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第10課《孟子》二章 課件長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八年級語文下:第10課《孟子》二章 課件長版(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孟子二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言文閱讀基本方法 整體感知 疏通文字 分析內(nèi)容 總結(jié)寫作特點 解析品味學(xué)習目的1理解古代哲人的思想。2順暢朗讀、背誦課文。3積累文言詞匯。4學(xué)習古人說理論證的方法。 孟子(約前372一前289),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縣)人,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稱。他生活在兼并戰(zhàn)爭激烈的戰(zhàn)國中期,政治上主張“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學(xué)基礎(chǔ)上,提出了系統(tǒng)的“仁政”學(xué)說,主張行“仁政”以統(tǒng)一天下。 孟子不僅是儒家的重要學(xué)術(shù)著作,也是我國古代極富特色的散文專集。 其文氣勢充沛,感情洋溢,邏輯嚴密;既滔滔雄辯,又從容不迫;
2、尤長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與語言,說明復(fù)雜的道理。對后世散文家韓愈。柳宗元、蘇軾等影響很大。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時,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 地利,有利于作戰(zhàn) 的地理形勢。 人和,指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jié)。 不如,比不上 孟子用“天時”“地利”“人和”來概括有利于作戰(zhàn)的各種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夫環(huán)而攻之: 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天下順之: 故君子有不戰(zhàn):周圍三里(那樣的?。┏?。周圍三里(那樣的?。┏?/p>
3、。郭,外城。郭,外城。環(huán),圍;而,表轉(zhuǎn)折,卻。環(huán),圍;而,表轉(zhuǎn)折,卻。夫,句首發(fā)語詞。夫,句首發(fā)語詞。池,護城河。池,護城河。兵革,泛指武器裝備;兵,兵器;革,甲衣;兵革,泛指武器裝備;兵,兵器;革,甲衣;堅利,堅固鋒利。堅利,堅固鋒利。米粟,指糧食。米粟,指糧食。委,放棄;去,離開;意思是棄城而逃。委,放棄;去,離開;意思是棄城而逃。域,界限,這里意思是限制;以,憑,靠;意思是域,界限,這里意思是限制;以,憑,靠;意思是固國,鞏固國防。固國,鞏固國防。威,震攝;兵革之利,武器的強大。威,震攝;兵革之利,武器的強大。之,動詞,到;至,極點。之,動詞,到;至,極點。畔,通畔,通“叛叛”,背,背叛
4、。叛。順,歸順,服從。順,歸順,服從。使人民定居下來(不遷移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劃定的邊疆的界限。使人民定居下來(不遷移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劃定的邊疆的界限。故,所以;有不戰(zhàn),不戰(zhàn)則已。故,所以;有不戰(zhàn),不戰(zhàn)則已。 分段并歸納段意。提出中心論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戰(zhàn)例一(攻方失利)天時不如地利。戰(zhàn)例二(守方失利)地利不如人和。得出主旨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層進總分總討論 ?“人和與下文所說的“道”是什么關(guān)系? ?本文闡述的主要觀點是什么?“道”即指仁政。“得道”就是施行仁政。施行仁政則“多助”,“多助”則“天下順之”,這就是“人和”,即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 護。中心論點的深化:“得
5、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思考、討論 ?文章第3段運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文章第4段運用什么句式及修辭手法?有什么效果? ?本文的論證方式論證方式有什么特點? 雙重否定、排比句,起肯定、加強語言氣勢的作用,極言防御一方地利條件的優(yōu)越。(1)運用排比句,再次強調(diào)“地利”不足恃。(2)運用對比手法,把“得道者”與“失道者”的后果進行對比,點明文章主旨。先擺出觀點,再舉事例,講道理。 1古今異義。郭 七里之郭 古義:外城 今義:姓氏池 池非不深也 去 委而去之 親戚 親戚畔之 委 委而去之 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通假字。親戚畔之。3虛詞。 親戚畔之。 代詞,他。 三里之城。 寡助之至 泉香而酒洌。 表并列,并且 夫環(huán)而攻之。 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之而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