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見微知著,,潤育心田匯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版見微知著,,潤育心田匯編(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新版見微知著,,潤育心田匯編
在官園校區(qū)上了兩年的學生升入三年級,剛剛回到本校,他們既對本校的生活感到陌生,又對本校的校園充滿好奇。
一個主題悄然誕生
為了更好地幫助三年級學生適應本校的學習與生活,感受新校園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中賦予的智慧,引導學生從“被動得知”、“被動守規(guī)”改變?yōu)椤爸鲃犹街?、“主動遵守”的狀態(tài)。三年級組教師誠邀各個學科加盟,利用每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1課時,開展主題研究活動。研究什么?確定研究對象就是我們生活的新校園,主題為順應學生的心理需求“我發(fā)現——探索新校園”。
一次實踐令人驚嘆
2、 葉老曾說的一句話:“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苯處熃o學生三周時間,結成小組,制定“發(fā)現之旅”小組計劃,共同走進新校園,展開發(fā)現并記錄在任務單上。
1.我發(fā)現、我探索
發(fā)現是看到的。學生看到新校園里植物特別多,記下想知道的問題或不懂的問題,請教科學老師。在科學老師指導下,他們觀察植物變化,進行記錄,寫下了思維圖和觀察日記。
學生看到新校園的建筑風格不一樣,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提議美術老師帶他們在校園里寫生,用所學色彩、透視空間等方法記錄新校園的美麗。
步行在校園里、樓梯處、廳堂內,學生看到新校園里有許多古人的名言,地上鋪著成語故事??匆豢?,讀一讀
3、,他們覺得很有道理,但有些不太懂,抄下來,查資料。這些小小的記錄單后面蘊含著“大學問”,也激發(fā)了學生的思考。
探索是想到的。三周的實踐活動,激發(fā)了學生的思考。學生發(fā)現本部的樓梯與官園校區(qū)的樓梯不一樣。學生運用數學對比法、分析法,將兩個校區(qū)樓梯的不同特點列表呈現:官園校區(qū)的樓梯相對于本部要窄,上樓為黑色磚,下樓則是灰色磚,右行上下并排兩隊比較擠,學生要自動排成一隊上下樓;而本部的樓梯很寬敞,中間由紅白虛線隔開,分出上下行區(qū)域。這個發(fā)現,使學生聯想到社會生活中的交通標志。經討論,他們認為:在交通標志中,黃色是警示提醒的意思,由此產生一個建議:希望學校將紅白虛線變?yōu)辄S線,再加上熒光效果,
4、使其醒目。
一步一景的校園——這本立體的書,成為開展主題研究活動的重要內容,教師利用學生發(fā)現的內容,有的放矢地組織學生學習。
2.再認識、再探索
在學生主動的探索、活躍的實踐中,三年級也收到了教師的黃牌警告:有些浮躁。為此,教師靜下心來深入思考。二小培養(yǎng)的是大寫的“人”,一撇是會思考,一捺是會交往,尤其要成為懂秩序、守規(guī)則、尊重他人的二小人。所以,三年級學生的主題研究從自然走向人文,從客觀環(huán)境走向人的內心與個人修養(yǎng)。教師帶學生從發(fā)現新校園中的文明、友愛、守紀、尊重開始活動。
3.走進“水實驗”
教師在一杯清澈的水中滴入幾滴墨水,學生看
5、到墨水在水中一點一滴的擴散,水變污濁了,心情也隨之沉重起來;教師又換了一杯清澈的水,他們看到一滴一滴無色水加入杯中,水面的高度不斷上升時,說出了自己的理解:我是集體中平凡的一滴水,當我們匯聚在一起就形成了集體***。第三次,還是同樣的那杯水,這次,教師加入了彩色墨水。學生看到水中五彩的顏色不斷擴散,他們紛紛贊嘆道:“太美了!”
通過這個實驗,學生不僅知道了規(guī)則是隱形的護欄,更深刻地理解到:“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都是重要的一滴水,為集體擔當,為集體增光添彩。
贊美身邊美行為。隨著活動的深入,學生眼睛里發(fā)現的事在變化,心也跟著在變。面對學生的種種變化,教師因勢利導,帶他們
6、真正走進每位學生的內心,去欣賞、去了解、去關愛,讓學生之間成為榮辱與共的大集體。
《學記》中提及“相觀而善”,如果“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苯處煂ⅰ巴閷W習”中的“同伴教育”植根于研究課中,為學生自我教育提供了“體悟”的新途徑,實現自我調節(jié),從而達到優(yōu)勢互補?!叭诵斜赜形?guī)熝?。”因此,德?0分鐘、班會、品德課等成為學生互贊的舞臺,被稱之為贊美會。
《弟子規(guī)》中說:“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睂W生發(fā)現,在贊賞的過程中自己和同伴都在進步。主題研究課像涓涓溪流,潤育著學生的心田。我們發(fā)現,這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從都在發(fā)現探索中進步著,成長著。這也許是師生都著迷
7、于主題研究課的主要原因吧。
收獲承載新的思考
在主題課實施過程中,絕大部分學生通過認識層面的改變,帶動行為的轉變,不僅增強了規(guī)則意識,而且能夠自覺遵守。學生努力為班級增光添彩,并帶動身邊的同學一起前進。
實踐證明,學生在主題研究中發(fā)展著、收獲著,教師們亦是如此。總結會上,教師們暢所欲言——段川燕老師認為:“通過不同學科共同發(fā)現探索新校園,學生看到的內容廣,對待事物的認識、理解層面多,視野從單一向多樣發(fā)展,有助于學生建立多元思維。”洪巖老師說:“主題研究活動貼近學生的生活,他們處于有發(fā)現,有想法,有行動的過程中,所以內在的動力爆發(fā)出來,主動性強。因此,活動本身
8、帶來的收效大,生成有價值的東西多?!表n偉老師說:“活動本身具備教化作用。這學期的活動,我發(fā)現孩子們一個細微的變化。在交往中,他們開始出現謙和、禮讓、配合、互助的情景,對于幫助調適自己的個性品質,有微妙的作用?!?
在調查中,家長紛紛表示:孩子喜歡參加主題研究活動,能學到許多書本中沒有的社會知識;孩子在主題研究活動中,產生了一些問題,我們欣慰地看到孩子開始主動查資料,去尋找多種途徑的解決方案。
經過一學期的探索,我們清晰地認識到主題研究活動的主旨: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
我們開啟了新的思考——
第一,主題的確定要充分尊重孩子的需求,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
第二,在活動的推進中,提升孩子的思維方式,從被吸引到主動探究;從無序的多元探索到有序的深度探究。
第三,在活動的探究中,教師更應關注學生的全人發(fā)展。同時,也總結出主題研究課的一些特點,如下圖所示:
在活動中,我們要關注學生在實踐中生成的累加,要及時調整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本學期很多學生對百個成語故事產生了濃厚興趣,所以,我們確定了以“百個成語故事”作為下學期主題研究的內容。我們愿在潤物細無聲中,育子使作善,與在路上的學生們共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