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一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 說說我們班教案 鄂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1-2022年一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 說說我們班教案 鄂教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21-2022年一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 說說我們班教案 鄂教版
教學目標:
1.認識自己的班級,知道集體的涵義,了解班級中的班主任、男女生以及小組、班委會等各種組織。
2.明白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喜愛自己的班級,為自己的班級感到自豪。
教學重難點:形成班級和集體意識,對班級產(chǎn)生熱愛的感情。
活動時間:1課時
活動準備:
1.師生課前共同了解班級人數(shù)、男女生人數(shù)、班主任等班級概況。
2.教師準備過去一年的學習生活中具有紀念意義的照片。
活動過程:
1.導入新課:每位同學都有幸福溫暖的家。在學校里,我們也有一個“家”。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家在哪里嗎?
2.學生想一想,猜一猜
2、。教師用實物投影出示教材中的“全家?!薄嗉壖w照。我們班上的同學就像家里眾多的兄弟姐妹,大家一起共同生活、學習,班集體不正是我們在學校的家嗎?
3.活動:“說說我們班”。
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班級?內(nèi)容如:班級名稱、班級在學校里的位置、班主任、班級人數(shù)等,讓學生了解班級概貌。
4.小組交流:“夸夸我們的小組”。小組成員介紹本組的組長、自己的同學等。
5.統(tǒng)計填表:班上的男孩、女孩各有都少人?男孩、女孩各有哪些愛好?喜歡參加哪些活動?從不同方面展示男、女生不同特點。
6.活動:“請讓我來猜猜你”。
(1)每位學生任意選擇班上的一名同學,為他畫張相,注意突出這個同學的特征,不要
3、署名。
(2)將畫像貼在黑板上讓其他同學猜一猜,看看學生是否對每位同學的特征都很熟悉。
7.師問:同學們在這個集體里生活、學習近一年了,你們喜歡這個集體嗎?為什么?
8.請學生說說在過去一年里的集體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9.朗讀第53頁的兒歌《班集體,我們的家》。
活動拓展:
課后,寫下一句最想對班級說的話,以此作為班級紀念。
附送:
2021-2022年一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 身邊小事做起來 1教案 遼海版
【設計思路】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須在學生的生活過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進行。學生是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并得到各方面的發(fā)
4、展的。”本教學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認識水平,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從生活情景導入,通過談話理解“好事”;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交流、討論,引導學生感悟和發(fā)現(xiàn)生活中發(fā)現(xiàn)“好事”;創(chuàng)設生活場景,讓學生動手實踐,引導學生走向生活,讓做好事成為一種習慣,層層推進,以達到教學目標。
【活動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通過活動懂得只要是對社會有利,對他人有幫助的事就是好事,學會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逐步養(yǎng)成做好事的好習慣。
2.過程與方法: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傾聽、觀察、評價,與同學分享感受,共同體驗做好事的愉快心情。
3.情感態(tài)度方面:愿意并能積極參與做好事活動
5、,初步知道做好事是有愛心的表現(xiàn),小學生做好事也是為社會做貢獻。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認識身邊生活的好事,懂得做好事就是從身邊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教學準備】
1.調(diào)查生活中的好人好事。
2.制作相關卡片和相關課件
3.學校好人好事登記本
【教學過程】
一、立足生活,引出思考
1.播放課件動畫, 再現(xiàn)文中“三個小朋友思考想做好事”的情境,引發(fā)思考:他們想做好事,那么怎么做好事呢?從而導出單元課題: “怎樣做好事”。(板書單元課題)
2.評一評,你覺得小明這樣說對嗎?說說你的看法。
播放課件:老師叫同學們每人做一件好事,小明就想著要做什么好事。放學回到家,小明的媽
6、媽讓他去扔垃圾,小明卻說:“媽媽,我正忙著想做好事呢,別打擾我!”觀看完后,讓學生來說說“你覺得小明這樣說對嗎?說說你的看法”。
3.在學生交流中,總結出:做好事不一定要干驚天動地的大事,像幫媽媽扔垃圾就是在做好事,做好事就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而揭示課題: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設置懸念,談話交流,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欲望,讓學生對后面的學習活動充滿了期待與好奇,并初步感悟到“做好事應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二、聯(lián)系生活,發(fā)現(xiàn)“好事”
1.聯(lián)系課前布置的問題,先讓學生開火車說一說,然后分析一下哪些好事自己能做到,哪些好事自己現(xiàn)在還不能做,讓學生明白做好事要做自己力所
7、能及的。
2.談談在家里、在學校、在公共場所你能做的好事?
(1)出示在家里做好事的卡片,談談你在家里常做些什么事?在這些事中,你認為哪些是好事?哪些不是好事?
(2)討論: “為自己洗洗襪子、整理書包”是不是好事?
(3)總結:實際上幫自己洗襪子,媽媽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做別的事情,這也是為給媽媽提供方便,這怎能不算是好事呢?讓學生體會做好事就是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
3.引導學生在小組里邊討論邊填寫卡片:在學校里和公共場所中,能做些什么好事?
4.匯報交流,成果展示。讓學生在匯報交流中充分地感受到“好事時時有,好事處處在,做好事就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設計意圖:我充分利用學生
8、經(jīng)驗作為課程資源,由學生經(jīng)歷過、熟悉的事情,引導他們在自己的生活中對“好事”與“小事”進行體會,進行教育,認識在自身生活體驗的基礎上學習,教學環(huán)節(jié)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生的思想認識逐步提升。
三、模擬場景,導之以行
1.設問思考:生活中有許多小朋友可會做好事呢?想不想知道他們是怎么做好事的呢?
2.說一說。先出示課件:課本第47頁的內(nèi)容,再組織學生交流:看看圖上的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事,你做過嗎?當你做這些事的時候是怎么想的?跟同桌說說吧。
3.匯報交流,并在學生回答的同時,采訪他當時做好事的心情。如果學生沒做過的事,老師先做榜樣,帶領同學們師生共演,現(xiàn)場進行模擬表演,為下面的表演作鋪墊
9、。
4.創(chuàng)設情境,模擬表演。我準備了圖畫紙、彩筆、紅領巾、圍巾、臉盆、洗衣粉,設計了以下幾種情境(出示課件)讓同學們自由組合,選其中一種在小組內(nèi)進行表演,最后再讓學生匯報表演,在表演的同時隨機采訪,讓學生談談自己的做好事的感受。
情境:(1)上藝術課時,同桌忘了帶彩筆……(圖畫紙、彩筆)(2)星期天,媽媽不在家,看見自己的紅領巾臟了……(圍巾、臉盆、洗衣粉)(3)放學了,教室的電燈沒有關……(4)假日里,陪爺爺、奶奶……(5)表演自己想到的力所能及的好事。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讓學生看看,想想,說說,演演,在活動中感悟,在活動中體驗,體驗到做好事不僅可以給別人帶來幸福,也可以
10、給自己帶來快樂。幫助學生進一步地認識到做好事的意義,并獲得做好事的真實體驗,真正達到導行的教學目標。
四、拓展延伸,養(yǎng)成習慣
1.加深體驗,引導升華。
(1)播放濮存昕的公益廣告感受文明就是從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
(2)播放發(fā)生在身邊的好人好事,引導學生深切體驗,領悟到只要我們用心去幫助別人,做對社會有利的力所能及的事,也是一種貢獻。
(3)讓學生“動”起來,就地讓學生做起身邊力所能及的小事。“紅領巾歪了就動手系一系”、“書包亂了就整理整理”、“地上有紙就撿起來”、“書桌歪了就擺整齊”……這樣入境體情,以做促學,閃爍著思維的火花,感受到從身邊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就是對社會的貢獻。
2
11、.聯(lián)系生活,課堂延伸。
(1)觀察學校好人好事登記本,表揚做好事的同學,給學生樹立榜樣。
(2)總結延伸,激情鼓勵。“同學們,你們看我們的好人好事登記本上,已烙下這么多同學成長的足跡,還有這么多的空白留給我們?nèi)ヌ畛?,讓我們行動起來,從現(xiàn)在做起,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每天都來做好事,看看誰做的好事多”。
設計意圖:兒童的品德與行為習慣的形成是一個連續(xù)發(fā)展的過程,只有把課堂引向真實的生活天地,構建和諧統(tǒng)一的教與學過程,才能使學生將生活中的體驗內(nèi)化為思想道德行為準則,真正地落實品德教育的目標。
【教學反思】
談談我在本課教學設計中獲得的收獲、體驗和反思。整節(jié)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自始至終貫穿本“以生活為基礎,以活動為載體,以育人為根本,以實效為目標”的指導思想,“捧著一顆心來,回歸生活,寓教于樂”,這顆心指的是“童心”,課開頭的就從兒童喜聞樂見的動畫形式導入課題,并站在兒童的角度,提出問題,再以一個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的“大朋友”的身分創(chuàng)設的生活情境,和學生共同翱翔在活動的天地中,營造民主、寬松、和諧的樂學氛圍,使學生在成功的體驗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在快樂中明白生活的道理,在快樂中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