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輪復習專題五動力學和能量觀點的綜合應用精講深剖1102357》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物理一輪復習專題五動力學和能量觀點的綜合應用精講深剖1102357(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專題五 動力學和能量觀點的綜合應用
【專題解讀】
1.本專題是力學兩大觀點在直線運動、曲線運動多物體多過程的綜合應用,高考常以計算題壓軸題的形式命題.
2.學好本專題,可以極大的培養(yǎng)同學們的審題能力、推理能力和規(guī)范表達能力,針對性的專題強化,可以提升同學們解決壓軸題的信心.
3.用到的知識有:動力學方法觀點(牛頓運動定律、運動學基本規(guī)律),能量觀點(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考向一 多運動組合問題
1.多運動組合問題主要是指直線運動、平拋運動和豎直面內圓周運動的組合問題.
2.解題策略
(1)動力學方法觀點:牛頓運動定律、運動學基本規(guī)律.
(2)能量觀點
2、: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3.解題關鍵
(1)抓住物理情景中出現的運動狀態(tài)和運動過程,將物理過程分解成幾個簡單的子過程.
(2)兩個相鄰過程連接點的速度是聯系兩過程的紐帶,也是解題的關鍵.很多情況下平拋運動的末速度的方向是解題的重要突破口.
【例1】 如圖1所示,一輕彈簧原長為2R,其一端固定在傾角為37°的固定直軌道AC的底端A處,另一端位于直軌道上B處,彈簧處于自然狀態(tài),直軌道與一半徑為R的光滑圓弧軌道相切于C點,AC=7R,A、B、C、D均在同一豎直平面內.質量為m的小物塊P自C點由靜止開始下滑,最低到達E點(未畫出),隨后P沿軌道被彈回,最高到達F點,AF=4
3、R.已知P與直軌道間的動摩擦因數μ=,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取sin 37°=,cos 37°=)
圖1
(1)求P第一次運動到B點時速度的大小;
(2)求P運動到E點時彈簧的彈性勢能;
(3)改變物塊P的質量,將P推至E點,從靜止開始釋放.已知P自圓弧軌道的最高點D處水平飛出后,恰好通過G點.G點在C點左下方,與C點水平相距R、豎直相距R,求P運動到D點時速度的大小和改變后P的質量.
關鍵詞 ①直軌道與一半徑為R的光滑圓弧軌道相切;②水平飛出后,恰好通過G點.
【答案】(1)2 (2)mgR (3) m
(3)設改變后P的質量為m1,D點與G點的水平距離為x1、豎直距
4、離為y1,由幾何關系(如圖所示)得θ=37°.
由幾何關系得:
方法總結
多過程問題的解題技巧
1.“合”——初步了解全過程,構建大致的運動圖景.
2.“分”——將全過程進行分解,分析每個過程的規(guī)律.
3.“合”——找到子過程的聯系,尋找解題方法.
階梯練習
1.同學們參照伽利略時期演示平拋運動的方法制作了如圖2所示的實驗裝置.圖中水平放置的底板上豎直地固定有M板和N板.M板上部有一半徑為R的圓弧形的粗糙軌道,P為最高點,Q為最低點,Q點處的切線水平,距底板高為H.N板上固定有三個圓環(huán).將質量為m的小球從P處靜止釋放,小球運動至Q飛出后無阻礙地通過各圓環(huán)中心,落
5、到底板上距Q水平距離為L處.不考慮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求:
(1)距Q水平距離為的圓環(huán)中心到底板的高度;
(2)小球運動到Q點時速度的大小以及對軌道壓力的大小和方向;
(3)摩擦力對小球做的功.
【答案】(1)H (2)L mg(1+),方向豎直向下 (3)mg(-R)
2.如圖3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輕彈簧,左端固定在A點,自然狀態(tài)時其右端位于B點.水平桌面右側有一豎直放置的軌道MNP,其形狀為半徑R=1.0 m的圓環(huán)剪去了左上角120°的圓弧,MN為其豎直直徑,P點到桌面的豎直距離是h=2.4 m.用質量為m=0.2 kg的物塊將彈簧緩慢壓縮到C點后釋放,物塊經過B
6、點后做勻變速運動,其位移與時間的關系為x=6t-2t2,物塊飛離桌面后恰好由P點沿切線落入圓軌道.(不計空氣阻力,g取10 m/s2)
圖3
(1)求物塊過B點時的瞬時速度大小vB及物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
(2)若軌道MNP光滑,求物塊經過軌道最低點N時對軌道的壓力FN;
(3)若物塊剛好能到達軌道最高點M,求物塊從B點到M點運動的過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
【答案】(1)6 m/s 0.4 (2)16.8 N,方向豎直向下
(3)4.4 J
解得FN′=16.8 N
根據牛頓第三定律,FN=FN′=16.8 N,方向豎直向下
(3)物塊剛好能到達M點,有mg
7、=m
解得vM== m/s
物塊到達P點的速度vP==8 m/s
從P到M點應用動能定理,有
-mgR(1+cos 60°)-WPNM=mv-mv
考向二 傳送帶模型問題
1.模型分類:水平傳送帶問題和傾斜傳送帶問題.
2.處理方法:求解的關鍵在于認真分析物體與傳送帶的相對運動情況,從而確定其是否受到滑動摩擦力作用.如果受到滑動摩擦力作用應進一步確定其大小和方向,然后根據物體的受力情況確定物體的運動情況.當物體速度與傳送帶速度相等時,物體所受的摩擦力有可能發(fā)生突變.
例2 如圖4所示,小物塊A、B由跨過定滑輪的輕繩相連,A置于傾角為37°的光滑固定斜面上,B位于水平傳送
8、帶的左端,輕繩分別與斜面、傳送帶平行,傳送帶始終以速度v0=2 m/s向右勻速運動,某時刻B從傳送帶左端以速度v1=6 m/s向右運動,經過一段時間回到傳送帶的左端,已知A、B的質量均為1 kg,B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2.斜面、輕繩、傳送帶均足夠長,A不會碰到定滑輪,定滑輪的質量與摩擦力均不計,g取10 m/s2,sin 37°=0.6,求:
圖4
(1)B向右運動的總時間;
(2)B回到傳送帶左端的速度大?。?
(3)上述過程中,B與傳送帶間因摩擦產生的總熱量.
關鍵詞①光滑固定斜面;②B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2;③B經過一段時間回到傳送帶的左端.
【答案】(1)
9、2 s (2)2 m/s (3)(16+4) J
【解析】(1)B向右減速運動的過程中,剛開始時,B的速度大于傳送帶的速度,以B為研究對象,水平方向B受到向左的摩擦力與繩對B的拉力,設繩子的拉力為FT1,以向左為正方向,得FT1+μmg=ma1①
以A為研究對象,則A的加速度的大小始終與B相等,A向上運動的過程中受力如圖,則
mgsin 37°-FT1=ma1②
聯立①②可得a1==4 m/s2③
B的速度與傳送帶的速度相等時所用的時間
t1==1 s.
所以它們受到的合力不變,所以B的加速度a3=a2=2 m/s2.
t1時間內B的位移x1=t1=-4 m,
負號表
10、示方向向右.
t2時間內B的位移x2=×t2=-1 m,
負號表示方向向右.
B的總位移x=x1+x2=-5 m.
B回到傳送帶左端的位移x3=-x=5 m.
速度v==2 m/s.
(3)t1時間內傳送帶的位移x1′=-v0t1=-2 m,
該時間內傳送帶相對于B的位移Δx1=x1′-x1=2 m.
t2時間內傳送帶的位移x2′=-v0t2=-2 m,
方法總結
1.分析流程
2.功能關系
(1)功能關系分析:WF=ΔEk+ΔEp+Q.
(2)對WF和Q的理解:
①傳送帶的功:WF=Fx傳;
②產生的內能Q=Ffx相對.
階梯練習
3.如
11、圖5所示,傳送帶與地面的夾角θ=37°,A、B兩端間距L=16 m,傳送帶以速度v=10 m/s沿順時針方向運動,物體質量m=1 kg無初速度地放置于A端,它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μ=0.5,sin 37°=0.6,g=10 m/s2,試求:
圖5
(1)物體由A端運動到B端的時間;
(2)系統(tǒng)因摩擦產生的熱量.
【答案】(1)2 s (2)24 J
4.一質量為M=2.0 kg的小物塊隨足夠長的水平傳送帶一起運動,被一水平向左飛來的子彈擊中并從物塊中穿過,子彈和小物塊的作用時間極短,如圖6甲所示.地面觀察者記錄了小物塊被擊中后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乙所示(圖中取向右運動
12、的方向為正方向).已知傳送帶的速度保持不變,g取10 m/s2.
圖6
(1)指出傳送帶速度v的大小及方向,說明理由.
(2)計算物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μ.
(3)傳送帶對外做了多少功?子彈射穿物塊后系統(tǒng)有多少能量轉化為內能?
【答案】(1)2.0 m/s 方向向右 (2)0.2 (3)24 J 36 J
考向三 滑塊—木板模型問題
1.滑塊—木板模型根據情況可以分成水平面上的滑塊—木板模型和斜面上的滑塊—木板模型.
2.滑塊從木板的一端運動到另一端的過程中,若滑塊和木板沿同一方向運動,則滑塊的位移和木板的位移之差等于木板的長度;若滑塊和木板沿相反方向運動
13、,則滑塊的位移和木板的位移之和等于木板的長度.
3.此類問題涉及兩個物體、多個運動過程,并且物體間還存在相對運動,所以應準確求出各物體在各個運動過程中的加速度(注意兩過程的連接處加速度可能突變),找出物體之間的位移(路程)關系或速度關系是解題的突破口,求解中應注意聯系兩個過程的紐帶,每一個過程的末速度是下一個過程的初速度.
例3 圖7甲中,質量為m1=1 kg的物塊疊放在質量為m2=3 kg的木板右端.木板足夠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板與物塊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1=0.2.整個系統(tǒng)開始時靜止,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甲
圖7
(1)在木板右端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為
14、使木板和物塊發(fā)生相對運動,拉力F至少應為多大?
(2)在0~4 s內,若拉力F的變化如圖乙所示,2 s后木板進入μ2=0.25的粗糙水平面,在圖丙中畫出0~4 s內木板和物塊的v-t圖象,并求出0~4 s內物塊相對木板的位移大小和整個系統(tǒng)因摩擦而產生的內能.
【答案】(1)8 N (2)見解析
系統(tǒng)摩擦產生的內能Q1=μ1m1gΔx1=4 J.
2~4 s內物塊相對木板的位移大小Δx2=1 m,
物塊與木板因摩擦產生的內能Q2=μ1m1gΔx2=2 J;
木板對地位移x2=3 m,
木板與地面因摩擦產生的內能
Q3=μ2(m1+m2)gx2=30 J.
0~4 s內系統(tǒng)因
15、摩擦產生的總內能為
Q=Q1+Q2+Q3=36 J.
方法總結
滑塊—木板模型問題的分析和技巧
1.解題關鍵
正確地對各物體進行受力分析(關鍵是確定物體間的摩擦力方向),并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確定各物體的加速度,結合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關系確定物體的運動情況.
2.規(guī)律選擇
既可由動能定理和牛頓運動定律分析單個物體的運動,又可由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動能的變化、能量的轉化,在能量轉化過程往往用到ΔE內=-ΔE機=Ffx相對,并要注意數學知識(如圖象法、歸納法等)在此類問題中的應用.
階梯練習
5.如圖8所示,一勁度系數很大的輕彈簧一端固定在傾角為θ=30°的斜面底端,將彈簧壓縮至
16、A點鎖定,然后將一質量為m的小物塊緊靠彈簧放置,物塊與斜面間動摩擦因數μ=,解除彈簧鎖定,物塊恰能上滑至B點,A、B兩點的高度差為h0,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
圖8
(1)求彈簧鎖定時具有的彈性勢能Ep.
(2)求物塊從A到B的時間t1與從B返回到A的時間t2之比.
(3)若每當物塊離開彈簧后,就將彈簧壓縮到A點并鎖定,物塊返回A點時立刻解除鎖定.設斜面最高點C的高度H=2h0,試通過計算判斷物塊最終能否從C點拋出?
【答案】(1)mgh0 (2) (3)見解析
【解析】(1)物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Ff=μmgcos θ,
A到B過程由功能關系有-Ff=mgh0-Ep,
解得Ep=mgh0.
-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