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物理 線運動 圓周運動學(xué)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22年高中物理 線運動 圓周運動學(xué)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22年高中物理 線運動 圓周運動學(xué)案
【學(xué)習(xí)目標】
1. 理解并區(qū)分勻速圓周運動、非勻速圓周運動向心力與合外力之間的關(guān)系
2. 理解并掌握豎直面的圓周運動的兩種典型模型:輕繩模型、輕桿模型
3. 會用等效重力的方法處理有電場力參與的豎直面內(nèi)的圓周運動
【重點難點】
豎直面內(nèi)的圓周運動
【方法指導(dǎo)】
1. 請同學(xué)們先通讀教材,然后依據(jù)課前預(yù)習(xí)案再研究教材,紅筆標注疑問。
3.本節(jié)課必須掌握的概念和規(guī)律:。豎直面內(nèi)的圓周運動
【課前預(yù)習(xí)】
1. 勻速圓周運動與非勻速圓周運動
勻速圓周運動
非勻速圓周運動
運動特點
線速度的大小 ,角
2、速度、周期和頻率都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___ __
線速度的大小、方向都_________,角速度__ _,向心加速度的大小、方向都變,周期可能變也___________
受力特點
所受到的 為向心力,大小不變,方向變,其方向時刻__________
所受到的合力 ,合力產(chǎn)生兩個效果:
①沿半徑方向的分力 ,即向心力,它改變速度的 ;
②沿切線方向的分力 ,它改變速度的______
性質(zhì)
變加速曲線運動(加速度大小不變,方向變
3、化)
變加速曲線運動(加速度大小、方向都變化)
2. 豎直面內(nèi)的圓周運動
豎直面內(nèi)的圓周運動一般是非勻速圓周運動,其合力 向心力,由于涉及知識面比較廣,既有臨界問題,又有能量守恒的問題,更可以與電場結(jié)合出現(xiàn),故在高考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常見的實例一般可分為:“輕繩”、“輕桿”模型
a.模型構(gòu)建及條件
在豎直平面內(nèi)做圓周運動的物體,運動至軌道最高點時的受力情況可分為兩類.一是無支撐(如球與繩連接,沿內(nèi)軌道的“過山車”等),稱為“輕繩模型”;二是有支撐(如球與桿連接,小球在彎管內(nèi)運動等),稱為“輕桿模型”.(注意:標粗部分為模型條件)
b.模型特點
該類問題常有臨界問
4、題,并伴有“最大”“最小”“剛好”等詞語,現(xiàn)對兩種模型分析比較如下:
輕繩模型
輕桿模型
常見類型
過最高點的臨界條件
由mg=m,得v=
由小球能運動即可得v=0
討論分析
① 過最高點,v ,繩、軌道對球產(chǎn)生彈力FN
②不能過最高點,v ,在到達最高點前小球已經(jīng)脫離了圓軌道做斜拋運動
① 當(dāng)v 時, FN為支持力,沿半徑背離圓心
②當(dāng)v 時,F(xiàn)N背離圓心,隨v的增大而減小
③當(dāng)v 時,F(xiàn)N=0
④當(dāng)v 時, FN指向圓心并隨v的增大而增大
在最高點的FN圖線
【我的疑問】
5、
【合作探究】
探究1.只有重力參與的豎直面內(nèi)的圓周運動
1. ( )如圖所示
6、,半徑為R的光滑圓形軌道豎直固定放置,小球m在圓形軌道內(nèi)側(cè)做圓周運動,對于半徑R不同的圓形軌道,小球m通過軌道最高點時都恰好與軌道間沒有相互作用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半徑R越大,小球通過軌道最高點時的速度越大
B.半徑R越大,小球通過軌道最高點時的速度越小
C.半徑R越大,小球通過軌道最低點時的角速度越大
D.半徑R越大,小球通過軌道最低點時的角速度越小
2.( )如圖所示,長為r的細桿一端固定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球,使之繞另一端O在豎直面內(nèi)做圓周運動,小球運動到最高點時的速度v=,在這點
A.小球?qū)U的拉力是 B.小球?qū)U的壓力是
C.小球
7、對桿的拉力是mg D.小球?qū)U的壓力是mg
求解思路
a.定模型:首先判斷是輕繩模型還是輕桿模型,兩種模型過最高點的臨界條件不同,其原因主要是“繩”只能拉物體,不能支持物體,而“桿”既能 物體,也能 物體.
b.確定臨界點:v臨= ,對輕繩模型來說是能否通過最高點的臨界點,而對輕桿模型來說是FN表現(xiàn)為支持力還是拉力的臨界點.
c.研究狀態(tài):通常情況下豎直平面內(nèi)的圓周運動只涉及最高點和最低點的運動情況.
d.受力分析:對物體在最高點或最低點時進行受力分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列出方程,F(xiàn)合 F向.注意其他地方F合的一個分力
8、提供F向.
e.過程分析:應(yīng)用動能定理或機械能守恒定律將初、末兩個狀態(tài)聯(lián)系起來列方程.
注意:一般情況下,豎直面內(nèi)的圓周運動問題只涉及最高點和最低點的兩種情形(或等效最高點、最低點).豎直面內(nèi)的圓周運動問題,要注意物體運動到圓周的最高點速度不一定為零.只有重力做功的豎直面內(nèi)的變速圓周運動機械能守恒,有電場力等其他外力做功時不守恒,此時應(yīng)用動能定理處理.
探究2.有電場力參與的豎直面內(nèi)的圓周運動
3. ( )如圖所示,空間存在水平向左的勻強電場和垂直紙面向里的水平勻強磁場.在該區(qū)域中,有一個豎直放置光滑絕緣圓環(huán),環(huán)上套有一個帶正電的小球.O點為圓環(huán)的圓心,a、b、c、d為圓
9、環(huán)上的四個點,a點為最高點,c點為最低點,bd沿水平方向.已知小球所受電場力與重力大小相等.現(xiàn)將小球從環(huán)的頂端a點由靜止釋放.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小球能越過d點并繼續(xù)沿環(huán)向上運動
B.當(dāng)小球運動到c點時,所受洛倫茲力最大
C.小球從a點運動到b點的過程中,重力勢能減小,電勢能增加
D.小球從b點運動到c點的過程中,電勢能增加,動能先增加后減小
探究3.圓周運動的綜合題
圓周運動的綜合題往往涉及圓周運動、平拋運動(或類平拋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等多個運動過程,
4. ( )如圖所示,M為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有缺口的方形木塊,abcd為半徑是R的光滑圓弧形軌道,a為軌道
10、的最高點,de面水平且有一定長度.今將質(zhì)量為m的小球在d點的正上方高為h處由靜止釋放,讓其自由下落到d處切入軌道內(nèi)運動,不計空氣阻力,則
A.只要h大于R,釋放后小球就能通過a點
B.只要改變h的大小,就能使小球通過a點后,既可能落回軌道內(nèi),又可能落到de面上
C.改變h的大小,可能使小球通過a點后落回軌道內(nèi)
D.調(diào)節(jié)h的大小,可以使小球飛出de面之外(即e的右側(cè))
當(dāng)堂檢測
1. ( )一輕桿一端固定質(zhì)量為m的小球,以另一端O為圓心,使小球在豎直面內(nèi)做半徑為R的圓周運動,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球過最高點時,桿所受到的彈力可以等于零
B.小球過最高點的
11、最小速度是
C.小球過最高點時,桿對球的作用力一定隨速度增大而增大
D.小球過最高點時,桿對球的作用力一定隨速度增大而減小
2. ( )如圖所示,一根不可伸長的輕繩兩端各系一個小球a和b,跨在兩根固定在同一高度的光滑水平細桿C和D上,質(zhì)量為ma的a球置于地面上,質(zhì)量為mb的b球從水平位置靜止釋放.當(dāng)b球擺過的角度為90°時,a球?qū)Φ孛鎵毫偤脼榱?,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A.ma∶mb=3∶1 B.ma∶mb=2∶1
C.若只將細桿D水平向左移動少許,則當(dāng)b球擺過的角度為小于90°的某值時,a球?qū)Φ孛娴膲毫偤脼榱?
D.若只將細桿D水平向左
12、移動少許,則當(dāng)b球擺過的角度仍為90°時,a球?qū)Φ孛娴膲毫偤脼榱?
3.( )把一不可伸長的長為L的細繩一端懸于O點,另一端系一質(zhì)量為m的小球,在O點的正下方距O點處有一光滑的釘子,將小球由圖中的位置靜止釋放,則小球碰釘子的瞬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球線速度沒有變化 B.小球的角速度突增到原來2倍
C.小球向心加速度突增到原來2倍 D.懸線對小球的拉力突增到原來2倍
4.如圖所示,絕緣光滑軌道AB部分為傾角為30°的斜面,AC部分為豎直平面上半徑為R的圓軌道,斜面與圓軌道相切.整個裝置處于場強為E、方向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中.現(xiàn)有一質(zhì)量為
13、m的帶正電,電量為q=小球,要使小球能安全通過圓軌道,在斜面上任意一點O點的初速度應(yīng)為多大?
5.如圖所示,半徑R=0.8 m的1/4光滑圓弧軌道固定在豎直平面內(nèi),過最低點C的半徑OC處于豎直位置,在其右方有一可繞豎直軸MN(與圓弧軌道共面)轉(zhuǎn)動的、內(nèi)部空心的圓筒,圓筒半徑r= m,圓筒的頂端與C點等高,在圓筒的下部有一小孔,距筒頂h=0.8 m,開始時小孔在圖示位置(與圓弧軌道共面).現(xiàn)讓一質(zhì)量m=0.1 kg的小球自A點由靜止開始自由下落,打在圓弧軌道上的B點,但未反彈,在瞬間的碰撞過程中小球沿半徑方向的分速度立刻減為零,而沿圓弧切線方向的分速度不
14、變.此后,小球沿圓弧軌道滑下,到達C點時觸動光電裝置,使圓筒立刻以某一角速度勻速轉(zhuǎn)動起來,且小球最終正好能進入小孔.已知A點、B點到圓心O的距離均為R,與水平方向的夾角θ均為30°,不計空氣阻力,g取10 m/s2.試問:
(1)小球到達C點時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2)圓筒勻速轉(zhuǎn)動時的角速度是多少?
(3)要使小球進入小孔后能直接打到圓筒的內(nèi)側(cè)壁,筒身長L至少為多少?
§曲線運動·非勻速圓周運動
探究1.豎直面內(nèi)的圓周運動
1. [AD][解析]:小球通過最高點時都恰好與軌道間沒有相互作用力,則在最高點mg=,即v0=,選項A正確而B
15、錯誤;由動能定理得,小球在最低點的速度為v=,則最低點時的角速度ω==,選項D正確而C錯誤.
2.[B][解析]:設(shè)在最高點,小球受桿的支持力FN,方向向上,則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g-FN=m,得出FN=mg,故桿對小球的支持力為mg,由牛頓第三定律知,小球?qū)U的壓力為mg,B正確.
探究2.有電場力參與的豎直面內(nèi)的圓周運動
3.[ D][解]:電場力與重力大小相等,則二者的合力指向左下方45°,由于合力是恒力,故類似于新的重力,所以ad弧的中點相當(dāng)于平時豎直平面圓環(huán)的“最高點”.關(guān)于圓心對稱的位置(即bc弧的中點)就是“最低點”,速度最大.A.由于a、d兩點關(guān)于新的最高點對稱,若從a點
16、靜止釋放,最高運動到d點,故A錯;B.由于bc弧的中點相當(dāng)于“最低點”,速度最大,當(dāng)然這個位置洛倫茲力最大.故B錯;C.從a到b,重力和電場力都做正功,重力勢能和電勢能都減少.故C錯;D.小球從b點運動到c點,電場力做負功,電勢能增大,但由于bc弧的中點速度最大,所以動能先增后減.D正確.
探究3.圓周運動的綜合題
4.[D] [解析] 要使小球到達最高點a,則在最高點小球速度最小時有mg=m,得最小速度v=,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mg(h-R)=mv2,得h=R,即h必須大于或等于R,小球才能通過a點,A錯誤;小球若能到達a點,并從a點以最小速度平拋,有R=gt2,x=vt=R,所以,無論
17、怎樣改變h的大小,都不可能使小球通過a點后落回軌道內(nèi),B、C錯誤.如果h足夠大,小球可能會飛出de面之外,D正確.
當(dāng)堂檢測
1.[A][解析]:因輕桿既可以提供拉力又可以提供支持力,所以在最高點桿所受彈力可以為零,A對;在最高點彈力也可以與重力等大反向,小球最小速度為零,B錯;隨著速度增大,桿對球的作用力可以增大也可以減小,C、D錯.
2. [AD][解析]:設(shè)D點到球b的距離為r,球b運動到最低點時的速度大小為v,則mbgr=mv2,mag-mbg=,可得ma=3mb,所以選項A正確,B錯誤;若只將細桿D水平向左移動少許,設(shè)D點到球b的距離變?yōu)镽,當(dāng)b球擺過的角度為θ時,a球?qū)Φ孛?/p>
18、的壓力剛好為零,此時速度為V,
如圖所示,則mbgRsinθ=mV2,3mbg-mbgsinθ=,可得θ=90°,所以選項C錯誤,D正確.
3.[ABC] [解析]:在小球通過最低點的瞬間,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作用,小球的切向加速度等于零,因此小球的線速度不會發(fā)生變化,選項A正確;在線速度不變時,半徑r突然減小到原來的一半,由v=ωr可知角速度增大為原來的2倍,選項B正確;由a=,可知向心加速度增大到原來的2倍,選項C正確;在最低點有F-mg= ma,可知選項D錯誤.
4.解:小球先在斜面上運動,受重力、電場力、支持力、然后在圓軌道上運動,受重力、電場力、軌道的作用力,如圖所示,類比重力
19、場,將電場力與重力的合力視為等效重力mg′,大小為mg′=,tanθ=,解得θ°,等效重力的方向與斜面垂直指向右下方,小球在斜面上勻速運動,因要使小球能安全通過圓軌道,在圓軌道的等效最高點(D)點滿足等效重力提供向心力:
mg′=,因θ=30°,與斜面傾角相等,由幾何關(guān)系可知AD=2R.
令小球以最小初速度v0運動,
由動能定理知:?mg′?2R=
解得A點速度v0=,故要使小球安全通過圓軌道,在O點的初速度應(yīng)為v≥.
5.(1)小球從A點到B點做自由落體運動,有
v=2gR,vB= m/s=4 m/s ①
在B點,速度分解為沿圓弧法線和切線兩個方向的分量,如圖所示,有
vB
20、切=vBcosθ=4× m/s=2 m/s?、?
從B點到C點小球機械能守恒,因此有
mv=mgR(1-cos60°)+mv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vC=2 m/s ④
(2)小球離開C點做平拋運動,同時觸動光電裝置使圓筒轉(zhuǎn)動,對小球有h=gt
解得t1=0.4 s ⑤
對圓筒,在t1時間內(nèi)轉(zhuǎn)過的角度應(yīng)滿足φ=2πn(n=1,2,3…),小球都能進入小孔
因此有ω===5nπ(n=1,2,3…)?、?
(3)小球進入小孔后,水平方向繼續(xù)做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為2r,到達筒壁所需時間
t2== s=0.1 s ⑦
小球從C點拋出到打在筒壁上,運動時間為t1+t2,這段時間內(nèi)豎直方向位移即為圓筒最小長度,故L=g(t1+t2)2=×10×(0.4+0.1)2 m=1.2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