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綜合測試題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綜合測試題 新人教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九年級語文第四單元試題
一、語文基礎知識與使用(12分)
1、下面詞語的字形及加線字注音都準確的一項是( )(2分)
A、詰(jié)難 狡黠(ji) 藻(zǎo)飾 根深蒂固
C、怡(yí)情 矯(jiǎo) 正 嚼(jiáo)蠟 咬文嚼字
2、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準確的一項是( )(2分)
A.在燦若群星的世界優(yōu)秀童話作家中,丹麥作家安徒生之所以鶴立雞群,是因為他開啟了童話文學的一個新時代。
B.這些年輕的科學工作者決心以無所不為的勇氣,克服重重困難,去探索大自然
2、的奧秘。
C.古今中外的智者先賢,以高山仰止的深邃思維和廣闊視野,撫慰著我們躁動的心靈。
D.冰雪初融,江河日下,涓涓細流潤澤萬物,春天在人們不知不覺中悄不過至。
3、下列各句中,有語病的一句是( ) (2分)
A.隨著《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等明星親子節(jié)目的熱播,童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追捧,但專家認為,孩子成長有其自身規(guī)律,不可急功近利。
B.互聯(lián)網開放包容的特征決定了網絡安全治理和網絡違法犯罪之間的較量永遠沒有終點,網絡安全意識的增強,很大水準上決定著這場對決的勝敗。
C.在今天凌晨結束的國際田聯(lián)鉆石聯(lián)賽尤金站男子100米比賽中,中國
3、廣東飛人蘇炳添飈出9秒99的成績,成為歷史上首個突破10秒大關的黃種人。
D.文學閱讀就是這樣,在各不相同的故事里,在持續(xù)變化的體驗里,我們感到自己的生活得到了補償,那些沉睡的記憶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身邊。
4、下列說法完全準確的一項是( )(2分)
A.“豆蔻”指十五六歲的少女,“垂髫”指童年,“玉兔”和“嬋娟”是月亮的別稱,“芙蕖”是菊花的別名。
B.司馬遷是我國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他用畢生精力著成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一百三十篇,后人把這部書稱為《史記》。
C.高爾基的《童年》以一個小孩的眼光講述了一段童年往事,刻畫了堅強勇敢的阿
4、廖沙、思想善良的外祖父和貪婪殘暴的外祖母等人物形象。
D.《小石潭記》《岳陽樓記》屬于我國古典文學中的“記”類作品,其作者分別是柳宗元、范仲淹,兩位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新*課*標*第*一*網]
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2分)
①現(xiàn)在,科技治霾已經成為共識,希望科技能夠治理霧霾,還我們一個藍天。②與此同時,各個省市環(huán)保部門也在加快推動科技治霾的進程。③如果舍本而逐末,那么霧霾的治理效果將大打折扣。④霧霾是當今各大輿論場不可避免的熱點,而日新月異的新科技、新手段為霧霾問題的解決帶來一道曙光。⑤但環(huán)境污染的主體在人,根治霧霾在于約束人的行為,科技只
5、能為治理霧霾提供依據和手段。⑥很久以來,科技部就已經開始探索科技治霾的路徑。
A. ④⑥②①⑤③ B. ④①⑥②⑤③ C. ①⑤③④⑥② D. ①⑥②⑤③④
6、三千多年前,當“中國”這個名詞剛被使用時,它的范圍只指今天的河南一帶,以后才逐步擴大到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即使這個地區(qū)并非今天中國的地理中心,卻一直被認為是“天下中心”,并且長期雄踞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地位。
這段文字主要談的是( )(2分)
A、“中國”一詞在古代的真正含義。 B、三千年以前中國大致的疆土范圍。
C、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D、黃河中下游地
6、區(qū)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古詩文積累和閱讀(22分)
(一)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7—8題。(4分)
鷓鴣天【晏幾道】
守得蓮開結伴游,約開萍葉上蘭舟。來時浦口云隨棹,采罷江邊月滿樓。
花不語,水空流,年年拼得為花愁。明朝萬一西風動,爭奈朱顏不耐秋。
7、下列對本詞上片的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2分)
A.“守得蓮開結伴游”寫一群女子為了采蓮,她們長時期地等侯,蓮花開了,她們便結伴去采。寫出了蓮開前的耐心等待。
B.“約開萍葉上蘭舟”寫湖塘里長滿浮萍,采蓮的女子們要上船,得先輕輕地把它
7、撥開。這個句寫出了采蓮前的細致動作。
C.“來時浦口云隨棹”寫采蓮女到了浦口,天氣陰沉,霧靄云氣籠罩在她們船棹周圍,寫出了采蓮的環(huán)境和采蓮女的辛苦。
D.“采罷江邊月滿樓”寫采蓮女休工回到江邊,夜月已上,人家的樓臺上照滿月光。把采蓮勞動和采蓮人烘托得更為動人。
8、詞的下片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2分)
(二)14、默寫(8分)
① ,
8、 ,日長飛絮輕。(晏殊《破陣子》) ② ?悠悠。 。(辛棄疾《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③《山坡羊?驪山懷古》中表明作者對歷史興亡的大徹大悟,對王朝爭權奪位的否定的語句是 , ; , 。?
④《朝天子?詠喇叭》中表現(xiàn)人們對宦官既怕又恨的心理的句子是 ,
。??
(二)《出師表》《隆中對》中的兩段文字,完成16 19題。(17分)
【甲】臣本
9、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 、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
10、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笔?“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 ……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16
11、、解釋加點字的意思。(4分)
(1)欲信大義于天下 ( ) (2)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
(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 ) (4)此人可就見 ( )
1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乙文中的畫線句。(4分)
(1)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答:
(2)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答:
12、
18、(甲)一文中,諸葛亮的政治目標是: (1分)
(乙)一文中,諸葛亮為劉備謀劃的政治目標是: (1分)
19、小說《三國演義》中故事婦孺皆知,請你分別寫出期中兩個成語和兩個歇后語。
(1)成語: (2分)
(2)歇后語:
13、 (2分)
(一) (14分)
從公開的文字上看起來:兩年以前,我們總自夸著“地大物博”,是事實;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著國聯(lián),也是事實;現(xiàn)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國聯(lián),改為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了——卻也是事實。
于是有人慨嘆日: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單據這一點現(xiàn)象而論,自信其實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來信“國聯(lián)”,都沒有相信過“自己”。假使這也算一種“信”,那也只能說中國人曾經有過“他信力”,自從對國聯(lián)失望之后,便把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會疑,一個轉身,
14、也許能夠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條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漸玄虛起來了。信“地”和“物”,還是切實的東西,國聯(lián)就渺茫,不過這還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賴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虛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時就找不出分明的結果來,它可以令人更長久的麻醉著自己。
中國人現(xiàn)在是在發(fā)展著“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現(xiàn)在的新東西,現(xiàn)在只不過日見其明顯,籠罩了一切罷了。然而,在這籠罩之下,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
15、脊梁。
這一類的人們,就是現(xiàn)在也何嘗少呢?他們有確信,不自欺;他們在前仆后繼的戰(zhàn)斗,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消滅于黑暗中,不能為大家所知道罷了。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于全體,那簡直是誣蔑。
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
1. 第1、2兩段,揭示了對方什么謬論論點和論據?(4分)
16、
2.第1、2兩段中反復承認:“是事實…”“也是事實…”“卻也是事實”,與原文的批判有什么關系?(2分)
3.閱讀文章3~5段,聯(lián)系全文,想一想,為什么本文以反駁對方的論證,即指出其論據不能證明論點的“突破口”
17、?(3分)
4.閱讀文章6~8段,文章在批駁對方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了什么樣的觀點?你能舉出證明作者觀點的事例嗎?(3分)
5.魯迅為什么反復強調“中國人的脊梁”?(2分)
18、
參考答案:
一、1、C(A、ji—xiá,帝—蒂。B、?xī—jí;D、zì—zhì);忘—妄)2、C 3、B 4、B 5、A 6、D
二、(一)7、C(解析:“天氣陰沉,霧靄云氣籠罩在她們船棹周圍”理解有誤,此處應該是采蓮女早上出去采蓮,霧靄未散,佛曉的云氣籠罩在她們船棹周圍,此句與后面的明月照樓在一起,營造了一個美好的采蓮環(huán)境,對人物的美起到烘托的作用。)
8、表達了對青春容顏易逝的傷感(憂愁)之情。
(三)14、①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②千古興亡多少事 不盡長江滾滾流③贏,都變做了土;
19、輸,都變做了土。?④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
二、(一)1.謬論論點: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謬論證據:兩年以前,我們總自夸著“地大物博”;不久就不再自夸了;現(xiàn)在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國聯(lián),改為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了。
2.有著前后照應的關系。
3.因為謬論論據都是被作者給予肯定的事實,謬論論點表面上看似乎也正確,要駁倒對方,自然需要揭穿對方的論據與論點之間沒有內在的邏輯關系。
4.正確觀點: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于全體,那簡直是誣蔑。事例略。
5.因為只有稱得上“脊梁”的人才算得是真正意義的中國人,為人民著想,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永遠也不會失掉自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