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平邑曾子學校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 第六課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3》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山東省平邑曾子學校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 第六課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3(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第六課 我們的中華文化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一 溫故知新
1.簡述中華文化發(fā)展的歷程?
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有哪些?
3.在現(xiàn)代怎樣再創(chuàng)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4.文字有哪些作用?漢字的作用和地位是什么?
二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體現(xiàn);明確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理解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感受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
重難點: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三 新知導學
(一)獨樹一幟,獨領風騷(獨特性)
1.中華文化的內容:
2.體現(xiàn):
(1)文學藝術:
①作用:
②地位:
(2)科學技術:
2、
①地位:
②特點:
③作用: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區(qū)域性)
1.原因:
2.不同區(qū)域文化之間的關系:
(三)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民族性)
1.中華文化與各民族文化:
(1)民族文化:
①地位:
②成就:
(2)中華文化與各民族文化的關系:
(3)意義:
提示:理解中華文化與中華各民族文化的關系可以聯(lián)系第三課世界文化與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關系,以及哲學中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
2.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1)含義:
①求同存異:
②兼收并蓄:
(2)意義:
提示:(1)
3、包容性既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也是中華文化的特征之一。
(2)判斷中華文化包容性的常見標志詞:廣泛吸納、博采眾長、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處、完美結合、融入、借鑒等。
3.中華文化的力量:
四 合作釋疑
1.思考分析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的關系?
2.辯證分析,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僅得益于漢字和史學典籍。
3.中華文化與各民族文化的關系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嗎?
4.我們能不能理解為,中華文化呈現(xiàn)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
4、
5.思考,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就是指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的一切文化,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
五 課堂小結
源遠流長
基本特征 獨特性
博大精深 區(qū)域性
民族性
求同存異
中華文化 含義
5、 包容性 兼收并蓄
意義
地位作用:中華文化的力量
六 當堂達標
1.溫總理說,我去臺灣的愿望依舊是那么強烈,因為我認為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強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為50年的政治而丟掉5000年文化。這深刻說明( )
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對人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 ②中華文化是凝聚中華民族的強大精神力量?、壑腥A文化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 ④中華民族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6、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2010年廣東卷)當前,在大力弘揚中華文化過程中,廣東省重點打造“嶺南文化、活力商都、黃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這表明( )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獨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間沒有共性
D.中華文化在性質上是全國地域文化的總和
3.每年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春晚”都有一個民族歌舞大串聯(lián)的節(jié)目,諸如《和諧大家園》《我和草原有個約會》《卓瑪》《幸福生活亞克西》等。這表明( )
①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诟骶咛厣拿褡逦幕即碇冗M文化的前進方向?、壑腥A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瑰
7、寶?、苤腥A文化呈現(xiàn)著多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11年海南)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庫門”、廣東的“圍村”、陜西的“窯洞”、福建的“土樓”等民居建筑都與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息息相關,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華民族共有的文化財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
①決定于各地千差萬別的自然條件 ②蘊涵著中華文化的共性?、凵钍艿乩憝h(huán)境的影響和制約?、荛L期相互借鑒而日趨同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兩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這一思想對中華文化產生
8、了深遠影響。“和而不同”反映了中華文化具有的特點是()
A.地域性 B.階級性 C.民族性 D.包容性
6.湖北是一個文化大省。荊楚文化,巴山楚水,文化富礦。離騷九歌,世代傳頌;三國故事,婦孺皆知。老莊哲理,明示萬代;武當神韻,千秋不減。在中華文化發(fā)展演進的時空坐標里,湖北是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楚文化的發(fā)祥地、三國文化的重要發(fā)生地、首義文化的策源地、紅色文化的富集地和南北文化的交匯地。燦爛輝煌的湖北文化,曾讓荊楚大地在中華民族的璀璨星空中獨樹一幟、光耀日月。
湖北文化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什么特征?
第六課 我們的中華文化
第二框 博大
9、精深的種哈U文化
四 合作釋疑
1.
關系
源遠流長
博大精深
區(qū)別
側重點
側重于從縱向和動態(tài),即從中華文化發(fā)展的軌跡上說明中華文化的特征,強調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從未中斷過
側重于從橫向和靜態(tài),即從中華文化的內涵上說明中華文化的特征,強調中華文化內涵豐富、形式多樣、范圍廣闊
表現(xiàn)
漢字和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具體表現(xiàn)在獨特性、區(qū)域性和民族性三個方面
聯(lián)系
(1)都是中華文化區(qū)別于其他文化的特征
(2)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
2.(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得益
10、于漢字和史學典籍,有其合理性。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記載了文化發(fā)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史學典籍的出現(xiàn),能夠使大量的歷史經驗、資料史實記載流傳下來。
(2)但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還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它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這種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對外域文化的理解。
3.不是,中華各民族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征,中華文化與各民族文化的關系是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與個性的關系,而不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4.中華民族是多種民族的共同
11、體,中華文化也呈現(xiàn)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但不等于民族文化之間沒有共性。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又有中華文化的共性。
5.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求同存異,能與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處;二是兼收并蓄,能夠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而不是一切成分。
六 當堂達標
1.A 2.A 3.C 4.B 5.D
6.(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通過離騷九歌,世代傳頌,武當神韻,千秋不減,可見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2)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湖北文化既有荊楚文化,又有巴山楚水。既有離騷九歌,又有三國故事,可見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3)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湖北文化、荊楚文化的形成,是多種文化相互融合的結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