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設新課導入 提高教學實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巧設新課導入 提高教學實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巧設新課導入 提高教學實效
摘 要:導入新課的環(huán)節(jié)是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良好的導入是提高課堂實效的關鍵所在。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故事導入、動手操作導入和設疑導入這四種比較簡潔有效的導課方式,可以迅速調動學生的情緒,擴展思維,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導課;情境;故事;操作;設疑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新課的環(huán)節(jié)實關重要。如果教師能在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吸引住,這樣既能迅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幫助學生迅速集中注意力,快速適應課堂氛圍,以便達到學習活動的最佳狀態(tài)。因此,巧設新課導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和興趣,是提高
2、課堂教學實效的關鍵。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的最佳方式,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如何最大程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的注意力自覺轉移到教學內容當中。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就是一項簡單便捷、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謂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就是教師根據(jù)課堂教學內容,恰當、巧妙地利用音樂、錄音、多媒體課件等現(xiàn)代化電教手段,為學生制造一個介入和理解教學內容的媒介,使其在情景境高度融合的課堂氣氛中自覺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當然,現(xiàn)代化電教僅僅是情境導入所采取的手段,適當、貼切的情境設計亦是情境導入的關鍵所在。教師要針對學生年齡和心理的階段特點,
3、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合適并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情境,使學生在觀察和猜測、反思中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在這種自覺的求索中掌握基本的教學內容。
比如在講授四年級"三角形的內角和"時,可以從如下情境引入教學主題:
師:你們認識了那些平面圖形?(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師:你們對三角形解了那些知識?誰愿意來說一說?(引導學生說一說三角形的特點和按角分類有……三角形)師:同學們真棒,你們對三角形理解可真多, 今天三角形幾兄弟之間遇到了一些小問題,正在爭吵著。師:那我們先來聽一聽它們爭吵什么呢 ?。ㄕn件出示情景表演)
大三角形說:"我的個頭大,所以我
4、的內角和一定比你們大。"銳角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說:"是這樣的嗎?我可不這么認為。"鈍角三角形說:"別吵了我的一個角比你們大,所以我的內角和一定比你們大 。
師:它們在爭吵什么呀?(生:它們爭誰的內角和大)
師:到底誰的內角和大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 三角形的內角和(板書課題)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巧妙引入教學主題,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直觀、感性喜歡想象等心理特點,也更容易在教學過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教師需要通過創(chuàng)設動態(tài)情境來引起學生注意,使其能夠將興奮點轉移到課堂,從而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5、
二、耐人尋味的故事導入
小學生一般都有喜歡聽故事的特點,針對這一特征,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引入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又引人入勝的小故事,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分數(shù)大小的比較"時,我在新知的導入中講了一個"豬八戒分西瓜"的故事:悟空摘一個大西瓜回來,悟空分別分給豬八戒這個西瓜的4份之1個,給唐僧 8份之2個,沙僧 12份之3個,自己留下 16份之4個。豬八戒一下子就急了,嚷著說自己只得1份不夠吃,唐僧叫悟空重分一下,給他多幾份吧!悟空笑著說:"好,我就給你這個西瓜的20份之5個,"這時豬八戒可笑了,還有唐僧、悟空、沙僧
6、也大笑了起來。 這時我問學生:" 你們知道他們?yōu)槭裁葱幔?至此課堂靜了下來,大家都感到新奇而陷入沉思。我及時出示課題并說明:"等大家學習了今天的新知識后就知道他們?yōu)槭裁葱α恕?這樣就使學生對新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再比如,在講"加法交換律"的時候,可以引入《莊子》中"朝三暮四"的故事。故事講的是一個養(yǎng)猴子的老人,家里養(yǎng)了很多猴子,有一年糧食欠收,老人想減少猴子們的口糧,又怕猴子不高興,就問猴子,現(xiàn)在糧食不夠了,大家早上吃三顆櫟樹果實,晚上吃四顆怎么樣?猴子們聽了之后都非常惱怒。于是老人又說,那改成早上吃四顆,晚上吃三顆怎么樣,猴子們聽了之后
7、非常高興。故事講到這里便結束了,這時老師可以適時的啟發(fā)下大家,大家覺得猴子們高興的有沒有道理?早上四顆櫟果,晚上三顆櫟果和早上四顆櫟果,晚上三顆櫟果有什么不同嗎?學生可能會回答沒什么不同,這時便可切入"加法交換律"的主題,三加四和四加三,他們的和并沒有不同,都是七,只是互換了位置而已。通過這個故事來引入加法交換律,不但生動有趣,還可以有更深的引發(fā)空間,因為朝三暮四的成語寓意還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是否有必要再課堂上加以引發(fā)或引發(fā)多少都可靈活處理,但是通過它來導入加法交換律的過程無疑會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
三、動手操作,導入新課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手與腦之間有著千絲
8、萬縷的聯(lián)系,這些聯(lián)系起著兩方面的作用:手使腦得到發(fā)展,使腦更加明智;腦使手得到發(fā)展,使手變成創(chuàng)造的、聰明的工具和鏡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設計一些實現(xiàn)起來比較簡單方便,又能和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操作性內容,讓學生親自動手參與,獲得第一手的最直觀的感受和經(jīng)驗,并在這個過程中思考相關問題。
如:"三角形的認識"。首先讓學生動手 畫一個三角形,然后讓學說一說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怎樣的圖形叫三角形 。在比如,可以事先準備些學具,讓學生在課堂上親自動手將四根等長的小棒擺成一個正方形形狀,然后在正方形中間再放入一根小棒,這樣就將正方形切割成兩個長方形,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長方形和正
9、方形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通過這樣的實際操作,學生不但對于圖形會有最直觀鮮明的感受,也更容易記憶,還能夠激發(fā)其聯(lián)想和想象的能力,從而擴展學生的思維。
四、設疑導入,引起思考
明代著名學者陳獻章說過:"疑者,覺悟之機也。"有疑問、有好奇,才能激發(fā)自己的求知欲,才能在困惑中自覺思索,主動探求。所以教師要善于在教學過程中要適度鋪陳、巧置疑問,將學生的認知沖突點伺機凸出,這一系列過程均是為了調動學生情緒而準備,當學生的情緒被調動到最佳狀態(tài)時,也是其接受知識的最佳時機。
如: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P112-P113第七單元《數(shù)學廣角》例1(合理的安排時間)。師出示
10、例1:每次只能烙兩張餅,兩面都要烙,每面3分鐘。先讓學生報烙餅張數(shù),教師能很快所需要的時間,這樣學生便被老師料事如神的本領而折服,頭腦中便會產生"老師為什么能這樣快在判別出來"的疑問,使他們萌發(fā)強烈的求知欲,迫切想知道這種判別方式,然后教師再順利導入課題。
總之,良好的課程導入能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及時調整其上課狀態(tài),調動其思維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徐紅.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數(shù)學[].新課程(教研),2010,(10).
[2]石湘濤.淺談提高小學數(shù)學教學有效性的途徑[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13).
[3]賈麗新.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要注意聯(lián)系生活實際[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1).
作者簡介:王芬芳(1976.5-),女, 畢業(yè)于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大專學歷,文史方向,現(xiàn)供職于崇左市江州區(qū)江南第三小學數(shù)學教師。
第 6 頁 共 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