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裝配圖網(wǎng)! | 幫助中心 裝配圖網(wǎng)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首頁 裝配圖網(wǎng) > 資源分類 > DOC文檔下載  

長江大學地球科學概論總結.doc

  • 資源ID:10254198       資源大?。?span id="pmuqzqq" class="font-tahoma">153.34KB        全文頁數(shù):17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三方登錄下載: 微信開放平臺登錄 支付寶登錄   QQ登錄   微博登錄  
二維碼
微信掃一掃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9.9積分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查詢和重復下載(系統(tǒng)自動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寶    微信支付   
驗證碼:   換一換

 
賬號:
密碼:
驗證碼:   換一換
  忘記密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長江大學地球科學概論總結.doc

物理風化作用的產(chǎn)物: 巖塊和巖屑 (1) 該堆積物僅僅是原地的破碎,根據(jù)物理風化的定義:指地殼表層的巖石礦物僅在原地發(fā)生的機械破壞作用。所以,此堆積物很可能是物理風化的產(chǎn)物。(2) 該堆積物棱角分明,且有明顯的裂隙,程度較大,很有可能是物理風化中的冰劈作用,溫差風化,鹽類的結晶與潮解作用。(3) 該堆積物的物理性狀或化學組分未發(fā)生變化,僅強度降低而發(fā)生崩解,形成大小不等的碎塊,為典型的物理風化后的產(chǎn)物的特點。物理風化作用的產(chǎn)物:倒石錐(1) 該堆積物在坡腳平緩處,形狀為上尖下寬的,符合形成倒石碓的條件和倒石碓的特點。(2) 該堆積物有明顯的大小混雜、棱角顯著、無層理、碎屑物成分與山坡上的基巖基本一致(近源)的特點,和倒石碓的特點相差不大。(3) 該堆積物明顯的帶棱帶角,為明顯的風化后產(chǎn)物的特點,且具有倒石碓的一切特征,所以,此堆積物可能為倒石碓。生物風化作用的產(chǎn)物:根劈作用產(chǎn)物(1) 圖中可以明顯的看出植物的根系對巖石的破壞作用,可以很容易判定為生物機械風化作用根劈作用的產(chǎn)物。(2) 圖中的巖石由于生物根的作用下,裂隙較多,且?guī)r石的上部巖層已經(jīng)被風化為土壤層,肯定為根劈作用。河流作用的產(chǎn)物:洪積扇(1) 圖中的堆積物場所為地形開闊,且堆積物的形狀像扇子,由洪積扇的堆積過程:洪流流出溝口后,因地形開闊,水流分散,流速驟然減弱,會使沉積物堆積下來,形成洪積物。所以可以簡單判斷為洪積扇。(2) 圖中的堆積物粒徑以溝口向外逐漸變細(具一定的分選性);礫石砂粘土,具一定的磨圓度,粗大礫石與溝底和溝壁撞擊和摩擦,棱角被磨圓,分選性差等特點,為典型的洪積物的特點。(3) 圖中的堆積物大礫石的扁平面往往向溝口方向傾斜,呈疊瓦狀排列。因此,可以準確判斷為洪積扇。河流沉積作用:沖積物(1) 圖中的堆積物可能為河流的沖積物,因為堆積物分選性和磨圓度較好,為典型的沖積物所具備的特點。(2) 從堆積物周圍的環(huán)境可以看出,堆積物所在的地方以前可能是河流,且具備一定的層理。中間的堆積物較小,旁邊的堆積物較大,為河流沉積所具備的典型特點。(3) 該堆積物以以粗粒沉積為主,具一定的磨圓度。所以,可以判斷為河流沉積作用的產(chǎn)物。海洋的地質作用的產(chǎn)物:礫灘(1) 該堆積物的磨圓度,分選性非常好且大小差不多,肯定為反復沖擊作用的產(chǎn)物,初步判斷為海洋的地質作用的產(chǎn)物。(2) 該堆積物最大的特點是具定向排列,堆積物的扁平面,長軸都指向一定的位置。河流入海口或者兩河流相聚的沉積作用:三角洲(1) 圖片中的堆積物為明顯的鳥足狀三角形,且位于河流與海洋的交界處,可以判斷為三角洲。(2) 三角洲形成的原因是河流的入??冢ɑ蛉牒冢┮蚱露葴p緩,水流擴散以及受海水(湖水)的阻滯,流速降低甚至減慢,沉積作用進行的很快,河床淤高,分流很強烈,沉積物堆積成巨大三角洲。圖片上的堆積物所形成的地點與三角洲形成的環(huán)境和條件一致,且形狀和三角洲差不多。(3) 圖片中的堆積物的顆粒不大,一般砂或者為粉砂??梢耘袛酁殚L距離的搬運作用,符合三角洲堆積的所有特點,所有可以判斷為三角洲堆積。地下水的地質作用:地下水的潛蝕作用(1)圖中的巖石為明顯的碳酸鹽,具備形成凱斯特最起碼的條件,巖石被溶蝕的方向為豎直方向使巖石的孔隙,洞穴,裂縫擴大,部分巖石因失去支撐而斷裂,為典型的地下水的潛蝕作用的產(chǎn)物。(2)地下水的潛蝕作用:地下水對巖溶洞石、礦物的溶解所產(chǎn)生的破壞作用。主要產(chǎn)生巖溶地貌,溶溝與石芽,落水洞,溶斗和溶洼,溶盆和溶原。圖中的巖石具有溝、槽和脊狀突起,肯定是地面水沿裂隙垂直下滲和溶蝕形成的。所以,該巖石的形成與地下水的地質作用有關。冰川的地質作用:冰磧物冰磧物的特征:分選性差成分與冰川發(fā)育地帶的基巖成分基本一致冰磧物中常含有易風化巖石冰磧物多數(shù)磨圓度差,僅少數(shù)棱角被磨鈍,冰磧礫石表面常有磨光面,面上具擦痕,冰磧礫石表面還可見“壓坑”冰川的地質作用:刨蝕作用形成的地形(1) 刨蝕作用主要形成冰蝕谷,冰斗,角峰與刃脊。其中,蝕谷:指冰川的刨蝕改造形成的谷地。冰蝕谷在橫剖面上呈“U”形,故又稱“U”形谷。冰斗(cirque):是刨蝕作用造成的三面壁陡的半圈形洼地。冰斗常沿雪線附近分布。角峰與刃脊是相鄰的冰斗或槽谷的谷壁因刨蝕作用發(fā)生后退形成的地形。如果形成兩壁陡峻脊部尖薄的山脊時稱為刃脊。圖中,明顯有雪山,其作用一般和冰川有關。(2) 圖中的山地具有明顯的角峰等刨蝕作用的產(chǎn)物,具有巖壁陡立的金字塔形山峰,角峰與刃脊等的冰川作用后的產(chǎn)物,所以,圖中的現(xiàn)象和冰川的地質作用有關。風的地質作用:風蝕作用(1) 風蝕作用指風以自身的力量和其所挾帶的砂石對地表巖石的破壞作用,按作用方式可分為吹蝕和磨蝕兩種。吹蝕作用:風的沖擊力及其紊流作用把地表的松散物質吹離原地的作用。磨蝕作用:指在風砂流動過程中所帶砂粒對地表巖石的沖擊、磨擦及其使巖石發(fā)生破壞的作用。圖中的巖石形狀似石蘑菇,可以簡單的判斷為的風蝕作用產(chǎn)物。(2) 圖中的巖石中以礫石為主,且磨圓度和分選性好,可以判斷和風的地質作用有關。河流的地質作用:側蝕和下蝕(1) 河流下蝕作用:使河谷加深;側蝕作用:使河谷拓寬。向源侵蝕作用:下蝕作用在加深河谷的同時,還有向源頭方向發(fā)展的趨勢,這種向源頭使河流延伸的侵蝕作用,稱向源侵蝕作用。侵蝕基準面:指河流注入水體的水面,一般代表下蝕作用的極限。根據(jù)定義可知,圖中的現(xiàn)象明顯和地面流水作用相關。(2) 圖中的地面流水使得不斷河谷加深加寬,形成所謂的河谷階地。(3) 圖中為明顯的瀑布。不同的巖石抵抗剝蝕的能力不一樣,向源侵蝕作用不斷的加長河谷,但但由堅硬的巖石組成的河床抗剝蝕能力強,下蝕作用的速度較慢,河床相對凸起。在長期的下蝕作用下,在河床陡緩交界處,陡坡下部的巖石不斷地被剝蝕,而上部的堅硬巖石還保存下來,是河床出去直立的陡坡,喝水從陡坎出直泄而形成瀑布。坡積物的特點:成分與組成斜坡的基巖大體一致(近源);以細粒沉積物為主,包括(細粒的砂、粉砂和粘土等),當坡度較大時也可夾帶較粗大石塊;磨圓度差,分選性不好(因搬運距離不遠);常見粗碎屑組成的透鏡狀層理順斜坡分布。洪積物和洪積扇:洪流流出溝口后,因地形開闊,水流分散,流速驟然減弱,會使沉積物堆積下來,形成洪積物。洪積物常堆積成傾斜的扇形,稱洪積扇。洪積扇的特點:粒徑以溝口向外逐漸變細(具一定的分選性);礫石砂粘土;具一定的磨圓度,粗大礫石與溝底和溝壁撞擊和摩擦,棱角被磨圓;大礫石的扁平面往往向溝口方向傾斜,呈疊瓦狀排列河流的襲奪:當分水嶺兩側河流的侵蝕能力不同時,侵蝕能力強的水系可以把侵蝕能力較弱的水系上游或其支流襲奪過來,這種現(xiàn)象稱為河流的襲奪。襲奪彎:當河流襲奪現(xiàn)象發(fā)生后,被襲奪河的上游或支流以急轉彎的形式流入新的水系,這個急轉彎稱襲奪彎。斷頭河:被襲奪的河流。側蝕作用:河水及其攜帶的碎屑物質對河床兩側和河谷谷坡的破壞作用,稱側蝕作用。側蝕作用的結果是使河谷展寬,河床變彎曲。蛇曲狀河流中,由于洪水期水量突然增加,侵蝕能力突然增強,水流會沖潰曲頸直接流入下一河彎,這種現(xiàn)象叫河流的截彎取值,被遺棄的彎曲河道稱牛軛湖。側蝕作用導致凹岸侵蝕,凸岸沉積河流的沉積作用以機械沉積作用為主,河流的沉積物稱沖積物沖積物的一般特點: 分選性和磨圓度一般較好,且搬運距離愈遠分選性和磨圓度愈好。 沖積物常見有清晰的層理。 沖積扇:河流流出山地或支流注入主流時形成的扇狀沉積地形,稱沖積扇。 河流的沉積作用:(一)順直河道河流沉積作用和河床沖積物河流的演化:截彎取直 牛軛湖順直河道 曲流 蛇曲 下蝕作用 側蝕作用 河道局部取直 (單向環(huán)流) 向源加長 河流的襲奪、斷頭河、襲奪彎 向源侵蝕 河谷加深 急流、瀑布主要巖溶地貌1發(fā)育于地表和包氣帶中的巖溶地形a溶溝與石芽溶溝和石芽:是地表水沿巖石表面流動溶蝕而形成的溝、槽和脊狀突石林:巨型石牙b落水洞:是地面水沿裂隙垂直下滲和溶蝕形成的近于直立的深洞。落水洞是飽氣帶的主要巖溶地形。 c溶斗和溶洼:巖溶作用在地表及淺處形成的碟狀、漏斗狀洼地稱溶斗(或巖溶漏斗)。溶斗側向擴大、合并、加深形成的小型封閉洼地稱為溶洼。 2飽水帶中發(fā)育的巖溶地形 溶洞:處于飽水帶上部或季節(jié)性變動帶的地下水,常沿巖層層面、裂隙和斷裂帶作近水平方向運動,因而在該帶因溶蝕作用形成近水平方向的空洞稱溶洞。 3溶盆和溶原溶盆(又稱坡立谷)和溶原是可溶性巖石地區(qū)經(jīng)長期的溶蝕作用和崩塌作用形成的大型半封閉洼地。溶盆和溶原邊原發(fā)育的成群出現(xiàn)的石灰?guī)r峰稱峰林。溶洞是溶蝕、機械潛蝕和重力崩塌等多種作用的共同結果。 4巖溶地形發(fā)展的階段性:地下水的沉積作用化學沉積為主。(一)化學沉積:溫壓條件變化,過飽和沉淀 1溶洞沉積物:石鐘乳:懸掛在洞頂?shù)腻F狀CaCO3沉淀物石筍:滴至洞底后向上生長的竹筍狀沉淀物石柱:石鐘乳、石筍相連,形成石柱鐘乳石:石鐘乳、石筍、石桂統(tǒng)稱鐘乳石石幔:水沿裂隙滲出沉淀形成的帷幕狀的沉淀物稱石幔。刨蝕作用形成的地形冰蝕谷:指冰川的刨蝕改造形成的谷地。冰蝕谷在橫剖面上呈“U”形,故又稱“U”形谷冰斗:是刨蝕作用造成的三面壁陡的半圈形洼地。冰斗常沿雪線附近分布。角峰與刃脊是相鄰的冰斗或槽谷的谷壁因刨蝕作用發(fā)生后退形成的地形。如果形成兩壁陡峻脊部尖薄的山脊時稱為刃脊;被三個以上冰斗包圍的,巖壁陡立的金字塔形山峰稱角峰。冰川的沉積作用冰川流至消融區(qū),或因雪線上升,冰川退縮,冰川前端冰體融化時,冰川所挾帶的大量巖石碎屑便可以堆積下來。冰川消融而沉積下來的巖石碎屑稱為冰磧物(moraine)。冰磧物的特征:分選性差成分與冰川發(fā)育地帶的基巖成分基本一致冰磧物中常含有易風化巖石冰磧物多數(shù)磨圓度差,僅少數(shù)棱角被磨鈍,冰磧礫石表面常有磨光面,面上具擦痕,冰磧礫石表面還可見“壓坑”風蝕作用:指風以自身的力量和其所挾帶的砂石對地表巖石的破壞作用,按作用方式可分為吹蝕和磨蝕兩種。吹蝕作用:風的沖擊力及其紊流作用把地表的松散物質吹離原地的作用。磨蝕作用:指在風砂流動過程中所帶砂粒對地表巖石的沖擊、磨擦及其使巖石發(fā)生破壞的作用。蜂窩石或風蝕壁龕:在風蝕強烈地區(qū)的巖壁上,因風蝕作用(吹蝕和磨蝕)形成的孔洞和凹坑稱蜂窩石或風蝕壁龕。風蝕谷:無固定形態(tài)、風蝕谷谷壁上分布著大小不等的風蝕穴或風蝕壁龕。風蝕穴、石蘑菇、搖擺石、風蝕柱。風蝕湖:風蝕作用形成的洼地貯水后形成風棱石:散布于風蝕盆地中的不能被風吹動的巖石碎塊,在風向時有變化的風砂流的長期磨蝕作用下形成的有幾個磨光面組成的具棱角礫石。風成砂的主要特征(1)砂粒的磨圓度較好(2)分選性極好(3)一般由最穩(wěn)定和最堅硬礦物顆粒(如石英)組成,一般不含云母(4)較粗的砂粒表面因氧化致使錳和鐵析出,形成附于地表或顆粒表面的鮮艷顏色,俗稱沙漠漆(5)風成砂中不含任何生物遺跡風在搬運過程中顆粒間的撞擊,磨擦十分明顯,因此,風成礫石一般磨圓度較高,呈渾圓狀,但因頻繁撞擊,表面常呈毛玻璃狀。風成砂的各種堆積形態(tài)(1)沙波紋和沙堆當沙地表面略有起伏時,常因風蝕的結果形成相互平行略有起伏的洼槽和壟脊,即沙波紋。沙波紋在遷移中若遇障礙物使風砂流受阻,沙粒在障礙物的背風面堆積成沙堆。(2) 風成沙丘是在風力作用下由砂粒堆積而成的圓丘狀地形,往往是由沙堆進一步發(fā)育而成。新月形沙丘:雛形沙丘形成后,由于沙丘的阻擋,使地面氣流結構發(fā)生變化,迎風面沙粒部分被帶至背風面沉積,使迎風面坡度變緩,越過脊部的氣流形成渦流,使背風面形成馬蹄形洼地,另一方面,由于繞沙丘兩側運動的風砂流運動速度快,形成翼角,背風面與兩翼的氣流的壓力差形成回流,使順風的翼角向內(nèi)彎曲,形成新月形沙丘??v向沙丘:是軸向與主要風向一致的壟崗狀風砂堆積地形。常由新月形沙丘進一步發(fā)育而成,常發(fā)育于有強烈單向風的沙漠地區(qū)生物沉積作用湖泊 生物繁盛: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棲生物 細菌作用 一定溫壓,有機質化合(富含碳的有機物質與泥質的混合體)動物死亡 腐泥() 烴類 還原環(huán)境 (碳氫化合物) 運移、聚集 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 油氣藏 石油沼澤的沉積作用:沼澤的沉積作用以生物沉積作用為主。植物死亡煤 沼澤 菌解作用 分解、H、O揮發(fā)壓實、脫水、膠結、碳化植物尸體被埋藏 腐殖質 泥炭(59% 泥炭化作用 還原環(huán)境 成煤作用 無煙煤(95%) 煙煤(82%) 褐煤(69%) 溫壓作用 脫腐殖酸 濱海的沉積作用海水動蕩、以陸源碎屑沉積為主。濱海碎屑沉積可形成海灘、沙咀和沙堤、潮坪、瀉湖等環(huán)境。(一)海灘沉積:海灘是由沉積物堆積而成的平坦海濱地帶。1 礫灘2 分布于山區(qū)河流的河口區(qū)或陡峭的海岸附近;磨圓度好;具定向排列,扁平面傾向海洋,長軸平行于海岸線;2沙灘:分布最廣,在海灣及平直海岸均有形成分選性和磨圓度均較好;成分比較單一,以石英砂最常見。3 泥灘分布于以潮汐作用為主的平緩海岸線或海灣;粘土質、粉砂質被漲潮流帶至海濱沉積;自陸向海由細變粗。(二)沿岸堤、沙壩、沙咀沉積沿岸堤:是在高潮線附近,由波浪引起的泥砂橫向移動形成的大致平行于海岸的堤狀地形,主要由粗碎屑、生物殼碎屑、重礦物碎屑組成。古沿岸堤可作為判斷古海岸線的標志。沙壩:是離岸有一定距離、平行海岸、由砂質沉積物組成的垅崗地形。波浪向海岸推進與底流相遇,能量減弱。沙咀:是海灣外由砂粒組成的,一端與陸地相連,尾部伸入海中的垅崗狀地形。沿岸流由海岸岬角部分進入海灣,因水域變寬、流速下降,使所攜帶的泥砂沉積下來形成沙咀延伸或沙壩露出水面形成與外海半隔絕的水域稱為瀉湖(lagoon)。(三)潮坪沉積潮坪:指無強烈的波浪作用而以潮汐作用為主的平緩海岸地帶。1以粘土、粉砂、細砂沉積為主;2可發(fā)育雙向斜層理,波痕、泥裂;3海生生物與陸生生物混雜。(四)瀉湖沉積1淡化瀉湖:發(fā)育于潮濕氣候區(qū),常形成黃鐵礦、菱鐵礦、碳酸鈣沉積;2咸水瀉湖:發(fā)育于干旱氣候區(qū),以化學沉積為主:按溶解度依次沉積:碳酸鹽硫酸鹽氯化物二、淺海的沉積作用:是海洋的最主要的沉積區(qū)1深度?。旱统本€200m左右2海底地形平坦:大陸架3離大陸近,陸源物質充足4生物繁茂(一)碎屑沉積作用1碎屑來源:主要是大陸,部分來自濱海;2以砂質和泥質沉積為主;3分選性和磨圓度均較好,自陸向海方向依次發(fā)育砂、粉砂和粘土沉積;4常發(fā)育對稱波痕、斜層理、水平層理等;5常發(fā)育殘留沉積,是成為淺海前的沉積。濁流及其地質作用濁流:載有大量懸浮物質的高密度水下重力流。發(fā)源地:大陸架外緣、大陸坡上部或河口三角洲前緣成因:重力滑坍、海底地震、海底火山噴發(fā)、洪水期注入海洋的混濁水體侵蝕和搬運作用:沿大陸坡向海洋方向運動、塑造出海底峽谷。沉積作用:在大陸基上堆積成深海扇濁積物的特征:1由典型的陸源碎屑組成2含淺海生物群遺體,缺少遠洋生物群遺體3磨圓度和分選性中等較好,以砂級為主,次為粉砂,也有泥和礫石4濁積物常夾于生物軟泥之間地質歷史時期構造運動的表現(xiàn)1巖相的變化:如果巖相的變化是連續(xù)的(無地層缺失),一般是非構造運動導致的海平面下降,使地殼相對上升,如果不連續(xù),有大套地層缺失,則與構造運動有關。2巖層間的接觸關系(三種)整合接觸:相鄰巖層時代連續(xù)假整合(平行不整合):上、下兩套地層有明顯的沉積間斷,時代不連續(xù),但產(chǎn)狀一致。角度不整合:沉積間斷,時代不連續(xù),產(chǎn)狀也不一致。巖層的產(chǎn)狀地質構造:在構造作用下,巖層發(fā)生變動(變形)形成的各種幾何形體。一、巖層:是指由成分大致一致的物質組成的,以上、下兩個平行或大致平行的分界面(層面)為界的一套巖石。二、巖層的產(chǎn)狀要素巖層的產(chǎn)狀:是指巖層在三維空間的位置(或產(chǎn)出狀態(tài))。巖層的產(chǎn)狀要素:走向、傾向和傾角。1走向:是指巖層在三維空間的水平延伸方向走向線:巖層面與水平面的交線走向方位角:走向線與地理子午線所夾的方位角巖層的走向用走向方位角來表示2傾向:傾斜線在水平方向的投影線所指的方向傾斜線:垂直走向沿層面傾斜向下所引射線,傾向與走向相差90或270,傾向用傾向方位角表示,傾向方位角是傾斜線在水平方向的投影與 (0)方向所夾角。3傾角:傾斜線與其在水平方向的投影所夾角,稱傾角(真傾角),反映巖層傾斜的程度。視傾角:巖層面上的除傾斜線以外的任一直線與其在水平方向的投影所夾銳角。4產(chǎn)狀的記錄:文字記錄;平面圖上記錄。三、水平巖層、傾斜巖層和直立巖層1水平巖層:巖層面傾角為0的地層。水平巖層下部巖層時代老,上部巖層時代新;2傾斜巖層:巖層面傾角大于0小于90的地層,巖層未倒轉時(正常層序),順傾向依次出露新地層。3直立巖層:巖層面傾角等于90的地層。不能根據(jù)地層的疊置關系判斷地層的新老順序。第五節(jié) 巖后變形的概念巖石的變形: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巖石內(nèi)部各質點相對位置發(fā)生變化。巖石的變形都要經(jīng)歷彈性變形、塑性變形和脆性變形三個階段彈性變形:很難在地質體中保留塑性變形:褶皺是塑性變形的產(chǎn)物脆性變形:斷裂是脆性變形的產(chǎn)物第六節(jié) 褶皺構造褶皺:是指巖石受力發(fā)生的彎曲變形一、褶皺的基本類型有兩種:背斜和向斜背斜:是指巖層向上的彎曲,其核心部位的巖層較老,兩側巖層依次變新;向斜:是指巖層的向下彎曲,其核心部位的巖層較新,兩側巖層較老。二、褶皺要素是指褶皺的各個組成部分。包括:核部、翼部、轉折端、樞紐、軸面等核部:泛指褶皺中心部位的巖層,通常把出露在地面褶皺中心部分的巖層稱為核部地層。翼部:是指褶皺核部兩側的地層轉折端:指從一翼向另一翼的過渡部分樞紐:是指組成褶皺的巖層的同一巖屑的各個最大彎曲點的連線軸面:是一個褶皺內(nèi)各相鄰褶皺面上的樞紐構成的面三、常見褶皺分類及其特征1按軸面和兩翼產(chǎn)狀分為:直立褶皺:軸面直立,兩翼傾向相反,傾角相等斜歪褶皺:軸面傾斜,兩翼傾向相反,傾角不等倒轉褶皺:軸面傾斜,兩翼傾向相同,傾角不等平臥褶皺:軸面水平,兩翼傾向近水平2根據(jù)褶皺在平面圖上的長寬比線狀褶皺:長寬比大于101的褶皺短軸褶皺:長寬比介于10131之間穹窿和構造盆地:長寬比介于1131之間長寬比介于1131之間的背斜稱穹窿 長寬比介于1131之間的向斜稱為構造盆地3褶皺的組合類型(1)復背斜和復向斜復背斜:總體為一背斜,大背斜又由一系列次極小背斜和小向斜組成;復向斜:總體為一向斜,大向斜又由一系列次級背斜和向斜組成。(2)隔擋式褶皺和隔槽式褶皺隔擋式:寬向斜、窄背斜;隔槽式:寬背斜、窄向斜四、褶皺的形成時代常采用不整合分析法:被上覆不整合覆蓋的褶皺形成于不整合面下伏最新地層沉積后,不整合面上覆最老地層沉積前。第七節(jié) 斷裂構造一、節(jié)理節(jié)理:是巖石中無顯著位移的破裂(裂隙)(一)節(jié)理的幾何分類:1據(jù)節(jié)理與所在地層的關系走向節(jié)理:節(jié)理走向與所在地層走向一致傾向節(jié)理:節(jié)理走向與所在地層走向垂直斜向節(jié)理:節(jié)理走向與所在地層走向斜交順序節(jié)理:節(jié)理面大致平行于巖層層面2據(jù)節(jié)理與主要構造線的關系(1)縱節(jié)理:節(jié)理走向與主要構造線延伸方向一致(2)橫節(jié)理:節(jié)理走向與主要構造線延伸方向垂直(3)斜節(jié)理:節(jié)理走向與主要構造線延伸方向斜交(二)節(jié)理的力學分類1剪節(jié)理:由剪應力作用形成的節(jié)理,節(jié)理面光滑、分布平直、延伸較遠、兩組節(jié)理常呈“”型產(chǎn)出,能平整地切過礫石2張節(jié)理:由張應力作用形成的節(jié)理,節(jié)理面粗糙,不平直,延伸不遠,寬度不定。二、斷層(一)斷層要素及斷距1斷層的概念:斷層是巖層或巖體順破裂面發(fā)生明顯位移的構造2斷層要素:是斷層的基本組成部分,包括斷層面和斷盤斷層面:是將巖塊和巖層斷開成兩部分,斷開巖塊或巖層順其滑動的破裂面;斷層帶斷層線:斷層面與地面的交線斷盤:斷層面兩側相對移動的巖塊。上盤,下盤3斷距:是斷盤沿斷裂面相對錯開的距離真斷距:斷層面上對應點被錯開的實際距離,又稱總斷距、總滑距視斷距:是根據(jù)對應層測量的斷層位移在垂直于巖層的走向的剖面上,視斷距有以下幾種:地層斷距:斷層兩盤對應層之間的垂直距離鉛直地層斷距:斷層兩盤對應層之間的鉛直距離水平地層斷距:斷層兩盤對應層之間的水平距離(二)常見斷層類型據(jù)斷層兩盤相對運動方向:1正斷層:上盤下降、下盤上升的斷層2逆斷斷層:上盤上升、下盤下降的斷層3平移斷層:兩盤沿斷層面走向相對運動的斷層(三)斷層的組合類型正斷層的組合類型:階梯狀斷層;地壘和地塹逆斷層的組合類型:疊瓦狀構造(四)斷層的常見識別標志1地層的重復和缺失2斷層面和斷層帶上的標志斷層面上的擦痕和階步;斷層帶內(nèi)的斷層角礫巖。3斷層兩盤的牽引現(xiàn)象4一些地貌標志斷層崖和斷層三角面;泉水的串珠狀分布。(五)斷層形成時代的確定不整合分析法:如果一條斷層切斷了較老的地層,而被較新地層以角度不整合覆蓋,則斷層形成于不整合面上覆最老地層沉積前,下伏最新地層沉積后。巖漿、巖漿作用及巖漿巖的概念巖漿:是一種熾熱而富含揮發(fā)分的具有粘性的硅酸鹽熔融體巖漿的主要成分為SiO2,其次為(1)金屬硫化物;(2)Al、Fe、Mg、Ca、Na、K等的氧化物;(3)一些痕量元素(Li、V、Cr、Co等)和(4)揮發(fā)組分(H2O、CO2、CO、H2S、NH4) 依據(jù)SiO2的相對含量酸性巖漿(SiO2>66%),中性巖漿(SiO2在5366%)基性巖漿(4453%),超基性巖漿(<44%)巖漿作用:指從巖漿的形成、活動直至冷凝,巖漿本身發(fā)生的變化以及對周圍巖石的影響的全部地質作用過程。根據(jù)巖漿活動的特點,可分為兩種作用方式:侵入作用侵入巖 噴出作用(火山作用)熔漿:流出地面的巖漿形成熔巖或噴出巖第2節(jié) 巖漿的噴出作用火山作用第3節(jié) 一、火山活動的產(chǎn)物(一)氣態(tài)噴出物:來源于巖漿本身折出常見的為水蒸氣(70%90%)、N、H、O、CO2、CO等,溫度超過500時,氣體噴出物成分主要為氯化物:NaCl、KCl、FCl2等),稱干噴氣,無水蒸氣500360時:HCl、H2S、H2CO3及少量水蒸氣和硫磺360100時:NH4Cl、H2SO4<100時:水、CO2或氣態(tài)硫化物。(二)液態(tài)噴出物火山的液態(tài)噴出物稱熔漿或熔巖(lava);水分和氣體少,可分為三類:酸性熔漿、中性熔漿、基性熔漿酸性熔漿:SiO2含量高,F(xiàn)eO、MgO含量低、色淺、比重小、粘度大基性熔漿:SiO2含量低,F(xiàn)eO、MgO含量高,色深、比重大、粘度小熔巖流:熔巖自火山噴出地面后沿地面流動形成熔巖流。熔巖流的三種基本類型:1結殼熔巖:常為基性熔巖(又稱波狀熔巖)、繩狀熔巖;2渣狀熔巖,也可稱塊狀熔巖:為粘度較大的酸性熔巖;3枕狀熔巖:是水下噴出的基性熔巖,常呈橢圓形似枕頭而得名。熔巖常具流紋構造、氣孔構造(三)固態(tài)噴出物火山噴出的固體物質稱火山碎屑物質,按直徑的大小可分為:火山彈>100mm;火山礫、火山砂:2100mm;火山灰:0.052mm;火山塵:<0.05mm火山碎屑物質落到地面被膠結在一起稱火山碎屑巖。凝灰?guī)r:由火山灰和火山塵膠結而成;火山碎屑巖: 火山角礫巖:由火山礫和火山砂膠結而成; 集塊巖:由火山彈膠結而成。二、火山作用形成的地形火山錐熔巖錐:主要由熔巖組成巖渣錐: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質堆積而成混合錐:二者兼而有之三、火山噴發(fā)的類型根據(jù)巖漿的成分、噴出通道形狀、噴出環(huán)境(水下和陸上分為):(一)溶透式噴出巖漿熔透地殼而形成的火山作用(二)裂隙式噴發(fā)指巖漿沿構造裂隙溢出的現(xiàn)象,以基性的熔巖流為主,無爆炸現(xiàn)象,往往呈大片流出(三)中心式噴發(fā)(筒狀噴發(fā))是巖漿通過喉管通道到達地面形成的一種噴發(fā)型式,按噴發(fā)的劇烈程度可分為三種型式:1寧靜式(或稱夏威夷式)噴出的熔巖以基性熔巖為主,粘度小,流動性大,無爆炸現(xiàn)象,這種火山的熔巖流分布的面積廣,形成的火山錐坡度平緩,為盾形火山錐。2爆烈式(又稱培雷式)是一種猛烈爆炸的火山,噴出的熔巖粘性大,不易流動,含氣體多,冷凝快3遞變式介于寧靜式與爆烈式之間,噴發(fā)方式可自寧靜到猛烈,也可自猛烈到寧靜。巖漿的侵入作用侵入體:巖漿在地殼中不同深度冷凝后形成的各種形狀的巖漿巖體。 按巖漿侵入的深度,又可分為深成侵入體和淺成侵入體。一、深淺侵入體形成于地下36km以下的深度溫壓高,巖漿冷卻慢、結晶程度高,巖體規(guī)模大,圍巖變質作用強烈,可分為巖基、巖珠兩種。1巖基:是侵入體中最大的一類,一般面積大于100km2,巖基多半為花崗巖類侵入體。2巖珠:是深處巖漿穿入地殼薄弱地帶形成的侵入體,面積一般小于100km2,深部常與巖基相連,亦以花崗巖類為主。二、淺成侵入體:地表以下3km深度以內(nèi)形成的侵入體,冷卻快,礦物結晶細1巖床:厚度小,面積大的層狀侵入體,一般由基性巖漿組成。2巖盤:是平凸和雙凸型透鏡狀侵入體,一般由粘度大、流動性小的酸性巖漿組成。3巖盆: 一種中央部分厚度大,邊緣厚度小,中間向下彎的盆狀侵入體,常由比重大的基性,超基性巖漿冷凝而成。4巖餅(巖鞍):是巖漿侵入到背斜轉折端的虛脫部位而形成的巖體。5巖墻:是順裂隙貫入的厚板狀侵入體。變質作用的方式一、重結晶作用:是指巖石在固態(tài)下同種礦物經(jīng)過有限的顆粒溶解,組分遷移,而又重新結晶成粗大顆粒的作用,但并未形成新礦物。隱晶質石灰?guī)r(主要成分方解石)大理石(亦為方解石)。二、重組合作用:指在特定的溫度壓力范圍內(nèi),固體巖石內(nèi)部的化學成分重新組合,結晶成新礦物的過程(變質作用)。三種類型:1同質多相轉變:不包含H2O和CO2的釋放或吸收的固相之間的變質反應。紅柱石、 藍晶石 、多線石(Al2SiO5)之間的轉變(低溫低壓) (低溫高壓) (高溫高壓)它們的化學成分相同,但在不同溫壓下表現(xiàn)為三種不同的礦物。紅柱石:低溫低壓、藍晶石:低溫較高壓,矽線石:高溫高壓2脫水(及水化)反應:原有礦物或礦物組合隨溫度升高,釋放出水而形成另一種礦物的過程。 Al4(Si4I10)(OH)18+4SiO22Al2SiO4O10(OH)2+2H2O 高嶺石 石英 葉臘石Al(Si4O10)(OH)2 Al2SiO5 + 3SiO2 + H2O 葉臘石 紅柱石 石英3脫碳反應:鈣質沉積巖隨溫度升高釋放出CO2而形成新的礦物的過程。(硅質灰?guī)r)CaCO3+SiO2=CaSiO3+CO2 方解石 石英 硅灰石三 交代作用:交代作用是變質過程中化學活動性流體和固定巖石之間發(fā)生的物質置換作用。 Na+ + KalSiO3O5NaAlSi3O8 + K+ (帶入) (鉀長石) 鈉長石 (帶出)除水和二氧化碳參與外,一般無物質的帶入帶出,有無新礦物形成 既有物質的帶入帶出,又有新礦物形成 第四節(jié) 變質作用的類型 一、接觸變質作用 是指巖漿侵入圍巖與圍巖接觸而使圍巖變質的作用1熱接觸變壓作用:由于溫度的影響使圍巖發(fā)生重結晶和重組合2接觸交代變質作用:由于巖漿中揮發(fā)分的加入使接觸帶內(nèi)外的巖漿巖石和圍巖發(fā)生交代而變質的作用。二、動力變質作用:指由于地殼運動產(chǎn)生的構造應力使巖石發(fā)生破碎,變形和重結晶的作用。主要發(fā)生在斷裂帶附近。三、區(qū)域變質作用:是指巖石變質范圍很廣,規(guī)模異常巨大的變質作用。形成板巖、千枚巖、片巖、片麻巖。以片理發(fā)育為特征,這種片理由片狀礦物引起。四、混合巖化作用:是指由變質作用形成的巖石與局部熔融的巖石相互穿插混合的作用。混合巖化作用形成的變質巖稱混合巖。一、變質帶:根據(jù)變質巖中的標志礦物,把變質強度不同的地帶劃分出來,稱為變質帶。二、變質相:是指變質過程中由各種化學成分和不同的原巖同時形成的一套礦物組合,及其形成時的物理化學環(huán)境。三、雙變質帶:是指在海溝附近出現(xiàn)的高壓低溫變質帶與低壓高溫變壓帶成對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高壓低溫變壓帶出現(xiàn)于海溝靠洋側,低壓高溫變質帶出現(xiàn)于海溝靠陸側。依冷凝成巖時的地質環(huán)境的不同,將巖漿巖分為三類:一 噴出巖(火山巖):巖漿噴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巖漿巖稱為噴出巖。在地表的條件下,溫度下降迅速,礦物來不及結晶或者結晶差,肉眼不易看清楚。如流紋巖、安山巖、玄武巖。二 淺成巖:巖漿沿地殼裂縫上升至距地表較淺處冷凝形成的巖漿巖。由于巖漿壓力小,溫度下降較快,礦物結晶較細小。如花崗斑巖、正長斑巖、輝綠巖等。三 深成巖:巖漿侵入地殼深處(約距地表3公里)冷凝形成的巖漿巖。由于巖漿壓力大,溫度下降緩慢,礦物結晶良好。如花崗巖、正長巖、輝長巖等。深成巖和淺成巖又統(tǒng)稱侵入巖。根據(jù)物質組成的不同,沉積巖一般分為以下三類:一 碎屑巖類:主要是由碎屑物質組成的巖石。其中由原巖風化破壞產(chǎn)生的碎屑物質形成的,稱為沉積碎屑巖,如礫巖、砂巖和粉砂巖等;由火山噴出的碎屑物質形成的,稱為火山碎屑巖,如火山角礫巖、凝灰?guī)r等。二 粘土巖類:主要由粘土礦物及其他礦物的粘土粒組成的巖石,如泥巖、頁巖等。三 化學和生物化學巖類:主要由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鹽類的礦物及部分有機質組成的巖石,如石常見的變質巖可分成以下二類:片理狀巖類:有較明顯的片理構造,如片麻巖、片巖、千枚巖、板巖等。塊狀巖類:較致密,如大理巖、石英巖等灰?guī)r、白云巖等

注意事項

本文(長江大學地球科學概論總結.doc)為本站會員(jian****018)主動上傳,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點擊聯(lián)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wǎng)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