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下冊 第5單元 第18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課件 (新版)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九年級語文下冊 第5單元 第18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課件 (新版)新人教版(2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文言知識1.字音字形寡助( )畔( )畎畝( )傅說( )膠鬲( )拂士( )gu p nqu nyugb 文言知識 2.通假字寡助之至,親戚畔之(“畔”通“叛”,背叛)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衡”通“橫”,梗塞、不順)入則無法家拂士(“拂”通“弼”,輔佐) 文言知識3.古今異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古義:內(nèi)外親屬,包括父系親屬和母系親屬;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或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家庭或成員)委而去之(古義:離開;今義: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管夷吾舉于士(古義:獄官;今義:軍人) 文言知識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古義:護城河;今義:水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義:限制
2、;今義:某種范圍)傅說舉于版筑之間(古義:被舉薦,被選拔;今義:往上托,推舉)兵革非不堅利也(古義:兵器;今義:武裝力量,士兵) 文言知識膠鬲舉于魚鹽之中(被舉薦)舉大計亦死(發(fā)動)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因此)桓侯故使人問之(特意)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憑借,依靠)以塞忠諫之路也(表目的關(guān)系,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為)七里之郭(助詞,的)委而去之(代詞,它)舉故以之4.一詞多義 文言知識行拂( f)亂其所為(違背)入則無法家拂(b)士(通“弼”,輔佐)三里之城(內(nèi)城)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城墻)夫環(huán)而攻之(連詞,表承接)然而不勝者(連詞,表轉(zhuǎn)折)而死于安樂也(連詞,表并列)拂城而 作者作品 孟子
3、(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鄒(現(xiàn)在山東鄒城)人。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并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圣”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代表作是孟子,在寫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辯,具有氣勢充沛、感情強烈、筆墨酣暢的風格;采用了多種方式方法進行辯論,邏輯嚴謹。其中用得最多的是各種發(fā)問的方式方法,時而提問,時而設(shè)問,時而反問,運用自如,靈活多變。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陳述事理,辯論是非。 理解文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選自孟子公孫丑下,題目是編者加的,題目揭示了作者的觀點。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選自孟子告子下,題目是編
4、者加的,題目屬于論點型題目,揭示了文章的論點。 脈絡梳理 脈絡梳理 重點探究1.這兩則短文的論證方式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這兩則短文都運用了類比論證的手法:第一則以戰(zhàn)爭中的事例做例證,強調(diào)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類推出治國的道理;第二則從個人事例說起,在得出“困境造就人才”這個觀點后,轉(zhuǎn)到統(tǒng)治者治國上,指出決定國家存亡的因素和個人能否成就大事業(yè)的因素相仿,最后推理出論點。 兩則短文提出論點的方式不盡相同:第一則短文的論點在文章開篇點明,然后對論點進行進一步的解釋和闡述;第二則短文在文章結(jié)尾處揭示出論點后,不再對論點進行解說。 重點探究2.為什么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這一觀點是孟子“仁政”主張的具體體現(xiàn)? 在“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要素當中,孟子認為“人和”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要贏得民心。贏得民心的前提是“得道”,而這個“道”就是他一貫主張的“仁政”,所以孟子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說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實際上就是在闡明他的“仁政”主張。一、積累與運用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1)兵革非不堅利也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4)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2.“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A.正確的道理B.作戰(zhàn)的規(guī)律C.施行“仁政” D.統(tǒng)治的方法 兵器限制通“叛”,背叛指在國外C3.填空。(1)孟子,名。時期學派的代
6、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記錄的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的書,共七篇。南宋朱熹將孟子與并稱為“四書”。 軻 戰(zhàn)國 儒家 孟子及其弟子 大學 論語 中庸二、閱讀理解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乙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弊迂曉?“必
7、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弊迂曉?“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解釋句中加點的詞。(1)兵革非不堅利也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足兵 (4)民信之矣 2.將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2)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兵器 限制軍備信任所以君子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能勝利。從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國家就無以立足。3.甲 文中提出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乙文重點強調(diào)的觀點是什么?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無信不立(或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三、課堂小練筆孟子的“生于憂患
8、,死于安樂”的思想是否具有現(xiàn)實意義?請談談你的看法。 示例:當然有。在生活中,如果一個人的周圍環(huán)境很差,也就是所謂的“憂患”,那么只要他自己努力,不甘落后,就一定會有成就的。相反,若一個人生活在較好的環(huán)境中,也就是所謂的“安樂”,那么如果他自以為是,不思進取,就會墮落而“死”。但我們要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如果一個人生活在差環(huán)境中,他不努力,自甘墮落,只會更差。而一個人生活在好的環(huán)境中,居安思危,不滿足于現(xiàn)況,更加發(fā)奮,就會更有成就,他的立足點會更高??键c材料探究考點歸納材料探究題,也是中考的常見考點。所謂材料探究題就是命題者給出一段或幾段文字(或者圖片、表格)材料,要求考生通過對材料的閱讀、分
9、析、比較、研究,從而有所發(fā)現(xiàn),寫出發(fā)現(xiàn)、探究的結(jié)果。學生解題的過程,也就是研讀材料、分析處理材料、歸納整合得出信息、作出判斷、形成自己的觀點的過程。解題技巧解答探究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步:審清題目,讀懂材料。先要抓住要點, 審清題目的意思。第二步:找出幾則材料之間的共性(或者個性)。解答該類題目考生需要認真閱讀材料,從材料的語言、結(jié)構(gòu)、修辭、表達方式等方面進行分析解剖,把握各則材料所表現(xiàn)的思想內(nèi)容,從而找出各則材料之間的共性(或者個性)。第三步:整合要點,篩選信息(提煉材料的共性)。在比較分析多則材料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個性與共性)的基礎(chǔ)上,進行甄別篩選和提煉,把相同點加以保留,進而提
10、煉出它們的共性。1.(2016甘肅蘭州中考)某班開展“走近蘭州太平鼓”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以下任務。請閱讀為專題板報準備的三則材料,概括材料的主要信息?!静牧弦弧肯鄠?明朝大將徐達西征,九攻蘭州城不下,便制造了3尺長鼓,內(nèi)藏兵器,趁正月十五鬧元宵之際,讓軍士扮作“社火”隊員入城內(nèi),一舉破城,贏得太平。從此,百姓年年擂鼓鬧春,祈求太平,并把所擂之鼓稱為“太平鼓”。 【材料二】蘭州太平鼓舞是群舞,表演時,眾多鼓手前縱后躍,左旋右轉(zhuǎn),時而跳打, 時而舉打,起落有序,配合默契,猶如萬馬奔騰。鼓、鈸、鑼齊響,如春雷滾滾,聲聲震天。 【材料三】在蘭州本地的社火活動中,人們常常看到,太平鼓的鼓手走
11、到哪里,鼓聲和掌聲就跟到哪里?!按虻煤谩薄罢鎺拧钡馁潛P聲和“再來一次”的吶喊聲此起彼伏。更有外地來的游客感慨:“這場面,這氣勢,太震撼了,相機拍不出來,下次帶家人一起來看!”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于文字性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三則材料分別講了蘭州太平鼓的由來和意義,蘭州太平鼓的表演形式和鼓聲,以及人們對蘭州太平鼓的褒贊??筛鶕?jù)三則材料的內(nèi)容進行提煉概括,組織成句即可。 答案蘭州太平鼓意在擂鼓鬧春,祈求太平,其表演形式多樣,鼓聲震天,獲當?shù)厝撕屯獾赜慰透叨荣潛P。2.(2016湖北襄陽中考)走襄陽,開闊視野;游天下,增長見識。班里開展“背起行囊走襄陽”綜合性學習活動,讓我們背起行囊一起出發(fā)吧!【破解密
12、碼】活動歸途中傳來消息,今年襄陽有四戶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引發(fā)了大家熱議:“最美家庭”“美”在何處?請認真探究以下兩則材料,破解“美”的“密碼”。材料一:王華革,襄陽退休教師,一個重度智障兒的母親,她與愛人用濃濃的父母親情為孩子撐起了愛的天空,將孩子培養(yǎng)成“全國優(yōu)秀特奧運動員”,并用大愛積極幫助周圍的智障殘疾人走上“特奧”之路,圓特殊家庭的幸福夢。今年,王華革家庭榮獲了“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榮譽稱號。材料二:沈建軍,棗陽人,20 多年來,他和妻子一方面背著兩個重度肢體殘疾的兒子踏遍大半個中國,傾其所有為孩子求醫(yī)問藥;另一方面經(jīng)常鼓勵兩個殘疾兒子自強不息。在父母的激勵下,沈小勇兄弟為
13、社會各界創(chuàng)作了四五百首歌曲,還經(jīng)常通過網(wǎng)絡現(xiàn)身說教,鼓勵像他們一樣的殘疾人勇敢面對現(xiàn)實,努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今年,沈建軍家庭榮獲了“全國最美家庭”榮譽稱號?!白蠲兰彝ァ薄懊馈痹? 。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的材料探究能力。做此題要認真閱讀材料,從中提取有效信息:材料一寫教師王華革和愛人把重度智障孩子培養(yǎng)成“全國優(yōu)秀特奧運動員”,并用大愛積極幫助周圍的智障殘疾人走上“特奧”之路的事跡;材料二講的是沈建軍夫妻為兩個殘疾兒子四處求醫(yī)問藥,還教育孩子努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由此分析可得出結(jié)論: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既有家庭小愛,也有社會大愛。 關(guān)愛家人,奉獻社會1.(2016云南昆明中考)成長屬于每一個孩
14、子,那么成長究竟是什么?你和小郭翻開了語文書,從中尋找答案 請你比較下面三篇課文中人物的成長經(jīng)歷,寫出探究結(jié)果。 月跡我們都羨慕起來:看著她的狂樣兒,心里卻有了一股嫉妒。我們便爭執(zhí)了起來,每個人都說月亮是屬于自己的。我同意他們的話。正像奶奶說的那樣:它是屬于我們的,每個人的大家都覺得滿足了,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會兒。 最后一課畫眉在樹林邊婉轉(zhuǎn)地唱歌;鋸木廠后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條出名難學的分詞用法從頭到尾說出來,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又沒有一點兒錯誤,那么任何代價我都愿意拿出來的。 十三歲的際遇入學之初那句頗為雄壯的誓言,在圖書館大樓的映
15、襯下驟然顯得蒼白無力。我緊閉著嘴,心頭涌起一種近乎絕望的感覺。如果問我大學兩年收獲了什么又失落了什么的時候,你叫我怎能以輕巧的“得失”二字,來衡量這因浸透了汗水、淚水與歡笑而格外充實的時光?探究結(jié)果:(1)成長是經(jīng)歷了酸甜苦辣以后知識的增長、內(nèi)心的豐富、思想的成熟。(2)成長是經(jīng)歷了喜怒哀樂逐漸長大,變得懂事。2.(2016山東東營中考)水是生命之本,也是文化之源。學校開展“飲水思源,拯救生命”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加。望穿“清”水材料一據(jù)監(jiān)測,七大水系中,松花江和淮河,黃河和遼河,海河,分別為輕度、中度、重度污染,多數(shù)河流70%的河段受到污染。我國淺層地下水IVV類水質(zhì)占80.1%。污染因素主要有工業(yè)排放,城鄉(xiāng)污水排放與垃圾腐化,化肥農(nóng)藥及水土流失造成的氮、磷等污染。材料二醫(yī)學研究確定,80%的疾病如各種癌癥、內(nèi)臟炎癥、結(jié)石、心腦血管疾病都是由飲用水被污染造成的。近十年淮河流域內(nèi)的河南、江蘇、安徽等地出現(xiàn)多個“癌癥村”。材料三研讀以上三則材料,寫出你的探究結(jié)果。由于工業(yè)排放等因素影響造成了我國主要水系及地下水的嚴重污染,而水質(zhì)污染成為導致各種癌癥等疾病的罪魁禍首,人類及其他生命面臨嚴重的生存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