③行:施行。④為:是。⑤公: 公共的。⑥選賢與(j 口)能: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選,選拔。賢,指品德高尚。
與,同“舉”。能,指才干出眾。⑦講:講求。
①信②修③述。④故人不⑤獨⑹親其⑦親.不獨⑧子其⑨子.使⑩老有所終.
①信:誠信。②修:培養(yǎng)。③睦:和睦 (氣氛)。④故:因此。⑤獨:只。⑥親:以…… 為親。⑦親:父母。⑧子:以……為子。⑨子:子女。⑩老有所終:老人能夠善終。終,善 終。
①壯有所用,②幼有所長,③矜、寡、孤
5、、獨、
①壯有所用:壯年人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才能,為社會效力。 ②幼有所長(zh & ng):幼年人
能順利成長。③矜(gu an)、寡、孤、獨:矜,同“鰥”,老而無妻;寡,老而無夫;孤, 幼而無父;獨,老而無子。
①廢疾者②皆有所③養(yǎng),④男有分,⑤女有歸。⑥貨⑦惡
①廢疾者:有殘疾而不能做事的人。者,……的人。②皆:者B。③養(yǎng):供養(yǎng)。④男有
分(f e n):男子有職務。分,職分,職守。⑤女有歸:意思是女子有歸宿。歸,女子出 嫁。⑥貨:財貨。⑦惡:憎恨。
其①棄于地也,不②必③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①棄:丟棄。②必:一定。③藏:私藏。
①是故②謀閉而不③
6、興,④盜竊亂賊而不作,⑤故⑥外戶
①是故:因此。②謀:奸詐之心。③興:興起。④盜竊亂賊而不作:盜竊、作亂害人的 事情不發(fā)生。舌L指作亂。賊,指害人。作,興起。⑤故:所以。⑥外戶:從外面把門帶上。
而不閉。①是②謂③大同。
①是:這。②謂(we i):是。③大同:指理想社會。同,有和、平的意思。
(二)重點句子翻譯
1 .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天下是公共的。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 (人人)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
2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因此人們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
3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
7、者皆有所養(yǎng)。
讓老年人能夠善終, 讓壯年人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才能, 為社會效力,讓幼年人能夠順利成
長,讓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有殘疾而不能做事的 人都有人供養(yǎng)。
4 .男有分,女有歸。
男子有職業(yè),女子有歸宿。
5 .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對于)財貨,(人們)憎恨(那種)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但并非自己想私藏;(對于) 力氣,(人們)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
6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因此奸詐之心閉塞而不會興起,盜竊、作亂害人的事情也不興起。
7 .故外戶而不閉。
8、是謂大同。
因此(家家戶戶)門都從外面帶上而不關閉。這就是理想中“大同”的境界。
(三)課文分析
1. “大道之行也……講信修睦?!边@一層是 對“大同”社會的綱領性說明 ?!按蟮馈保?
可以理解為治理社會的最高準則。這一句是總括,以下三句是分述。
①“天下為公”②“選賢與能”③“講信修睦”
2 .課文中所提到的“大道” “大同”各指什么,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和認識?
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會的最高準則,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國泰民安的理想狀態(tài)。 “大
同”可以理解為儒家的理想社會或是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當時人
們頭腦中的理想境界,兩個詞都帶有明顯的理想色彩,寄托著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
3 .本文是從哪三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的?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 ②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 ③人人都珍惜勞動成果, 卻毫無
自私自利之心(或: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4 .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文章表達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現(xiàn)一個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5 .寫出表現(xiàn)人人都能關愛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關愛,能安居樂業(yè)的句子。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 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