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上冊 第三單元 第一章 第一節(jié)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I)

上傳人:xt****7 文檔編號:105229351 上傳時間:2022-06-11 格式:DOC 頁數(shù):5 大?。?1.02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七年級生物上冊 第三單元 第一章 第一節(jié)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I)_第1頁
第1頁 / 共5頁
七年級生物上冊 第三單元 第一章 第一節(jié)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I)_第2頁
第2頁 / 共5頁
七年級生物上冊 第三單元 第一章 第一節(jié)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I)_第3頁
第3頁 / 共5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七年級生物上冊 第三單元 第一章 第一節(jié)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I)》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七年級生物上冊 第三單元 第一章 第一節(jié)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I)(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七年級生物上冊 第三單元 第一章 第一節(jié)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I) 一、 教學分析 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框架 2.內容地位:本節(jié)是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的第一節(jié),主要講述生物圈中的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與本單元進一步要詳細闡述的種子植物及被子植物形成對比,使學生從進化的角度更好的理解為何被子植物成為陸地上分布更為廣泛的植物家族,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藻類苔蘚蕨類植物雖然不是生物圈中綠色植物的主要類群,但其在生物圈中有著重要作用,與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是本節(jié)的重點內容。 3.各欄目的價值:本節(jié)三大部分內容分別描述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2、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及其生活環(huán)境,以及與人類的關系,同時又是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的順序排列,利于學生理解生物進化的規(guī)律。 學情分析 1.學生的起點狀況分析: 1.1知識基礎: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藻類、苔蘚、蕨類植物并不陌生,但對于一些比較小的淡水藻類及苔蘚植物并不熟悉;學生都知道種子是生殖器官,但不知道生物圈中還有三大類群的綠色植物是用孢子生殖的。這就要求在教學中從結構入手,幫助學生重新認識這些綠色植物,并進一步認同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1.2能力基礎:初一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和對比能力,但還未具有完全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通過不斷的實踐練習,利

3、用科學的研究方法,逐步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1.3情感態(tài)度:初中學生是由經驗型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抽象思維的形成需要感性經驗的直接支持,所以本節(jié)安排了“顯微鏡下觀察苔蘚”這一活動環(huán)節(jié),通過與藻類植物形成對比,幫助學生建立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這一科學理念。 2. 學生的潛在狀況分析: 2.1由于平時教學中實驗課安排的比較少,學生動手能力有限,在顯微鏡使用環(huán)節(jié)可能占用課堂很多時間。所以在課前安排學生復習顯微鏡使用知識,課上教師引導學生分工合作,盡量做到每個同學都積極參與,提高課堂效率。 2.2初一的學生歸納概括能力有限,在討論環(huán)節(jié),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怎樣盡快獲取信息,怎樣用科

4、學的方法進行分析,層層深入,大部分學生能夠通過思考得出結論。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掌握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生活環(huán)境和形態(tài)結構特點。 2.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難點:1.理解藻類、苔蘚和蕨類的結構特點與其生活環(huán)境是密不可分的。 2.比較分析三類植物的生活環(huán)境及形態(tài)特征探究植物進化規(guī)律。 教學策略 本節(jié)主要采取“引導思考-探究學習”的教學策略,采用了“源于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老師引導和學生一起學—通過實驗探究學習-學生觀察并結合教材自主學習-對比分析、提升理解”的方式教學。在教學中,結合校園綠色植物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對平時“既熟悉又陌

5、生” 的植物的學習興趣;通過顯微鏡的使用,幫助學生認識苔蘚植物的結構,同時鍛煉其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學習能力;通過采用觀察法、實驗法及比較法等科學探究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1掌握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生活環(huán)境和結構特征。 1.2了解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是用孢子生殖的。 1.3比較三類植物的生活環(huán)境及形態(tài)特征,探究植物由水生到陸生,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的進化規(guī)律。 1.4舉例說明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及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 2.能力目標: 2.1通過使用顯微鏡觀察苔蘚,提高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及小組

6、分工合作能力。 2.2通過對比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的生活環(huán)境及形態(tài)結構,提高觀察與思考的能力,分析和歸納以及表達交流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3.1通過對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與人類的關系的了解,使學生主動關注這些植物的生存狀況,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2通過對“微藻與生物柴油”的介紹培養(yǎng)學生相信科學、熱愛科學的精神。 3.3通過觀察苔蘚和蕨類植物,使學生對平時看似熟悉的植物在結構上有了新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二、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目的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一、引入新課 從學生最熟悉的環(huán)

7、境-校園入手,引出新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1.展示:校園綠色植物照片。 2.提問:校園里有哪些綠色植物? 3.介紹:根據(jù)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環(huán)境,綠色植物可分為四大類群。本節(jié)主要學習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1.觀看圖片 2.舉例回答校園的綠色植物的種類。 二、藻類植物(一)藻類植物生活環(huán)境 (二)藻類植物形態(tài)結構特點 (三)藻類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讓學生參與實驗材料的準備,獲得親身體驗,拉近學生與課堂的距離。 鍛煉學生使用科學探究方法-比較法得出藻類植物的生活環(huán)境。

8、 通過閱讀教材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舉例說明藻類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促使學生建立熱愛植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培養(yǎng)學生相信科學、熱愛科學的精神。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其養(yǎng)成課后看書、查閱資料的好習慣。 1.展示:學生采集淡水藻類-水綿的圖片。 2.介紹:常見淡水和海洋藻類。 3.設問:藻類植物通常生活在哪里? 1. 展示:多細胞藻類(水綿)和綠色開花植物(紅掌)對比照片。 2. 提問:水綿和紅掌有什么不同? 3. 延伸:藻類植物結構簡單,它們是如何在水中生活的? 1. 組織學生閱讀教材,舉例說明藻類植物與

9、人類生活的關系。 2.介紹利用微藻生產生物柴油好處,及微藻生產生物柴油還未形成產業(yè)化,設疑:未能投入大規(guī)模生產的原因是什么?請感興趣的學生課后翻看資料深入了解。 1.觀察與思考:學生采集的是哪種植物。 2.傾聽與辨認:常見藻類。 3.總結:藻類的生活環(huán)境多數(shù)在水中。 1. 觀看:水綿和紅掌圖片。 2. 通過對比得出藻類植物的形態(tài)特點是無根、莖和葉。 3. 思考和討論:總結出藻類植物沒有根、莖、葉的分化,全身吸收水和無機鹽,全身都能進行光合作用,適于生活在水中。 1.閱讀教材并結合生活經驗,說出藻類植物的作用。

10、 2.傾聽與思考,感嘆小小微藻作用大。 三、苔蘚植物 (一)苔蘚植物生活環(huán)境 (二)苔蘚植物形態(tài)結構特點 (三)苔蘚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引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習變成學生的內在需求。考驗學生平時對周圍事物的觀察能力。 通過自制玻片觀察苔蘚,幫助學生認識苔蘚結構。學生動手、動腦,對所學知識印象深刻,同時提高觀察能力及合作學習能力。 通過學生觀察、匯報交流,教師點評補充,使學生在體驗的基礎上完善知識建構。學生匯報觀察結果可以鍛煉其表

11、達能力。請失敗組反思失敗原因,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通過對比,鍛煉學生歸納、概括及推理能力。滲透生物能夠適應環(huán)境的重要概念。 利用新聞標題引起關注,讓學生認識到苔蘚植物的重要作用。 向學生滲透生物能夠影響環(huán)境的重要概念。 1. 展示:學生采集苔蘚圖片及苔蘚生活圖片。 2. 提問:舉例說明苔蘚的生活環(huán)境是怎樣的? 1. 引導學生關注苔蘚的外部形態(tài)特點-矮小,引出活動“顯微鏡下觀察苔蘚結構”。教師明確觀察重點、觀察時間及提示學生分工合作提高效率。 2. 巡視學生操作,指正不規(guī)范操作,指導學生觀察苔蘚結構。 3. 表

12、揚成功觀察到苔蘚的小組,并請其匯報觀察結果,教師評價并做補充。引導失敗小組課后反思失敗原因,如有困難求助老師。 4. 設問并組織討論:苔蘚與藻類植物相比,其生活環(huán)境和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很大的改變,形態(tài)結構的改變與其生活環(huán)境有何關系? 1. 展示:新聞標題“哪里空氣最干凈,苔蘚告訴你”,引發(fā)學生思考苔蘚植物的作用。 2. 介紹苔蘚植物腐化巖石、促進土壤形成的特性。 1. 回答:學生采集的是苔蘚。 2. 學生舉例說明苔蘚的生活環(huán)境有陰濕的墻角、樹干等。 1. 傾聽教師講解 2. 操作:小組分工制作苔蘚臨時玻

13、片并在顯微鏡下觀察。 3. 實驗成功的小組總結、匯報苔蘚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失敗小組反思失敗原因。 4. 參閱教材,討論,得出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形態(tài)結構。 1.闡述苔蘚植物的在自然界中有可以作為指示植物,形成泥炭等作用。 2.傾聽與理解。 四、蕨類植物 (一)蕨類植物生活環(huán)境 (二)蕨類植物形態(tài)結構特點 (三)蕨類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觀察活體標本,學生各種感官得以調動,印象深刻。 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舉例說明蕨類植物與人

14、類生活的關系,促使學生建立熱愛植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展示:苔蘚和蕨類同在的微景觀圖片,引起學生興趣,并引導學生推理出蕨類植物的生活環(huán)境與苔蘚類似。 1.組織學生:觀察蕨類植物及孢子,并閱讀教材有關蕨類植物的內容。 2.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蕨類植物的根、莖和葉的著生部位,介紹蕨類植物的地下莖(藥材石黃皮)。 組織學生閱讀教材,歸納蕨類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推理出蕨類植物的生活環(huán)境和苔蘚類似。 1. 觀察蕨類及孢子,嘗試說出蕨類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 2. 重新認識蕨類植物的地下莖。 閱讀教材結合生活經驗,舉例說明

15、蕨類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五、學以致用 精選5個題目,涉及到本節(jié)需掌握的重點知識內容、中考題目、詩歌中的生物學、聯(lián)系之前學過內容的綜合性題目等。鞏固所學知識,鍛煉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 1.布置課堂小測(學以致用), 2. 巡視并批改學生練習,在個別輔導的基礎上,重點講解學生出錯率高的題目。 1、傾聽。 2.完成課堂小測(學以致用)練習,回答問題 六、課堂小結 鞏固所學知識。 初步幫助學生形成生物進化的思想。 1.歸納:展示本節(jié)知識要點。 2.延伸:引導學生歸納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簡單到復雜進化的規(guī)律。 1.重溫:本節(jié)

16、課學習的主要內容。 2.初步了解生物進化規(guī)律。 七、課堂延伸 讓學生所學知識延伸到生活中,真正做到學以致用;讓學生自主選擇,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布置學生可能感興趣的課外作業(yè)兩例①制作苔蘚和蕨類DIY盆景,②制作海報式的蕨類標本。 選擇感興趣的作業(yè)課后完成。 三、 教學反思(課后自評) 本節(jié)課本著以人為本,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能力的思想來設計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比如:針對本節(jié)三大部分內容,我依次采用了“老師引導和學生一起學,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學習,學生觀察并結合教材自主學習”的不同學習方式,這樣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而且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多次使用比較法

17、、觀察法、實驗法等科學探究方法,有效幫助學生完善知識建構。又如在開篇及不同教學內容過度時引用學生所熟悉的校園植物,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而使學習變成學生的內在需求;在學生借助顯微鏡觀察苔蘚結構的實驗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了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意識,鍛煉其動手操作能力及表達交流能力;在講述三類植物的生活環(huán)境和形態(tài)結構時,多次向學生滲透“生物與環(huán)境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重要概念。最后布置的開放性作業(yè)讓學生自主選擇,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我認為本節(jié)課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四、教學評價(課后他評) 本節(jié)課構思嚴謹,教學設計僅僅圍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及情感目標。授課教師透徹了解學情,注重學生動手制作玻片標本,部分學生到校園采集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拿到課堂上來讓全班同學來研討,促進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實驗過程中,小組分工,任務明確,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顯微鏡的使用讓學生觀察到苔蘚結構及葉片由單層細胞構成,即突破了教學重點,又延續(xù)了前面的知識技能。本節(jié)課對知識進行串聯(lián)整合,對三類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環(huán)境形成兩兩對比,幫助學生理解生物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重要概念。本節(jié)課有18位同學參與回答問題,覆蓋面廣。最后通過練習反饋,反應學生掌握情況較好。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