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八年級(jí)數(shù)學(xué)下冊(cè)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 第1課時(shí) 勾股定理(一)練習(xí) (新版)新人教版》由會(huì)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22年春八年級(jí)數(shù)學(xué)下冊(cè)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 第1課時(shí) 勾股定理(一)練習(xí) (新版)新人教版(3頁珍藏版)》請(qǐng)?jiān)谘b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22年春八年級(jí)數(shù)學(xué)下冊(cè)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 第1課時(shí) 勾股定理(一)練習(xí) (新版)新人教版
1.如圖所示的直角三角形中,m的值為5的有( B )
(A)1個(gè) (B)2個(gè) (C)3個(gè) (D)4個(gè)
2.若直角三角形兩邊分別是6和8,則第三邊的長為( C )
(A)10 (B)2
(C)10或2 (D)無法確定
3.在△ABC中,∠C=90°,c2=2b2,則兩直角邊a,b的關(guān)系是( C )
(A)ab
(C)a=b (D)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4.(xx沙洋期中)如圖,點(diǎn)P是平面坐標(biāo)系中一點(diǎn),則點(diǎn)
2、P到原點(diǎn)的距離是( A )
(A)3 (B) (C) (D)
5.(xx瀘州)“趙爽弦圖”巧妙地利用面積關(guān)系證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國古代數(shù)學(xué)的驕傲.如圖所示的“趙爽弦圖”是由四個(gè)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個(gè)小正方形拼成的一個(gè)大正方形.設(shè)直角三角形較長直角邊長為a,較短直角邊長為b.若ab=8,大正方形的面積為25,則小正方形的邊長為( D )
(A)9 (B)6 (C)4 (D)3
第4題圖
第5題圖
6.(xx高郵期中)已知任意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a,b和斜邊c之間存在關(guān)系式:a2+b2=c2.如圖Rt△ABC中,∠C=90°,斜邊c=6,a+b=8,則△ABC的面積為 7 .?
3、
7.(xx遵義模擬)如圖1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趙爽弦圖”的示意圖,它是由四個(gè)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圍成.若較短的直角邊BC=5,將四個(gè)直角三角形中較長的直角邊分別向外延長一倍,得到圖2所示的“數(shù)學(xué)風(fēng)車”,若△BCD的周長是30,則這個(gè)風(fēng)車的外圍周長是 76 .?
第6題圖
第7題圖
8.定義:如圖,點(diǎn)M,N把線段AB分割成三條線段AM,MN和BN,若以AM,MN,BN為邊的三角形是一個(gè)直角三角形,則稱點(diǎn)M,N是線段AB的勾股分割點(diǎn).若AM=2,MN=3,則BN的長為 或 .?
9.已知:a,b,c為一個(gè)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長,且有+(b-2)2=0,求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
解:因
4、為+(b-2)2=0,
所以a-3=0,b-2=0,
解得a=3,b=2,
①以a為斜邊時(shí),則斜邊長為3;
②以a,b為直角邊的直角三角形,根據(jù)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為=,
綜上所述,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為3或.
10.(xx岱岳期中)已知Rt△ABC中,∠C=90°,AC=2-,
BC=+2.
(1)求AB的長;
(2)求Rt△ABC的面積.
解:(1)在Rt△ABC中,∠C=90°,AC=2-,BC=+2.
由勾股定理得
AB=
=
=
==6.
(2)Rt△ABC的面積為
S=AC·BC
=×(2-)(+2)
=×[(2)2-()2]
=×(1
5、2-6)
=3.
11.(核心素養(yǎng)—運(yùn)算能力)如圖,在Rt△ABC中,∠ACB=90°,AB=
5 cm,AC=3 cm,動(dòng)點(diǎn)P從點(diǎn)B出發(fā)沿射線BC以1 cm/s的速度移動(dòng),設(shè)運(yùn)動(dòng)的時(shí)間為t秒.
(1)求BC邊的長;
(2)當(dāng)△ABP為直角三角形時(shí),求t的值;
(3)當(dāng)△ABP為等腰三角形時(shí),求t的值.
解:(1)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
BC2=AB2-AC2=52-32=16,
所以BC=4(cm).
(2)由題意知BP=t cm,
①如圖①,當(dāng)∠APB為直角時(shí),點(diǎn)P與點(diǎn)C重合,BP=BC=4 cm,即t=4.
②如圖②,當(dāng)∠BAP為直角時(shí),
BP
6、=t cm,CP=(t-4)cm,AC=3 cm,
在Rt△ACP中,AP2=32+(t-4)2.
在Rt△BAP中,AB2+AP2=BP2,
即52+[32+(t-4)2]=t2,解得t=.
故當(dāng)△ABP為直角三角形時(shí),t=4或t=.
(3)①如圖③,當(dāng)AB=BP時(shí),t=5.
②如圖④,當(dāng)AB=AP時(shí),BP=2BC=8 cm,則t=8.
③如圖⑤,當(dāng)BP=AP時(shí),AP=BP=t cm,
CP=|t-4|cm,AC=3 cm.
在Rt△ACP中,AP2=AC2+CP2,
所以t2=32+(t-4)2,解得t=.
綜上所述,當(dāng)△ABP為等腰三角形時(shí),t=5或t=8或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