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課后限時集訓7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和國共的十年對峙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1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課后限時集訓7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和國共的十年對峙 新人教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課后限時集訓(七)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和國共的十年對峙
(時間:40分鐘 分值:85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2019·安徽“江南十?!币荒?五四運動時,北京上海的學生派代表去找國民黨,希望國民黨能組織領導這場運動,但國民黨領導人以“無力參加”為由拒絕了學生的請求。這表明( )
A.國民黨反對五四運動的斗爭目標
B.新政治力量興起具有必然性
C.五四運動沒有得到社會廣泛認同
D.國民黨的性質已經發(fā)生改變
B [由于國民黨拒絕領導五四運動,因此為初步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領導五四運動創(chuàng)造了條件,而且此時這些知識分子開始走上與工人運動
2、相結合的道路,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故選B項;五四運動的斗爭目標是反帝反封建,這與國民黨的主張有相同的要求,排除A項;五四運動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而且材料信息沒有說明廣大民眾對五四運動的態(tài)度,排除C項;國民黨是資產階級政黨,性質從未改變,排除D項。]
2.五四運動以后,學生和思想界領袖們得到了商人、民族資本家和工人的支持,希望通過思想改革、社會改革來建設一個新中國。中國傳統的倫理教條、風俗習慣、文學、歷史、哲學、宗教,以及社會和政治制度,都遭受到猛烈批判。這主要是由于五四運動( )
A.找到了民族救亡正確道路
B.推動了革命統一戰(zhàn)線的建立和發(fā)展
C.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
3、D.弘揚了愛國進步與民主科學的精神
D [五四運動核心內容為學習西方民主科學,這與當時中國人民挽救民族和國家,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相契合,故選D項;是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找到了民族救亡正確道路,排除A、C兩項;國共第一次合作開始于1924年,排除B項。]
3.董必武在重游某地后寫詩:“煙雨樓臺,革命萌生,此間曾著星星火;風云世界,逢春蟄起,到處皆聞殷殷雷?!泵珴蓶|同志稱詩中記述的事件為“開天辟地的大事變”,這一事件( )
A.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理論
B.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C.確定了黨工作重心的轉移
D.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D [“煙雨樓臺,
4、革命萌生,此間曾著星星火”所表述的事物是中共一大召開的地點,與工農武裝割據無關,故A項錯誤,D項正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故B項錯誤;確定了黨工作重心的轉移主要發(fā)生在七屆二中全會和十一屆三中全會,故C項錯誤。]
4.(2019·濟寧一模)1923年11月,孫中山在演說中強調,中國革命要取得成功,就要向俄國學習。俄國革命,原來只有民權、民生兩大內容,但在十月革命后六年間,俄國都在為民族主義奮斗。因此,俄主義與國民黨的“三民主義”,實在暗相符合。孫中山的上述觀點表明他( )
A.巧妙地將中俄兩國革命理論聯系在一起
B.找到了中俄兩國革命道路的相同之處
C.密切關注中俄
5、兩國革命理論的不同之處
D.在某種程度上仍排斥蘇聯的革命思想
A [由“俄主義與國民黨的‘三民主義’,實在暗相符合”可知,孫中山認為中俄兩國的革命理論有較大的相通之處,故選A項;題干提及的是中俄兩國的革命理論而不是革命道路問題,排除B項;題干述及的是中國的革命理論與俄國的相通而非不同之處,也沒有表明孫中山對俄國革命思想的排斥,排除C、D兩項。]
5.中共三大決議指出:“我們須努力擴大國民黨的組織于全中國,使全中國革命分子集中于國民黨,以應目前中國國民革命之需要?!边@一精神的貫徹( )
A.推動了土地革命的順利開展
B.壯大了反抗北洋軍閥的力量
C.提升了中共在群眾中的影響
D.
6、適應了民族戰(zhàn)爭形勢的需要
B [1923年中共三大在廣州召開,討論的中心議題是實現國共第一次合作,這次國共合作的任務是打倒列強除軍閥,中共三大這一精神的貫徹會壯大反抗北洋軍閥的力量,故選B項;土地革命發(fā)生于1927—1937年,與中共三大的召開時間不符,排除A項;全國革命分子集中于國民黨,不會壯大中共在群眾中的影響,排除C項;民族戰(zhàn)爭指的是抗擊外來侵略,國內戰(zhàn)爭不是民族戰(zhàn)爭,排除D項。]
6.(2019·鄂爾多斯一模)閱讀黃埔軍校課程設置表:
課目名稱
科目名稱
合計
軍事學
戰(zhàn)術學、軍制學、兵器學、地形學、馬學、衛(wèi)生學、經理學
9
軍事訓練
教練科目
制式教練
7、、陣中勤務、典范令、服務提要、馬術、技術
9
演習科目
野外演習、戰(zhàn)術實行、野營學習
政治黨務
中國國民黨史、三民主義、帝國主義侵略史、世界革命、帝國主義、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進化史、社會問題、軍隊政治工作等
13
材料反映了黃埔軍校( )
A.注意武力與民眾的結合
B.以嚴格校規(guī)校紀管理學生
C.推動了國民革命的興起
D.軍事教育與政治教育并重
D [根據材料軍事學和軍事訓練兩門課程占18,政治黨務課程占13,由此可知軍事教育與政治教育并重,故選D項;材料未涉及民眾,排除A項;校規(guī)校紀只是一小方面,材料重點強調軍事教育與政治教育的結合,排除B項;是第
8、一次國共合作而不是黃埔軍校的建立推動了國民革命的興起,排除C項。]
7.(2019·深圳一模)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毛澤東通過農村調查提出:“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不起來參加并擁護國民革命,國民革命不會成功?!边@一觀點( )
A.體現了中共當時的工作重心
B.豐富了中國民主革命理論
C.奠定了國共合作的思想基礎
D.體現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
B [題干材料說明,毛澤東已認識到農民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這是對傳統的革命理論進行了豐富,故選B項;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中共的重心是工人運動,排除A項;“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與“奠定了國共合作的思想基礎”時空上不符合,排除C項;“第一次
9、國共合作期間”沒有“工農武裝割據”,排除D項。]
8.(2019·桂林、賀州、崇左三市一模)國民革命失敗后,毛澤東分析到:小農經濟在中國廣泛存在和發(fā)展,而且長期以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在中國的矛盾斗爭和連綿不斷的封建軍閥割據混戰(zhàn),使得紅色政權的存在獲得了縫隙,革命的發(fā)展大有回旋余地。毛澤東意在強調( )
A.堅持武裝斗爭的重要性
B.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C.依靠農民進行革命斗爭
D.“工農武裝割據”的可行性
D [由題干材料可知,毛澤東對中國小農經濟占主導的國情及中國社會狀況進行了正確分析,這說明其主張要從中國的國情出發(fā),尋找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故選D項;武裝斗爭是“工農武裝割
10、據”思想的具體內容,排除A項;材料強調“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產生的背景而非意義,排除B項;依靠農民進行革命斗爭是“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具體內容,排除C項。]
9.(2019·濟南一模)1928年,中共六大明確提出“沒收外國資本的企業(yè)和銀行”,而1945年中共七大報告中又指出“在服從中國法令、有益于中國經濟的條件下,外國投資我們是歡迎的?!边@一政策的轉變( )
A.主要是為了適應民族戰(zhàn)爭的需要
B.說明黨積極探索對外開放的道路
C.主要基于中國革命形勢發(fā)展變化
D.反映了黨的對外經濟政策的成熟
C [在中共六大上提出沒收外國資本,那是因為中國革命當時仍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心任務是反
11、帝反封,建立蘇維埃政權。而在中共七大時抗日戰(zhàn)爭即將取得勝利,恢復和發(fā)展國民經濟將是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所以中共主張歡迎外國來投資,故選C項,排除A項;對外資態(tài)度的變化說明中共積極探索革命道路,排除B項;當時黨正在探索對外經濟政策,尚未到成熟階段,排除D項。]
10.(2019·安徽皖北協作區(qū)高三聯考)九一八事變后,博古在《論民眾革命與民眾政權的口號》中指出:“中國革命目前階段的特點,是在兩個偉大的革命潮流的匯合,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解放運動與推翻地主資產階級統治的土地革命。因此反對帝國主義的土地革命是中國革命現階段的主要內容。”對此解讀最準確的一項是( )
A.把反帝與土地革命結合符合中國
12、國情
B.此觀點混淆了土地革命的對象和性質
C.體現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為主要矛盾
D.中共中央主要領導人仍堅持右傾錯誤
B [九一八事變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漸激化,中國革命這一時期的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所以博古“反對帝國主義的土地革命是中國革命現階段的主要內容”的結論混淆了土地革命的對象和性質,故選B項;反帝反映了民族矛盾,是反侵略,而土地革命反映了階級矛盾,是反對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民黨反動派,排除A項;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在1935年華北事變后,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僅是博古的認識,排除D項。]
11.1931年,28個布爾什維克來到瑞
13、金,譴責毛澤東沒有采取堅定的“階級和群眾路線”,搞游擊戰(zhàn)術、在土地革命中持“富農”思想。他們號召無產階級領導土地革命、擴大紅軍、開展正規(guī)戰(zhàn)爭以替代游擊主義。這一事件( )
A.直接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
B.有利于糾正右傾機會主義錯誤
C.說明毛澤東的軍事策略出現錯誤
D.不利于農村革命根據地的發(fā)展
D [第五次反“圍剿”失利是在1934年,與題目中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題干材料信息忽視了中國的國情去談階級斗爭,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在1927年八七會議上已經解決,故B項錯誤;毛澤東的軍事策略結合了中國國情,并沒有錯誤,故C項錯誤;28個布爾什維克來到瑞金后的做法實際上是變相照搬蘇聯的
14、革命斗爭經驗,不利于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的發(fā)展,故D項正確。]
12.開國上將李天佑在《把敵人擋在湘江岸邊》中記載:“兩個團的團長、政治委員都已犧牲或負傷了,營連指導員也剩的不多了?!谀_山鋪阻擊時戰(zhàn)士們喊出了‘一切為了蘇維埃新中國’,與敵人進行數次白刃格斗。”以上敘述反映了( )
A.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領導武裝斗爭
B.中國共產黨正處于生死存亡關鍵時期
C.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不斷發(fā)展
D.工農紅軍主力擺脫了圍追堵截
B [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領導的武裝斗爭是南昌起義,與材料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開始長征,在湘江戰(zhàn)役中紅軍損失慘重,紅軍處于生死攸關的
15、關鍵時刻,故B項正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在紅軍長征之前,故C項錯誤;從材料中“《把敵人擋在湘江岸邊》”可知,材料場景是長征初期的湘江戰(zhàn)役,紅軍沒有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剿”,故D項錯誤。]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
13.(2019·南通二模)在爭取近代中國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斗爭中,五四運動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至國內,國人的愛國情緒空前的蔓延開來,受到新文化運動洗禮的青年學生情緒尤為激烈。5月4日下午,北京三千余名學生手持寫有“拒絕和約簽字”等內容的小旗,發(fā)表演說,沿途向群眾散發(fā)傳單。
16、以游行示威為開端的罷課、罷市、罷工風潮席卷全國,蔚為壯觀的五四愛國運動以中國代表拒簽《凡爾賽和約》而圓滿結束。中國近代以來在對外交涉中首次做出沒有屈服的抗爭,日本也最終未能獲得繼承德國在山東權益的合法依據,從而為中國此后收回山東創(chuàng)造了條件。
——摘編自李喜所、李來容《中國近代史》
材料二 在6月3日北京學運再掀高潮之際,上海的學、工商界群起響應,成為五四運動由學生愛國運動普及為全民愛國運動的轉折點。中國人民對政治發(fā)出了自己的聲音,從而使政府再不能完全輕視社會民意的表達。學生對政治的熱情并不始于五四運動,資產階級對政治的參與在清末則有明顯的表現,唯有工人階級作為一個階級對政治的參與開始于五
17、四運動,并表現出不可低估的階級力量。中國工人階級成長為自為階級時代的到來,對中國未來的政治發(fā)展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
——摘編自張海鵬主編《近代中國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與辛亥革命相比,五四運動具有哪些新的歷史特點?結合新的時代和社會條件,分析這些特點的基本成因。(12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促使五四運動“轉折”的最具意義的歷史事件,指出這一事件對中國民主革命進程的影響。 (7分)
(3)五四運動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起點。根據材料一、二,談談你對這一論斷的理解。(6分)
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特點,利用所學知識不難回答
18、;第二小問成因,可從內因(經濟、政治、思想等方面)、外因(十月革命影響)兩個角度回答。 第(2)問,第一小問事件,依據材料二“唯有工人階級作為一個階級對政治的參與開始于五四運動”回答。第二小問影響,據材料二“自為階級時代的到來,對中國未來的政治發(fā)展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第(3)問,結合材料從民族精神、國家地位的提升等方面談認識。
答案:(1)特點:青年學生發(fā)揮先鋒作用;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群眾基礎廣泛。
成因: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壯大了新的社會力量;新文化運動的思想熏陶;俄國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
(2)事件: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
影響:工人階級成長為自為階級;
19、推動新民主主義革命到來;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階級基礎。
(3)理解:國際地位緩慢回升、國家利權逐漸收復;民眾民主意識高漲;民族凝聚力增強。
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蘇區(qū)主要貨幣表(部分)。
(1)
1931年鄂東銀行貳串文銅幣券,正面印著馬克思像,背面印有“打倒帝國主義!推翻軍閥國民黨政府!擁護工農兵蘇維埃政府!擁護中國共產黨!擁護農民銀行!”等口號
(2)
1931年江西工農銀行銀元券壹元券,正面左右印有馬克思和列寧頭像,右側印有“增加工農生產”,左側印有“發(fā)展社會經濟”口號
(3)
1934年川陜省工農銀行銅元票三串文券,正面印有“土地歸農民”,“政權歸
20、蘇維?!笨谔?。背面印有“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堅決保衛(wèi)赤區(qū)”口號和列寧像
——《中國革命根據地貨幣文化
“給力”革命斗爭的現象透析》
根據上述表格,提取三則共通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說明。(12分)
解析:根據材料中的“正面印著馬克思像”可知,這反映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材料中“正面印有‘土地歸農民’”反映出農民階級在革命中的要求;材料中“背面印有‘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堅決保衛(wèi)赤區(qū)’口號和列寧像”反映出中國革命的性質、斗爭方式和受蘇俄革命的影響。通過對材料信息的分析,確定三則共通信息,再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說明。
答案:信息一:貨幣均印有馬克思、列寧頭像。
說明:表明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為民主革命指導思想。
信息二:貨幣均體現農民階級的要求。
說明:說明當時中國革命是以農村為中心,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信息三:擁護政權、發(fā)展生產、土地歸農民、保衛(wèi)赤區(qū)等。
說明:農村革命根據地主要任務是:武裝斗爭,土地革命,根據地建設(或鞏固政權)。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