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子有方心得》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幼兒教子有方心得(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幼兒教子有方心得
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研究現(xiàn)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
一門科學,它具有精確性、抽象性、邏輯性。所以這種生活并指導生
活的學科卻往往被認為是枯燥、 深奧的,因此人們也常常懷疑孩子是
否能夠學好數學。 目前,我國已有很多關于學前兒童數學教學的相關
文章,而在家庭教育中激發(fā)孩子對數學的好奇以及探索數學世界的興
趣方面的文章卻相對較少。 我嘗試著日常生活中教女兒學習數學, 有
了些心得體會,與大家一起共享
一、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數學
日常生活中每件物品都以一定的形狀、
2、大小、數量和方位存在,如玩具的類別、大小、形狀、空間位置;餐具數量的多少;樹木的高矮、粗細、排列的規(guī)律等。這些都包含了一定的數學教育內容,能夠激發(fā)幼兒對各種數學現(xiàn)象的興趣,引發(fā)幼兒的思考。因此,我們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讓幼兒積累數學感性經驗,引導幼兒在無意、有意間,通過各種感覺通道感受生活的種種數學信息。如:走在大街上,我會和女兒數一數共有幾盞路燈;去商場購物,要問女兒買了幾樣東西,各多少;在家里吃點心,要問女兒共有幾個人吃,每人吃了幾塊,一共吃了多少塊;摘豆角,要讓女兒按豆角的大小排列整齊,數一共有多少條。家里的東西也是女兒學習觀察的象, 如我們將每個人的鞋子按數碼大小排列,引女兒發(fā)現(xiàn)尺碼越大,
3、鞋子越大。在日常生活讓女兒了解數學,體會數學無處不在
二、讓幼兒在生活實踐中提高數學能力
實踐、操作是孩子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物一數學符號的雙向
感受是孩子數學認知結構發(fā)展的主要途徑。 培養(yǎng)幼兒的數學能力不重
在孩子計算題做了多少, 不重在數學知識教會了多少, 而重在通過教
育達到開發(fā)數學潛能。 在生活實踐中, 我十分注意引導女兒理解各種
數學概念。一次,我和女兒一起收拾圖書, 將厚度基本相同的 5 本(大
16 書開)和 5 本小書( 32 開)分別放在一起。在往書櫥里放時,女
兒說大書的一摞沉,
4、 小書的一摞輕。 我趁機引導女兒用電子稱來稱每
摞書的重量。結果女兒發(fā)體積大的大書重,體積小的小書輕。我又讓
女兒找來乒乓球和差不多大小的鐵球來稱, 女兒發(fā)現(xiàn)鐵球重, 塑料做
的乒乓球輕。女兒隨后稱了好多樣東西,包括我們各自的拖鞋?;顒?
結束后,在我的引導下,女兒說出了她的發(fā)現(xiàn):一樣的東西,越大越
重;不一樣的東西,雖然一樣大,重量卻不一樣。此外,我還和女兒
一起種植豆芽,觀察其生長過程,用尺子測量豆芽的高度。 在測量中,
我引導女兒發(fā)現(xiàn)一些測量要領: 每次測量都要從 0 位開始計量; 所用
計量單位有米、厘米、毫
5、米等,并且讀數越大說明越高 ; 通過,生活
中的對數學現(xiàn)象的感知, 讓幼兒獲得初步的數學知識的同時, 又逐步
提高了幼兒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能力
三、讓幼兒在游戲中激發(fā)數學創(chuàng)造性思維
在家里,我經常為女兒創(chuàng)設數學游戲的環(huán)境。家里來了比較熟
悉的客人,我經常讓女兒數出 20 塊或 30 塊糖,平均分給客人。我還
經常和女兒一起玩 ; 湊數游戲,每次用不同的方法,打破了幼兒園教
師的常規(guī)教法 &用兩個數組合的傳統(tǒng)方法,教會女兒用多個數、多種
方法湊成一個數,如: 4 個 1 和一個 2 組成 6:3
6、 個 2 組成 6.1 個 1
和 1 個 2 再加 1 個 3 組成 6,1 和 5 組成 6。2 和 4 組成 6 等。引導女兒思考問題朝多解發(fā)散, 變單向思維為多向思維, 鼓勵女兒從多角度找出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培養(yǎng)思維的變通性。擺圖形”也是我和女兒經常玩的游戲之一。我和女兒每人一套含有多種因素的圖形塊兒
(圖形塊中包含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薄厚不同等多種因素)。游戲前,我讓女兒看一看、比一比這些圖形有什么不同,當她意識到材料的多種特征后,我們才進行擺圖形比賽,比誰速度快、方法多,如按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薄厚不同等進行擺放。我用多特征的材料具有多變性
7、的特點,促使女兒進行多角度的探索,使女兒從小意識到萬事萬物都是可變的。 培養(yǎng)女兒思維的靈活性、 變通性,從而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子女出人投地,本是天下做父母的共同期盼, 但現(xiàn)實生活中事與愿違的例子枚不勝舉。 怎樣才能愛的得法,愛得恰到好處?以下四條教育法則供你參考。
1 、魚缸法則
養(yǎng)在魚缸中的熱帶金魚,三寸來長,不管養(yǎng)多長時間,始終不見金魚生長。然而,將這種金魚放到水池中,兩個月的時間,原來三寸的金魚可以長到一尺。
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的空間。而父母
的保護就像魚缸一樣, 孩子在父母的魚缸
8、中永遠難以長成大魚。 要想孩子健康強壯的成長, 一定要給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 而不讓他們拘
泥于一個小小的父母提供的“魚缸”。隨著社會進步,知識的日益增加,父母應該克制自己的想法和沖動,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
2 、狼性法則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強的動物,他們不會將任何事物當成理所
當然,而傾向于親身研究和體驗, 大自然的神迷和新奇永遠令狼驚異。
狼總是會有對周圍環(huán)境產生興趣, 因而它們能不斷在環(huán)境中發(fā)現(xiàn)食物,
了解危險,從而有力的生存下來。
因此,要培養(yǎng)孩子超強的學習能力,一定要培養(yǎng)孩子對于世界的好奇心,讓他
9、仔細觀察生活,用興趣來作為他學習的老師。這樣的孩子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就能不斷對工作有新創(chuàng)見和新靈感。
3 、南風效應
北風與南風打賭,看誰的力量更強大,他們決定比誰能把行人的大衣脫掉。北風無論怎樣強烈,行人只是將衣服越裹越緊;而南風只是輕輕拂動,人們就熱得敞開大衣。
南風效應告訴人們:寬容是一種強于懲戒的力量。教育孩子同樣如此,那些一味批評自己孩子的父母, 最終會發(fā)現(xiàn)孩子越來越聽不進他們的話。每個孩子都可能犯錯誤, 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點, 客觀、理智、科學地處理日常生活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體諒孩子的同時,從自身入手做好修養(yǎng)工作,這樣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10、4 、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是美國心理學家, 1966 年他做了一項關于學生對成績期望的試驗。他在一個班上進行測驗結束后將一份“最有前途者”名
單交給了校長。校長將這份名單交給了這個班的班主任。 8 個月后,
羅森塔爾和助手再次來到這個班上時, 名單上的學生成績大幅度提高。
同學成績提高的秘訣很簡單,因為老師更多的關注了他們。
每個孩子都可能成為非凡天才,但這種可能的實現(xiàn),取決于父母和老師能不能像對待天才那樣的去愛護、期望和珍惜這些孩子。
孩子的成長方向取決于父母和老師的期望。簡單的說,你期望孩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孩
11、子就可能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你是這樣批評孩子的嗎?
1 .低聲:
父母應以低于平常說話的聲音批評孩子, “低而有力”的聲音,會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傾聽你說的話, 這種低聲的“冷處理”,往往比大聲訓斥的效果要好。
2 .沉默:
孩子一旦做錯了事,總擔心父母會責備他, 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對批評和自己所犯的過錯也就不以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會緊張,會感到“不自在”,進而反省自己的錯誤。
3 .暗示:
孩子犯有過失,如果父母能心平氣和地啟發(fā)孩子,不直接批評
12、
他的過失,孩子會很快明白父母的用意, 愿意接受父母的批評和教育,
而且這樣做也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4 .引導:
當孩子惹了麻煩遭到父母的責罵時,往往會把責任推到他人身上,此時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個人,你會怎么解釋?”,這就會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別人, 該說些什么?這會使大部分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也有過錯,并會促使他反省自己, 把所有責任嫁禍他人是錯誤的。
5 .適時:
幼兒的時間觀念比較差,又天性好玩,注意力易分散,剛犯的
錯誤轉眼就忘了。因此,父母批評孩子要趁熱打鐵, 不能拖拉,否則,就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
13、
三、美國孩子教育成長的啟示
長期以來,中國孩子接受的是灌輸教育,考試中國孩子勝過美國孩子,但美國孩子動手或研究能力往往比中國孩子強。
1. 美國孩子是在無憂無慮中長大的
孩子小的時候功課很少,回家主要是以玩為主,到了該上大學
之時,也不必像國內高中生那樣必須走那道高考獨木橋, 美國孩子要想上大學只需憑學校的積點、 老師的推薦以及社會活動的表現(xiàn), 就可申請大學。錄不錄取,全憑大學對人才的需要。孩子用不著為上大學而擔心,因為這所大學不錄取,那所大學也能錄取。
美國孩子的成長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但事實是美國父母在如
何讓孩子盡早具
14、有獨立性和智力的潛質開發(fā)方面獨具匠心, 下了很大
的功夫。有人說中國孩子是抱大的,而美國孩子則是爬大的,這種說
法一點也不為過。在美國無論在哪里,都可看到蹣跚學步的孩子。如
果孩子跌倒了,父母一般不會主動跑上前去,彎腰伸手扶起孩子,而
只是叫一聲起來,小孩看到沒有大人扶,就只好自己站起來,除非摔得個頭破血流。無論在公園里,還是在街頭抑或是飛機的過道上,都可以看到小孩在前面搖搖晃晃地走,父母在后跟著跑的驚險鏡頭。
2. 美國父母十分注意與孩子的交流
當孩子呱呱落地時,做父母的就試著與呀呀學語的孩子交流,
將父母
15、的感情傳給孩子。美國報章,有鼓勵父母與孩子交流的文章,
稱美國的父母已達成共識, 想要培育出一個聰明可愛的孩子, 首先應
學會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和寶寶交流。 父母不用擔心這種交流會變成
單方面的意愿, 因為寶寶一出生就有了與人交往的能力, 而且愿意和
你們交往。
媽媽是寶寶第一個和接觸時間最多的交流對象,母子間目光相互注視就是交往的開端。母親還可利用一切機會與寶寶交流,如:喂奶、換尿布或抱寶寶之際都會和他說話,并展出微笑的面容,說一些諸如“看看媽媽” “寶寶真乖”等親密的話語。如果寶寶在吃奶時聽那些話,就會減慢甚至停止吸吮的速度,說明寶寶在聽媽
16、媽講話。
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多樣化的,除了和寶寶“交談”,還可以和寶寶逗樂,比如摸摸寶寶的頭、輕輕撓寶寶的小肚皮,以引起寶寶的注意,并逗引他微笑。當嬰兒微笑時,要給予夸獎,更別忘了媽媽那輕輕一吻也是給寶寶的美好獎勵。
利用一切機會和寶寶交往,讓孩子在和父母的交往中辨別不同人的人聲、語境,認識不同人的臉、不同表情,維持愉快的情緒。平常注重與孩子進行交流, 對孩子有問必答, 同時母親也像一個循循誘
導的教師一樣,與孩子促膝談心,非常平等,尊重彼此,沒有凌駕于孩子頭上的架勢。筆者認為,美國孩子為何長大上大學后獨立性強、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可塑性
17、大,這與父母對幼兒的語言開發(fā)是分不開的。
3. 美國父母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
據介紹,美國孩子很小就與父母分開住, 孩子單獨睡一個房間。
當然也會有孩子怕寂寞,這也好辦,就讓他從小與小狗為伍。無怪當小狗失蹤或去世時, 很多孩子都哭得悲痛欲絕, 因為孩子與狗的感情勝過了父母!孩子到了 18 歲時,就得自己掙錢解決生計,這倒不是父母沒錢,而是讓孩子自己掙錢早日獨立。 美國孩子從小就經常聽到父母的口頭禪:“自己照顧好自己” 、“讓你的生活明天變得更美好” 。美國父母是這樣看的, 讓孩子自己掙錢, 是讓孩子知道掙錢的辛苦和不易,以及掙錢的價值。
上大學后,孩子就可申領信用卡,這是學會理財的第一步,支付賬單,如果不及時付賬單,個人信譽就有污漬,以后就會遇到許多麻煩。在臨近大學畢業(yè)時, 汽車銷售商就會到學校推銷汽車。孩子租車后,開始自己租公寓,打零工,不過這時孩子還沒有固定工作,買大件得有人給你擔保, 讓你知道這錢不是白掙的。 畢業(yè)后可以找到固定的工作,隨著時間的流逝,收入增長,就會買房子、汽車,以及進一步改善生活,這種體制可以讓孩子盡早地適應社會獨立的生活。
這種培養(yǎng)孩子成才的體制,對中國父母培養(yǎng)孩子不妨是一個良好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