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地理《山岳的形成》教學設計之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2年高一地理《山岳的形成》教學設計之一(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2022年高一地理《山岳的形成》教學設計之一
●從容說課
山岳是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影響的最具體而生動的體現(xiàn)。本節(jié)主要講述了由于不同方式的內力作用而形成的三類山岳。從巖層的受力方向、地表形態(tài)和巖層新老關系三個方面來說明褶皺,褶皺的基本單位是褶曲,褶曲的兩種基本形態(tài)是背斜和向斜。利用活動引導學生討論:判斷一個褶曲究竟是背斜還是向斜,為什么最根本的依據(jù)是巖層的新老關系?從巖體受力、位移方向和地表形態(tài)三個方面講解斷層,教學中要運用實例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斷層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鹕讲糠值碾y度不大,可以通過播放火山噴發(fā)的錄像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以此了解不同的火山噴發(fā)形式會形成不同的火山地貌。同時
2、讓學生課前查閱資料,提交他們自己對火山的認識,明白事物是辯證的,火山既能形成巨大的災害,也會給人們帶來豐富的地熱、溫泉、肥沃的土壤等。山岳對交通運輸?shù)挠绊懀嚎梢杂蒙降貓D片投影來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并結合“活動”,培養(yǎng)學生運用圖表資料、地理數(shù)據(jù)分析、解決地理事物的能力,使學生能學以致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用實際的案例及表4.1和4.2說明影響山區(qū)公路修建的自然和人文要素,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shù)據(jù)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內力作用形成山岳的三種類型。
2.山岳對交通運輸?shù)挠绊憽?
3.通過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分析,進一步使學生理解內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
過
3、程與方法
1.分析法、討論法。
2.探究與活動,理解背斜、向斜的判斷。
3.利用直觀的錄像、景觀圖片等進行展示,使學生理解山岳地貌的成因與特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火山的危害和好處的分析使學生樹立辯證法的思想;通過山岳對交通的影響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明白人類的活動應和自然和諧統(tǒng)一。
●教學重點
1.山岳的三種類型。
2.山岳對交通運輸?shù)挠绊憽?
●教學難點
背斜、向斜的判斷依據(jù)。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像、網上搜集的圖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通過上節(jié)課內容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塑造
4、地表形態(tài)的兩大力量,內力作用的總趨勢是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的總趨勢是使地表起伏狀況趨向于平緩。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進一步以山岳為例來學習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和影響。
師:通過上節(jié)課活動的討論,我們知道山脈是我國地形的骨架。其實,山脈不僅在我國是地形的骨架,對于整個地球表面的地表形態(tài)來說,山脈也是陸地的骨架。同學們,還記得上節(jié)課我們看到的喜馬拉雅山和維蘇威火山的景觀嗎?它們的成因有何不同?
生:記得。喜馬拉雅山的形成和維蘇威火山都是內力作用的結果,但前者是由于地殼的運動形成的,后者是巖漿噴發(fā)形成的。
師:對,說明大家對已學過的知識掌握得很好。山岳有多種類型,如褶皺山、斷塊山、火山
5、等。喜馬拉雅山就屬于褶皺山脈。
(板書)褶皺山
[教師精講]
(播放動畫“褶皺的形成”,投影圖片“褶曲示意圖”)
師:褶皺是怎樣形成的?褶皺的基本單位是什么?
生:巖層由于地殼運動的強大擠壓作用而發(fā)生變形,產生的一系列波狀彎曲就是褶皺。褶皺的基本單位是褶曲。
師:對??磮D說明,褶曲有哪兩種基本的形態(tài)?如何區(qū)別它們?
生:褶曲有兩種基本形態(tài),一種是背斜,一種是向斜。從形態(tài)上可以區(qū)別它們,背斜的巖層向上拱起,表現(xiàn)為山嶺;向斜的巖層向下彎曲,表現(xiàn)為谷地。
師(微笑):如果你是一名野外地質工作者,你到大自然中去,用剛才的方法作為判斷背斜和向斜的依據(jù),那么你
6、很有可能“南轅北轍”啊。
生:(看圖4.9“褶曲示意”,認真觀察、分析背斜、向斜的根本判斷依據(jù))
師:在真正的野外地質工作中,一座山嶺并不一定就是背斜,一個谷地也不一定就是向斜,這是為什么呢?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判斷背斜、向斜的真正依據(jù)呢?
生(看書):巖層的新老關系才是判斷背斜、向斜的重要依據(jù)。背斜的中心部分巖層較老,兩翼巖層較新;而向斜中心部分巖層較新,兩翼巖層較老。
師:很正確,請看動畫。
(播放動畫“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引導學生對背斜、向斜中巖層的受力進行分析,理解成因)
師:為什么背斜反而會成為谷地,向斜反而會變?yōu)樯綆X呢?
生:背斜的頂部受到的是張力,巖石破碎,容易被侵
7、蝕,所以變成了谷地;向斜的軸部受到的是擠壓力,巖石堅硬,侵蝕的速度很慢,反而成為了山嶺。
師:很好。我們把背斜或向斜發(fā)育成的山嶺或谷地,統(tǒng)稱為褶皺山。有的規(guī)模很大,如南美的科迪勒拉山系、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出示世界地形圖,讓學生找出這兩大山系)有的規(guī)模很小,只有幾十米。
(閱讀材料:板塊運動與褶皺山系。用圖片投影出巖石圈六大板塊的構成,使學生借助于直觀形成對六大板塊的認識,理解板塊運動與地貌成因之間的關系)
(活動探究)
(P80活動?;顒?是對學生是否能學以致用最好的檢驗,考查學生是否掌握了背斜、向斜的根本判斷依據(jù)?;顒?需要結合背斜、向斜不同部位的受力分析,讓學生展開討論,得
8、出結論)
師:活動1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山嶺,一個谷地,究竟哪一個是背斜,哪一個是向斜呢?請大家展開討論,根據(jù)剛才掌握的判斷方法回答。
生:乙地是背斜,甲地是向斜。甲地由于軸部受壓力,巖石堅硬不易被侵蝕,所以最后成了山嶺。而乙地是背斜,它的頂部受到的是張力,巖層破碎,容易被侵蝕,反而成了谷地。
師:很好!說明大家真正學會了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掌握了背斜和向斜根本的判斷依據(jù)。請看活動第2題,思考后回答。
(本題有難度,學生可能回答不夠到位,教師評價總結:背斜是天然的拱形構造,安全穩(wěn)定。而向斜是一種儲水構造,不利于施工,且隧道開挖部位受到的是張力,易破碎塌方)
師:地殼的運動是塑造地表形態(tài)的主要
9、力量,褶皺山脈是其形成的一類,另外一種常見的由地殼運動而形成的山岳是——斷塊山。
(板書)(二)斷塊山
(出示動畫“斷層的形成”)
師:根據(jù)動畫,請說一說斷層是怎么樣形成的?“斷層”和“斷裂”一樣嗎?
生:地殼的運動產生了強大的壓力和張力,超過了巖石的承受力時,巖石就會斷裂破碎,這只是斷裂。如果斷裂面兩側的巖體沿斷裂面發(fā)生明顯的位移,這才是斷層。
師:非常好!那么斷層會形成哪些地貌呢?
生:山嶺和谷地,統(tǒng)稱為斷塊山地(斷塊山)。
師:對!斷塊山是地殼運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分布廣泛的地貌形態(tài),有的規(guī)模很大,如華山。
(出示圖片“華山、渭河谷地、泰山”)
10、
師:華山、泰山都是中國著名的五岳名山,你知道它們各自以什么特點著稱嗎?
生:華山——“險”,泰山——“雄”。
師:很好,說明大家知識面很寬。正因為華山和泰山是由于斷層而形成的斷塊山,聳立在谷地和平原的邊緣,才顯得那樣高大雄險,廬山也是著名的斷塊山。
(活動探究)
(P81活動,地質構造是學生此前沒有接觸過的概念,需教師作以說明)
(地質構造:由地殼的運動而引起巖層的變形或變位)
(出示圖片“褶皺山——喜馬拉雅山、斷塊山——華山”)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斷塊山由于受斷層控制,所以外形一般呈斷塊狀,較少有綿長的山脈,山地與平原的分界線較明顯,往往比較陡峻、挺拔。而褶皺山往往是一系列背斜和向斜,山嶺和谷地相間分布在較寬的河谷地帶往往形成山區(qū)主要的居民點和農耕區(qū)。
●板書設計