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裝配圖網! | 幫助中心 裝配圖網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首頁 裝配圖網 > 資源分類 > DOC文檔下載  

中國地質調查局成果地質調查資料管理細則.doc

  • 資源ID:8984348       資源大?。?span id="bymqkyp" class="font-tahoma">261KB        全文頁數:36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三方登錄下載: 微信開放平臺登錄 支付寶登錄   QQ登錄   微博登錄  
二維碼
微信掃一掃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9.9積分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查詢和重復下載(系統(tǒng)自動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寶    微信支付   
驗證碼:   換一換

 
賬號:
密碼:
驗證碼:   換一換
  忘記密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中國地質調查局成果地質調查資料管理細則.doc

中國地質調查局成果地質調查資料管理細則(征求意見二稿)中國地質調查局發(fā)展研究中心二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目 錄中國地質調查局成果地質調查資料管理細則第一章 總則1第二章 成果資料的匯交1第三章 成果資料的接收、驗收3第四章 成果資料的整理4第六章 成果資料的利用服務位6第七章 資料統(tǒng)計分析7第八章附則8附件地調成果資料接收、整理、保管、利用工作制度附件1 成果地質調查資料制作要求10附件2 成果地質資料的整理規(guī)定18附件3 成果地質資料庫房管理制度20附件4 資料檔案庫房安全管理制度22附件5 成果地質調查資料借閱利用辦法(暫行)23附件6 成果地質調查資料內部借閱利用辦法25附件7 地調成果資料利用收費辦法26附件8 地調成果資料利用收費項目與標準27附件9 閱者需知28附件10 地調成果資料管理人員守則29附件11 地質調查成果資料著錄單30附件12 內容提要編寫要求32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根據中國地質調查局(以下簡稱地調局)地質調查項目管理辦法和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資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及有關規(guī)定,制定本細則。第二條 本細則所稱成果地質調查資料(以下簡稱成果資料),是指地調局組織實施的地質調查項目形成,并經最終審查后的成果報告、附件、附表、附圖、計算機軟件系統(tǒng)及源代碼、數據庫系統(tǒng)、說明書及地調局要求上繳的其它數據、資料。第三條 本細則適用于地調局組織實施地質調查項目所形成的成果資料的匯交、接收、驗收、整理、保管和利用管理;其它渠道形成的地質資料管理參照執(zhí)行。第四條 地調局發(fā)展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發(fā)展中心)和沈陽、天津、南京、宜昌、成都、西安地質調查中心(以下簡稱地調中心)是地調局成果資料管理單位。發(fā)展中心負責地調項目成果資料的集中統(tǒng)一管理工作;各地調中心負責地調項目工作區(qū)隸屬所轄行政區(qū)成果資料的管理工作。第二章 成果資料的匯交 第五條 地質調查工作項目的承擔單位法人為成果資料匯交人,匯交人負責本單位地質調查工作項目成果資料的匯交工作。第六條 中外合作承擔地質調查項目工作的中方為成果資料的匯交人,外方承擔匯交成果資料的連帶責任。第七條 成果資料匯交工作由地調項目承擔單位資料(檔案)管理部門統(tǒng)一向地調局資料管理單位匯交。第八條 地調成果資料以“工作項目”為匯交單位;第九條 成果資料匯交內容按第二條規(guī)定外,還應附有最終審查文件及內容摘要、著錄表;項目任務書、項目發(fā)生變更的應提交變更批準文件;涉及探礦權的應附勘查許可證。第十條 匯交的成果資料應確保與最終主管部門審查的版本內容一致。第十一條 匯交的成果資料電子文檔載體信息與對應的紙質資料內容載體信息相一致;匯交人要確保匯交成果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第十二條 地方單位和大區(qū)地調中心承擔的地調項目工作在完成最終審查后,須在180日內按規(guī)定向項目工作區(qū)所屬的大區(qū)地調中心匯交成果資料;大區(qū)地調中心驗收合格后30日內負責向地調局發(fā)展中心成果資料管理部門轉交成果資料;第十三條 其它單位承擔的地調項目在完成成果資料庫最終審查后,必須在180日內按規(guī)定向地調局發(fā)展中心成果資料管理部門匯交;發(fā)展中心驗收合格后30日內,按成果資料工作區(qū)所屬大區(qū)地調中心轉交。第十四條 匯交成果資料紙介質資料及其電子文檔各一式兩份;工作區(qū)跨兩個或兩個以上大區(qū)的成果資料匯交份數為所跨大區(qū)數量加一。第十五條 成果資料匯交內容、數量、形式要符合“地調項目管理辦法”有關規(guī)定,嚴格按項目任務書和最終審查意見書匯交。第十六條 成果資料匯交易采用專人送交;機密、絕密資料的匯交要按國家規(guī)定,派專人護送或機要郵送。第十七條 成果資料匯交要填寫由地調局統(tǒng)一制作的“地質調查成果資料匯交聯(lián)單”;聯(lián)單為一式三聯(lián),第一聯(lián)為存根留匯交單位,第二聯(lián)匯交單位加蓋公章后,隨資料送交相應的地調局成果資料管理單位,第三聯(lián)為回執(zhí)聯(lián),成果資料經資料管理單位初步驗收合格后加蓋地調局成果資料管理單位公章返回資料匯交單位,作為項目成果資料已送地調局成果資料管理單位審核驗收的憑證。第十八條 “成果地質調查資料匯交憑證”是完成成果資料匯交工作的法定憑證。 地調局成果資料管理單位對已接收資料進行內容、數量、質量、格式、份數、手續(xù)等全面驗收合格后,向地調項目承擔單位發(fā)放“成果地質調查資料匯交憑證”。第十九條 “成果地質調查資料匯交憑證”以“工作項目”為單位發(fā)放。第二十條 轉交成果資料應附有驗收資料的管理單位“成果地質調查資料匯交憑證”復印件。第二十一條 涉及國家秘密的成果資料和涉及軍事、海洋、測繪、重力、放射性礦產資源等秘密的成果資料匯交,在匯交成果資料封面和匯交聯(lián)單上標明“密級”,并附有其主管部門或行業(yè)主管部門對成果資料密級確認等有關證明文件的復印件。第二十二條 涉及商業(yè)秘密或著作權的成果資料保護,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匯交人在匯交成果資料時提出保護,并持相關證明材料到地礦主管部門辦理保護登記手續(xù),保護期一般不超過五年。第二十三條 成果資料匯交人不按期匯交成果資料的,由成果資料管理單位提出警告,并限期匯交;無正當理由不按期匯交的,由接收地調成果資料單位報上級主管部門取消該單位承擔地質調查新開項目的資格。第二十四條 成果資料驗收不合格的,通知地質調查資料匯交單位限期補充或修改(格式見附件x);限期內不按要求修改補充的視為不匯交。第二十五條 匯交成果資料的印制、驗收要求,參照附件1.第二十六條 匯交成果資料要按保管單位分裝,裝具易采用“牛皮板紙”資料盒,規(guī)格3022cm。第三章 成果資料的接收、驗收第二十七條 成果資料接收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工作:1 聯(lián)單填寫完整、規(guī)范,加蓋匯交單位資料專用章;成果資料密級確認有關證明文件的復印件;保護登記手續(xù)文件;轉交成果資料應附有驗收資料的管理單位“成果地質調查資料匯交憑證”復印件;2 資料名稱、內容與地調項目下達計劃任務一致;3 資料內封加蓋項目承擔單位公章;4 匯交時間,按時匯交或未按時匯交;5 審查文件齊備;專家評審意見書和專家簽名、主管部門審查意見書及公章;6 匯交資料內容、名稱、數量與項目任務書、設計書、審查意見和局發(fā)有關技術標準相符;7 匯交資料實際數量與匯交聯(lián)單、資料目錄、技術文件目錄相一致;8 匯交資料字跡清晰,格式、載體介質、規(guī)格、印制工藝符合標準和要求(詳見附件2);9 電子文檔查毒和正確顯示;電子文檔字節(jié)、文件夾、文件數量與電子文檔登記表相符。10 內容摘要、著錄表格內容齊全;第二十八條 成果資料驗收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工作1 符合國家、行業(yè)和地調局有關標準、規(guī)范;2 資料齊全、完整、準確、清晰,格式、載體介質、規(guī)格、印制工藝符合標準和要求;(詳見附件2);3 電子文檔載體信息與紙介質載體信息一致;4 保密、保護資料審核確定;第二十九條 成果資料管理由單位對匯交資料逐一進行檢查核對,做好檢查驗收記錄,提出驗收是否合格的意見;接收、驗收人員在留存三聯(lián)單簽名。驗收合格的,成果資料管理單位應在成果地質調查資料匯交憑證上簽署合格意見并加蓋公章,發(fā)放項目承擔單位。驗收不合格的,成果資料管理單位將匯交地質資料補充、修改通知書發(fā)放項目承擔單位;限期修改,重新匯交。第三十條 匯交地質資料驗收合格的,成果資料管單位在料匯交聯(lián)和驗收記錄上簽字蓋章。匯交聯(lián)一式二份,成果資料管理單位和匯交人各持一份。匯交聯(lián)及驗收記錄作為檔案長期保存。第三十一條 資料匯交人已申請核準地質資料保護登記的,成果資料管理單位應當在查驗匯交地質資料保護登記表后對資料采取保護措施。第四章 成果資料的整理第三十二條 按照便于保管和利用以及保持館藏資料分類、編目統(tǒng)一的原則,成果資料管理部門應當及時對匯交的地質資料進行系統(tǒng)整理。主要整理內容如下:1基本要求:按照成果資料的形成特點,對資料文件分類、進行標準化處理;保持資料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和自然形成規(guī)律,便于保管和利用。2立卷:一般立卷是以“工作項目”為單位;但工作項目由二個以上不同專業(yè)、學科子項目組成,并可以獨自成卷的資料,可以分開立卷。3索號:根據成果資料管理門部的規(guī)定,對每份資料給予館藏標識號碼;每份一號。各成果資料管理部門可根據各自情況自行編碼;建議采用“流水號”編排。4資料保管加工:對資料的裝訂、折疊進行標準化處理;對每份文件加注館藏標識號碼,號碼易采用紅色電子印油;5保管單位:一份資料數量較多時,可分為幾個保管單位;按類別分裝。資料裝具厚度不超6cm為易。電磁介質以一個物理量為保管單位。6著錄、標引:按“地調成果資料著錄規(guī)定”對資料進行分類、著錄、標引工作,建立目錄數據庫(見附件)。7保密、保護:屬于保護、保密地質資料的,在目錄數據庫、資料封面、裝具上標注保護、保密代碼或標志;8電磁介質:以光盤、軟盤、磁盤、磁帶等電磁介質為載體的資料驗收合格后,均需進行拷貝,組成利于館藏的集合方式,并制作備份異地保管。建議拷貝載體采用CD、DVD、磁帶保管。 第五章 成果資料的保管第三十三條 發(fā)展研究中心成果管理處、六大區(qū)地調中心資料館為中國地質調查局系統(tǒng)地調成果資料保管部門,承擔地調成果資料的保管和各項業(yè)務建設。第三十四條 成果資料管理部門要建立完善地調成果資料驗收、整理、保管、保密、安全等各項規(guī)章制度,配備專業(yè)技術人員,保障成果資料的完整和安全。第三十五條 成果資料保管庫房的建筑、設備配置應符合 JGJ 25-2000 (檔案館建筑設計規(guī)范)乙級檔案館標準。第三十六條 遵照“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加強館藏地調成果資料的保管,按照標準配備必要的防潮、防水、防火、防盜、防光、防塵、防蟲、防霉等防護設施與設備。第三十七條 成果資料庫房屬工作重地,非資料管理人員不得擅自進入庫房;第三十八條 成果資料出入庫應當履行檢查登記手續(xù),嚴格按保密、保護制度進行管理;保密、保護性資料由專人保管,其它人員不得擅自動用保密、保護的地調成果資料。第三十九條 庫房管理人員對進庫的資料數量、整理質量、著錄標引數據進行全面檢查;合格后方可入庫;不合格者退回上一工作環(huán)節(jié)。第四十條 資料排放。紙質資料按照資料號順序,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排放;電磁介質按資料號順序,從前到后、從左到右排放。第四十一條 紙質資料采用資料柜或密集架存放;電磁介質采用防磁柜存放,不同形式電磁載體易采用分開保管。第四十二條 成果資料保管部門應當根據各個地區(qū)氣候特點和各種庫房的特定要求,采取空調、供暖、機械通風、自然通風等辦法,控制庫房溫濕度,建立庫房溫濕度監(jiān)控體系和日常監(jiān)測工作制度,保證地質資料的長期安全保存。第四十三條 成果資料保管部門應當定期檢查更換防火滅火、防盜報警裝置、電器線路及監(jiān)視系統(tǒng),保障防護設施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應當采取措施避免地質資料遭受日光直射及紫外線、生物和有害氣體的損害。潮濕蟲害嚴重的地區(qū),應當專設熏蒸、消毒或其他防蟲殺蟲設施,防止霉變蟲蛀。第四十四條 成果資料保管部門應當定期全面檢查和不定期抽樣檢查成果資料庫保管質量,并做好記錄,發(fā)現問題應當及時報告并采取相應補救措施。因破損、霉變、蟲蛀、散失以及字跡線條模糊不清等造成無法長期保存利用的重要的地質資料,應當及時搶救修復。搶救修復替換出的地質資料經本級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后銷毀第四十五條 電子文檔、數據庫類成果資料的整理和保管參照DA/T 15-1995 (磁性載體檔案管理與保護規(guī)范) GR/T 17678.1-1999(CAD電子文件光盤存儲、歸檔與檔案管理要求 第一部分:電子文件歸檔與檔案管理)執(zhí)行。第四十六條 電子文檔、數據庫類資料需配備必要的驗收、考貝、存儲設備,保障每年檢查、備份一次采取必要措施進行防磁化及防病毒等工作;確保成果資料電子文檔文件的安全。第四十七條 成果資料保管部門對成果資料的安全負責,遵照“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加強館藏成果資料的保管,按照標準配備必要的防潮、防水、防盜、防光、防蟲、防霉、防磁化、防病毒等防護設施與設備;第四十八條 開展成果資料保管部門管理人員的業(yè)務培訓,掌握各項保管技術,熟悉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制度,加強地調成果資料的日常維護管理,建立管理人員崗位責任制,做到責任到崗、責任到人。第六章 成果資料的利用服務位第四十九條 成果資料保管部門應當建立和維護更新地質資料信息服務系統(tǒng),編制地質資料目錄,提供各種形式的檢索工具,編制查閱使用指南等參考資料。設置紙質閱覽室和電子閱覽室,提供復制和其他服務。利用網絡技術,開展地質資料網上查詢利用,為利用者提供多種方便、快捷的查閱渠道。第五十條 成果資料保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館藏資料借閱利用制度并公諸于眾,以便執(zhí)行和監(jiān)督管理。第五十一條 借閱利用地質資料,按照國家 、部門、地調局的相關規(guī)定辦理。第五十二條 館藏地調成果資料按國家相關法規(guī)分為:1. 公開性成果資料-對社會各界公眾全部開放利用。公開性成果資料目錄見國土資源部有關公告。2. 保護性成果資料-為保護探礦權人、采礦權人、知識產權人合法利益,對其匯交的成果資料采用一定時期不對外提供利用的一種管理。3. 保密性成果資料-按照國家法律和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有關規(guī)定,涉及國家安全、經濟秘密的成果資料。第五十三條 館藏地調成果資料的利用服務:1. 借閱利用公開性成果資料的用戶,提供本人身份證、工作證、享受國民待遇的外國人需持有護照等有效證件之一,即可辦理借閱利用手續(xù)。2.借閱利用保密性成果資料,需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中國地質調查局保密工作手冊相關條款執(zhí)行。3.借閱利用涉及著作權、知識產權的成果資料,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執(zhí)行。4.借閱利用保護性成果資料的用戶,除本條第一款規(guī)定外,還應當出具匯交人同意的書面證明文件,方可辦理借閱利用手續(xù)。5.政府有關部門因救災等公共利益需借閱利用保護期內的成果資料,需經中國地質調查局審查批準,方可辦理借閱利用手續(xù)。第五十目條 成果資料需在指定的室內閱覽,不得攜出 ;電子文檔、數據庫類成果資料的利用需在指定的設備和系統(tǒng)上運行使用。第五十五條 成果資料的復制、拷貝由管理人員負責,用戶不得自行復制;自行拍照的用戶需經管理人員審核后,方可進行。第五十六條 借閱涉及國家秘密的地質資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保密法規(guī)辦理手續(xù),資料收集人員必須持有縣級以上單位(或主管部門)的正式介紹信和證明本人身份的有效證件。介紹信上載明所有借閱者的姓名和借閱資料的類別、地區(qū)范圍及用途。成果資料保管部門應當做好保密地質資料的保密管理和利用登記。第五十七條 成果資料保管部門應根據國家和社會的需求開展編研工作,對資料進行綜合整理、優(yōu)化集成,編制綜合性或專題性材料資料,提高利用效率和服務水平。第七章 資料統(tǒng)計分析第五十八條 地調成果資料保管部門應當按照客觀、真實、認真、準確的原則,建立地質資料保管利用統(tǒng)計制度,并按時向中國地質調查局主管部門編報地質資料管理年報。統(tǒng)計內容包括:1成果地質資料接收、整理種類數量統(tǒng)計;2成果地質資料借閱利用統(tǒng)計;3成果地質資料利用效果匯總分析;4成果地質資料庫存保管情況統(tǒng)計;5成果地質資料管理人員、設備、設施統(tǒng)計。第八章 附則第五十九條 地調項目承擔單位匯交成果資料的期限、合格率、質量由成資管理部門定期通報,并記錄在案;做為地調項目承擔資格認定憑證。第六十條 偽造成果資料、在成果資料匯交工作中弄虛作假的,由地調項目承擔單位及責任人承擔其引發(fā)的法律、經濟、行政等全部責任。第六十一條 成果資料管理部門由于管理、當事人違規(guī)造成資料泄密的,按國家有關保密規(guī)定承擔相應責任;造成成果資料損毀和丟失的由相應責任部門、責任人承擔責任。第六十二條 成果資料管理部門要樹立良好的社會服務形象,凡在工作中成績突出或造成不良影響者,地調局視情節(jié)給予通報表揚、批評。第六十三條 本規(guī)定解釋權屬中國地質調查局。第六十四條 本規(guī)定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附 件地調成果資料接收、整理、保管、利用工 作 制 度附件1成果地質調查資料制作要求一、基本要求(一)匯交的成果地質調查資料應符合有關地質調查成果報告編制要求和各專業(yè)的相關標準和要求。(二)匯交的成果地質調查資料應是根據評審意見修改,并經審查后的最終稿;同時,還應包括項目任務書、項目成果報告評審意見書、項目成果報告審查意見書復制件;項目發(fā)生變更的應提交變更批準文件;涉及探礦權的應附勘查許可證復制件等審批材料。匯交的成果地質調查資料內容應與項目成果報告評審意見書中的“提交的技術文件目錄”清單一致。(三)成果地質資料的類別:1審批類 地質調查項目有關審批文件。2正文類 地質調查項目成果報告全部正文(含插圖、插照和插表)。3附圖類 地質調查項目成果報告中除插圖外的各種圖件。4附表類 地質調查項目成果報告中除插表外的各種表格。5附件類 地質調查項目成果報告所附的技術性或說明性材料。6數據庫類 數據庫及其各種技術性和說明性材料。7軟件類 軟件主體、源代碼及各種技術性和說明性材料。8其它類 地調局規(guī)定的其它成果資料。(四)成果地質調查資料匯交時還應匯交原本檔案明細帳2份,并按成果地質調查資料著錄要求填寫著錄單2份。(五)在匯交紙介質資料同時,應按要求制作電子文檔和填寫電子文件登記表,電子文檔所載內容信息應是真實可用,并與對應的紙質資料一致。二、成果資料紙介質匯交要求(一)資料匯交前的準備工作:1.成果地質調查資料匯交時應由匯交單位資料室填寫資料匯交三聯(lián)單(示樣如下:),三聯(lián)單、原始資料登記表加蓋單位公章。中 國 地 質 調 查 局 成 果 資 料報 送 單聯(lián)單號: 送往單位: 送出日期: 年 月 日序號項 目 編 號任務書編 號資 料 名 稱份數紙介質數據庫軟件電磁介質備 注正文附圖附表附件審批其他文件夾(個)文件(個)占用空間(byte) 注:紙介質、電磁介質下邊各欄填寫每份的數量報送單位經手人: 報送單位蓋章: 接收單位經手人: 年 月 日 2.成果地質調查資料中成冊的材料均需在扉頁加蓋項目承擔單位公章。(二)匯交的成果資料技術要求1.成果地質調查資料的組織方式、放置位置及目錄編排:(1)審批類:指成果地質調查資料有關審批文件的原件或復印件。成果報告的審查意見書、評審意見書、單獨裝訂成冊或合訂在報告正文的扉頁之后,目錄之前。(2)正文類:指地質調查項目成果報告全部正文(含插圖、插照和插表)。正文目錄:按文字報告章節(jié)順序編排,注明頁碼,頁碼右對齊。在正文目錄之后應注明附圖、附表、附件目錄。(3)附圖類:指地質調查項目成果報告中除正文插圖外的各種圖件。附圖目錄:應反映圖件的順序號、圖號、圖名、比例尺。所有附圖必須符合相關的制圖標準和要求,在責任欄(圖簽)中圖件名稱和順序號盡可能明顯突出,圖簽位置應利于折疊在外。成冊附圖占一個順序號,并編制圖冊目錄。(4)附表類:指地質調查項目成果報告中除正文插表外的各種表格。附表與正文報告合訂的,在附表目錄標題后面應注明所在報告內的頁碼,如單獨成冊的,應分冊編目。當一份成果報告有多冊附表時,每冊附表應有順序號。(5)附件類:指地質調查項目成果報告所附的技術性或說明性材料。附件與正文報告合訂的,在附件目錄標題后面應注明所在報告內的頁碼,如單獨成冊的,應分冊編目。單獨成冊的照片(圖版)應作為“附件”編目。當一份成果報告有多冊附件時,每冊附件應有順序號。(6)其它類:不能歸入上述類別的紙質資料。其他類資料較多時應裝訂成冊,并賦題名,此外還應編制目錄。裝訂順序按時間先后順序裝訂。2.封面、扉頁、內容摘要(1)正文封面應包含地質調查項目名稱、工作單位名稱以及報告完成時間等;左上角標注“地質調查項目成果報告”(格式見附件1-1)。(2)正文扉頁應包括地質調查項目名稱、項目編碼、任務書編號、工作起止時間、項目負責人、報告主編、報告編寫人、單位負責人、總工程師、提交單位、提交時間、計劃項目名稱、實施單位,并加蓋資料提交單位公章(格式見附件1-2);(3)在正文之后附300到500字的內容摘要,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工作的目的任務;工區(qū)(礦區(qū)、測區(qū)、研究區(qū))所處的地理位置或大地構造位置,工區(qū)面積,地質特征或地理、地貌特征,礦床特征;工作的方法、手段、軟件、平臺及實際完成的主要工作量;主要結論及建議。3.紙張、制?。?)正文、附件紙質資料規(guī)格為21.0cm29.7cm(A4);(2)附表紙質資料規(guī)格一般為21.0cm29.7cm(A4),特殊情況可為29.7cm42.0cm(A3);(3)單張附圖無論幅面大小,匯交時必須折疊成21.0cm29.7cm(A4)的手風琴狀,圖簽折疊在外;按附圖的順序號排序。附圖原則上不加膜、不塑封,不得采用像紙類等不易折疊紙張制圖。(4)成冊附圖紙質資料規(guī)格為21.0cm29.7cm(A4)或29.7cm42.0cm(A3);(5)其它類紙質資料規(guī)格為21.0cm29.7cm(A4)。(6)制印方式應采用膠印方式,或采用激光打印,紙質一般要求在70克以上中性紙;大幅面附圖(A3以上)可采用噴墨打印,紙質應采用高質量繪圖紙;(7)文字、圖件印刷或打印精度必須保證其信息的清晰度,分辯率原則上不低于300dpi;(8)印制的紙質資料應保證信息齊全,即無缺失文件,無丟頁、錯頁。4.包封和裝訂(1)裝訂厚度一般不超過20mm; (2)封面、內襯、裝訂物不得使用塑料制品;(3)裝訂固定物不得高于文件厚度。三、成果資料電子文檔匯交要求(一)成果資料電子文檔中各電子文件的類別劃分成果資料電子文檔包括正文、附圖、附表、附件、審批、數據庫、軟件和其他共八類電子文件。1、正文、附圖、附件、附表、審批、其他六類電子文件的含義及類別劃分按照國土資源部發(fā)布的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執(zhí)行。數據庫和軟件類資料電子文件的含義如下:2、數據庫:地調項目所形成的各種類型的數據庫(包括關系型數據庫和空間數據庫),該項目工作所形成的技術文檔材料和輸出圖件按其屬性的不同歸入正文、附圖、附件、附表、審批、其他六類。3、軟件:承擔地質調查項目的項目組自行開發(fā)的各種管理系統(tǒng)、應用系統(tǒng)及其他計算機軟件系統(tǒng),包括安裝程序和源代碼,項目所形成的各種技術文檔、使用手冊和圖件等按其屬性的不同歸入正文、附圖、附件、附表、審批、其他六類。(二)成果資料電子文檔匯交的基本要求1、所有匯交的電子文件必須是經過專家評審,并按專家評審意見修改完善后經主管部門最終審查認定的項目成果。2、所匯交的成果地質調查資料電子文檔必須保證任何利用者按照相關說明搭建起使用平臺后能夠正常使用。3、每份成果地質調查資料的電子文檔必須制作一個說明文件(文件名為Readme.doc),對該份電子文檔給予必要的說明,以保證電子文檔可方便地利用和存儲。4、成果地質調查資料電子文檔匯交載體以不可重寫的通用性比較好的5英寸或3英寸的CD-ROM光盤為主。對于容量較大的成果地質調查資料電子文檔,在匯交時可以采用其他類型的載體,但匯交前必須經資料管理部門同意,否則仍須采用CD-ROM匯交。成果地質調查資料電子文檔在匯交載體上的存儲格式必須采用兼容性好的格式存儲。5、對于劃分成多個子課題或專題的項目(特別是數據庫建設類和軟件開發(fā)類項目),如各子課題或專題沒有獨立的任務書和項目編號,在資料匯交時由負責綜合或集成的單位將電子文件匯總后統(tǒng)一匯交。各子課題或專題不再匯交資料。(三)、成果地質調查資料電子文檔匯交的格式要求成果地質調查資料電子文檔匯交時的格式要求及電子文件在存儲載體上的組織方式總體上按照國土資源部發(fā)布的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執(zhí)行,該要求中未涉及的數據庫類和軟件類電子文件的格式和組織方式按照下列方式執(zhí)行:1、數據庫類(1)電子文檔中的各種電子文件的格式嚴格按照中國地質調查局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對于附件中未提到的數據格式一般不予接收,如在任務書中有明確規(guī)定或在設計書中已被審定的格式可以接收,數據庫匯交時必須匯交全部的數據文件及所有的數據,包括瀏覽或運行這些文件所必須的系統(tǒng)庫、字庫等相關文件。(2)在電子文檔中的backup目錄下建立一個子文件夾database,將數據庫的所有電子文件(包括系統(tǒng)庫文件、屬性文件、工程文件、表文件等)按照建庫和項目成果評審后的最終目錄結構存儲在此目錄下。(3)對于具有專用管理系統(tǒng)的數據庫,或者是在建立數據庫時開發(fā)了相應的管理系統(tǒng),在匯交時將管理系統(tǒng)制作成安裝盤和數據庫一并匯交,其管理系統(tǒng)應匯交的內容參見軟件類的有關規(guī)定。(4)能輸出圖形的數據庫,匯交內容包括生成的柵格圖像及生成該圖像的矢量數據。其柵格圖像文件名的編制與生成該圖像的矢量數據存放的目錄名一致,即參考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中的附圖類電子文件的命名。(5)所匯交的所有數據庫應以能正確使用為原則。2、軟件類(1)匯交內容包括最終形成的軟件系統(tǒng)的安裝程序和源代碼,如有測試數據,則測試數據必須一并匯交。(2)在電子文檔的backup目錄下建立一個子目錄program,將所匯交的內容按照安裝程序、源代碼、測試數據進行存儲,軟件源代碼及測試數據按原有目錄結構存放。(3)所匯交的所有軟件應以能正確使用為原則。(四)關于成果地質調查資料電子文檔的說明文件每份成果地質調查資料電子文檔必須制作一個關于該份電子文檔的說明文件,對該份電子文檔進行必要的說明。在說明文件中應包括該電子文檔各個電子文件的目錄清單,以及運行或瀏覽該類電子文件所必需的軟硬件環(huán)境(包括軟件平臺、版本和硬件配置要求) 、以及運行和瀏覽矢量圖形文件、數據庫和軟件源程序時所必須的相關文件(如二次開發(fā)軟件、系統(tǒng)庫、子庫和文件等),并寫明一些必要的參數(如坐標系、比例尺、投影方式、投影參數、字段名及字段名含義等);對JPEG和CCITT tiff g4格式的圖件,必須注明圖件的實際尺寸和形成柵格文件時所采用的分辨率。如匯交的成果地質調查資料電子文檔中有加密的電子文件,應將密鑰(包括數據庫和軟件的用戶名、密碼)在此文件中說明。如果電子文件的瀏覽或讀取需要商業(yè)軟件,需說明該軟件的生產廠家及軟件的名稱、版本等情況。對于電子文件關系簡單的電子文檔,其說明文件可以適當簡化。(五)電子文件登記表的填寫1、附圖第二類電子文件名填寫時應逐一填寫。如每張圖的第二類電子文件很多或存在多種格式時,僅填寫所對應的文件夾及其路徑。2、如果各圖件第二類電子文件是在同一軟件平臺產生的,運行第二類電子文件繪圖時所必須的相關文件相同,可僅填寫一次。3、實際尺寸和分辨率的填寫是指輸出圖形時所采用的分辨率和尺寸。4、對于數據庫和軟件的電子文件匯交其文件清單,包括文件名、路徑、容量大小等。附件1-1地質調查項目成果報告封面格式地質調查項目成果報告(小三號、楷體、加粗、左對齊)地質調查項目名稱成果報告(小一號、黑體、加粗、居中)項目工作單位(三號、仿宋粗體、居中)年 月 日(漢字、小三號、仿宋體、居中)附件1-2 地質調查項目成果報告扉頁格式地質調查項目名稱成果報告(二號、宋體、加粗、居中)項目編碼:(四號、仿宋體)任務書編號:(四號、仿宋體)工作起止年限:(四號、仿宋體)項目負責人:(四號、仿宋體)報告主編:(四號、仿宋體)報告編寫人:(四號、仿宋體)單位負責人:(四號、仿宋體)總工程師:(四號、仿宋體)提交單位(蓋章):(四號、仿宋體)提交時間:(四號、仿宋體)計劃項目名稱:(四號、仿宋體)實施單位:(四號、仿宋體) 附件2成果地質資料的整理規(guī)定對驗收合格的成果地質資料,為了便于保管、使用,要按規(guī)定進行整理,這是成果地質資料管理中一項基礎工作,按其程序可分為編目、制卡、檢驗、整理、登帳五步進行;現只對編目和整理工作要求如下:一、編 目編目就是使成果地質資料與目錄在名稱、數量、比例尺等方面相一致,以防丟失和方便保管使用。編目不要強求按一個模式整理,要特殊情況,特殊處理。編目總的要求是:一不要破壞原報告的完整性;二要名稱數量及比例尺等準確一致:三要便于清點使用。四是目錄要用計算機打??;手寫要字跡清晰、端正美觀。為了便于處理編目中的問題,現就一些不符合規(guī)定的編目,提出如下處理辦法。1.遇有文字報告的附屬資料(附圖、附表、附件、審查意見書等)沒有各自編順序號者,可根據電子文件的編制順序,編制各文件的序號,同時要把新編的順序號注在相應的資料上(目錄及資料上原有編號不動);2.文字報告附件的附屬資料(附圖、附表、附件等)要與文字報告目錄上相應的資料統(tǒng)一編順序號。并在文字報告目錄相應的位置注上“號至號見附件號”。3.附在文字報告內的沒有編目的審查意見書,任務書及其他資料,可不予編目。4.附在文字報告外的沒有編目的附屬資料,都要編目,以防散失。5.中外合作的地質大調查項目形成的成果地質資料,有兩種以上文本的,要各自立號編目。6.若匯交來的成果地質資料是一個大項目下的子項目成果資料,只要成果地質資料完整齊全,可獨立于總報告之外的,可立號編整入庫。二、整 理整理工作依據匯交管理辦法的規(guī)定進行。這步工作是資料檢查驗收、編目等項工作的最終體現,是一項細致繁瑣的工作,要耐心搞好。這項工作可分為索號、整理、編目及裝盒等四步進行。1.索號按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到成果處的順序來索取資料檔號,并將檔號填在匯交聯(lián)單上。2.整理整理之前要核對每種地質資料、資料目錄、匯交聯(lián)單三者在報告名稱、數量上是否一致,如果發(fā)現不一致,退給資料檢驗人員處理。有須折疊的圖、表要按規(guī)定的規(guī)格折疊好。審查意見書未裝訂的或不符合要求者,要裝訂好。遇有單張的任務書,要貼在文字報告章節(jié)目錄的前面。3.編號所有匯交到成果管理處每份成果資料和每一獨立文件均蓋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調成果資料總號章,該圖章上單位名稱下面的數字“505”是資料號。成果地質資料的檔號章蓋的位置:(1)文字報告,成冊的附圖、附表、附件及審查意見書等,蓋在右上角。(2)單張的附圖,一般蓋在圖簽的右下角;單張的附表一般蓋在右上角。4.裝盒成果地質資料裝盒的原則是不亦太緊,也不要太松。一盒裝不下可分為兩盒或三盒裝。需要轉交的成果地質資料,基本保持匯交單位已裝好的盒袋,不再重新裝盒袋。5.盒外標簽的填寫盒外標簽是為了表示盒內資料的編號,各種資料的數量,便于查找。標簽要依據盒內資料的實際逐項如實填寫,字跡要端正,墨跡要牢固,不得涂改,要與資料目錄相一致。有些大的圖冊、表冊、圈圖等不能裝入盒的,要在最后一個資料盒標簽上注明“外有圖冊或附表本”。6.電子版光盤的整理隨紙質成果地質資料匯交的電子版光盤,要在光盤外標簽的保管單位標記中加蓋資料號(資料號隨該紙質資料編號),然后按資料號的先后順序排放到防磁柜中。7.電子文件登記表的整理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登記表均蓋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調成果資料總號章,該圖章上單位名稱下面的數字“505”是資料號。(每份登記表的資料號和該紙質資料、電子光盤的編號一致)。蓋在右上角。按資料號的先后順序單獨裝盒保管。附件3成果地質資料庫房管理制度地質調查成果資料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廣大地礦工作者辛勤勞動的成果,一定要妥善保管、愛護,嚴防丟失、損壞。一、紙質地調成果資料的保管與管理1庫房是地調成果資料的保管場所。入庫的成果資料須經嚴格按有關規(guī)定驗收合格后方可入庫,未合格的成果地質資料及其他資料,不得存放在庫房內。2按有關規(guī)定需出庫的成果資料必須經過領導審核、批準,并辦理相關手續(xù)后方可出庫。3庫房內保存的成果地質資料除按有關規(guī)定借閱、轉交、剔除外,本部門的工作人員需借閱成果地質資料出庫時,必須經領導或借閱管理人員按有關規(guī)定審核同意后方可借閱、并辦理出庫手續(xù)。4在工作中對成果資料所發(fā)現的問題由借閱管理人員處理,屬重大問題不能自行處理的應及時請示領導后由有關人員處理。對所發(fā)現的問題及處理情況應予與記錄,以備對工作總結提高之用。工作中發(fā)現的破損成果地質資料本處能修復的應及時修復,本處不能的應予與登記。5對利用后歸還的成果地質資料要認真核查,在確認無誤時方可入庫,并應及時、準確的歸位,以便他人利用。7.凡私自將成果資料拿出庫房者,一經發(fā)現將嚴肅處理。二、電子光盤、數據庫成果地質資料的保管與管理歸檔電子文件的保管除應符合紙質檔案的要求外,還應符合下列條件:1歸檔載體應作防寫處理。避免擦、劃、觸摸記錄涂層。2單片載體應裝盒,豎立存放,且避免擠壓。3存放時應遠離強磁場、強熱源,并與有害氣體隔離。4選定相對環(huán)境的溫度和濕度。三、庫房設備管理1在工作中發(fā)現已損壞的柜、架等裝具要及時向領導匯報,并盡可能的修復或更換。2對庫房的設備在發(fā)現有不安全隱患或損壞時,特別是電器設備、水管、門窗等要及時向有關領導匯報,并向有關部門報修,要督促有關部門盡快修理。3對庫房的溫濕度要科學的按著有關要求進行自然通風,來調控庫房的溫濕度,使之盡可能的達到有關標準。四、庫房安全管理1要不定時對庫房和庫房周圍環(huán)境進行巡視,檢查水、電的不安全隱患,特別是在雨后以及供暖期間要加強對漏水、跑水情況進行檢查。一經發(fā)現及時向有關領導匯報,并采取相應的措施。2本處工作人員除工作需要外不得隨意進入庫房;外處室人員未經批準不得私自進入庫房;經批準的外處室人員必須經過登記后在借閱管理人員陪伴下方可入庫。3凡私存入庫房的雜物或未經領導批準的資料一經發(fā)現,立刻清除出庫,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行為人自行負責。4.要隨時注意鼠害、蟲害等,要定期投放藥、換藥。一經發(fā)現要及時向有關領導匯報,并要及時采取措施治理。5要杜絕攜帶或存放食物到庫房,要保持庫房的清潔衛(wèi)生。6庫房門在無人值守時應及時關閉上鎖;下班時要檢查庫房內是否斷電,門窗是否全部關閉并上鎖后有關人員方可離去。7庫房鑰匙由有關人員專門負責保管,保管人員不得隨意交他人使用。附件4資料檔案庫房安全管理制度1資料庫房屬重要區(qū)域,非資料管理人員和有關人員不得私自入內。2資料庫房為資料專用,嚴禁堆放與資料無關的物品。3資料庫房及鄰近場所嚴禁存放易燃、易爆、易腐、易污染物品。4嚴禁在資料庫房內及鄰近場所安裝、使用不符合安全規(guī)定的電路、電器。5嚴禁在資料庫房內吸煙、使用明火。6做好防盜、防火、防蟲、防潮、防光、防塵工作。7經常檢查庫內門、窗、柜、箱、鎖、滅火器、電線、電燈是否完好,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8資料管理人員離開庫房要巡視檢查,關好門窗,切斷電源。9裝具、用具存放有序,整齊美觀,保持庫內清潔衛(wèi)生。10.節(jié)假日、雨季、冬季供暖期間為庫房安全重點巡查期,做好一切防護、即時安檢工作。 附件5成果地質調查資料借閱利用辦法(暫行)為了充分發(fā)揮地質調查項目成果資料(以下簡稱”成果資料”)社會化服務功能,確保國家秘密和成果資料的安全使用,根據國務院第349號令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國土資源部第16號令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國土資發(fā)2003147號文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國家秘密范圍的規(guī)定以及中國地質調查局有關規(guī)定,制定本辦法。第一條 服務對象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其它團體、組織。2.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投資從事礦產資源開發(fā)或其它相關地質工作的外商。第二條 成果資料收藏范圍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地質調查項目形成、匯交歸檔的成果資料和技術文檔資料。內容包括六大類:基礎地質、礦產資源評價預測、地質災害預警、數字國土工程、技術發(fā)展工程資料。第三條 成果資料載體類型提供借閱利用的成果資料載體類型:紙質(文字、圖、表、件)、電子文檔(CD、DVD)、數據庫、影像。第四條 借閱利用方式閱覽、摘抄、透圖;復印(紙質文字部分)、拷貝、拍照;網上查詢、瀏覽;咨詢、編研等。第五條 借閱利用程序1.中國地質調查局成果資料目錄采用多種形式向社會公眾開放。用戶通過成果資料目錄檢索系統(tǒng)可以查詢全部館藏的成果資料以及每份資料的內容簡介。2.準備復制、拷貝成果資料的用戶還要了解其所需成果資料是否有"電磁介質“(紙質只提供文字部分復制)。3.查到所需成果資料的用戶,根據成果資料的借閱管理形式,準備相應的證件和相關材料。第六條 成果資料借閱管理1.公開性成果資料-對社會各界公眾全部開放利用。公開性成果資料目錄見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有關公告。2. 未公開性成果資料保護性成果資料為保護探礦權人、采礦權人、知識產權人合法利益,對其匯交的成果資料采用一定時期不對外提供利用的一種管理。保密性成果資料-按照國家法律和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有關規(guī)定,涉及國家安全、經濟利益的密級成果資料。第六條 借閱利用手續(xù)1.借閱利用公開性成果資料的用戶,提供本人身份證、工作證、享受國民待遇的外國人需持有護照等有效證件之一,即可辦理借閱利用手續(xù)。2.借閱利用保密性成果資料,需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中國地質調查局保密工作手冊相關條款執(zhí)行。3.借閱利用涉及著作權、知識產權的成果資料,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執(zhí)行。4.借閱利用保護性成果資料的用戶,除本條第一款規(guī)定外,還應當出具匯交人同意的書面證明文件,方可辦理借閱利用手續(xù)。5.政府有關部門因救災等公共利益需借閱利用保護期內的成果資料,需經中國地質調查局審查批準,方可辦理借閱利用手續(xù)。第七條 借閱利用1.用戶辦理借閱利用手續(xù)后,將得到“成果資料借閱證”,用戶憑借閱證即可借閱利用規(guī)定范圍內的成果資料。2.索取資料首先要按資料索取單要求和借閱證規(guī)定填寫成果資料索取單,交資料管理人員。3.用戶索取紙質資料每次限五份以內;電子文檔限五份以內。4.用戶拿到所需成果資料需當面清點內容,數量;歸還時要按原順序排放好資料。5.索取到的成果資料需在指定的室內閱覽,不得攜出。6.電子文檔、數據庫類成果資料的利用需在指定的設備和系統(tǒng)上運行使用。7.成果資料的復制拷貝由管理人員負責。用戶不得自行復制。8.自行拍照的用戶需經管理人員審核后,方可進行。第八條 附 則以上條款未及事宜,需經中國地質調查局主管部門領導批準。 附件6 成果地質調查資料內部借閱利用辦法為了更好服務于地質調查項目工作,充分發(fā)揮成果地質調查資料的服務支撐作用。根據國務院第349號令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國土資源部第16號令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國土資發(fā)2003147號文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國家秘密范圍的規(guī)定以及中國地質調查局有關規(guī)定,制定本辦法。第一條 服務對象1 國土資源部機關、中國地質調查局機關及直屬單位。2 承擔地質調查項目的各有關單位。第二條 借閱利用手續(xù)1借閱利用公開性成果資料的用戶,提供本人工作證即可辦理借閱利用手續(xù)。2借閱利用保護性成果資料的用戶,除本條第一款規(guī)定外,還應當出具匯交人同意的書面證明文件,方可辦理借閱利用手續(xù)。3借閱利用其它成果資料的用戶,除本條第一款規(guī)定外,還需提供地調項目任務書、設計書及單位領導簽字的正式介紹信。4內部資料只提供中國地質調查局機關內部使用。第三條 借閱利用1成果資料的利用按項目參加人員和項目渉及范圍、內容提供。2成果資料需在指定的室內閱覽,不得攜出。3電子文檔、數據庫類成果資料的利用需在指定的設備和系統(tǒng)上運行使用。4所借資料只限于本人使用。5成果資料的復制拷貝由管理人員負責。用戶不得自行復制。6自行拍照的用戶需經管理人員審核后,方可進行。第四條 拒借1未完成匯交成果資料任務的單位。2違反本規(guī)定人員的單位。第五條 附 則以上條款未及事宜,需經中國地質調查局主管部門領導批準。附件7 地調成果資料利用收費辦法第一條 為充分開發(fā)利用地調成果資料信息資源,服務于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同時又有利于成果資料原件的安全保護和管理,根據有關規(guī)定,特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成果資料管理部門對利用成果資料的單位和個人實行無償服務和有償服務相結合的原則。第三條 利用本處收藏的成果資料,應無償提供服務(復制工本費除外)。第四條 資料管理人員提供咨詢服務、定向服務以及其它方式服務,根據服務的項目或方式采用計次或協(xié)商的辦法收取成果資料服務費。第五條 中國公民和外籍人士利用成果資料,實行統(tǒng)一收費標準。第六條 成果資料管理部門應嚴格執(zhí)行國家規(guī)定的收費項目和標準,按照本辦法向利用者收費,并出具當地財稅部門統(tǒng)一印制的收費票據。附件8 地調成果資料利用收費項目與標準一、成果資料保護費1紙質成果資料:A3以下 0.20元/頁 A3以上 1.0元/頁2電子成果資料: 每盤(光盤):50元3數據庫成果資料:500MB:100元二、復制成果資料費(一)復印: A4 0.5元/張、 A3 0.8元/頁、A2以上10元/頁:(二)電子掃描及輸出1、黑白文字掃描:2.5元/A4、5元/A3;2、黑白文字掃描及輸出:5元/A4、10元/A33、黑白圖像掃描:5元/A4、8元/A3、A2以上40元/ A2以上4、黑白圖像掃描及輸出:5元/A4、7元/A3、40元/ A2以上5、彩色文字掃描:5元/A4、10元/A3;2、彩色文字掃描及輸出:10元/A4、20元/A33、彩色圖像掃描:25元/A4、80元/A3、150元/ A2以上4、彩色圖像掃描及輸出:50元/A4、150/A3、300元/ A2以上;(三)數據考貝以500MB為一計量單位,累計合算;不足500MB按一計量單位計算;500元/ 500MB;四、利用者不能直接查用檔案的,每份收取手續(xù)費20元。五、其它服務收費由資料管理部門與用戶協(xié)商解決。附件9閱 者 需 知 為給您提供最佳服務,保證便捷、有效借閱利成果資料,敬請您仔細閱讀以下條款,務必遵守。1、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嚴守國家秘密,確保成果資料的安全。2、用戶憑借閱證借閱查閱規(guī)定范圍內的成果資料。3、借到所需成果資料要當面清點內容,數量;歸還時要按原順序排放好資料。4、成果資料限于本人使用,不得轉借它人;5、成果資料的利用限于指定的室內閱覽,不得攜出;6、電子文檔、數據庫類成果資料的利用需在指定的設備和系統(tǒng)上運行使用;7、用戶索取成果資料每次限五份以內; 8、成果資料的復制拷貝由管理人員負責,用戶不得自行復制,9、摘抄、復制的成果資料不得轉讓或用于其它用途;10、讀者不得攜帶書包和資料進入閱覽室;11、保持室內安靜,嚴禁在閱覽室內打手機;保持閱覽室內清潔,愛護館內設施設備;12、禁止在閱覽室內進餐、吃零食、喝水等。13、自覺遵守本館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支持工作人員按章辦事。14、對違反上述規(guī)定者,任何人都有權進行制止和批評,情節(jié)嚴重者停止其成果資料借閱資格。附件10地調成果資料管理人員守則1. 嚴格遵守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資料管理辦法和保密規(guī)定,保護檔案的安全,不得泄露資料、檔案機密。2. 熱愛本職工作,忠于職守,刻苦鉆研業(yè)務,不斷提高業(yè)務水平和工作能力,積極為地質調查工作服務。3. 樹立高度的保密觀念,自學地遵守黨和國家各項檔案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規(guī),堅持原則,嚴格按照程序、制度辦事。4. 資料管理人員不得將有密級的成果資料攜帶到公共場所和外事活動場所。5. 有密級的成果資料需經有關領導的批準,不準擅自借出,不得摘抄、復制。6.

注意事項

本文(中國地質調查局成果地質調查資料管理細則.doc)為本站會員(jian****018)主動上傳,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點擊聯(lián)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