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屆高中語文 第14課《后赤壁賦》課件 粵教版選修《唐宋散文選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屆高中語文 第14課《后赤壁賦》課件 粵教版選修《唐宋散文選讀》(2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四單元后赤壁賦14141溫馨晨讀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2 自主積累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3 合作探究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4 文本拓展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l哲思品悟溫馨晨讀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學(xué)會諒解 諒解是和煦的春風(fēng),能消融凝結(jié)在人們心中的堅冰;諒解是溫和的細(xì)雨,能澆滅燃燒于人們心中的怒火。 齊桓公諒解并重用曾險些射死自己的管仲,從而成就了霸業(yè);藺相如諒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頗,留下“將相和”的美談;唐太宗李世民諒解、重用屢次為自己“挑刺”的魏征,成就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相反,那些小肚雞腸、斤斤計較之人,又有哪個能作出一番事業(yè)呢? 古人尚能如此,在社會生活日趨復(fù)雜的今天,
2、人與人之間更需要諒解。那么,怎樣才能學(xué)會諒解呢? 諒解,需要溝通。客觀事物紛繁復(fù)雜,個人的思想認(rèn)識常常帶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與人之間難免會產(chǎn)生誤解和沖突。因此,當(dāng)自己與他人產(chǎn)生矛盾或誤會時,要主動與對方交談,認(rèn)真傾聽對方的訴說。這樣,才能溝通彼此的思想,從而消除誤會和隔閡。 諒解,需要設(shè)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積極地?fù)Q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我們就更容易諒解別人。諒解,需要忘卻。忘卻,是諒解的良方。克制性的諒解,不是真正的諒解,它不能祛除感情傷口上的膿水,醫(yī)治感情上的創(chuàng)傷。只有那種不記、不究的諒解,才是真正的諒解。 我們提倡諒解,但是,諒解也不是無原則的一味遷就、退讓。對于那些
3、有損民族、國家和集體利益的行為,還需要勇敢地站出來,與之作堅決的斗爭。 讓我們學(xué)會諒解吧!這樣,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才會更加和諧,人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l佳句咀華1.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善天下。孟子 盡心上賞讀: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yǎng)個人品德,得志顯達(dá)之時就要造福天下百姓。2.不為窮變節(jié),不為賤易志?;笇掻}鐵論 地廣賞讀:不因為貧窮而改變一個人的氣節(jié),不因為地位、身份低下而改變一個人的志向。3.疾風(fēng)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賞讀:在狂風(fēng)中才能看出草的堅韌,在亂世里方能顯出忠臣的赤誠之心。4.時窮節(jié)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賞讀:到了沒有退路的時候才能體現(xiàn)出人的氣節(jié),而這些表現(xiàn)出氣節(jié)的人每一
4、個都能名垂歷史。自主積累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作者視窗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 還記得嗎,就是在那片冷風(fēng)凄雨之中,在那條崎嶇難行的泥濘道路上,有這樣一位老者,他腳著著芒鞋,手持著竹杖,陣陣的涼風(fēng)吹過他蒼白的發(fā)梢,冰冷的雨滴打落在他瘦弱的身軀上,而他卻渾然不覺,依然悠然吟嘯,緩步徐行。 還記得嗎,在那個曾經(jīng)烈火雄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古赤壁前,有這樣一位老者,他面對著滾滾而逝的江水,回想起古之英雄的種種過往,不禁從胸中傾瀉出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的壯美篇章,回首自己這風(fēng)雨飄零的一生,他更是從心底翻涌出“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千古長嘆! 是的,這個人,便是蘇軾。 蘇軾,中國文人心中一
5、個響當(dāng)當(dāng)?shù)拿?,唐宋八大家之一,大書法家,大文學(xué)家,佛學(xué)大師,中國文化史上的曠世奇才是的,我們可以給他冠上許多諸如此類的名號,但是,無論我們?nèi)绾蔚陌龘P他,都絕不會顯露出一丁點的過分與夸張。 他,不僅有著神奇的文筆、淵博的學(xué)識和睿智的思想,更可貴的是,多舛的命運和人生路途的風(fēng)雨飄零,并沒有讓他高尚的人格遭到一絲的磨滅,相反,在不可避免的痛苦之后,他依然還擁有著一份寧靜如月、曠達(dá)如風(fēng)的難得心境。 人生的風(fēng)雨何其多,但是,即使路上的風(fēng)雨再大,即使在他人都感到狼狽困頓之時,他卻還依然能夠吟嘯徐行;惟大英雄能顯本色,是真名士自然風(fēng)流。在中華文化的歷史長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豐碑!寫作背景 這篇賦寫于作者
6、被貶黃州之后。被貶的起因,是諫官李定、舒直、何正臣等人從蘇軾的詩作里摘出一些諷刺新法的詩句,告發(fā)他反對新法,結(jié)果蘇軾被捕入獄。出獄后被貶到黃州,名義上任團(tuán)練副使,實則等于充軍。作者因內(nèi)心憤慨不平,借助詩文以抒發(fā)感慨。賦中所流露的“人生無?!钡谋Ш蜁邕_(dá)心境,就是這種復(fù)雜感情的表現(xiàn)。作者是元豐三年(1080)春到黃州的。元豐五年秋、冬,蘇軾曾先后兩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漫游,寫下了赤壁賦、后赤壁賦。基礎(chǔ)梳理1.通假字(1)以待子不時之須通_,_。(2)反而登舟 通_,_。(3)俛而不答 通_,_?!靶琛毙枰胺怠狈祷亍案钡皖^2.古今異義(1)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古義:今義:(2)而江山不可復(fù)識
7、矣。古義:今義:(3)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古義:今義:形容聲音響亮悠長。形容聲音突然停止。江河與山的景象。泛指擁有主權(quán)的領(lǐng)土。絕壁,陡峭的江岸。岸邊。3.一詞多義可是回頭看反而看高正直的孤立恰好到,往4.詞類活用(1)名詞作動詞行歌相答:予乃攝衣而上:掠予舟而西也:羽衣翩躚:(2)名詞作狀語橫江東來:(3)意動用法顧而樂之:唱歌。上山。向西飛。穿羽衣。從東面。以為樂。5.文言句式(1)草木震動:(2)步自雪堂:被動句。狀語后置句(“自”是介詞)。文本助讀 全文以時間為序記述了我與客重游赤壁的經(jīng)過,表面上是寫游赤壁之樂,其實是曲折地宣泄自己貶謫生活的郁悶,同時也是形象地演繹自己的人生哲學(xué)。作者以
8、空靈的文字塑造了一只孤鶴的卓拔不群的形象,寄托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也流露出一種與世無爭的豁達(dá)。合作探究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結(jié)構(gòu)圖示一、“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識矣?!泵枥L了什么樣的畫面?提示短短四句,寫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濺流緩而石出有聲的初冬獨特夜景,從而誘發(fā)了主客棄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興?!敖讲豢蓮?fù)識”是此次赤壁冬景描寫的基礎(chǔ),呈現(xiàn)出一幅赤壁冬景的山水畫。重點突破二、“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狈治鰟釉~的運用及效果。提示這一段寫“我”攀峭壁登危巖和放舟自流于江上的經(jīng)歷、見聞
9、和感受。“履”“披”“踞”“登”“攀”“俯”這一連串動詞寫出“我”欲一覽秋夜赤壁全景的迫不及待的沖動感和興奮勁,表現(xiàn)出“老夫聊發(fā)少年狂”的率真與執(zhí)著。三、詩人為什么在登山覽景后會產(chǎn)生“悄然而悲”,“凜乎”不可久留的感受?提示詩人登山所見景物“巉巖”“蒙茸”“虎豹”“虬龍”“危巢”“幽宮”,色彩是陰暗的,“草木震動,山鳴谷應(yīng),風(fēng)起水涌”營造的是陰森恐怖的氛圍。與自然合而為一后,詩人又震撼于大自然的偉力,而深感個體的渺小,高昂的情緒陡然低落,轉(zhuǎn)為高處不勝寒的憂懼、傷感。四、文章第一段先寫黃泥坂夜游,而不直接寫游赤壁,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提示起筆不寫赤壁之游,文章將時間、地點、人物作了扼要的交代之后
10、,即用彩筆描繪黃泥坂一帶的冬夜之景:“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绷攘仁郑普娴貙懗隽顺醵乱轨o謐寧馨的氣氛,烘托出主客濃厚的游興,并為下文寫登山和見鶴做了很好的鋪墊。接著,通過主、客、婦三方的對話,寫良宵、美酒、貴賓、佳肴四美已具,因此,為夜游赤壁醞釀好了氣氛。五、詩人重新回到船上,放任一葉扁舟從流飄蕩,表現(xiàn)出詩人怎樣的情感變化?提示表現(xiàn)了詩人隨遇而安的態(tài)度,感情又轉(zhuǎn)為平靜。這也表現(xiàn)了蘇軾豁達(dá)的宇宙觀和人生觀,他贊成從多角度看問題而不同意把問題絕對化,因此,他在身處逆境中也能保持豁達(dá)、超脫、樂觀和隨緣自適的精神狀態(tài),并能從人生無常的悵惘中解脫出來,理性地對待生活。六、如何理
11、解道士化鶴這一情節(jié)所傳達(dá)的詩人的情感?提示這一情節(jié)是本文的重點也是理解上的難點,結(jié)合“鶴”的特性,注重“孤”的意義,聯(lián)系“道士”的職業(yè)追求,言之成理即可。鶴是實體,夢中的道士如鶴,是作者的積想所致的幻覺。從這個幻覺中透露了作者精神已升騰入大自然的曠達(dá)之中,與大自然合為一體,含蓄地傳達(dá)出他企望超脫塵世、逍遙物外的隱秘心態(tài),同時也有“人生如夢”的感嘆。技法賞析 一、本文寫景,一向為歷代文評家所推賞,認(rèn)為體物精工,造語神妙,寫冬景一字不可移易。如首段的“人影在地,仰見明月”;第二段的“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山鳴谷應(yīng),風(fēng)起水涌”等語句,全用白描,卻給人以清新之感,文字質(zhì)樸而詩情豐
12、腴。 二、作為賦,本文比赤壁賦更散文化,但音律依然有韻文的鏗鏘。好幾處押的是“藏韻”。 如第一段“藏之久矣”的“久”,與上句“酒”押韻;第二段“而江山不可復(fù)識矣”的“識”,與前面“尺”、“出”押韻;“蓋二客不能從焉”的“從”,與前面“茸”、“龍”、“宮”以及后面“動”、“涌”、“恐”押韻;“聽其所止而休焉”的“休”,與前面“留也”的“留”和“舟”、“流”押韻。文本拓展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三、運用駢散結(jié)合的句式,語言流暢自然。如“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批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首句為散句,其余六句為三組整齊的對偶句,連用八個動詞概括了游山的整個過程,語言凝練暢達(dá)
13、。 四、作者運用大膽的想象繪形繪聲,景中寓有特有的情愫。末段寫道士化鶴之事,純?yōu)橄胂笾?。夢中道士為鶴的變化,是作者積慮存想所致的幻覺。這個幻覺中透露了作者精神升入大自然的曠達(dá)之思,將自己與大自然合而為一。寫作遷移 角度 情景交融手法 題目:運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寫一段文字,描寫景物,抒發(fā)感情,300字左右。 示例 昨夜的一場秋雨,打濕了我的眼睛,靜靜地看人來人往,葉綠葉紅,不知疲倦的心,游弋在紅楓的森林。前世為著今生的相逢,不愿過奈何橋,不愿喝孟婆湯,化做一滴清露,掛在楓葉間,浸潤著楓葉,陪著它寂寞,陪著它燃燒。且讓那一樹一樹的火焰化做古箏,讓我的三千青絲為琴弦,在這樣一個寂靜的黎明,為你,柔柔
14、地彈奏一曲,紅楓是暗夜里跳動的火焰,青絲是前世的印記,你,是無法忘卻的今生。那箏聲,只有你聽得懂,因為昨夜我并沒有醉,是這滿樹的燦爛驚醒了沉睡千年的夢,夢醒時,我仍然無法把握那份等待的情緣,無法看清那一瞬間的情殤。 在如此絢麗的背景里,如果你不曾到來,這滿目的繁華,這跳動的火焰,這凝視的雙眸,只能徒留虛空與寂寥。多想,就這樣飄浮在如火如荼的楓林里,期待你的馬蹄聲聲敲碎黎明的清冷,我與楓葉一起燃燒,灑落一地殷紅的相思,片片散落你的行囊,點點滴滴,串成今生的無悔。 拂曉,霧濃,霜重。整個楓樹林嫣紅如醉,醉得鮮紅欲滴,醉得幾近透明。醉了的前世和今生里,尋尋覓覓,我,只愿是枝頭最紅的那一片楓葉,點燃你的生命之火,照亮千年的輪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