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春風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桃李春風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桃李春風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燈
——談高考作文時如何展示自己的閱讀才情
寬廣的閱讀面、豐富的文化積淀、富有靈氣和書卷氣的語言,無疑是考生作文創(chuàng)新贏得閱卷者青睞的重要手段。
那么,如何在高考考場中展示你閱讀創(chuàng)新的才情呢?
一、展示你的閱讀廣度
所謂閱讀廣度,就是采用引用、列舉、排比等方式,將豐富的文化信息展示出來,以顯示廣闊的閱讀面和開闊的視野,例如某位考生寫作《幸福是什么?》的開頭中展示了這樣一組排比句:
幸福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牽掛;幸福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的喜悅;幸福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愿;幸福是“常記溪亭日暮,沉
2、醉不知歸路”的回憶;幸福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這是最常見的也是最實用的展示閱讀廣度的方式,這些句子不僅形象地詮釋了幸福的含義,展示了學生閱讀的廣度,而且也使語句更有書卷氣,更有詩意。
高人一等的展示是一種閱讀的消解創(chuàng)新,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閱讀過的詩文靈活化為我用。例如滿分作文《思念是一道風景線》中有這樣一組排比句:
思念使詩圣嘆故鄉(xiāng)月明,思念使女詞人瘦比黃花,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夢還鄉(xiāng)相顧無言淚千行,思念使婉約泰斗酒醒曉風殘月楊柳岸,思念使摩詰先生每逢佳節(jié)走入“遍插朱萸少一人”的心境,思念使邊塞詩人老態(tài)龍鐘遙望故園,思念使愛國詞人“鐵馬冰河入夢來”……
3、再來讀一段《讀書真好》的結尾,它和《思念是一道風景線》的才情展示異曲同工:
讀書真好,它使我足不出戶便可欣賞到大漠孤煙,長河落日,欣賞到高山流水,小橋人家;讀書真好,它讓我穿越歷史隧道,走馬塞上,看楚漢交兵,金戈鐵馬,看火燒赤壁,笑曹操敗走華容道;讀書真好,它讓我徜徉于想像的空間,和李白舉杯邀明月,與李商隱共剪西窗燭……
這組句子暗用了王維、馬致遠、辛棄疾等人的詩句和詞曲,在讀者驚嘆其閱讀面之廣的同時,也會覺得作者閱讀的創(chuàng)造性,因為引文之自然,不露痕跡,而又富有文采。其實,平常我們也沒少過這類文字游戲,如將課文名或電影或歌曲名大連串,組成一段優(yōu)美的文字,如果能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或中心思
4、想的需要,將其稍加改變引進我們的作文,不就是挺有韻味的引用嗎?
當然,我們還可以突破語文學科的界限,根據(jù)文章的需要,融入其它學科特別是政治、歷史和地理知識,同樣能增加文化信息,增強文章色彩。例如《誠信歸去來兮》中的一段文字:
誠信似乎永遠屬于那個詩意而華麗的時代,屬于英雄的誓言,屬于唐詩宋詞,屬于《清明上河圖》繁榮的街市,屬于一本厚厚的《三國志》……
這里的《清明上河圖》和《三國志》,雖屬淺顯歷史名詞,但用得卻恰到好處,這樣就能增加文章厚重的蘊味。在考生的作文里,古今中外的人名、地名、歷史典故,看似順手拈來實則巧妙地展示了考生廣闊的閱讀視野,也展示了考生的才情。
二、展
5、示你閱讀的深度
所謂閱讀的深度,不在于顯示閱讀面之廣,而在于展示你對有些問題或現(xiàn)象的思考之深,我們或反彈琵琶,對古人的說法提出質疑,或補充完善對古人或他人的認識或看法,或挖掘出嶄新的含義。例如《我為環(huán)境深深地憂慮》一文中,作者在列舉了一系列環(huán)境遭到嚴重破壞而人們對此還悄然無知的現(xiàn)象后,這樣寫道:
我們常常笑“杞人憂天”中的杞人太呆太傻,但在我看來,杞人定然是一位大智若愚的智者,在幾千年前,他就對人類的所謂人定勝天有過深深的憂慮和含蓄的警告,可沒有人能領會他深邃的思想。而今,依然有不少“杞人”在為日益惡化的環(huán)境奔走呼告,但也依然有更多的“殺雞取卵”的破壞者至今執(zhí)迷不悟。我為環(huán)境深深地
6、憂慮!
在很多考場滿分作文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樣智慧的火花。
有這么一篇文章,題目是《我在路邊學到了語文》,它的結尾段巧妙地挖掘了在生活中能學到語文的新意,豐富了課外學習語文的含義。請讀它的結尾段:
我驚異路邊小店所顯示出的文化底蘊。這種語文比粉墨登場的書籍更貼近生活。于是我用心重新掃視世界,在路邊尋覓,我發(fā)現(xiàn)了許多店名,“天亦老”,“摘星星”。所有的一切無不散發(fā)出語文的芳香,我仿佛在一條寫滿經(jīng)典語文的路上漫步時學到了從未學過的語文。不要說語文高深莫測,不要說語文只是文人墨客的玩物,其實語文就在你的身邊,在前面、在右邊、在路邊。
再來欣賞一篇《冬的個性》的片斷吧:
7、 冬,孕育著春而不爭春,當春天到來的時候,她那冰清的肌膚漸漸融化為涓涓的春水,無私地灌溉著貪婪吮吸的幼苗;等到到處繁花似錦,生機勃勃,等到我們聽到樹木拔節(jié)的聲音時,她完成了一年的歷史使命,帶著春的謝意悄歸天國,等待著明天的降臨。
短文開掘出冬天的嶄新的含義。在作者的眼里,冬沒有往日的寒風和無情,而變得格外溫情、有人情味。下面的一段文字是2003年湖北省滿分作文《柳絲飄》中的片斷,讀了以后,或許你會得到更多的感悟:
適應是維納斯的斷臂,適應是蒙娜麗莎的微笑,她們各自有不同的風格。是誰說適應就是服從?是誰說適應就是屈服?是誰說適應就是失格?難道你沒有看見嗎?是誰閉門造車而落后?是誰固步
8、自封而喪志?是誰負隔頑抗而死亡?是誰敢于掙脫封建的束縛?是誰敢于沖出祖宗的樊籬,創(chuàng)造出一片個性的藍天?適應不是世故與圓滑,而是一種智慧與聰穎。我們從飄飛的柳絲中看到了,從“碧玉妝成一樹高”中看到了,從“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看到了……
文章在一番敘說之后,鮮明地提出了“適應不是世故與圓滑,而是一種智慧與聰穎”的觀點,表達了考生獨特的審美價值。文章聯(lián)想豐富,思緒飛揚,展示了考生厚實的文化底蘊。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暢;著語似珠落玉盤,清新形象;排比與反問的運用,使文章氣勢如虹,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怎么樣?的確不錯吧!
三、展示你閱讀的個性
可以說,人們的閱讀興趣不盡相同,有
9、的同學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對自己所鐘愛的內(nèi)容格外感興趣,并且頗有研究,頗有心得,這就是個性。在考場作文中,我們理應大膽地展示自己有益的閱讀個性,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紙鲎魑模饶茏屇愕膫€性化閱讀的內(nèi)容為文章的主旨服務,那么你的文章就富有創(chuàng)造性,就會別具一格,高人一等。江蘇省2002年高考滿分作文《赤兔之死》,在于作者巧妙地向閱卷者展示了她深厚的古文功底和閱讀個性。據(jù)說她平時酷愛《三國演義》,很多章節(jié)能熟讀成誦,用文言寫文章就能輕松自如。再來讀一讀滿分作文《永恒的和聲》中的一段文字,你對創(chuàng)造性的展示閱讀個性感悟會更深:
在博閱廣覽的同時,在凝心品畫的一刻,往往是有音樂相伴的。讀徐志摩、
10、郁達夫,最好有舒伯特的小夜曲或肖邦的鋼琴協(xié)奏佐餐;高唱《渭城曲》,在《春江花月夜》的清麗琵琶聲中,暢詠“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別有一番滋味和情韻。你是否在貝多芬激蕩熱烈的浪漫主義的情懷中咀嚼凡高的憤懣和乖張?而在火爐邊,伴著巴赫充滿哲理底蘊的復調,魯本斯為你營造的又是怎樣的一種和諧與靜謐?
可以看出,這位同學對音樂有著特殊的愛好,對音樂也頗有研究,在談音樂時才能娓娓道來,也能借音樂表達獨特的人生感悟,我們很多同學興趣可能在其它方面,如果作文時,能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或主旨的需要,恰如其分地融入你的個性化閱讀,展示你獨特的人生感悟,那你的作文該會具有怎樣的魅力??!
當然,這里需要
11、說明的是,閱讀個性化除了要保持閱讀的廣泛性,不能“偏食”,還要有自己的閱讀品位,決不要追求所謂的個性而降低自己的閱讀品位,甚至媚俗化。如不少同學喜歡讀寫影星歌星的雜志,對所謂的影星歌星的個人興趣、愛好甚至個人隱私都了解得一清二楚,談起來如數(shù)家珍,如此低俗化的閱讀,絕對不會引起閱讀老師的好感。
四、展示你閱讀的敏感
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熒屏,關注報紙……能把在報刊、熒屏剛剛冒頭甚至鮮為人知的事在最短的時間為我所用,的確是一種能力,姑且稱之為閱讀的敏感吧。在歷年的滿分作文中不乏這樣的鮮活而優(yōu)秀的作文。
在中國加入“世貿(mào)”之初?!懊绹母涕賮砹耍←渷砹?,大豆來了……外國貨嚴重
12、沖擊中國市場,還有通信、金融、保險、旅游……等行業(yè)也相繼開放。有人驚呼‘狼來了’”。一位同學這樣寫道:對此,國人的思考大都是“我們的獵槍準備好了嗎?”這是不是有閉關自守之嫌,有點保守滯后呢?我想,與其談“狼”色變,不如與“狼”共舞。的確,當今經(jīng)濟已趨多元化,資源共享、共同發(fā)展、全球一體化已成為經(jīng)濟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只有“與狼共舞”,方能增強自身的競爭實力。從而使中國跨入世界強國之林,這一觀點應該成為國人的共識。
這位考生不僅能敏銳抓住這一時髦的話題,而且議論中展示了對未來前瞻的深刻思考,顯示出他的大力。這段議論帶給我們的啟發(fā)是深刻的,也是久遠的,這樣的作文能不是滿分嗎?
當然,沒有平時的“厚積”,就不可能有考場作文的“薄發(fā)”。有道是“成功最喜愛光臨有心者的茅廬”。還需要說明的是,展示自己的才情,一定要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和主旨的需要,不可亂用;即使是需要,也一定要有所節(jié)制,不可濫用,否則有堆砌的嫌疑;展示要自然,無斧鑿之痕,無炫耀之嫌。同時,展示要力求準確無誤,無太明顯的差錯,特別要避免人名、地名、歷史事件等張冠李戴的現(xiàn)象,避免犯一些常識性的錯誤。再者,為了能在考場上熟練展示,除平時的廣泛閱讀外,還應該加強針對性訓練。須知,熟才能生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