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國學教案16篇
《小學國學教案16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小學國學教案16篇(4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五年級下期國學教案 [活動目標] 1、積累理解“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本渥拥囊馑肌@斫庠姼琛哆^華清宮絕句》的字面意思,體會字里行間蘊涵的情味。 2、能準確流暢地朗讀并熟練背誦課文 3、聯(lián)系自身學習經(jīng)歷,體會課文“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必S富多彩的內(nèi)蘊,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4、細心品味作者從貢荔枝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發(fā),表達詩人對歷史興亡的深沉思考 [重點難點] 1、 體會作者從貢荔枝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發(fā),表達詩人對歷史興亡的深沉思考。 2、 體會課文“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必S富多彩的內(nèi)蘊 [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復習導入。 1、復習上周學過的《論語》內(nèi)容。 (1)指名學生誦讀。 (2)全班誦讀。 2、談話導入。人非生而知之者。我們要善于學習,才能成為有學問的人??鬃右哺嬖V我們學習的方法,今天,我們接著寫第八周的內(nèi)容。 二、學習《論語》“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 1、師范讀。 2、生自讀,讀通、讀順。 3、師講解大意 孔子說:“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品德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為借鑒,改掉自己的缺點?!? 4、生再次自讀,帶著對句子的理解讀熟。 5、請學生講講對句子的理解。 6、師小結: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边@句話,受到后代知識分子的極力贊賞。他虛心向別人學習的精神十分可貴,但更可貴的是,他不僅要以善者為師,而且以不善者為師,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這段話,對于指導我們處事待人、修身養(yǎng)性、增長知識,都是有益的?!叭诵校赜形?guī)煛?,“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態(tài)度和精神,也體現(xiàn)了與人相處的一個重要原則。隨時注意學習他人的長處,隨時以他人缺點引以為戒,自然就會多看他人的長處,與人為善,待人寬而責己嚴。這不僅是修養(yǎng)、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徑,也是促進人際關系和諧的重要條件。 雖然“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笨梢哉f是家喻戶曉,可是人們并不是經(jīng)常能夠做到。人們常犯的一個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優(yōu)點和他人的缺點多,看自己的缺點和他人的優(yōu)點少;或者只看自己的優(yōu)點。 7、引導悟理。 師:讀了這則《論語》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 8、練習誦讀。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學習《過華清宮》 1、導入 (1)齊誦《泊秦淮》 (2)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詩人?杜牧生活于晚唐時期,這時的唐王朝內(nèi)憂外患,戰(zhàn)亂不斷,民不聊生。 (3)積累:你還學過哪些杜牧的詩? 2、出示古詩,聽錄音 3、介紹【寫作背景】 華清宮在長安東二十五公里臨潼縣城南驪山下,唐貞觀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詔令在此造殿,賜名湯泉宮。唐玄宗于開元十一年(723)修建為行宮,“始湯井為池,環(huán)山列為宮室,又筑羅城,置百司及十宅”。原名溫泉宮,天寶六載(747)改名華清宮,長生殿就在此宮內(nèi),玄宗和楊貴妃曾在這里尋歡作樂。安史之亂后,華清宮遭到了破壞,多年過后,杜牧經(jīng)過這里時,早已冷落殘敗。面對斷壁殘垣,詩人回憶史事,感慨萬千,寫下了三首《過華清宮》七絕,這是其中的一首。 4.小組學習 (1) 讀通全詩 (2)師出示詩意,生對照理解詩意 【注釋】①華清宮,故址在今陜西臨渡縣驪山北麓,唐玄宗造?!堕L安志》載“驪山上下,益治湯進(即溫泉),為池臺殿環(huán)列山谷,明皇歲幸焉?!? ②繡成堆:驪山左右有東西繡嶺,因當時林木花卉繁盛類錦繡,故名。 ③千門:漢武帝起建章宮,度為千門萬戶,后因稱宮殿重門為千門。 ④一騎紅塵:《新唐書楊貴妃傳》“妃嗜荔枝,必欲生置之,乃置騎傳送,走數(shù)千里, 味未變,已志京師。 5.大組交流 ?。?)指名朗讀 ?。?)理解詩意: 經(jīng)過華清宮來到長宮,回首向錦鄉(xiāng)堆城般的驪山望去,只見山頂華清宮那緊閉的大門,一扇一扇緩緩地打開;山腳下,風塵仆仆的騎手拼命鞭打著跨下飛馳的駿馬,身后揚起了一溜濃密的塵煙;華清宮中的楊貴妃高興地笑了。唉!沒有人知道,這是皇上派人從遙遠的南方為她運來了她愛吃的新鮮荔枝。 5、學生自讀 6、教師指導誦讀。 著重從以下方面進行指導: (1)首句中說“回望”,那么詩作主人公是在哪里望哪里?看到了什么?(明確:詩作主人公是站在長安回望驪山華清宮,看到驪山花卉樹木蒼翠,如同一堆堆的錦繡。) (2)第二句說驪山上千重宮門依次一扇接著一扇地打開了,這“次第”暗示了什么信息?明確:“次第”暗示著有重要軍政要事要稟報深宮中的皇帝。 (3)、第三句 “笑”的背后有著詩人怎樣的情感?其目的是什么? 明確:那個“笑”字背后包含著詩人滿腔的悲憤,因為為了這美人的一笑,全國上下有多少人要傷心落淚啊。目的在于諷刺唐明皇荒淫好色,為了一個妃子,不惜犧牲民力物力。 7、小結:杜牧這首詩的藝術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詩人不明白說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貴妃的恃寵而驕,而形象地用“一騎紅塵”與“妃子笑”構成鮮明的對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見強烈得多的藝術效果。“一騎紅塵”隱含的是無數(shù)個驛卒的血汗和無數(shù)匹戰(zhàn)馬的死亡;“妃子笑”三字頗有深意,春秋時周幽王為博妃子一笑,點燃烽火,導致國破身亡?!盁o人知”三字也發(fā)人深思,意在說明此事重大緊急,外人無由得知,這就不僅揭露了皇帝為討寵妃歡心無所不為的荒唐,也與前面渲染的不尋常的氣氛相呼應。全詩不用難字,不事雕琢,樸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詠史絕句中的佳作。 7、誦讀詩歌。 (1)自讀感悟。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它的意境美,語言美,情感美,節(jié)奏美,音韻美,都能給我們美的熏陶。優(yōu)美的詩歌,需要優(yōu)美的朗讀,今天,我們就開展一個小小的詩歌朗讀競賽,看誰字音讀得準,節(jié)奏讀得好,感情讀得美。 (2)教師巡回指導。注意點:要朗誦好一首詩,就必須掌握朗誦技巧,如音調(diào)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有對比、有起伏、有變化,使整個朗誦猶如一曲優(yōu)美的樂章。 學生進行個人朗讀練習。 (3)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開展詩歌朗誦比賽,推薦最佳選手進入班級詩歌朗誦比賽。 朗讀,互評。 (4).組織朗讀比賽。 小組推薦的選手上臺朗讀。 每一組推選一個代表作為評委。 (5)師生評價,評選最佳選手。 四、作業(yè) (1)誦讀本節(jié)課學習的《論語》內(nèi)容及《過華清宮絕句》其一。 (2)積累杜牧《過華清宮絕句》的其他三首,自已誦讀。 (3)積累學過的《論語》中有關學習的名句,誦讀。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俳榻B孔子及其《論語》。 ?、诶首x、背誦課文。 ③研讀前五段內(nèi)容。 教學設計: 中華民族有著數(shù)千年的文明歷史,產(chǎn)生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它不僅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對今天在全民族弘揚愛國主義思想,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現(xiàn)實意義。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已成為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部分,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驕傲。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現(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它的節(jié)選部分《〈論語〉十則》。 一、板書課題。 1、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2、朗讀課文 ?、俜蹲x ?、谌帻R讀 感知課文內(nèi)容:多讀幾遍,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根據(jù)朗讀的語氣、語調(diào)和停頓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 二、 理解課文內(nèi)容 1、教師導學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匯。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匯大多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fā)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為“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xiàn)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lián)系上下文,正確理解。 2、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細讀幾遍,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懂,試著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jù)句子理解詞義,根據(jù)詞義理解句子。 教師要求學生,自己理解了的,講給同學、老師聽聽。不理解的,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實在不懂,請教老師。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學生能講清的,教師再度明確。學生理解有困難的,教師要講明白,講透徹。 重點掌握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包括全文中的重點詞語):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見賢思齊焉。 ◆士不可以不弘毅。 ◆死而后已。 ◆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理解課文內(nèi)容 關于課文翻譯,教師可以根據(jù)情況,給學生講解有關信、達、雅及直譯、意譯等常識,但要講得淺顯易懂。指導學生逐句翻譯前五段。 學生較為難以理解,須重點講解的句子: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b.吾日三省吾身c.傳不習乎?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巳誨女知之乎! 朗讀、背誦;反復朗讀,直到成誦。 第四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傺凶x后五段內(nèi)容。 ?、诶斫馊牡乃枷胍饬x。 ?、鄹爬ǔ烧Z、格言,積累語言。 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①背誦課文。②考查句子的翻譯及其重點詞語的解釋。 二、理解后五段內(nèi)容 1、按第一課時要求,逐句翻譯剩余各段。 教師須重點講解的:①見賢思齊焉。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③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④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概括思想內(nèi)容 指導學生將課文有關內(nèi)容歸納到如下幾點: ① 習方法②學習態(tài)度③思想修養(yǎng) 歸納成語、格言 提示:溫故知新任重道遠死而后已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guī)熞娰t思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學習體驗 ①學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內(nèi)容使你收獲最大?談談感想。 ②與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③“溫故而知新”對于指導我們的學習有什么重要意義?④透過表面文字,理解“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義。試著模仿這種寫法,也寫幾句。 4、教師小結 《論語》的思想內(nèi)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yǎng)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lián)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后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第五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讀出節(jié)奏感,尤其是文中排比句。 2、能夠根據(jù)注釋,對照課文,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課文內(nèi)容,知道“三綱”是什么,是用來干什么的。 3.能理解課文所表現(xiàn)的做事要分清本末終始的道理,舉出自己生活中與此道理相似或相反的例子。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句子的意思。 2.理解課文所表現(xiàn)的做事要分清本末終始的道理 教學過程 1.導入:《大學》相傳是孔子的弟子(學生)曾參所寫,告訴人們?nèi)绾翁岣咦陨硇摒B(yǎng)而成就自己的德行功業(yè),被成為“初學者入學之門”. 《本末終始》出自《大學》的開篇部分,是最為關鍵的段落之一。課文第一句說明了大學的目標在于“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這就是所謂的“三綱”。 2 、理解詩題。 師解釋題意:本末:樹根和樹梢;終始:事情的結局和開頭。指事物有本有末,有始有終的發(fā)展規(guī)律。 4、自由吟詩,讀準字音,把握吟誦的節(jié)奏。 5、根據(jù)課文下方的注釋,學生試說自己已經(jīng)讀懂的詩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6、理解第一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德:前一個“明”作動詞,有使動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發(fā)揚、弘揚的意思。后一個“明”作形容詞,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 品德。 親民:根據(jù)后面的“傳”文,“親” 應為“新”,即革新、棄舊 圖新。親民,也就是新民,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 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這里所展示的,是儒學三綱八目的追求。 所謂三綱,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學》的綱領旨趣,也是儒學“垂世立教”的目標所在。所謂八目,是指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既是 為達到“三綱”而設計的條目工夫,也是儒學為我們所展示的人生進修階梯。 定而后能靜 靜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慮 慮而后能得。 知止:知道目標所在。 得:收獲。 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zhèn)靜不 躁;鎮(zhèn)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思慮 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獲。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明白 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了。 第六課時 教學內(nèi)容: 舍本逐末 戰(zhàn)國時候,有一次 齊王派遣使臣到趙國去拜訪趙威后,以示友好。趙威后很熱情地接待來訪的使臣。使臣在獻上齊王準備的禮物后,又呈上一封齊王寫的信 趙威后收下了信,并馬上拆開來看。她請使臣坐下,親切地問道:“久未問候,貴國的莊稼長的好嗎?”使臣一聽,很不高興地說:“我是奉了敝國國君之名前來問候您的,可是您不先問候敝國國君,反倒先問起莊稼,這分明是先賤而后貴。難道說,一個治理萬民的君王,會比不上莊稼和百姓嗎?” 趙威后聽了并沒有生氣,反倒笑著對使臣說:“這你就錯了!沒有莊稼,如何養(yǎng)活人民?這不是貴賤之分,而是本末之別??!難道說要先舍根本,去問那些末節(jié)嗎?” 齊國使臣對趙威后的這一番話非常佩服,并且為自己剛才無禮的態(tài)度感到慚愧?,F(xiàn)在,人們用“舍本逐末”來比喻做事抓不住主要問題,而專顧細枝末節(jié)。 教學目標: 1.理解句子的意思。 2.理解課文所表現(xiàn)修身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1.導入:一個品德修養(yǎng)好的人會很受人歡迎,很更容易成功。古人就很強調(diào)個人的修養(yǎng)。今天我們學習《大學》里一篇關于品德修養(yǎng)的文章。 2 、理解詩題。 師解釋題意:修身是根本。 3、教師范讀,讓學生聽清吟誦的節(jié)奏,初步感知。劃出停頓符號。 4、自由吟詩,讀準字音,把握吟誦的節(jié)奏。 5、根據(jù)課文下方的注釋,學生試說自己已經(jīng)讀懂的詩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6、理解第一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1)知:知識、智慧。(2)格物:研究事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 ) [譯文] 自古以來 想在天下彰明偉大光明的品德德行的,先治理自己的邦國;想治理自己邦國的,則先治理自己的家族;想要修齊自己家族的 ,則先修養(yǎng)自身;想修養(yǎng)自身的 ,則先匡正自己的心思;想匡正心思的,則先篤誠自己的心意;想篤誠心意的,則先獲得知識智慧,獲得知識智慧在于研究事物的道理。 [譯文]知識的獲得在于對事物的探索,得到知識才能正確的樹立自己的意圖,有了足夠的誠意才能端正自己的心態(tài),心態(tài)端正了,才能使自身獲得美好的品德,有了高尚的品德才能管好一個家,家和才能使得國家長治久安,國家安定平和則天下就太平無事。 第七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7個認識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賴”等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詞。默寫《牧童》,能用自己的話表達詩詞的意思。 3.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說的基礎上改寫成短文。 教學重點 理解詩詞意思,體會詩詞意境,練習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傳神,感悟詩詞中童年生活的快樂、田園生活的溫馨,受到美的熏陶。 課前準備 1.了解詩人的生平。 2.收集有關宋詞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激發(fā)興趣 大家聽說過“八仙過?!钡墓适聠??誰知道“八仙”是哪八個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牧童》相傳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寫的。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巖”,是唐代人。呂巖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后來唐代暴發(fā)了黃巢領導的農(nóng)民起義,時局動蕩,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傳說他已經(jīng)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古詩,讀通順,讀流利。 2.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 (注意強調(diào)“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4、學生反饋并質(zhì)疑。(師適時板書并回答學生的質(zhì)疑) 鋪,鋪開。 弄,逗弄。 飽飯,吃飽了飯。 蓑衣:棕或草編織的外衣,用來遮風避雨。 臥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讀古詩,交流學習 1.再讀古詩,利用工具書和學習資料進行“小組學習”。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討論。) 2.反饋:你讀懂了什么? 3.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后的黃昏時分。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反饋,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體會到什么,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5.全班交流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引導:(詩人向往寧靜淡泊,饑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自由讀詩,帶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2.比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教師適當點撥抑揚頓挫) 3.伴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 第八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 4.用畫的方式自由表達所想象的詩沖情景。 教學難點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寫兒童的詩,這節(jié)課我們還要學習另外一首寫兒童的詩。和前一首詩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寫了一個小孩子,而這首詩中寫了兩個十分頑皮的小孩子。你們想知道他們怎樣頑皮嗎?想,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楊萬里寫的《舟過安仁》(板書課題) (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注意強調(diào)讀準字音:篙、棹) 2.小組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最準,最流利。 3.自讀理解,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指導) 篙:撐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桿。 棹:船槳。 怪生:怪不得。 遮頭:為頭部遮擋住風雨。 使風:借助風的力量。 5.匯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一只小漁船里坐著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劃船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借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小組內(nèi)交流,互相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 3.請學生描述畫面,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請學生用彩色筆把想象的畫面畫出來,再把想對兩個頑皮的孩子說的話寫在下面。 (詩中兩個孩子的頑皮舉動,肯定會讓學生有話想說,把這些話寫下來,老師加以點撥就是思想感情) 5.匯報展示:用投影儀展示部分學生的畫,并讓學生加以解說。 (以傘借風力讓船行駛,肯定是行不通的,但這種舉動卻反映了兩個孩子的聰明和頑皮,同時詩人對兩個頑皮孩子的喜愛和贊賞。)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感情朗讀,帶著頑皮、喜愛的情感自由朗讀古詩。 2.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3.誦讀古詩。 (五)拓展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請讀給大家聽聽 第九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4.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田園生活的情景。 重點難點 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美好,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題 1.板書課題,讀題。 2.解題: “清平樂”是詞牌名,并不是題目。詞是詩歌的一個種類,因為句子長短不一,所以也稱“長短句”。古代的詞,都可以伴樂歌唱,詞的曲調(diào)名稱叫詞牌?!扒迤綐贰钡摹皹贰币x成“l(fā)ue”清平樂本來是一種音樂歌曲,后來才用來當做詞牌?!按寰印辈攀沁@首詞的題目,意思是“農(nóng)村閑居的人家”?!肚迤綐反寰印愤@首詞是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的描寫農(nóng)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讀,正音 1.自由讀詞,注意讀準字音。 2.難字正音,引導學生讀準:茅、檐、相、媚、翁、媼、亡賴、剝 3.全班齊讀,男女生賽讀,同桌互讀。 4.且讀且點評,讀出韻律節(jié)奏。 (三)再讀,解意 1.自由讀文,自主理解詞語意思 2.自由匯報自己第一次讀課文的收獲,老師引導學生解釋重點詞語: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點醉意。 吳音:吳地的方言。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間很親密和睦的樣子。 翁媼:老翁、老婦人。 鋤豆:在豆田里鋤草。 無賴:音同“無賴”,這里指頑皮、可愛。 3.小組合作,結合插圖和注釋,疏通句子意思 :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長滿了茵茵綠草。一陣吳音,絮絮叨叨,還帶著幾分醉意,親切,美好!這是誰家,一對白發(fā)蒼蒼,公公,姥姥。 大兒子,在小溪東岸,豆地里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手藝可巧!小兒子,躺在溪邊剝蓮蓬,一個逗人喜愛的頑皮佬。 4.再讀全文,學生質(zhì)難問疑 (營造民主課堂,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有爭議之處,還可以展開討論) (四)精讀、悟情 1.教師配樂范讀,學生閉目想象畫面。 2.請學生自由談所“看到”的畫面。 3.學生配樂自由讀,邊讀邊悟。 4.請學生自由談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寧、悠閑、快樂、恬靜、幸福的平淡農(nóng)村生活讓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讀,成誦 1.小組內(nèi)互讀,把所感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 2.全班朗讀,注意表達思想感情。 3.熟讀成誦。 第十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長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2、學習課文中的“葵”“羹”“煎”三個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4、領悟?qū)W習古詩的方法,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教學過程: 一、背誦古詩,激情導入 同學們,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的古文學源遠流長,豐富多彩。而中國詩歌就像一朵馨香獨具的奇葩,一直盛開在世界文苑之中。學習古詩,能使我們領略古代詩人豪放、婉約的藝術風格,更能使我們領略詩中描繪的雄壯、優(yōu)美的意境。 大家曾學過不少古詩,那就把你最喜歡的一首背誦下來吧!(先自由背,再指名背。)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三首古詩。(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介紹詩人 1、三首古詩的作者分別是誰?哪個朝代的?(板書作者和朝代) 2、根據(jù)課前查閱的資料,說說你對其中兩位詩人的了解。 三、學習《長歌行》。 1、教師導入:我們曾經(jīng)學過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的《古朗月行》,哪個同學能為我們背一背呢?(指名背)通過學習,我們了解到“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這種形式的詩——《長歌行》。 2、(出示多媒體課件——全屏顯示全詩)學生自由朗讀古詩,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 3、學習向?qū)В海ǔ鍪径嗝襟w課件——全屏顯示“學習向?qū)А保? (1)讀一讀《長歌行》,想一想這首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查字典或結合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并在學習小組間展開交流。 ?。?)記下不懂的問題,畫在書中,尋求同伴的幫助。實在解決了的,在全班討論交流。 ?。?)選擇喜歡的形式進行匯報。 4、給足自學時間,指導學生按照“學習向?qū)А边M行學習。 5、組織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出示多媒體可見——全屏顯示動畫版的課文插圖)出示《長歌行》動畫插圖,教師配樂朗誦,學生看、聽、思考,這首詩給自己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按照“學習向?qū)А敝袉栴}的順序,依次進行匯報,交流自學情況。(再次出示多媒體課件——“學習向?qū)А保? ?。?)學生充分談,教師隨時進行朗讀指導。 甲組:匯報詩句的意思。 園中的葵花綠油油的無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的期待陽光。溫暖的春天雨露滋潤陽光照,世上的萬物欣欣向榮多輝煌。常常擔心寒秋季節(jié)將要來到,到那時花卉草木都衰敗枯黃。時光流逝像萬條江河流東海,什么時候呀它會在向西流淌?年輕時不珍惜時間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傷。 乙組:主持開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環(huán)節(jié)。目的在于考察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 丙組:以朗讀作為主要的回報形式。教師提供相應的音樂錄音。 匯報的形式力求多樣…… ?。?)教師參與環(huán)節(jié):同學們設計的匯報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機會出幾道題,考考大家。(出示多媒體課件——練一練) 練一練: 先解釋加點的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6、通過學習這首詩,你能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長歌行》勸導人們珍惜青春年華,是一首傳誦經(jīng)久的勸誡詩) 7、帶著這種感情再次朗讀古詩。 8、教師請一名同學配樂朗誦,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9、詩中的哪句話,對世人有規(guī)勸的含義呢?(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10、教師小結:《長歌行》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還打比方,說明光陰似流水,一去不復回,最后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fā)奮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11、大家把這首古詩背誦下來,也可以加上適當?shù)膭幼鳌?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古詩。 2、搜集有關勸誡后人勤奮好學的詩句。 板書設計 長歌行 漢樂府民歌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第十一課時 《七步詩》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七步詩》,了解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過。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領悟?qū)W習古詩的方法,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指名背誦《長歌行》。 二、學習《七步詩》 1、導言:同學們從《長歌行》中不僅領略了這首詩生動形象地比喻,更使我們受到了有益的啟發(fā),那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名句不時地激勵我們珍惜時間,不斷努力。今天我們將要賞析的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過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故事。誰知道這首詩的作者和詩名嗎?(板書題目及作者) 2、解詩人及創(chuàng)作經(jīng)過。 ?。?)曹植(公元192——232年)三國時期魏國詩人。字子建,曹操的第三個兒子。沛國譙縣人,有政治雄心。他的哥哥曹丕當皇帝后,他受排擠、迫害,終生遭受軟禁。 ?。?)請學生介紹這首詩創(chuàng)作的經(jīng)過。 3、(出示多媒體課件——全屏顯示全詩)學生自由朗讀古詩,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 4、放聲朗讀這首詩。(自讀、互讀。) 5、學習向?qū)В海ǜS“學習向?qū)А弊詫W本詩。) (1)讀一讀《七步詩》,想一想這首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查字典或結合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并在學習小組間展開交流。 (3)記下不懂的問題,畫在書中,尋求同伴的幫助。實在解決了的,在全班討論交流。 ?。?)選擇喜歡的形式進行匯報。 6、自學,指導學生按照“學習向?qū)А边M行學習。 三、組織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1、(出示多媒體課件——全屏顯示動畫版的課文插圖)出示《七步詩》動畫插圖,教師配樂朗誦,學生看、聽、思考,這首詩給自己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按照“學習向?qū)А敝袉栴}的順序,依次進行匯報,交流自學情況。(再次出示多媒體課件——“學習向?qū)А保? 3、(學生充分談,教師隨時進行朗讀指導。) 甲組:匯報詩句的意思。 拿來豆子煮豆羹,濾掉豆渣成為了豆汁。豆秸鍋下燃得旺,豆子鍋里哭啼:咱們本來是同一個跟上生,你為什么迫害我這么急! 乙組:主持開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環(huán)節(jié)。目的在于考察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 丙組:以朗讀作為主要的回報形式。教師提供相應的音樂錄音。 匯報的形式力求多樣…… 4、教師參與環(huán)節(jié):同學們設計的匯報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機會出幾道題,考考大家。(出示多媒體課件——練一練) 練一練: 先解釋加點的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5、通過學習這首詩,你能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七步詩》全詩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長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鍋下燃燒的豆秸,比喻詩人的哥哥魏文帝;鍋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詩人自己。這首詩反映了封建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相互排擠斗爭的殘酷現(xiàn)實。) 6、帶著這種感情再次朗讀古詩。 四、拓展創(chuàng)新訓練。 1、教師導語;這首詩中蘊含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們,是我們清楚地看到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爭,為曹氏兄弟為了爭奪王位而不顧及兄弟情誼的做法而惋惜,更使我們深深地同情曹植的不幸處境。今天讓我們運用我們的智慧與才能重新演繹這個故事吧! 2、學生分頭準備。 3、進行匯報表演,考查學生對這首詩思想內(nèi)涵的理解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五、布置作業(yè): 背誦古詩。 第十二課時 《出塞》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出塞》,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豪邁奔放的邊塞詩,表現(xiàn)了詩人強烈的愛國熱情。請同學們一起讀題目《出塞》。揭題《出塞》。 二、檢查預習情況,介紹作者。 1、師生共同介紹作者:王昌齡(698—756),字少伯,唐代詩人。京兆長安人(今陜西西安人。)他擅長寫邊塞詩。選擇邊塞軍旅生活作為寫詩的素材。 2、小組討論預習生字詞的情況并匯報。 關——關塞。 但使——只要。 龍城——地名,又稱盧龍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一帶。 飛將——指漢代名將李廣。漢武帝時李廣曾任右北平太守。英勇善戰(zhàn),匈奴稱他為“飛將軍”。 不教——不讓,不使。 胡馬——胡人的兵馬。胡,古代漢民族對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稱。 度陰山——度,指越過。銀山,指陰山山脈,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南部。 三、學習古詩(看視頻,屏幕出示《出塞》全文字幕) ?。?)自由讀:結合課后注釋,試著小聲說說詩句的意思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互助學習:在小組里每位同學說說詩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請同學、老師幫助。 (3)各小組推舉一位同學匯報學習情況。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边@句詩的意思是:還是秦朝的明月和漢朝的邊關,到如今多少戰(zhàn)士萬里長征不見歸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边@兩句詩的意思是:如果英雄善戰(zhàn)的李將軍依然健在,決不會讓匈奴的兵馬度過陰山的。 四、再讀古詩,體會意境及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同學之間互相讀。 2、互相交流,談談詩中表達的意境和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出塞》是古代樂府中的一首軍歌,作者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王昌齡。他的詩作多以當時的邊塞軍旅生活為素材。這首詩通過對歷史的回顧和對漢代名將李廣的緬懷,指責了詩人所處時代守邊將領的無能,盼望出現(xiàn)良將,驅(qū)逐敵人,保住邊疆。詩中充滿了對國家安危無限關心的愛國激情。 五、指導朗讀 六、背誦古詩 1、自己讀一讀,試著背一背。 2、同學之間互相背一背。 七、推薦欣賞:(投影) 教師導入:這首詩通過對歷史的回顧和對漢代名將李廣的緬懷,指責了詩人所處時代守邊將領的無能,盼望出現(xiàn)良將,驅(qū)逐敵人,保住邊疆?,F(xiàn)在老師在為同學們推薦一首歌頌李廣的詩作,請大家一起來欣賞。 第十三課時 《石灰吟》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能解釋詩中帶點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感受古詩語言的凝練精美和意境的優(yōu)美深遠,體會詩人借物言志表達的情懷和志向。 教學重難點 能解釋詩句中帶點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感受古詩語言的凝練精美和意境的優(yōu)美深遠,體會詩人借物言志表達的情懷和志向。 教學過程 回顧舊知、導入新知 同學們,我國是四大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在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化長河中,詩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獨具的奇葩,永開不敗。而學習古詩能使我們領略古代詩人豪放、婉約的藝術風格,更能讓我們領略詩歌描繪的雄壯、優(yōu)美的意境。因此,我們從小一直學詩,請同學們回想一下,你還記得哪些詩?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有名的詩——《石灰吟》,齊讀詩題。 提問:你們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嗎? ?。ㄒ鳎汗糯姼梵w裁的一種名稱。) 簡介作者,為理解詩情奠下基礎。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詩人于謙。于謙(1398~1457)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傳說這是于謙12歲時的作品。 教師點撥 初讀指導 教師范讀,學生畫出生字。 學生讀生字,認讀并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學生試讀詩文,把全詩讀通讀順。 抓字眼,明詩意: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千錘萬鑿:形容開采石灰原料非常艱難。錘,錘打。鑿,開鑿。 若等閑: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jīng)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看得平平常常。 “烈火焚燒”與“若等閑”,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石灰的頑強。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jié)操。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朗讀指導,領悟詩情 詩中哪些詞突出了石灰的高貴品質(zhì),我們朗讀時應怎么讀? 再讀體會,思考:于謙僅僅是寫石灰嗎?他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樣的志向呢?我該用什么語氣讀呢? 學生自由讀,在小組內(nèi)討論。(詩人借石頭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志向。應用高昂、堅定的語氣讀。) 情感朗讀,賽讀。 齊讀。 拓展延伸 總結古詩。 石灰由于它的堅強不屈、潔身自好在人間留下了清白,而于謙呢,他也像石灰一樣任憑怎樣的千錘萬擊,任憑烈火如何焚燒,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懼,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梢?,《石灰吟》就是于謙自己一生的寫照??! 于謙為官清廉,為國為民,他的詩歌大多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的感情和堅貞的情操。推薦給大家于謙的另一首詩《詠煤炭》,請大家感悟。 總結學法 回憶:我們是怎樣學習《石灰吟》的? 老師總結學習方法: 理解詩句,初步弄懂詩意。 想象古詩意境,體會作者感情。 熟讀吟誦,拓展延伸。 板書設計 千錘萬擊不怕磨練 石灰吟烈火焚燒清白留世不畏艱險 粉身碎骨勇于獻身 課堂檢測 結合古詩,理解詞語 若等閑:清白: 這兩詩,默寫這首詩的最后兩句,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布置作業(yè) 背誦課文。 默寫古詩。 第十四課時 一、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能力目標:能憑借課文插圖或通過理解古詩大意;課外吟誦劉禹錫的其它古詩。 情感目標:感悟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對洞庭湖的 喜愛和贊美之情,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學重點 想像這首詩描繪的優(yōu)美景象,感受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潔和精美絕倫。背誦古詩。 三、教學難點 理解詞語“兩相和”、“白銀盤”和“青螺”,感悟詩境,體會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四、教學準備: 1、資料搜集:作者劉禹錫的生平、君山的傳說 2、電化教具:投影片、課文錄音磁帶 3、實物準備:白盤子、青螺 五、教學過程: (一)整體讀,感知美。 1、導入: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勝收。今天 這節(jié)課,我們將追隨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足跡,到湖南岳陽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書:望洞庭 2、指名說了解的劉禹錫和洞庭湖。 (劉禹錫,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字夢得。洛陽人。劉禹錫工詩能文,兼擅書法。所著有《劉賓客集》。洞庭湖,我國第二大淡水湖,綿延八百里,煙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3、播放朗讀錄音,學生邊看插圖邊聽讀,整體感知美。 4、自己練讀,達到正確、流利。 5、同位互查讀,力爭人人過關。 (注:介紹劉禹錫生平和洞庭湖考察學生課前搜集信息的能力,激發(fā)學生讀詩的欲望。正所謂“不積跬步,何以至千里”,熟讀古詩,人人過關,是下步教學的良好開端。) (二)理解讀,洞察美。 1、導入:學習古詩,意在讀出它的韻味,它的意境,讀好古詩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呢? 2、學生各抒己見。 3、學生讀詩,先說說能夠理解的詞語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組內(nèi)研討。 (3)全班交流。 (相:相互和:和諧鏡:銅鏡,比喻洞庭湖水面鏡未磨:未被磨拭過的銅鏡遙望:遠望) 重點研討“鏡未磨”: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經(jīng)磨拭的銅鏡呢? 引導學生想象:作者觀察時恰逢晚間,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經(jīng)磨拭過的銅鏡應該就是一種模糊的感覺。 4、憑借課文插圖,敘說古詩大意。 (1)指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發(fā)揮想象,大膽述說古詩意思。 (2)小組內(nèi)練說,讓平時不愛發(fā)言的同學先說,其余同學做好補充。 (3)指名到臺前看投影上的插圖解說。 重點指導理解“白銀盤里一青螺”: 教師演示:一個大白盤子里放著一顆青螺。 讓學生談看到的感受。 質(zhì)疑:詩中的“白銀盤”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 再與課文插圖對照,洞察藝術之美。 (古詩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明月的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和諧;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經(jīng)磨拭的銅鏡一樣。在皓月銀輝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遠望如同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5、練讀,讀出詩的韻味,感受詩的意境。 (1)自由練讀,想象畫面。 (2)同位賽讀,欣賞插圖。 (3)展示評讀,美化詩境。 6、背誦古詩,水到渠成。 (注:詩中有畫,讀詩要想象重現(xiàn)詩中的畫面;畫中有詩,讀詩要欣賞詩中精妙語言對畫面的描述。如詩如畫,品詩賞畫,古詩詞文字精簡,給讀者留下了非常廣闊的想象空間。通過啟發(fā)學生想象,填補了詩句的含蓄和跳躍,豐富了詩句的語言和畫面。學生邊讀詩,邊想象,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三)對比讀,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鏡未磨,潭面無風鏡未磨, 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兩相和。 洞庭山水色,遙望洞庭山水色, 盤里一青螺。白銀盤里一青螺。 2、對比讀,比較內(nèi)容的不同之處,說說原詩的精妙之處。 3、自由理解的基礎上,同位交流。 4、指名匯報。(正因無風,湖面才會如此寧靜、和諧;正因作者在遠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顯得小巧玲瓏;之所以是“白銀盤”,正因是在皓月銀輝下。) 5、再讀原詩,深化美。 (注:詩可言志,亦可傳情。古詩是語言的濃縮,而往往濃縮就是精華。作為中國獨有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讓學生意識到古詩語言的精煉與美妙,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古詩內(nèi)容的理解,還可以引發(fā)學生對祖國古代文化的熱愛。) (四)延伸讀,升華美。 1、投影映示: 題 君山題 君 山 雍陶方干 煙波不動影沉沉,曾于方外見麻姑, 碧色全無翠色深。聞說君山自古無。 疑是水仙梳洗處,元是昆侖山頂石, 一螺青黛鏡中心。海風吹落洞庭湖。 2、自由練讀后,指名讀。 3、師:自古君山的來歷便充滿神奇色彩,眾說紛紜,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 說。 4、指名講述課前搜集的有關君山的傳說。 4、再讀兩首《題君山》,洞庭湖與君山的神奇之美在腦中升華。 (注:詩中有詩,詩外有詩,以詩帶詩,以詩比詩,把相關的詩詞優(yōu)化組合,既加深對原有教材的理解感悟,又豐富拓展學習內(nèi)容,讓學生悟出了學習古詩要運用對比的方法。美麗的傳說自然勾起學生的幻想,演繹精彩的朗讀。這是教學內(nèi)容的延伸,亦是學生情感升華的階梯。) (五)多樣作業(yè),表現(xiàn)美。 1、寫一寫:想象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色,寫下來。 2、畫一畫:把這首詩描繪的景色用多彩的畫筆表現(xiàn)出來。 3、找一找:收集劉禹錫的其它詩作,與同學交流。 (注: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學生的興趣是有差異的。傳統(tǒng)的單一的作業(yè)難以迎合所有學生的口胃,給學生一個選擇的機會,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學生多元智能發(fā)展。) 第十五課時 教材分析: 《題菊花》是小學多元識字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的一篇古詩。這首古詩是唐朝農(nóng)民起義領袖黃巢所作,在這首詩中,詩人描寫了在颯颯的西風中,滿院的菊花隨風搖擺,由于天氣寒冷,蝴蝶都不能來了,于是作者想若是有朝一日,我當上了青帝,一定要讓菊花和桃花一齊開放。在這里,詩人是借菊花表達自己對當時世界的不滿,想改變這個社會,建立自己理想的社會。詩中的寓意是非常深刻的。 學生分析:現(xiàn)如今,經(jīng)過這一年半來對古詩的學習,學生已很好掌握了預習方法,并能夠獨立閱讀。但由于這篇古詩較難理解,即便學生查找到大量的譯文、背景資料,也很難能了解到這首古詩的深意。 設計理念: 1.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而教師只是引起、維持、促進學生的學習活動的發(fā)展。因此在課堂教學教師建立一個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空間,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創(chuàng)設一個聲情并茂的課文情境,從而使晦澀難懂的古詩直觀化、形象化、明朗化,使學生與當時的作者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3.在通過外界手段使學生了解古詩的情況下,再以讀內(nèi)化感情、深化了解。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古詩,背誦古詩。識記5個生字,會讀課后詞語。 2.能夠根據(jù)詩句借助畫面想象出“菊花”含義,并初步了解這首詩的意思。 3.培養(yǎng)學生搜集、檢索信息的能力,多項探索的能力。 4.感受菊花的美和作者的理想愿望。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識記生字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看過封神榜嗎,你想當里面的哪個神仙?為什么? 唐朝有個詩人他想當青帝,也就是管百花的花神?想知道為什么嗎?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一首詩。 齊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讀準讀熟 1.小組交流預習情況。 交流生字讀音 讀古詩 與這首詩有關的課外資料 2.全班反饋預習情況。 3.齊讀古詩,讀準字音。 4.男女比賽讀,看誰讀得又準確又熟練。 三、了解詩意,感情朗讀 1.讀古詩、看畫面、想問題:為什么黃巢想當花神呢? 2.指名匯報:為什么(即了解詩的大意) 3.自己練習說一說:為什么? 4.師小結前兩句,并引導學生體會感情:可惜、遺憾。 5.指導學生讀前兩句。 6.體會后兩句(作者的愿望),并齊讀。 7.整體讀詩,指名讀 8.師配樂范讀。 9.學生練習配樂讀 10.指名讀、齊讀。 11.齊背古詩,分層要求:會背的有感情背,不會背的可以看看書跟著小聲背。 四、識記生字,綜合練習 1.小組內(nèi)合作學習生字、詞語,并進行指讀檢測。 2.師檢測: A選擇正確字音 B搶讀詞語 3.讀短文,鞏固練習生字詞。 4.背誦檢測。 五、小結 其實黃巢不僅僅是想當一個花神,在這首詩里還有一個作者的理想,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回家查找相關資料。 第十六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感受詩中所描繪的景色。體會詩人的情感,并背誦三首古詩。 2、認識“徑”、“斜”、“楓”等10個生字。會寫“斜”、“楓”等13個字。 教學重、難點: 1、讀懂詩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播放錄像,引出新課。 1、播放《山行》的畫面,讓學生自由說說觀看后的感受。 2、讓學生介紹收集到的有關詩人的資料,教師揭示課題。 二、欣賞詩歌,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配樂朗讀詩文)學生一邊聽,一邊瀏覽全詩,初步感受這著詩的韻律美。 2、學生自由朗讀古詩,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3、指生朗讀古詩,師生評議。 三、學法遷移,自讀自悟。 1、指導學生根據(jù)文中注釋及字典理解詞義。 2、用以前學過的“連詞解句意”理解詩句,同時把不懂的地方-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小學 國學 教案 16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10397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